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曲靖市数学初三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6x答案:k<1解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Δ>对于方程kxΔ=−36−36k<1另外,由于kxk≠0综上,k<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答案:(1)m<2解析:已知方程x2Δ=b2−代入得:Δ=[4m2−8mm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x1x2=m2+m2+m+1m=−1但由(1)知,m<2,且当m再次检查原方程和条件,发现当m=1时,满足所有条件,所以3、下列函数中,图象过坐标原点的是()A.y=2x+1B.答案:D解析:A.对于函数y=2x+1B.对于函数y=1xC.对于函数y=x2−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x^2=1的解是x=1B.方程x^2-2x-3=0的解为x=3C.方程x^2+2x+3=0可以用公式法求解D.方程x^2+1=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A.对于方程x2=1,其解应为x=±B.对于方程x2−2x−3=C.对于方程x2+2x+D.对于方程x2+1=0故答案为:D。5、已知点A(1,2)和点B(4,2),则线段AB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是()A.C(1,-2)D(4,-2)B.C(-1,2)D(-4,2)C.C(-1,2)D(-4,-2)D.C(-1,-2)D(-4,2)

已知点A(1,2)和点B(4,2),它们关于y轴对称时,横坐标会变为相反数,而纵坐标保持不变。因此,点A(1,2)关于y轴对称的点C的坐标为(-1,2),点B(4,2)关于y轴对称的点D的坐标为(-4,2)。所以,线段AB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是C(-1,2)D(-4,2)。故答案为:B.C(-1,2)D(-4,2)。6、已知|a|=3,|b|=2,且|a+b|=a+b,则a-b=_______.

由于a=3,则a的可能取值为3或同样地,由于b=2,则b的可能取值为2或接下来,我们利用条件a+b=a+由于a+b=a+当a=若b=2,则a+若b=−2,则a当a=若b=2,则若b=−2综上,只有a=3,b=2或a=故答案为:1或5。7、若扇形的圆心角为45​∘,半径为3,则该扇形的弧长为答案:3解析:扇形的弧长公式为:l=nπR180其中,l将题目中给定的圆心角n=45​l8、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若a=4,b=6,且关于x答案:直角解析:由于方程x2Δ=b36−4c=0a2+c2=92=81因为a2+b2≠c2,但a2+c2=b2(或b2+c2=注意:原始答案中的解释存在误导性,因为a2+b9、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A.c>4B.c<4答案:B解析: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若方程没有实数根,则Δ<对于给定的方程x2−4代入判别式得:Δ=−16−4c>4但这里有一个错误,因为从上面的不等式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c>4,而不是cA.a6÷C.a32A.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我们有:am÷an=aa6÷a2B.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我们有:am⋅an=aa2⋅a4C.根据幂的乘方法则,我们有:amn=am×a32=aD.对于a2a2+a2综上所述,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已知am=2,a答案:18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我们有:am+2na2n=an2a2、计算:−3答案:−解析:首先计算绝对值:−3=4=23−820190=−3、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3π答案:3解析:设扇形的半径为r。根据弧长公式,弧长l与圆心角n和半径r的关系为:l=nπr1803π=r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a-2b=1B.7a+a=7a^2C.7a^2-a^2=6D.a答案:C解析:A.3a和2b不是同类项,因此不能合并。所以3a−2B.7a和a是同类项,合并后应为8a,而不是7aC.7a2和−a2是同类项,合并后应为6a2,但题目中给出的是6,这可能是因为题目简化了6a2(在D.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我们有a6÷a2=5、已知a+b=答案:0解析:由于a+b=0,

首先,我们知道同时,b也是非负的,即b≥由于两个非负数之和为0,那么这两个非负数都必须为0。因此,我们有a=0和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得到a=0和然后,代入a+b2019故答案为:0。三、解答题(本大题有7小题,第1小题7分,后面每小题8分,共55分)第一题

题目: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一点,DE⊥AB于点E,DA.DE=DFB.B答案:B解析:A.由于AB=A又因为DE⊥AB和在△DEB和△DFC中,由于∠D因此,DEB.题目中并没有给出BD=CD的直接条件,且由于我们之前的全等证明是基于△DC.由于DE=DF(已证)且DE⊥AB,DF⊥A又因为∠DEB=∠DFC=90∘且DB=D.由于BG⊥AC且DF⊥AC,所以BG∥D综上,不一定成立的结论是B选项。第二题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m,3与点B4,答案:−解析:由于点Am,3与点Bm=−4(因为点A的横坐标与点B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n=−3(因为点A的纵坐标与点B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点A的纵坐标已知为3)m+n=−第三题题目: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一点,DE⊥AB于点E,DF答案:BC解析:连接AD:由于AB=AC,且D是BC边上的一点,我们可以连接AD利用面积公式:已知△ABC的面积为36S_{ABC}=S_{ABD}+S_{ACD}

由于AB=AC,且DE⊥AB,DF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S=S_{ABD}=ABDE

S_{ACD}=ACDF

将两式相加,得到:S_{ABC}=ABDE+ACDF

由于ABS_{ABC}=AB(DE+DF)

代入已知条件:已知S△ABC=36=AB

解得:AB=6cm(注意这里A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BC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设BD=x在直角三角形△ABDS_{ABD}=BDAD=xAD

同样,在△AS_{ACD}=CDAD=(BC-x)AD

由于S△ABD+S△AC但实际上,由于我们已知AB和S△ABC,可以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出BC上的高AD(虽然这里没有直接计算),但更重要的是,由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我们知道BC=2×底边上的高对应的底(在这里,底边上的高就是DE或DF在AB或A第四题

题目: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求证: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1)【分析】

为了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我们需要证明其判别式Δ总是大于0。【解答】

解:首先,我们计算判别式Δ:Δ=[−2m+1]2−4m2+4m−3=4m2+8m+4−4m2−16因此,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分析】

根据题目条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我们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来建立关于m的方程,并求解得到m【解答】

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x1x2=m2+m2+m=−1将mx2+x+4x1=−第五题

题目: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求证: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性质,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题意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解答】

(1)证明:对于方程x2−2Δ=[−2m+1]2−4m2+4m−3=4m(2)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2,x1x2=m2+4m−3由题意知,x1x2=2m−4,

x2+4=回到m2+2x2+2x−8所以,m=−1,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第六题

题目: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1)求证: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1)【分析】

为了证明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我们需要证明其判别式Δ大于0。【解答】

解:首先,计算判别式Δ:Δ=[−2m+1]2−4m2+但无论m取何值,m−2都不可能等于0(因为m是任意实数),所以Δ总是大于0(当m<2时)或小于0后加上正数16(当因此,无论m取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分析】

根据题意,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积为2m−4,我们可以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来建立关于m的方程,并求解得到m【解答】

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x1x2=m2+m2+m+1m=−1x2+x+4x1=−第七题题目:在△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DE⊥AB于点E,DF答案:8厘米解析:首先,由于AB=A接着,由于DE⊥AB和又因为BD=D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性质,但此处需通过作AG⊥BC于由于S△S由于DES又因为△ABC的周长为32厘米,且AB=由于S△ABC也可以表示为12×BC×AG(其中A但在这里,我们不需要直接求出AG的长度,而是利用面积公式S△ABC=12×BC实际上,由于S△AB6但由于DE和DF都是垂直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并且它们的和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