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9/24/wKhkGWa_emqAUaKeAAJdpwogpms991.jpg)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9/24/wKhkGWa_emqAUaKeAAJdpwogpms9912.jpg)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9/24/wKhkGWa_emqAUaKeAAJdpwogpms9913.jpg)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9/24/wKhkGWa_emqAUaKeAAJdpwogpms9914.jpg)
![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9/24/wKhkGWa_emqAUaKeAAJdpwogpms99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贵州省铜仁市2025届高三历史三模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对此相识正确的是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嫡长子继承制一经确立后得以严格执行C.嫡长子继承制使政治有序化 D.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确立与政治无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结合所学可知王国维认为周朝的政治制度,是由嫡长子继承制衍生出来的宗法制,依据宗法制原则使政治发展有序化,故选C;夏禹传位给儿子启,标记家天下取代公天下,A错误;“严格执行”过于肯定化,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中“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并结合所学可知,“微子受封”反映的是分封制,“妇功”和“市井”和周朝的手工业和经济有关,“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和东周有关,故①是周朝。“政事堂”和三省六部制度有关,“越窑”是唐朝的名窑,“夜市”和“士大夫画”反映了当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故②是唐朝。“腹里”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关,木活字、北曲、“赵体”反映了当时的印刷术、元曲及书法的发展,故③是元朝。“象郡”是秦始皇在岭南地区设置的郡县;为了加强对北方的限制修筑“直道”,“灵渠”出现在秦朝,秦始皇把“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故④是秦朝。所以①④②③依次正确。故答案为B项。综上分析可知,ACD三项的依次排列错误,均解除。3.传统儒学主见家国一体而又强调国家至上,“以天下为己任”。魏晋时期,士大夫“所关切者亦唯在身家之保全”,偏重于其自身生命及其家庭利益。这一价值取向A.魏晋玄学兴起使儒家思想影响力下降 B.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C.融合佛、道思想说明儒家义理,形成新儒学 D.儒家伦理道德丢失【答案】A【解析】【详解】传统儒学强调国家至上,具有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更关注自身生命和家庭利益,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魏晋时期社会动乱,玄学兴起,强调消极避世,儒学的影响力下降,A正确;宋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与魏晋时期士大夫价值取向不同,解除B;C中的新儒学指的是宋明理学,解除;追求自身生命和家庭利益不等于丢失了伦理道德,解除D。4.宋代以前,农村和城市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宋代,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找寻自我谋朝气会,“本州农夫自来兼作商旅”。这一现象表明A.重农抑商政策变更 B.传统农业经济衰退C.宋代人们可以自由择业 D.与城市工商业发展休戚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寻求谋朝气会,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农业人口,D正确;宋代并未变更重农抑商政策,解除A;农业人口流入城市不等于农业经济衰退,解除B;C不符合史实,解除。5.奕䜣认为“治理国家的途径应在自强,从目前状况看,想要实现自强仍要以训练军队为主,训练军队,更应当用先进的近代武器为先。”这一主见A.自觉意识到发展军事的重要性 B.属于西学东渐的一部分C.推动了清政府的全方位变革 D.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奕䜣认为中国要实现自强主要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这仍旧是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故选B;奕䜣的相识属于中体西用,他意图借助发展军事实现国家自强,并不是自觉相识到发展军事的重要性,解除A;中体西用主见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推动清政府的全方位改革,解除C;题意反映的是奕䜣的个人主见,不能体现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解除D。故选B。6.阅读下表:1924年中国自设的电厂资本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电量需求大 B.实业救国思潮起先兴起C.民族工业发展出现又一个高潮 D.外商电业不再占优势【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表格数据看出,江苏、浙江、湖北三省的电厂资本额、10万元以下电厂数相对其他省份较多,三省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电量需求大,故选A;B项错在“起先”;一战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工业陷入萧条,解除C;表格信息没有涉及外商电业,解除D。【点睛】7.1938年,国民党组建国民参政会。《新华日报》对此评价说:“虽然各党各派为抗日救国而合作,成为举世皆知的事实,但从没有一个机会能把各党各派代表与无党无派的各地各界集于一堂”。国民参政会的召开A.表明国民党放弃了一党独裁统治 B.标记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为以后政治协商会议供应了阅历 D.说明国民党起先主动抗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但从没有一个机会能把各党各派代表与无党无派的各地各界集于一堂”可知这有利于发动民众力气,壮大民主力气,为以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供应了阅历,故选C;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一党独裁统治,A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B错误;国民党起先主动抗战起先于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D错误。