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导读之一
经文·讲读湖北大学王文凯知行学院人文系副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孔子学会常务理82300375QQ:5928017778/17/20241《大学》导读之一本讲大纲大学之道是什么道大学三纲本末终始之道三纲八目,修身为本经文阐释8/17/20242《大学》导读之一大学辨析《大学》,是1、十三经中《礼记》的一篇2、四书五经中的一部3、儒学的核心组成部分4、国学学习的大纲:目标、途径、原则、方法大学,不是1、高等学府的大学,古代叫国子监、太学、四门学。研究和阐释儒家教育理念的著作是《学记》。2、不是小学的对应概念,小学对应的是经学《大学》,是大人之学,是学之大道8/17/20243《大学》导读之一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即学之大道8/17/20244《大学》导读之一8/17/20245《大学》导读之一说“道”8/17/20246《大学》导读之一说“道”8/17/20247《大学》导读之一读书之法“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乩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文心雕龙·知音》8/17/20248《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即学之大道大学,学制的概念大学,为学的概念大学之道,古以为是大人之学(化民易俗)。其实就是学之大道(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穷理正心、修己治人、治国平天下的学说朱熹: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宋理宗时,真德秀向皇帝进讲《大学》,由是又有政治读物色彩。元以后,列为科举考试教材。8/17/20249《大学》导读之一《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五百户为党。术(sui):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8/17/202410《大学》导读之一四书,四子之书《四书》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1190年(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汇集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四书》之名由此而显。8/17/202411《大学》导读之一读“四书”之法“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规模,规矩和模范。主题格局。大学,学之大道;论语,社会构建理想;孟子,人性修养理论;中庸,儒学方法论。8/17/202412《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纲——明明德修己内圣第二纲——新民安人外王第三纲——止于至善平天下王道朱熹:首章经,孔子之言,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三纲领、八条目,即朱子所谓之经。8/17/202413《大学》导读之一二、大学三纲纮(紘)hóng,最大的网绳。“一引其纲,万目皆张。”纲举目张。8/17/202414《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即性。德性。佛学以为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赋的性是天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夫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仁之四端。如保赤子之心;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人赋的性叫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即指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即指习性。明明德:使圣明的德性得到彰显。弘扬、传承人间正道。8/17/202415《大学》导读之一德,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彳,表示道路,也表示行走,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行动要正,目不斜视,这就是“德”。金文,“目”下面又加了“心”:目正、心正才算“德”。小篆,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8/17/202416《大学》导读之一孟子“仁之四端”说“所谓人皆有不忍之心者,今人咋见孺子之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8/17/202417《大学》导读之一《论语》论先天之性与后天的文明修养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
——《论语·颜渊》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8/17/202418《大学》导读之一《六祖坛经·护法品第九》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心经》说“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明心见性明明德,弘扬、传承人类公认的道德追求。德育第一,德性修养居首位。“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处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8/17/202419《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程颐研究认为:亲民即新民之误新民,作新民。今是昨非,日日更新,自新,自修更新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学记》云“化民成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自新之我,推及万民更新,革故鼎新,奋发有为。