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市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究竟是越来越一体化、趋同化,还是更应该注意保存文化的多
元性?
在文化层面,我认为要有主体意识。如果缺乏主体意识,这个民族的灵魂就没有立足点。我
们只有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才能够去跟其他的文化交流、对话,才能够去向别人学
习和吸收。正因为我们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不坚定,或者不明确,所以对外来文化吸收也就
非常盲目。进而对文化走向不明确,所谓的主体意识,其实就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
信。
近百年来,我们一方面不停地在批判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削弱传统文化的
传承和教育,使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不了解。
文化的核心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念上,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个体的价值,而中国文化更多地重视
群体的价值,强调个人利益及从群体利益。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命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认为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所谓天地合气。阴阳之气一合,万物
就生长,所以天地是生命的根源。而生命是分类的,每一类都有它自己的根源,就是祖先。
天地是生之本,祖先是类之本,所以每个个体生命只是价值生命链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在整
体的生命链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个体生命有生有死,但族类生命是要不断延续的。我们常
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人的这种生命观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生命观,你做事情一定想到
要给后人留有余地,应该给后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不是我这一代用完就完了。
文化还体现为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有很多独特的东西,比如说,强调考虑问题要
从全局出发,当各个部分集合成一个整体以后,整体里面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它跟其他的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我们不能够再把它从整体中还原出来;强调我们思考
问题、读书、倾听人讲话时,不要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要去体会语言文字所要表达
的精神、含义,因为中国人讲文以载道,所以我们要去发现语言文字里面承载的道理;强调
在动态中看待问题,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等。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文思维方式为主,它确实缺少像西方近代理性主义那样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实证科学思维模式到了20世纪相对论出现以后,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物理学中大量使用庄子所谓的混沌理论、模糊逻辑的理论,把中国
的阴阳、道家的自然、禅宗的修禅这样的概念都用到现代物理学中去了,科学的研究也已经
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研究,而是把很多动态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关联进去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还留恋科学的、静态的、逻辑的线性思维模式,他们难以明白中国原来那种
人文思路。所以说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树立起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体意识,首先必须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重新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方式,
文化还体现为生活样式、衣食住行的方式,以及信仰习俗等。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生活样式
是不同的。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信仰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样式、信仰习俗都是可以
看得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相对来讲则是隐藏在背后的一种文化,这四个方面两两相
生。比如说香港比内地洋化得多,但是他们的传统习惯方面又比我们深刻得多,他们的价值
观念和思维方式变了,但是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而在我们内
地,“文化大革命”彻底从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两个层面铲除了传统的根子,人们的价值观
