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网上教室详解_第1页
《大学语文》网上教室详解_第2页
《大学语文》网上教室详解_第3页
《大学语文》网上教室详解_第4页
《大学语文》网上教室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1绪论一、概况1、沿革2、近况2二、重要性

1、利于学生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耶鲁大学

32、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南京大学浦口校区

山西晋阳43、利于创新,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

行知艺术学校

《三字经》、《百家姓》

5三、作用

1、了解中国古老的历史,培养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大发明

62、能够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3、能够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宋书法四大家

84、能够陶冶情操

王勃《滕王阁序》:“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9参考书:【1】《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2】《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3】《唐宋词鉴赏辞典》,周汝昌唐圭璋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4】《中国当代公安文学史稿》,高涧平、张子宏、于奎潮著,群众出版社(1993年版)【5】《美学三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孔子和儒家文化

11一、引言

王充《论衡·超奇》:素王

唐高祖:先师唐太宗:先圣宋真宗: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至圣先师清顺治:大成至圣先师

孔庙、孔林、孔子墓加封孔子制12二、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年---前479年。身材高大(身高9.6周尺,约1.92米)孔子像13

第一条是无原则地和封建贵族当权者同流合污。

第二条是有原则地取得某一位贤明封建贵族当权者的信任,出仕。第三条是积聚力量,推翻旧王朝,另立新王朝。

三条政治道路:14三、思想

1伦理学说:以仁为内容,礼为形式,建立起包括众多德目在内的规范体系,强调了人的道德自觉与遵守礼制的统一,人道主义与等级宗法社会结构的统一。

2政治学说,以仁政礼治为根本原则,以体现仁道的小康、大同为政治理想,崇尚文德,贬抑暴力,设计了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改良主义政治路线。

15

3教育学说,从仁爱出发,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以德育为主,包括智育、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以期培养改良政治的德才兼备的治世能人。

4天道观方面,他从高度重视人的世俗的道德生活出发,怀疑鬼神的存在和作用,提出“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的现实主义观点。16(一)仁的学说,就是孔子的哲学。

第一、最通常的意思是爱人。

第二、仁的另一层意思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仁人君子:一是“修己以敬”,二是“修己以安人”,三是“修己以安百姓”。

第三、孔子说:“仁者人也。”17(二)作为仁的表现形式的礼

“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18(三)作为孔子方法论的中庸思想。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主要特征:第一、反对过头和不及。第二、提倡“和而不同”。

孔子庙堂碑19(四)孔子把体现了个性的道德完整性的人称作君子或者仁人。

首先,与小人(指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不同。其次,与那些只在某些方面有修养的人不同。

第三,君子在道德上既具有原则性,又具有灵活性。20四、教育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学在官府

杏坛21

1、“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的办学方针

2、文质彬彬与德才并重的教学目的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学、思结合的辩证原理。(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3)善于启发,触类旁通。(4)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4、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22五、《论语》解析l、孔子具有甘为理想而献身的政治家的气概2、孔子具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的气度3、孔子还具有执着好学、学而不厌的学者的风范4、孔子还具有刚正、正义的君子的节操23孔子的时代意义:1、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在文化领域,孔子的影响力在2500多年之后,依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中学、曲阜实验小学等中国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学校园内,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仍然无可替代;

3、在经济领域,孔子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广泛提倡、运用。生产企业讲究依靠产品质量打市场,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求员工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正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企业讲究诚信经营,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4参考资料:1、《孔子评传》匡亚明著齐鲁书社2、《大儒列传---孔子》张岱年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3、《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出版

4、《论语今译》杨伯峻齐鲁书社

5、《论语别裁》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25

爱情主题(1)26一、词典释义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是至高至纯至美的美感和情感体验。爱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包括柏拉图式的更为真挚和纯粹的感情,超越了性别、地域、时空。有关系到爱的情感都叫爱情。父子之情,亲友之情,师生之情等。

二、学术释义

爱情(love)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27三、爱情文学1、爱情和文学爱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爱情则是文学不变的主题。

