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 B.潮解 C.干馏 D.结晶2.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蒸发C.倾倒液体D.制取二氧化碳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蓝B.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2+5O2aX+2H2O,其中a和X分别为A.2、CO2 B.4、CO2 C.4、CO D.1、H2CO35.科学家在制备C60和碳纳米管时得到一种副产物。其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化合物 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是碳的不同种单质C.碳纳米泡沫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7.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1.94g8.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9.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O2B.O2C.NaClD.Ca(OH)210.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Cl2—2个氯原子 B.FeSO4—硫酸铁C.2CO2—2个二氧化碳分子 D.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t2℃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__g水。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向一定量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c点处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_____cd段溶液的质量为什么会增大?_____14.钢铁的冶炼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图是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图.写出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此装置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其中一种改进的方法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提出问题]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哪里来的呢?[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是一种氧气再生剂,这种固体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实验验证]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1)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_____作二氧化碳发生装置,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二氧化碳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_____。(3)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装置E中可盛入过量_____。(4)取出装置F中装有气体仪器后,检验得到气体的方法_____。[反思与评价]宇宙飞船中用超氧化钾获得氧气的优点有_____。16.同学们发现新鲜的苹果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仿佛铁生锈一样。于是,研究性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苹果汁变色的原因。苹果汁中含有0.001%的二价铁物质,同时也含有多酚类物质,多酚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为褐色。二价铁在空气中或与浓硝酸反应都能变为三价铁,且三价铁的溶液为黄色。硫氰化钾(KSCN)溶液变色规律如下:药品二价铁溶液三价铁溶液KSCN溶液不变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Ⅰ.苹果汁变色与苹果中的铁元素有关Ⅱ.苹果汁变色是苹果汁中的多酚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结果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1试管②中未出现明显变化试管③中实验2分别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试管编号1min10min24小时①黄褐色褐色深褐色②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③略有些黄色浅黄黄色实验3苹果汁不变色(解释与结论)实验1验证了苹果汁中含有二价铁物质。在该实验中③的现象是_______。实验2的②中FeSO4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该实验中,试管②③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由实验2得出:猜想Ⅰ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为验证猜想II成立,实验3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反思与评价)写出一种防止苹果汁变色的方法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蒸馏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再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B、潮解是吸收水分而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C、干馏有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错误;D、结晶是由于水分蒸发,析出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故选C。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A【解析】

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选项错误;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选项正确;C、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D、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正确。故选A。3、D【解析】

A.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选项错误;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色烟,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故选D。4、B【解析】

反应前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4、10,反应后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0、4、2。C、O原子相差4、8个,对比选项,故选B。5、A【解析】

A、碳纳米泡沫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由碳的微小颗粒组成,只由碳元素组成,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故A错误;B、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B正确;C、碳纳米泡沫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碳纳米泡沫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氧化铜:,故D正确;故选A。6、D【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故选D。7、B【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钒为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1.94。8、B【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元素,错误;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正确;C、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错误;D、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不是1:1,错误。故选B。9、A【解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A。10、C【解析】

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Cl2可表示1个氯分子;2个氯原子表示为2Cl,故选项错误;B、FeSO4中铁元素显+2价,从右向左读,读作硫酸亚铁;硫酸铁表示为Fe2(SO4)3,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2可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70=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50【解析】(1)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即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丙,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2)t2℃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所以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的提纯方法有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法。(4)溶液稀释前后总质量不变,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g×10%=x×4%,解得x="250"g,所以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161.65%【解析】

(1)过氧化氢(H2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1:16;(2)从图中可看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70g﹣68.4g=1.6g(3)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X=3.4g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Zn+2AgNO3=Zn(NO3)2+2Ag硝酸亚铁和硝酸锌cd段是锌与硝酸亚铁反应,参加反应的溶质硝酸亚铁质量小于生成的硝酸锌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加【解析】

加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溶液质量减少,锌把硝酸银反应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较小,锌把硝酸铜反应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硝酸锌,溶液质量增加,增加的幅度增大了,所以b点是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cd段是锌和硝酸亚铁反应,de段是锌过量。【详解】(1)ab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故填:Zn+2AgNO3=Zn(NO3)2+2Ag。(2)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c点时,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不存在硝酸铜,c点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锌;故填:硝酸亚铁和硝酸锌;(3)cd段溶液质量增大,是因为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随着反应进行,溶液质量增大。故填:cd段是锌与硝酸亚铁反应,参加反应的溶质硝酸亚铁质量小于生成硝酸锌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加。14、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尾气用酒精灯点燃【解析】

(1)冶炼生铁,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2)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故填: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3)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而此装置中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处理方法是尾气用酒精灯点燃,故填:尾气用酒精灯点燃。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A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NaOH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容器中超氧化钾(KO2)可以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