念、思维方式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说,要真正树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必须要从这四个
层面来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它重新落实到我们的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里面去。
(摘编自楼宇烈《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以“仁者自爱”说开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缺乏自尊和自信,将会导致文化主体意识缺乏,文化走向不明确。
B.文化主体意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的立足点,是与其他的文化交流、对话、学习的基石。
C.我们认为个体生命必须在整体的生命链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这是一种非常大的生命观。
D.要真正树立起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首先要从价值观念、生活样式的坚守方面着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具体体现,这三个方面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对文化是应该一体化、趋同化还是多元化虽然没有直接作答,但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
性。
C.文章以现代物理学中大量使用中国理论及概念一事来解释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就必须认真审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教育传承传统文
化。
B.不同的生命观使得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个体的价值,而中国文化更多的是重视群体的价值。
C.我们要抛弃以人文思维方式为主的思维方式,学习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D.当前,实证科学思维模式已发生了变化,它把很多动态的研究方式、思考方式关联进去
To
【答案】
1.D2.B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首先要从价值观念、生活样式的坚守方面着手”错误。由原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它重新
落实到我们的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里面去”可知,应是先从生活样式、信仰习俗方面着手。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错误,逻辑上是并列的。
C.“来解释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错误,文章以现代物理学中大量使用中国的理论及概念一事
来解释西方思维模式的变化。
D.“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错误,论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C.“我们要抛弃以人文思维方式为主的思维方式”错误,由原文“必须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可
知,应是要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抛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量子世界的神秘舞台上,阿秒光脉冲技术如同一道闪耀的星光,照亮了科学家们探索微观物
质世界的道路。这个引人注目的新工具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启了量子物理学研究的新篇章。
安妮•吕利耶、皮埃尔•阿戈斯蒂尼和费伦茨・克劳斯,这三位杰出的科学家因为他们在阿秒光
脉冲发展中的卓越贡献,获得了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秒,是指一百亿亿分之一秒。这个时间如此短暂,以至于光在1阿秒内仅能前进0.3纳
米,而光在1秒内却能行走30万千米。这种难以想象的瞬间,恰似闪电刻破夜空,转瞬即
逝。
光脉冲是光源按着一定时间间隔时断时续发光,而阿秒光脉冲由超级短暂的闪光构成。它是
科学家们手中的利器,用以探索瞬息万变的微观世界。阿秒光脉冲的特点是短暂到极致,却
足以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
与此同时,阿秒光脉冲还拥有惊人的能量密度和精细的波长控制。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轻松
地操控和探测微观粒子。而在能量传输方面,阿秒光脉冲的强大瞬间功率更是展现出了其巨
大的潜力。它的极短持续时间使得它在瞬间产生极高能量,有望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选
择。
光是电场与磁场振动而形成的电磁波,它的振动频率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正是这种自然规
律的限制,光脉冲的最短持续时间无法低于1飞秒,这是20世纪80年代时科学界的普遍共
识。要跨越这道时间之樊篱,阿秒光脉冲的追求者们明白,仅靠改良现有技术是远远不够
的,更需要开拓全新的技术领域。
每一项新技术皆非凭空而降,它们都是在前人的智慧与努力中孕育的,阿秒光脉冲也不例
外,它的诞生基于飞秒光脉冲。飞秒与阿秒,虽只一字之差,却有千倍的时间差。科学家通