2、唐诗中的爱情3、宋词中的爱情281、爱情的发生—发乎性,进乎情。A食色性也。B“礼”的束缚。四、“爱情”是什么?2、恋爱中的感觉293、爱的结局1、幸福的爱情个个相同:

西厢记——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好事多磨、有惊无险、皆大欢喜。30

2、不幸的爱情各有各的不幸政治悲剧——长恨歌阶级悲剧——梁祝(戏曲)命运悲剧——边城(电影)宝黛(戏曲)家庭悲剧——孔雀东南飞、陆游314、爱情观传统爱情观:1、忠贞不二---“在天愿为比冀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2、内敛含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3、不自由不自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4、恩爱不明–爱情和婚姻一致5、阶级限制--政治工具32现代爱情观:1、爱情的实用性。--只要资产过千万,洗衣做饭我也干。没有不变的爱情,只有不变的傻瓜。2、爱情的快餐性。--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3、爱情的自私性。--李湘“其实新郎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幸福。”

4、爱情的补充性。---黄舒骏“我们要天天相恋,但不要天天相见只需要悱恻缠绵,绝不要柴米油盐。”

33五、结语

爱情:并非狂热的结晶,而是双方感情的交融和理智的选择;将一厢情愿的单恋强加与人,并非真正的爱情。

34《诗经》和《蒹葭》

351、诗歌发轫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穴(古肉字)。”

3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37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8问题:《蒹葭》如何表现其朦胧美的特点?(1)语言艺术营造的画面美;(2)伊人"可望难即"艺术意境美;(3)对伊人的追求表现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象征美。39参考文献:1、《受戒》汪曾祺2、《诗经新注》齐鲁书社3、《汪国真诗集》汪国真4、《倾城之恋》《色戒》张爱玲5、《摩诃摩耶》印度·泰戈尔6、《伊豆的舞女》日本·川端康成7、《法尼娜·法尼尼》法·司汤达8、《初恋》俄·

屠格涅夫9、《挪威的森林》日本·村上春树

40爱情主题(2)41政治悲剧《长恨歌》

42一、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白居易像43一生

(一)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盩厔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进士题名碑曲江池遗址大雁塔44(二)后期:自贬江州到死

《琵琶行》和《与元九书》杭州: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杭州白堤《琵琶行》图45二、《长恨歌》

1、写作背景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升《长生殿》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462、《长恨歌》内容的分析

47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8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49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50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51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52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533、几个问题的解读1)怎样理解《长恨歌》中的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清·史清溪“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木兰花》“旧愁新恨知多少,目断遥天。”南唐·冯延巳《采桑子·二》“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词六首》

542)怎样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一、讽喻说。二、爱情说。三、双重主题说。问题2: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有没真正的爱情?为什么?55

问题:《长恨歌》是如何塑造杨玉环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怎样的审美观点?(1)杨玉环人物形象塑造举要;(2)作者乃至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审美要求。56参考文献:1、《白居易集》近代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2、《白居易研究》日本·花房英树3、《长恨歌传》唐·陈鸿4、《白居易评传》当代蹇长青南京大学出版社57余秋雨和当代文化现象

58当代文化现象59一、“易中天现象”和“于丹现象”

易中天,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后留校任教,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因主讲央视《百家讲坛》一举成名。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601、解读“易中天现象”1)大众献上的鲜花问题:你怎样看“易中天现象”?612)学界飞来的板砖3)引导“活”的文化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此表示“易中天现象”是浮躁的标志。上海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易中天现象”其实很正常。624)反思

从易中天事件折射反映出,传统的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娱乐化不同于庸俗化和简单化,要在照顾大众的口味与需求的同时,启蒙与提升大众的品位。文学的基本功能除了娱乐功能和认识功能之外,还有教化功能。632、解读“于丹现象”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曾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香港沧桑》及《正大综艺》、《环球》的撰稿人或《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的栏目策划等等。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64