8/17/202420《大学》导读之一《尚书·盘庚上》:“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周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德盛,生生之谓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倡言“朝乾夕惕”、“与时偕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杜绝懈怠,永葆进取。8/17/202421《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至善”,最高的善,是儒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最高的善、纯然的善为修养目标,通过自明和明他,人和我确立纯善的终极修养目标。“至善”,从天下的角度讲,就是王道乐土,就是净土,清净完美的世界。从个人角度讲,儒家就是成圣,道家就是成仙,佛教就是成佛,达到彼岸。“至善”是儒家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不是顶峰论,也不是停止不前,而是确立目标。为人君,止于仁←→三月不违仁8/17/202422《大学》导读之一善与人同与人为善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忘记自己,选择别人的角度,一起实现至善的目标。太上不知有之……8/17/202423《大学》导读之一三纲之间的关系“明明德”相对“新民”,是本末先后的关系。“明明德”、“新民”两项与“止于至善”相较,前者又是方法,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是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方法与目的之间的关系。
来可泓《大学直解》中说:所以明明德是大学之道的根本原则;新民是大学之道的根本任务;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根本目的。由原则、任务、目的,构成大学之道的三纲领。8/17/202424《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的先后本末之次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止:终极目标,最高理想。边界。定:常态,恒态静:淡定,去浮躁安:安适,安身立命,身心和谐虑:深刻而正常无偏私的思考得:心得,对大学之道有体会本末:根本和末节,静态终始:原因和结果,动态,历史地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8/17/202425《大学》导读之一大学之道的六环节的顺序
止、定、安、静、虑、得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实行起来当有先后本末之次第。共有六个程序:第一,“知止”,就是“知其所止”。“知止”就是知道“止于至善”之境地,就是知道目标,知道方向,知道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所以孔子经常教以述志。“知止”,“止”以“善”言,就是知善,知善就能辨善恶,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遏恶扬善;知止就是由外而向内找到自性的光明顶点。
8/17/202426《大学》导读之一第二,“有定”。“知止而后有定”,眼中知道至善之地,心中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朱熹说:“知之则志有定向。”定,有定力,不摇摆,不彷徨光顾,一心不乱,不为外物所干扰,“定”以“理”言。仁者安仁。不重不威第三,“能静”。“定而后能静”,“静”,静以心言,是内心的恬和安详,宁静淡泊,心不妄动,犹如北齐刘昼所说:“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是一种神恬心清的境界,这种境界由定而生。“定”是排除外力,“静”是“定”的结果,是纤尘不染、虚灵不昧的状态,是修炼的深层次功夫。8/17/202427《大学》导读之一第四,“能安”。“静而后能安”,安以身言,朱熹说:“所处而安。”《中庸》:“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依位而行,不贪恋羡慕己身以外之物,安天乐命。第五,“能虑”。“安而后能虑”,虑以事言,朱熹说:“处事精祥。”虑,思虑,思考,临事考量,周详精确,严谨完备。第六,“能得”。“能得”就是得其所止,就是“知止”,“知止”就是“止于至善”,8/17/202428《大学》导读之一“得”就是得达到至善的境界,“至善”是目标,是方向,是目的,是理想的彼岸,经过“定”、“静”、“安”、“虑”,四个修炼功夫或环节,达到“得”的结果。“知止”对“至善”而言,“有定”对“至理”而言,“能静”因心而言,“能安”以身而言,“能虑”以事而言,“能得”从结果而言。“得”就是达到至德至善理想彼岸的结果。止、定、静、安、虑、得,“知止”是“有定”的因,是“有定”的本,“有定”是“知止”的果,是“知止”的末,以此类推,“有定”又是“能静”的因,是“能静”的本……。六字之间,前者是后者的因,是后者的本,后者是前者的果,是前者的末,前后相因,先因后果,果又为因,环环相扣,层层相推,主客相成。所以曾子接下来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8/17/202429《大学》导读之一这段文字,四重功效:一是,开篇三纲:明明德是本,是始;“新民”是末是终。也就是说,“修己”是本,“安人”是末;“自明”是本,“明人”是末。另外,“明明德,新民”与“止于至善”,前二者又是后者之本,之始,后者是前二者之末,是终。凡事过程应该更重于结果,但问当下自明或明他做得如何,不计前程结果终极目标何时降临。二是指,“止”、“定”、“静”、“安”、“虑”、“得”六个环节先后的本末始终的次第关系。三是,开启下文或全文八目之间的先后本末的次第关系。四是,这段文字也告诉我们所有修身修养的先后次第关系。8/17/202430《大学》导读之一修身,是完善自己;
修养,是忘记自己;
修道,是奉献自己。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三达德)
——《礼记·中庸》“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者也”。