过精密的计算,大胆推测: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多个飞秒光脉冲组合,来实现阿秒光脉冲。
这个猜想的关键在于,让飞秒光脉冲与原子相互作用,激发出高次谐波。这是一种能量之
波,一种在原始波的一个周期中完成多个完整周期的波。它如同分割飞秒的节奏,分割得越
多。越可能产生阿秒光脉冲。
吕利耶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原子与短强激光脉冲的相互作用,这为她的阿秒光脉冲成就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早在1987年,吕利耶就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实验室里,用一束红外激光穿
过惰性气体,产生了预期的高次谐波。与以往实验中使用的波长较短的激光相比,红外激光
生成的高次谐波更多、更强。
但吕利耶并没有止步于此,她继续在后续的实验中深入探索这种效应。这些实验为阿秒光脉
冲的产生铺平了道路。1992年,她在瑞典隆德大学参与安装了欧洲第一批飞秒脉冲钛蓝宝石
固态激光系统。11年后,也就是2003年,她带领的团队创造了170阿秒的光脉冲,打破了
世界纪录。
在吕利耶开展关于高次谐波的卓越研究之后,其他科学家也开始投身于识别与测试阿秒光脉
冲的实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01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戈斯蒂尼的研究团队成功地研究并
制造了一系列连续的光脉冲。他们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技术,将光脉冲系列中靠后的光脉冲与
原始激光脉冲的延迟部分叠加起来,以探索高次谐波的物理特性。这一过程也让他们找到了
测量光脉冲持续时间的方法,结果他们探测到了持续时间为250阿秒的光脉冲。
与此同时,奥地利物理学家克劳斯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一种可以控制单个阿秒光脉冲的技
术,就像一节车厢从火车上脱离并切换到另一条轨道上。他们成功地在阿秒光脉冲系列中分
离出单个脉冲,并让其持续了650阿秒。利用这种“单体”阿秒光脉冲,克劳斯成功地观察到
电子从原子中被拉出的过程。这个实验标志着阿秒物理学的诞生。
吕利耶、阿戈斯蒂尼和克劳斯三位科学家的连续突破显示,科学家们不仅能够生成阿秒光脉
冲设备,还能够对其进行观测和测量。他们对阿秒光脉冲的研究成果吸引了科学界的大量关
注,并在2002年被著名的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同时评为世界“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摘编自晓阳《用阿秒光脉冲探索微观世界》)
4.下列关于“阿秒光脉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秒光脉冲”属于量子物理学研究范围,其特点是短暂到极致。
B.“阿秒光脉冲”可以为科学家们探索微观物质世界提供帮助。
C.吕利耶利用红外激光生成的高次谐波创造了170阿秒的光脉冲。
D.“阿秒光脉冲”拥有惊人的能量密度,能在瞬间产生极高能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中“如同一道闪耀的星光”“开启了量子物理学研究的新篇章”等语句高度肯定了阿秒光
脉冲技术的卓越贡献。
B.为了突出阿秒的短暂特点,作者将光在1阿秒内能前进的距离与光在1秒内行走的距离做
了比较说明,便于读者理解。
C.阿戈斯蒂尼的研究团队将光脉冲系列中靠后的光脉冲与原始激光脉冲的延迟部分叠加起
来,为“阿秒光脉冲技术”带来了关键性突破。
D.材料中把克劳斯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的技术比作从火车上脱离并切换到另一条轨道上的车
厢,用来凸显克劳斯研究小组的卓越贡献。
6.阿秒光脉冲技术的成功有哪些重要因素?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
4.C5.D
6.①大胆的猜想,不被普遍共识约束;
②开拓全新的技术领域;
③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C.“利用红外激光生成的高次谐波创造了170阿秒的光脉冲”说法错误,原文为“吕利耶就在法
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实验室里,用一束红外激光穿过惰性气体,产生了预期的高次谐波……这
些实验为阿秒光脉冲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利用红外激光生成的高次谐波只是为阿秒光脉冲的
产生铺平了道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D.“用来凸显克劳斯研究小组的卓越贡献”说法错误,将其比作从火车上脱离并切换到另一条
轨道上的车厢是用来说明克劳斯研究小组研究的技术突破了以前的技术。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围绕“阿秒光脉冲技术的成功”筛选概括信息即可。
结合“正是这种自然规律的限制,光脉冲的最短持续时间无法低于1飞秒,这是20世纪80年
代时科学界的普遍共识”“科学家通过精密的计算,大胆推测: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多个飞秒
光脉冲组合,来实现阿秒光脉冲”可知,大胆的猜想,不被普遍共识约束;
结合“要跨越这道时间之樊篱,阿秒光脉冲的追求者们明白,仅靠改良现有技术是远远不够
的,更需要开拓全新的技术领域”可知,开拓全新的技术领域;
结合“在吕利耶开展关于高次谐波的卓越研究之后,其他科学家也开始投身于识别与测试阿秒
光脉冲的实验。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01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戈斯蒂尼的研究团队成功地研
究并制造了一系列连续的光脉”“与此同时,奥地利物理学家克劳斯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一种