1)正反方唇枪舌剑,褒贬不一2)“十博士反于丹现象”。3)黎鸣深度解剖“于丹现象”。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653、结论:对传统文化现代性挖掘,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有更具备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设计与把握,于丹们贴近大众接受特点、带有世俗化甚至娱乐化色彩尝试固然很好,但并不能说这就是最好道路,当然,更不是唯一。

66二、美女作家及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1999年,北京书商推出了洛艺嘉等四个女作家的作品,称其为"粉领作家",她们是最早被书商称为"美女作家"的。然后是棉棉的《糖》和卫慧的《上海宝贝》名声大噪。

67余秋雨和《风雨天一阁》68一、余秋雨简介:

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至1996年,他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1983年的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述世界各国自古代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理论著作;1985年创作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首部戏剧美学著作。

69

《文化苦旅》及以后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因而受到读者喜爱。“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著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

70二、秋雨散文:

余秋雨散文的横空出世,是大陆文化大散文出现的标志,在中国和海外华文读者群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余秋雨以人类历史为价值坐标去对待各种文化现象,关注处于隐密状态的本土文化现象,用诚实的、理性的方法来面对各种文化课题,关注群体人格,这就是余秋雨整个的基本的文化态度。”(杨长勋《余秋雨的背影》p116——面向先哲的洗礼)

71三、余秋雨争鸣

1)吹捧和奉承型

著名作家沙叶新:余秋雨是散文大家,《文化苦旅》是神品,是心底流出来的情致,是精致文化的代表作。722)驳斥和诘难型

朱国华在《别一种媚俗》中指出,《文化苦旅》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基调都是学术权威口吻的居高临下,遗老遗少式的吊古伤今,牧师布道时的悲天悯人,并且还夹杂着旧式文人特有的似乎聊充排遣之用的故作通脱。733)谩骂和攻击型

朱大可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将余秋雨散文的畅销归因于:历史利用文学获得了美丽外观,而文学利用历史获得了精神深度。此其一也;煽情主义的话语策略以及一方面慰抚大众灵魂,一方面慰抚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和"良知"的双重话语功能具有极大的取悦性。此其二也。

744)评价和研讨型

李咏吟在《学者散文的命脉》:余秋雨自觉地担当起学者的使命,通过抒情散文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历史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因对历史生命的悲悯而隔阂,自我生命的原始感受因面对历史的激情而模糊;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合一的雅致语言,语言在抒情中融注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但这种偏向于抒情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陷入空洞,削弱文章思想的意义;余秋雨的散文追求一种思想的审美和谐和生命的感悟,但这是以远离思想搏斗,远离思想战场为代价的,因而缺乏某种穿透力和思想敏锐性。

75四、秋雨散文特点(一)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二)对小说艺术形态的借鉴(三)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四)华丽典雅绘声绘色的的语言76《风雨天一阁》赏析

1、表现了历史的悲怆。2、触及了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问题。3、构筑了群体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77问题: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秋雨散文的特色。(1)主题和题材的扩展超越。(2)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与创新。(3)华丽典雅绘声绘色的的语言。78参考资料:

1、易中天《品三国》、《读城记》、《品人录》2、于丹《论语心得》、《庄子心得》3、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4、杨长勋《余秋雨的背影》5、金文明《月暗吴天秋雨冷》、《石破天惊逗秋雨》6、朱大可《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7、余杰《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79杭州城市文化80一、什么是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功能地位、社会结构、人口构成、文化产品、精神风气,还有市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格类型、价值准则及其人际间的交流和交叉作用等都归入文化。

81二、杭州城市文化

杭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钱塘自古繁华,素有“人间天堂”之誉。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2杭州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1)历史文化丰富多样。2)西湖文化是杭州的象征。3)雅俗共融。4)贴近生活。5)城市建设的文化特色鲜明。3、杭州城市文化在新时期有较大发展。83

张岱和《西湖七月半》

84一、生平简介生卒年: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张岱一生,以甲申年(1644)为界限,迥然划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为纨裤子弟。声色之好,耳目之娱,无所不用其极。