8.1955年亚非会议上,部分国家把矛头对准新中国,声称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认为中国存在铁幕或者竹幕,为此,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理解。这表明A.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重塑中国国际形象的必要性C.亚非会议受大国操控 D.中国尝试用多边外交解决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的不实传闻,同时得到了大部分国家的理解,重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故B正确;A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解除A;亚非会议并没有西方大国参与,没有受到操控,解除C;D项与主旨无关,解除。9.罗马法“民众令状”规定,假如某人在公共道路或通道上施工或放置某物,使公共道路或通道的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禁止令状,阻挡他的行为。假如这种行为已实施,那么公民可以申请要求复原以前状态的令状。这反映了A.罗马法对罗马共同体利益的爱护 B.罗马法要求个人干脆参与国家管理C.“民众令状”是干脆民主的重要体现 D.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同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使公共道路或通道的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任何罗马公民都可以向执法官申请禁止令状”可以看出,罗马法较看重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维护,因此规定任何公民都可通过法律来阻挡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A正确;材料不是体现个人参与,解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实行的是干脆民主,解除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10.1824年前,英国议会和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以没收家产、褫夺国籍、高额罚金和坐牢等法律严惩违令者。由此可见A.英国工业革命充溢了血腥 B.英国的科技已经衰落C.英国放弃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英国以国家权力维护本国科技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英国议会和政府三令五申严禁人才、技术和机器外流”,说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通过国家力气来维护本国科技利益,D正确;题干中的惩处措施是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的,未体现出“血腥”,解除A;1824年,英国的科技领先于他国,解除B;1824年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解除C。11.美国学者马特·奥贾认为,布尔什维克强调生产基础对文化上层建筑的影响,假如农业依据与工业相同的生产原则进行重组,农业劳动力就会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作者认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A.为苏联工业化开拓了道路 B.消退了城乡之间的差距C.有利于农夫政治上的进步 D.推动了苏联农业的现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假如农业依据与工业相同的生产原则进行重组,农业劳动力就会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可以看出,其强调农业的集体化会使农夫具备城市无产阶级的文化和心理特征,即在政治上有所进步与提升,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关系,解除A;B项表述太肯定,解除B;材料强调的是农夫政治素养的提高,而不是农业的发展,解除D。12.如图是闻名画作《鸢尾花》,创作于1889年。该画色调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细心支配花朵位置,使整个画面充溢律动及和谐之感。该画属于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鸢尾花》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幅作品,从画面风格可以看出是印象派,故C正确;ABD与梵高无关,解除。第Ⅱ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8—1919年爆发的大流感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次流感1918年春从美国起先爆发,随即通过赴欧洲参战的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进而扩散到整个欧洲,扩散到全世界。为防止造成恐慌影响战事,美国政府隐瞒疫情,直到8月才承认流感,导致民众对流感形势误判。军队与一般民众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政府不得不建立临时医院,征调民间护士、医生、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政府虽然实行了关闭学校、保持街道卫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检疫隔离等干预措施,然而群众组织的“为自由而战”大游行导致流感大爆发。大量尸体无法得到刚好的处理,不仅促进了病菌的滋生与传播,也成为人们心中的阴影之一。——摘编自邵逸舒《1918年大流感对20世纪20年头美国的影响》材料二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三个月内就有4万人感染鼠疫而死。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北防疫总医官,全权负责东北的防疫工作。伍连德亲自解剖疫尸确定疫病根源,组织力气从源头灭杀病毒。他在政府的协作下征用学校等建立临时医院,将患者和疑似病人与外界进行隔离,对于不愿照章办理者进行惩处。对于带菌疫尸,进行火葬以歼灭传染源。为了阻挡病源向内地扩散,伍连德坚决切断入关通道,在火车站设立防疫检查点进行检测。他亲自向民众传授疫病常识,设计“伍氏口罩”。仅用时4个月,东北鼠疫被歼灭。1926年霍乱横行亚洲时,东北在伍连德的领导下幸免于难。——摘编自周春雷《伍连德对东北鼠疫的限制践行》(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缘由和影响。(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中美疫情防控措施的异同。【答案】(1)缘由:①战时的军队调动和人员流淌;②初期政府的不作为,刻意隐瞒;③民众对形势的误判,重视不够;④医疗资源优先满意斗争;⑤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备;⑥民众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影响:①造成人口大量损失;②短期内冲击了美国经济;③推动医护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人们卫生习惯的转变;⑤对民众心理产生困难影响。