可以控制单个阿秒光脉冲的技术”可知,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麻果记
铁凝
大人在孩子面前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每次都能觉出这故事的新鲜。由于那些故事
被过多地重复,在孩子耳朵里,它们早已变成“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一样的索然无味
To
由于爷爷奶奶的早逝,我没有听过爷爷奶奶的重复,却听过父亲重复过去的爷爷奶奶。我想
象里的奶奶,总是一位少言寡语、站在灶前做着麻果月饼的农村妇女。因为我小时,一个奶
奶和麻果月饼的效事,父亲在我们耳边重复过无数遍,我竟然没有觉出它的乏味,每次听来
还能以它展开些新的联想。
父亲讲这故事,总是先从麻说起:这麻,是一种草本阔叶植物,分为朽麻和线麻,朽麻打
绳。线麻捻线。故事的开篇没什么听头,我听时也常盼它快过去。父亲讲麻主要是为了引出
麻的果实——麻果,那是朽麻上的果实。朽麻长得齐房高,叶呈桃圆形,碗样大。当一阵火
星般的黄色小花撒向天地之后,便是这麻果的出现。麻果像一簇朝天的小酒杯,制服扣子般
大小,“杯”口如一朵平面多瓣的花。瓣中嵌着乳白色的麻籽,剥开嚼嚼,有淡苦味儿,但清
香。麻籽成熟后,由白变黑,“酒杯”炸开,它们被弹入大地,来年一齐破土而出。
于是中秋时,乡间女人总是采下一朵麻果,找来红色,用它来点缀这天烤烙的月饼。这月饼
的外形虽同于真正的月饼,但远不具月饼的价值,它只是那些购不起月饼的人家一种节日的
替代,实则发面火烧矣!如果多一点豆馅或枣泥,再以麻果做印,便是更好的替代了。
那时的我家,中秋时真正的月饼也有,但总是不能满足家人的需求,这种供与求失调的解决
办法,便是这填入枣泥、豆馅,铃有麻果印记的火烧的补充,这火烧的制作者即是奶奶。
父亲从来没有讲过他对这天月亮的记忆,在他的印象中这天最美的是下午那明丽的天空,和
乡村大道上那盛开的“老鹄喝喜酒”——一种藕荷色的小喇叭花。大概那是因为这时奶奶正在
灶前劳作吧,又是因了这天下午那明丽的天空,和那路边“老鹄喝喜酒”的盛开,使他执拗地
认为,最好吃的不是细馅果子月饼,而是这铃有麻果印记的火烧。我常看到一个虎势的男孩
一手举着这火烧,跳过一棵棵“老鹄喝喜酒”在明丽的天空下奔跑,然后钻进一片朽麻地里找
他的伙伴去海阔天空。
我插队时,也注意过这天下午的天空,感觉它明丽得就要溢出颜色,就要染蓝天边的大地。
才意识到原来我和我们的冀中平原就是被这么好的天空笼罩,也才忘掉手上因努力开掘这土
地刚打下的血泡。也只有这时,我才想起为什么不去找找那朽麻、那“老鹄喝喜酒"?但我没
有成功过。我们那里也有麻,长得不到人高,几个尖尖的叶片像放大的枫叶,也不结麻果,
果实是黍子模样的小颗粒。我想,这是线麻吧。
我也问过村里的乡亲,关于“老舌鸟喝喜酒”,他们好像听到了什么稀罕,笑得一时喘不过气
来。也许是这里没有麻果的缘故,这天人们也不烙火烧,有人只从城里买回由供销社一家垄
断生产的、同一种形式的月饼,大人和孩子分吃着。我们也互相着捎些回来,艰难地掰。
历史前进得毕竟太快了,转眼间我们的周围变成了另一个天地。中秋时那月饼盛况,你会觉
得那简直成了生产厂家和顾客的共同奢侈了。谁也不曾料到,单只这么个圆饼会有这么多名
堂。这一年一度的月饼节,由于一年比一年豪华,过节的时间延续也越来越长了一你得吃
呀。先是兴高采烈地吃,继而是无所谓地吃,然后是无可奈何地吃,直到最后该分配“消灭”
To然而总有一批不可消灭者要被扔掉的,扔时还要看准时机,轻步掩面,避免落个浪费的
罪名。
我家的月饼导致被扔,除了它的过剩,另一个原因大约是父亲对它们过分冷淡。他由于厌甜
的胃口,对月饼这东西总是给以贬义。在他看来,世上的月饼名称任你千变万化地出新,也
不过是糖加面,纵有几丝火腿、几粒果仁也早已埋没在糖面之中。
父亲的理论不无道理,然而我却觉得父亲对各路月饼的淡漠,还是基于他的麻果火烧,那麻
果总是随着这天下午的天空在他脑海中出现吧,或者因了这天下午的天空,他脑海中总要出
现些麻果的。于是各路月饼变得无奈了。虽然我也感受过这日下午天空的明丽,但我毕竟没
有亲自尝过麻果火烧,甚至连朽麻都没有觅见。后来我无数次地进山,无数次地出省,总不
忘记去询问那朽麻,却总未得见。
几年前,我和我们这个城市的许多居民一样搬进了新居,写作疲劳时我可以投笔凭窗而望。
一次我又凭窗而立时,却发现了意外:一簇阔叶植物正从煤山的边缘蹿出来,几片碗大的桃
形圆叶在逆光下显出格外的活泼,几朵火星般的小花就在黑颜色里闪烁。我凭着过人的视力
还发现,它的枝干上分明有几个朝天的“酒杯”——呀,朽麻!我迅速跑下楼去,跑进这三角
形院子。来到这麻的跟前,一点儿不错,房样高的枝干,桃样的阔叶,火星般的花序,酒杯
样的麻果。
我采下一个麻果,回家请父亲验证。父亲惊异地问我麻果是从哪儿得来的,我指给他说就在
窗外,就在眼前。他说,这麻果刚长出,还柔软,里面连籽都不曾有。成熟变硬要到中秋
节,现在还不到阴历七月。我说,今年中秋节咱们也烙麻果月饼吧,哪知父亲却显得冷漠
To他说,想想罢了,真做出来你们倒不一定吃了,那不就是火烧嘛。我不知父亲为什么一
下子对麻果失去了兴致,他指的“你们”又是谁。也许是专指我,也许是对一代人的泛指。他
一定在想,为什么要拿这久远的想象来冲击眼前呢?难道父亲真的捋胳膊挽袖子为我们做下
这火烧后,我担保就不去月饼风景里奔跑了吗?到头来被冷落的或许还是这填了些豆和枣的
面饼子,虽然它有我久觅不到的麻果作铃记,当今我们也不再需要这东西来作补充。这时父
亲的淡漠,也许是对他从前那热烈想象的冷落吧。
然而,世间哪有不被冷落的热烈呢,热烈应该和想象同步才是。
让麻果永远是麻果吧!还有我未曾见面的“老舌鸟喝喜酒”。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和其他大人一样喜欢重复讲述过去的故事。“我”虽然并不喜欢故事的开头,但每次都
耐心听他由麻讲到麻果,并由此联想到新的东西。
B.“我”家乡的人们用麻果点缀的月饼只是发面火烧,但人们觉得其中乐趣无穷,“我’插队的地
方没有麻果,人们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C.父亲是执拗的,他对细馅果子的月饼总是过于冷淡。在他的心目中,铃有麻果印记的火烧
才是最好的,中秋下午美好的天空和麻果一直都在。
D.虽然“我”见到了麻果,但父亲并不赞同做麻果月饼,文章结尾也表明了“我”的态度:麻
果、“老舌鸟喝喜酒”将永远成为“我”心中的美好。
8.本文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何好处?
9.本文情感浓郁,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从选材、描写方法、语言方面谈