在后则为亡国之民,破家之子。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

85二、晚明小品文特点:晚明小品文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

晚明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

86三、《西湖七月半》赏析一)背景介绍87二)主要内容分析总体把握一句话,五种人,三个字。88第一段从反面揭题:一句话:“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第二段写“看七月半之人”,五种人。

第三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

第四段写通宵盘桓,兴尽方散。89三)艺术特色文章属追忆之作,借摹绘西湖游人情态,烘托繁丽热闹的生活气氛,刻画可谓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层层的白描文字中夹杂着作者醉恋于昔日“繁华靡丽”生活的怀旧情绪。90四)小结

本文记述了晚明时杭州人在七月半至西湖泛舟赏月的盛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风民习。通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比较,嘲讽达官豪富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91参考文献:1、《半篇西湖游记》近代·丰子恺2、《西湖的六月十八夜》近代·俞平伯3、《西湖萍踪》现代·许敏4、《西湖梦》现代·余秋雨5、《郁达夫·杭州》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6、《梦粱录》宋·吴自牧著7、《西湖佳话》清·古吴墨浪子著8、《说杭州》杭州出版社92自然与人生

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

93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94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95三、诗文解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961、入手擒题,开篇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97

1、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诗人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

2、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所以说,诗人并不颓废与绝望,这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缘于诗人毕竟生活在唐代。98

3、

儒家的入世哲学和教化观念,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但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迸发和自我意识的开掘。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念,使文学蒙上了理性主义的烟霭。与上述内容特点并行的是“中庸”美学追求。中国文学讲求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般不把情感表达得过分热烈。992、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写游子的思归之情。100问题: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何使游子思妇的主题中避免哀鸣颓废的情调的?(1)写景优美;(2)由景生发对宇宙、对人生的思索;(3)哀叹感伤中时时有憧憬重逢的希望。101四、艺术特色:

1、诗的结构。2、排比、对偶的句式相互转化。3、紧密的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4、用字鲜明、形象、生动、贴切。1025、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和统一。1)初月2)中月3)斜月4)落月春江花月夜图103问题:《春江花月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2)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104

爱国主义诗词与忠君文化

陆游辛弃疾1051、在历史上爱祖国、爱人民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应是中国文学的主流。

2、抗敌御侮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屈原《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

1063、古代士人的爱国情怀突出表现在纵然身处逆境中仍把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和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人生各种需要中最高的层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宋江“他年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07【一、“裹尸马革固其常”和“马革裹尸当自誓”

饱尝辛酸的童年,民族的衷曲,苍凉的河山,才激起了诗人和词人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深切关注,因此,早年陆游和辛弃疾就立下了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雄心大志。108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官僚地主家庭。109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110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有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此诗为七言歌行体,借咏刀以言志,抒发誓死抗金、坚信“中国”必胜的豪情。11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辛弃疾一生留世600余首词,被后人誉为一代词圣。

《美芹十论》和稍后的《九议》等论文,集中地体现了词人早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112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悲白发,其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昌叔潜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人以寄之》)江西铅山辛弃疾墓11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4鼓励朋友:“儿女泪,君休滴。”(《满江红·蜀道登天》)。“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满江红·汉水东流))。祝寿词:“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115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身和靠描写自己而显得伟大,无论是描写他个人的痛苦,还是描写他个人的幸福,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而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喉舌和代表。”

----别林斯基《稼轩长短句》书影(元大德三年刊本)116二、“诸公可叹善谋身”和“剩水残山无态度”

陆游和辛弃疾对统治者祸国殃民的屈辱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陆游和辛弃疾爱国主义精神的又一重要方面。117

1、对统治者们出卖祖国的土地愤怒斥责。陆游:“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醉歌》)辛弃疾:“吴楚地,东南坼。”(《满江红·过眼溪山》)。

118

2、统治者们不仅屈辱苟安,而且生活穷奢极欲,十分腐朽。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关山月》)119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沾衣。落日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辛弃疾·《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辛弃疾·《千年调·蔗庵小阁日卮言作此词以嘲之》)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