(2)相同点:①政府组织;②设立临时医院收治病人;③进行公共卫生学问宣扬;④都实行隔离措施;不同点:①中国政府刚好组织力气介入,任命官员全权负责;美国政府前期刻意隐瞒,后期管控措施效果有限;②中国实行隔离为主的防疫措施,并有惩戒措施;美国防疫措施以民众自发遵守为主;③中国医疗资源服务于民众;美国服务于斗争须要,医疗资源向军队倾斜;④为防止疫情扩散,中国实行了交通管制;因为斗争须要美国仍有大规模的人员调动;⑤中国对疫尸有效处理,以歼灭传染源;美国没有刚好处理,客观上促进了病菌的滋生与传播。【解析】【详解】(1)缘由:依据“随即通过赴欧洲参战的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得出战时的军队调动和人员流淌;依据“美国政府隐瞒疫情”得出初期政府的不作为,刻意隐瞒;依据“导致民众对流感形势误判”得出民众对形势的误判,重视不够;依据“军队与一般民众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得出医疗资源优先满意斗争;依据“政府不得不建立临时医院,征调民间护士、医生、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得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备;依据“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检疫隔离等干预措施”得出民众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可从造成人口大量损失、短期内冲击了美国经济、推动医护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卫生习惯的转变、对民众心理产生困难影响等方面概括。(2)相同点:依据材料一“政府不得不建立临时医院,”和材料二“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北防疫总医官,全权负责东北的防疫工作。”“他在政府的协作下征用学校等建立临时医院”可得出政府组织、设立临时医院收治病人;依据“他亲自向民众传授疫病常识,设计“伍氏口罩”。”得出进行公共卫生学问宣扬;依据“政府虽然实行了关闭学校、保持街道卫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检疫隔离等干预措施”“将患者和疑似病人与外界进行隔离,对于不愿照章办理者进行惩处”可得出都实行隔离措施;不同点:依据材料从中国政府介入的速度、实行隔离措施的效果、医疗资源的安排、人员的组织、相关的管制等方面概括两国的不同。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闻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高校演讲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他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由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很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性的多元统一体。依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论述。【答案】示例: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斗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殊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汲取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涵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解析】【详解】示例:依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很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性的多元统一体”可以总结材料观点: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论证:依据所学学问,选择民族融合较为明显时期,如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大一统时期,从少数民族汲取汉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角度论证。详细而言,春秋时期,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和斗争模式,推动了赵国实力的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特殊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汉话、写汉字、定门第、与汉族通婚等,学习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到了隋唐,各民族交往融合进一步深化,大量胡人在关中经商、定居,甚至有人官至宰相,唐代绘画及文学作品也大量汲取少数民族文化,开放的政策与包涵的心态,推动了大唐盛世的出现。最终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来论题总之,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甲午后,应诏陈言的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摺》中强调,为造就有用的人材,传统的教化制度必需改革。1901年,清廷谕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的书院改为学堂,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功名;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学生也“一体考验嘉奖”。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详细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到1905年,除去教会学堂,官、公、私立和大中小学、师范、特地学校等各类学堂8277所,学生达25万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学部,于1905年正式设立。这样,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学问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分析晚清教化改革的背景。(2)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分析晚清教化改革的特点及影响。【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峻;阶级冲突激化,国内革命形势发展迅猛;科举制度已无法应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2)特点:内容上中西结合,以西学为主导方向;改革逐步推动直至废除科举制;教化管理起先制度化;主管教化的行政机构出现;教化体系初具规模。