谈你的理解。
【答案】
7.B
8.①使作品更具真实感。让读者能直观地了解麻果月饼联结的三代人的亲情往事和情感体
验,增强感染力。
②增加读者对作品的亲近感。通过对“我”的经历的叙写,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让
读者更易接受文本。
9.①在选材上注重借物怀人。本文以麻果月饼为媒介,写自己对奶奶和往昔生活的回忆,充
满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②在描写上注重以细节描写“撩”情。如本文中对两次与麻果相关事件的细腻描写,都透露出
对殷殷亲情的想象与依恋。
③将浓郁的情感蕴于质朴的语言之中。如本文写“我”插队的经历,只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写
出了自己对麻果的情结及对美好亲情的回忆。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人们也就没有什么乐趣可言”理解错误,从原文看,作者只是写了这里没有麻果月饼的情
况,并未提及人们的乐趣问题。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
通过“我”的视角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叙述关于麻果的故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真实感人的氛
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麻果月饼所联结的三代人的亲情往事之中。这种真实感不仅体现在对
月饼制作过程的详细描述上,更体现在对人物情感变化的细腻刻画上。每一代人的情感体验
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色彩和深度,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饱满。
作品还通过“我”的经历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读者可以通过“我”的视角,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
情感和思考。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还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
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够感受到“我”的喜怒哀乐,与“我”一同经历那些用麻果串连起
来的温馨而感人的瞬间。
“我不知父亲为什么一下子对麻果失去了兴致,他指的“你们”又是谁。……当今我们也不再需
要这东西来作补充”以“我”的口吻写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我”与父亲对话交流的真实记述,使
作品更具真实感、增加读者对作品的亲近感,成功地唤醒了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让读者
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麻果月饼所承载的亲情往事、情感体验和态度思考。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选材上,“我想象里的奶奶,总是一位少言寡语、站在灶前做着麻果月饼的农村妇女。因为我
小时,一个奶奶和麻果月饼的效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借物怀人的手法,以麻果月饼作
为载体,深情地回忆起了与奶奶共度的往昔岁月。这不仅仅是对一种食物的怀念,更是对亲
人深深思念的体现。通过这一媒介,作者构建了一座通往过去时光的桥梁,让读者能够感受
到那份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在描写方面,作者注重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撩动读者的情感。例如,文中所描述的两次
与麻果相关的事件,都充满了对亲情的深深想象与依恋。这种对细节的描绘不仅增强了文章
的可读性,还使得那份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更加真挚动人。
此外,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也展现了高超的功力。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将浓郁的情感
蕴藏于质朴的语言之中。这种表达方式既符合文章的主旨,又凸显了作者的文学素养。例
如,在描述自己插队的经历时,“才意识到原来我和我们的冀中平原就是被这么好的天空笼
罩,也才忘掉手上因努力开掘这土地刚打下的血泡。也只有这时,我才想起为什么不去找找
那朽麻、那“老鹄喝喜酒"?”——作者仅用明净流畅的语言,便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对麻果的特
殊情结以及对美好亲情的无尽回忆。这种简洁而深情的语言风格,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真挚
与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
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
唐子见而怪之,曰:“吾夫子教公尚过曰:’揣曲直而已。‘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子墨子
日:“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①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②上无君
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今若过之心者,数逆于精微,同归之物既已知其要矣
是以不教以书也而子何怪焉?”