——《荀子·君道》8/17/202431《大学》导读之一三、大学之道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8/17/202432《大学》导读之一家、国、天下→大夫、诸侯、天子落实儒学三纲,须待儒学八目。家国同构;推己及人的基本运思模式。先逆叙三纲,再顺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末关系,前者为后者之本,后者为前者之末。终始关系,则是前者为后者之始,后者为前者之终。8/17/202433《大学》导读之一“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意即要实现向天下彰显光明品德的目标,这就是“平天下”。“明明德”是自明,自觉内圣。“明明德于天下”是“新民”,是“他明”,是外王,是觉他。不论是内圣,抑或是外王,觉天下或者是“平天下”,均需先“治其国”。“平天下”与“治其国”相比较,“平天下”为枝末,“治其国”是根本。8/17/202434《大学》导读之一“欲治其国者”,这里的“国”,不是今天的“国家”,而是指西周初期“授土授民”封建的诸侯国。据说,周公旦将天下分为三百多个诸侯国,诸侯国又分五个等级,叫“公、侯、伯、子、男”。这里的“国”指的就是周天子所辖制的封地,天子管天下,诸侯管邦国,卿大夫管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想将自己分封的邦国治理好,必须先治好自己的家。“治其国”是末,“齐其家”是本。“欲齐其家者”,“齐家”,就是使家族和谐融洽。这里的“家”也不仅仅是指今天所说的三口之家,或五口八口之家,大多数指的是一个大家族之家,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十口人,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三口或五口之家。这个“大家”,家内有的设有大夫之职或曰“家大臣”“陪臣”“宰”。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雍也)“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想使家族整齐和谐融洽,必先修其身。“齐家”与“修身”相比较,“齐家”是末,是后;“修身”是本,是先。8/17/202435《大学》导读之一惟齐非齐,明德慎罚上下比罪…刑罚世轻世重,唯齐非齐,有伦有要。《尚书·周书·吕刑
》周穆王时吕侯主持修订,故称之为《吕刑》。
8/17/202436《大学》导读之一“欲修其身者”,什么叫修身?修身就是完善自己,释放由内而外的向善的力量。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与“正心”二者相比较,“修身”是末,是后;“正心”是本,是先。8/17/202437《大学》导读之一“欲正其心者”,正心,就是除去各种躁动不安的心理情绪,不为外物所动,保持心灵的虚寂空灵,意念恬淡安详。公正诚明无所偏倚,要想正心必先做到意念诚恳踏实。“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正心”与“诚意”相比较,“正心”是末,是后;“诚意”是本,是先。正心是对他人公,诚意是对自己真,修身是提升和奉献自己。8/17/202438《大学》导读之一“欲诚其意者”,诚意,意念诚恳真实。君子三乐《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人伦之乐,天伦之乐,布道之乐。永恒之乐,纯粹之乐,真实之乐)诚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在的真实的品质,它要做到待人诚实,内外一致,不欺人,也不自欺,尤其是要在慎独上下功夫。要想做到意念诚实,又必须由知识来充实,并矫正自己,所以说:“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诚意”相对“致知”而言,“诚意”是末,是后;“致知”是本,是先。8/17/202439《大学》导读之一“致知”,使知识来到,即获取知识。人心灵异,都具有认识或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万事万物的推理研究之中,获取知识,要想获取知识必先研究事物,所以说:“致知在格物。”“致知”是末,是后;“格物”是本,是先。8/17/202440《大学》导读之一“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躬行其物,研究事物,分析事物,增长见识,在社会实践中学,在书本知识(先王之遗言)中学,明辨事理,即物穷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思《中庸》8/17/202441《大学》导读之一顺推是互为因果,倒推也是互为因果,《大学》作者曾参,意在由正而反,由反而正的正反互推,强调其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顺推如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逆推如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8/17/202442《大学》导读之一从顺推关系角度讲,“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没有什么疑问,关键是“壹是皆”三个字,这三个字意味着八目其中七目都应该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修身除了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外,还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本。前面已经多次反复说到“格物”是“致知”之本,“致知”是“诚意”之本,“正心”是“修身”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三)试题和答案
- 保险业界巨头之路
- 化学-辽宁省丹东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试题和答案
- IMT-2020(5G)推进组:5G-Advanced技术路线及产业推进研究
- 电商新员工入职培训
- 生产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 二型糖尿病查房流程
- 火灾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 创新型教育产品的文案与视觉设计策略
- 畅享未来少儿医疗保险
- 业务员手册内容
- 计划分配率和实际分配率_CN
- pH值的测定方法
- 《红灯停绿灯行》ppt课件
- 小学语文作文技巧六年级写人文章写作指导(课堂PPT)
- 《APQP培训资料》
- PWM脉宽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 matlab仿真验证
- 家具销售合同,家居订购订货协议A4标准版(精编版)
- 食品加工与保藏课件
- 有功、无功控制系统(AGCAVC)技术规范书
- 储罐施工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