影响:促进了中国教化的近代化;培育了新式人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培育了反清的力气。【解析】(1)晚清教化改革的背景,可以依据教材所学,从当时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阶级冲突、近代工业发展的须要等方面来回答。(2)晚清教化改革特点,可以通过对材料“1901年,清廷请令从1902年起各省科举考试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1904年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作了详细规定。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的废除加快了学堂建立的步伐”等信息的分析归纳来回答。晚清教化改革的影响,可以联系教材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回答。本题考查晚清的教化改革,要联系教材内容,从晚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来分析改革的背景及带来的影响。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5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人民“义不臣倭”,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在日本占据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争取回来祖国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抗日斗争全面爆发后,台湾人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台湾岛内实行各种形式进行艰难而又英勇的抗日活动,争取台湾早日光复。祖国大陆对其抗战活动进行了间接支援。台湾人民除了在岛内进行反抗活动,还有很多台湾同胞干脆前往祖国大陆。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与日寇浴血奋战。他们参战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抗日团体,其中台湾义勇队和台湾革命同盟会影响较大。1945年8月,日本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倒戈,10月25日,台湾光复,从今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台湾人民抗日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台湾人民抗日与台湾光复有何意义?【答案】(1)特点:历时长;前期具有自发性,后期(1937年全面抗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号召下,台湾与大陆相互支援、共同抗日;台湾同胞在大陆进行的抗日斗争,在地域上集中于东南沿海。(2)台湾人民的抗日活动是祖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推动了祖国抗日斗争的成功,加速了实现台湾光复的历史进程,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作出了贡献;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抗日,体现剧烈的民族感情;说明台湾是中国不行分割的一部分。【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在日本占据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争取回来祖国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可知,台湾人民抗日历时长;依据材料“台湾人民‘义不臣倭’”“祖国大陆对其抗战活动进行了间接支援。台湾人民除了在岛内进行反抗活动,还有很多台湾同胞干脆前往祖国大陆”可知,前期具有自发性,后期(1937年全面抗战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号召下,台湾与大陆相互支援、共同抗日;依据材料“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与日寇浴血奋战”可知,台湾同胞在大陆进行的抗日斗争,在地域上集中于东南沿海。(2)意义: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共同抗日,因此台湾人民的抗日活动是祖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推动了祖国抗日斗争的成功;依据材料“他们在台湾岛内实行各种形式进行艰难而又英勇的抗日活动,争取台湾早日光复”可知,加速了实现台湾光复的历史进程,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作出了贡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抗日,体现剧烈的民族感情;台湾人民近半个世纪在抗日,说明台湾是中国不行分割的一部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让奥林匹克运动成为现实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顾拜旦。他终生提倡奥林匹克精神,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小型构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基于预测模型与有限元分析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
- 2025至2030年非独立式制冷机组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峨眉舞花姜繁殖生态学研究
- 2025至2030年自封口袋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多酚衍生纳米酶在急性肾损伤及肿瘤催化治疗中的应用
- 2025至2030年流量指示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研究
- 2025至2030年显卡散热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工业温度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小学生主题班会 弘扬航天精神 课件 (27张PPT)
- 电力服务收费标准附表
- 小学主题班会教学设计-《给你点个“赞”》通用版
- 【教学创新大赛】《系统解剖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 赛意EAM设备管理IOT解决方案
-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课件设计
- 氢氰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房屋鉴定检测方案(投标)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煤矿提升机作业理论考试参考题库(200题)
- 动物检疫技术-动物检疫的范围(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