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
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今简子之家,饰车数百乘,马食菽粟者数百匹,妇人衣文绣
者数百人,吾取饰车食马之费与锈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于
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孰安?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
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当。曰:侍女以
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日:“不去。”子
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
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
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
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③,虽有关粱之难,盗
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粱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
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选自《墨子・贵义》,有删改)
[注]①漆:同"柒”,即“七”字。②翟:墨子,名翟。③徙:五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同归之A物B既已知C其D要矣E是以不教F以书也G而子H何怪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典故“周公吐哺”即关于他的故事。
B.安,指怎么,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字词义相同。
C.“马食菽粟者数百匹”与“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两句文言句式相同。
D.故,指缘故、原因,与“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中的“故字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后代子孙知道了古时候圣王留传下来的学说却不去实行,这其实是废弃先王所
传的学说。
B.因为弦唐子听墨子教导公尚过时说过“揣曲直而已”这样的话,所以他看见墨子车中装载的
书很多时感到很奇怪。
C.墨子劝说公良桓子不要学富人家那样穿衣、吃饭及大手大脚花钱,否则会让自己的家庭陷
入破败的境地。
D.墨子以商人为了获利,突破重重关卡,不顾个人安危也一定去做买卖做类比,鼓励士人要
去“言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
(2)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于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敦安?
【答案】
10.BEG
11.C12.C
13.(1)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留传给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
(2)如果遇到危难,就命令几百人站在前面,几百人站在后面,这与几百个妇人站在前后,
哪一个更安全呢?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已经能够把握要领了,因此就不用把书中的东西教给他了。
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同归”是“物”的定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物”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
“知”的宾语为“其要”,并且“矣”为句末语气词,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矣’后面断开,即在E处
断开;
“以书”为“教”的状语,并且“也”为句末语气词,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G处
断开;
“何怪”的主语为“子”,中间不应断开。
所以,应在BEG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均为“怎么”。句意:我如何敢抛弃这些书呢?/怎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
C.“文言句式相同”错误。两者分别是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句意:吃菽、粟的马有数百
匹。/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
D.正确。“缘故、原因;/交情”。句意:为什么回来呢?/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墨子劝说公良桓子不要学富人家那样穿衣、吃饭及大手大脚花钱”错误。由原文“吾取饰车
食马之费与锈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可知,墨子劝说公良桓子要“蓄士”。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故”,因此;“镂”,雕刻;“法”,效法。
(2)“若”,如果;“使”,命令;“孰",谁、哪个。
参考译文:
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后代,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留传给
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现在听到了先王的学说却不去实行,这是废弃先王所传的学
说了。”墨子南游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弦唐子见了很奇怪,问道:“老师您曾教导
公尚过:’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装载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处呢?”墨子说:
“过去周公旦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见七十个士人,所以周公旦辅助天子,他还能勤于修身到
这样的境地。我上没有承担国君授予的事务,下没有耕种的艰难,我如何敢抛弃这些书呢?
现在像公尚过那样的人,对于事理已达到了洞察精微,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已经能够把
握要领了,因此就不用把书中的东西教给他了。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墨子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处在齐国与晋国之间,就像穷人家处在富人家之间一
样。穷人家如果学富人家的穿衣、吃饭及大手大脚花钱,那么穷人家一定很快就破败了。现
在看看您的家族,以纹彩装饰的车子有数百辆,吃菽、粟的马有数百匹,穿文绣的妇人有数
百人。如果把装饰车辆、养马的费用和做绣花衣裳的钱财用来供养士人,一定可以供养一千
多人。如果遇到危难,就命令几百人站在前面,几百人站在后面,这与几百个妇人站在前
后,哪一个更安全呢?我以为不如供养士人安全。”
墨子推荐一个人到卫国做官,这个人到卫国后却回来了。墨子问他,“为什么回来呢?”那人
回答说:“卫国国君与我说话不算话。他说‘给你一千盆的俸禄',实际只给了我五百盆,所以
我离开了卫国。”墨子又问:“如果给你的俸禄超过千盆,你还离开吗?”那人答道:“不离
开。”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你(离开)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不算话,而是因为俸禄太少。”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人还不如一个背米的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米在路
边休息,想站起来却起不来了,君子见了,不管他是长、少、贵、贱,一定会帮助他站起
来。为什么呢?说:这就是道义。现在行义的君子奉行先王的道义来告诫世俗的君子,世俗
的君子不喜欢、不实行就算了,却又加以非议、诋毁。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士,还
不如一个背米的人了。”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买进和卖出的价钱相差一倍或数倍,即使
有重重关卡和艰难,以及碰见盗贼那种危险,也一定去做买卖。现在士人坐谈道义,没有重重
关卡的艰难,没有遇到盗贼的危险,这样做所获得利益的倍数,是无法算得尽的,即使这样
还不去做,那么士人计算利益还不如商人明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树①
吴融②
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
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暖烟散去阴全薄,明月临来影半空。
长忆洞庭千万树,照山横浦夕阳中。
[注]①红树,枫树。②吴融,晚唐诗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薄宦京华,写此诗时,
已年逾五十,体弱多病。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在大雁南飞的哀鸣声中,枫树的叶子已先于其他树而变红。
B.“孤根”二字写出了枫树在北方的艰难处境,点出了其“先红”的原因。
C.“莫惊他木耐秋风”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莫惊”写出了诗人的淡定从容。
D.“阴全薄”“影半空”形象地描绘出了枫树兀然独立、枝干光秃的情状。
15.尾联由实入虚,移情于物,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①尾联诗人由眼前枫叶凋落的实景,想起曾经在洞庭湖畔畅游,当时万千枫树漫山遍
野,与绚烂的晚霞争奇斗艳的景象,由实入虚。
②将北方枫树凋零与南方茂树荫荫的景象进行对照,移情于物,委婉地传达出诗人流寓他
乡、有志难伸的困境。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莫惊’写出了诗人的淡定从容”错,“莫惊”意思是“不必惊讶”,与上句“自是”相连,表达的是
诗人无可奈何的心境。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长忆洞庭千万树,照山横浦夕阳中”的诗意,让诗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人
曾经流连忘返的洞庭湖畔。那时,万千枫树挺拔而茂盛,与晚霞争艳,将整个秋天都染上了
热烈的色彩。这壮观的秋日胜景,如同诗人的记忆一般,历久弥新。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由实入虚的写法,将眼前的枫叶凋落与记忆中的洞庭湖畔的枫树繁盛进行
对比,使得诗歌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南方景色的深深眷恋,更委
婉地传达出诗人在异乡流寓、有志难伸的困境。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含蓄又深刻,让人在品
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整首诗以枫叶为媒介,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诗人通过对枫叶的描述,展现了
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这幅画卷既有实景的细腻描绘,又有虚境的深情回忆,让人仿佛置身
于那个秋天,与诗人一同感受着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期待,还有着身处宦游困境中
的挣扎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在总结了从师无须分贵贱论长幼后,提出了“,
______________”的择师准则o
(2)李白《蜀道难》中,以杜鹃的夜间悲鸣渲染蜀道荒凉悲凄的气氛的两句是
(3)古人描写夕阳黄昏景象的优美诗句有很多,如“,”两句。
【答案】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子规”“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一个安塞腰鼓!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
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
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17.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加点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B.雨后的彩虹就像一座长桥卧在水面上,让来此旅游的人欣喜不已。
C.像水稻这样的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
D.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1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感叹
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
17.A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并将江南与黄土高原进行对比,突出安塞腰鼓
厚重的特点。
19.①感叹号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感染力。②感叹号连用,抒发了对
安塞腰鼓的赞叹之情。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A.与文中加点处的“像”都表示比较。B.表示比喻。C.表示举例。D.表示猜测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江南喻为玻璃,凸显其晶莹剔透的秀美;
“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是将江南与黄土高原进行对比,说明江南不适合打腰鼓,只有
广袤厚实的黄土高原才打得好腰鼓,突出安塞腰鼓厚重的特点。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感叹号使两个字的动词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凸显了动作的指向及内涵,启人想象,突出
了安塞腰鼓的感染力。
七个感叹号连用,强化了情感表达,表明对安塞腰鼓每一个状态的赞叹,抒发了对安塞腰鼓
的赞叹之情。
(-)语言文字运用口(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热带洋面上,①,我们将它们称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都是由这种弱小的热带涡旋发
展起来的。在洋面上大量出现的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10%能够发展成台风。一般来说,一
个台风的生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以提供充足
的水汽;其次,②。因为,①当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C以上时,大量的海水会被蒸发到
空中,在空中形成一个热带低压中心。②热空气越升越高,遇冷凝结的过程中会持续放热。
③于是,低压中心也就越来越热,气压相对周围而言越来越低。④四面八方的冷空气涌向中
央,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气团中间慢慢形成一个洞,这就是台风眼。不过,这些都只是
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③、台风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至今尚未彻
底弄明白。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20.(1)第①句,“当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以上时”不合逻辑,修改为“当海水表面温度高
于26.5℃时”“当海水表面温度26.5℃以上时”;
(2)第④句“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句式杂糅,修改为“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
21.①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
②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
③不等于一定会生成台风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错误:
①“当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以上时”不合逻辑,“高于”和“以上”不能同时出现,可改为“当海
水表面温度高于26.5℃时”或“当海水表面温度26.5℃以上时”。
④“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句式杂糅,“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和“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句式
杂糅,只能保留其中一个。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对“胚胎”的解释可知,在热带洋面上,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可填“有许多弱小
的热带涡旋”。
②根据后文“当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时……”可知,台风的生成还需要海水表面温度要高
于26.5℃,可填“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
③前文说到的台风生成的几个基本条件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所以具备了这些条件也不
一定会生成台风,可填“不等于一定会生成台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写道:将来是现在的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处理好“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现在”继往开来
现在是一曲正进行的交响乐,慷慨激昂,动人心弦;未来犹如一盏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前
进的方向,给我们力量与信念。鲁迅曾说:“将来是现在的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
有意义。”让我们把握“现在”,既往开来。
以史为诫,我们更清楚“现在”来自何方,“未来”该去往何处。
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封锁的国门,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地践踏在祖国的土地
上,当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困扰着广大人民,“五四”青年走上街头振臂高呼,为国家为人民
奔走;为民众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奔波在兰考每一寸土地上,只为兰考人民能解决温饱问
题;选择专业的钱长伟,以国家的需要为专业,用60多年的报国之情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
专业——爱国。回首历史的长河,那些矢志不渝的奋斗者,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从何而
来,该去向何处。他们的“现在”为未来奠基,我们的“现在”同样为“未来”奠基。我们要传承前
人的荣光,续写未来的光辉,做好现在,必将活成他们之愿,完成他们未完成之诗篇。
奋斗现在,用铁肩担起道义,用奋斗铸就华章。
加缪曾言:“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的手中。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风起云涌,我辈青年必当责任与使命同在,初心与坚守常
存,做不负时代的逐梦人。致力于石墨烯研究的天才少年曹原,不留恋异乡的繁花似锦,拒
绝美国邀请,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效力;从无声里突围,打破自身的缺陷,江梦南把握当下,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考入了无数人梦想以求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
活,只身投入脱贫攻坚的最前线,用生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吾辈青年,当追随榜样脚
步,把握现在,奋斗当下,为第二个百年添砖加瓦。
展望未来,现在是未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肿的应急处理
- 应收会计年终总结
- 2023年气相色谱仪资金需求报告
- 病例讨论周围神经病
- 3.3.3离子反应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背影教案反思
- 好玩的冰说课稿
- 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活动
- 神经病学临床案例分享
- 安全生产变更索赔管理细则
- 儿童游乐设施:物业管理手册
- 现代礼仪与安身立德(山东联盟)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生活中的工业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2024年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题库试题+答案
- 化妆品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范文模板-新规要求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验证
- AutoCAD 2018基础教程综合实例
- 服务类验收单
- 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 第2部分:数据分级分类
- 工程施工合同履约课件
-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 教学设计
- 医院科研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