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说明_第1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2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3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4页
建筑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2.现状地形图;3.南宁市自然资源局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4.《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6.《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8.《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29.《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T67-201910.《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1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1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713.《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201714.其它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二、工程概况本项目站址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双定镇兴平村坛立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目前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尚未最终建成。站址东南面距离南宁市城区约17km(直线距离,下同),北面距离双定镇约5km,东南侧距离接入的500kV金陵变电站约4km。站址四面临园区规划道路,东面约155米处为已建成的液化气储备站,东北侧为在建的双胞胎企业,西北面约130m处规划建设一座110kV变电站,西面为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储能站建设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00MW/800MWh,本次一期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h,配套设置24套储能单元及配套设施。一期建设场地位于园区坛立大道与纵二路交叉口的西南侧地块,远期扩建场地位于期南面和西面。一期工程建设用地红线占地约2.481公顷(折合37.2亩)。本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237.66㎡,其中地上部分综合楼建筑面积1086.42㎡,附属楼151.24㎡,无地下室。三、总平面设计站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功能分区清晰、明确,相互间联系方便。储能站整体划分为储能设备区、升压站区和生产管理区。储能设备区位于站区南面,升压站区和生产管理区呈东西向并列排布于站区北面。储能设备区内布置有24套储能单元,均采用集装箱户外布置方式。升压区内设置有35KV配电间、二次设备预制仓、主变压器、SVG补偿和出线装置等,220kV出线朝北。生产管理区内规划布置有生产综合楼、附属楼、停车位和活动广场等。站区出入口规划设置在站区北面,靠近生产管理区,往北连接至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生产对外交通连接便捷。站区场地竖向布置考虑与园区道路规划相协调和满足洪水位设防要求,站区竖向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设计标高最高点标高位于场地的东南角为89.8m,最低设计标高位于场地的西北角为88.2m,场地排水坡度约7‰。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基本与园区路面平齐,同时高于义梅河100年一遇设计洪水85.7m。四、建筑空间组合在建筑群组空间处理方面,合理安排楼房的位置与朝向,从平面上考虑日照要求与楼间绿地的空间安排,在竖直方向则考虑防止建筑物之间视线的相互阻隔与干扰,以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房间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和日照。同时,收放有序,组合有序的建筑空间造就了开敞流动的视觉景观效果。站区将综合楼和附属楼的在形体上形成的一体化,利用建筑围合成院落绿地及活动广场等室外空间。各栋建筑物之间基本以室外广场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而室外空间之间则相对独立且相互渗透、以铺地、草坪、树木、等营造出生机勃勃的工作氛围。整个站区以人员为中心,创造舒适、方便、健康、整洁、经济、实用的高质量工作环境。五、立面说明项目以简洁现代、稳重大方为设计原则,根据建筑采光和通风要求,调节窗墙比例,虚实结合,并通过线、面、块简洁的建筑语言,加上结构的组织,充分表现现代化建筑特点。造型一:建筑整体突出现代建筑的简洁、稳重、大方的特点,建筑一个方盒子为基础,采用减法的方式,将整体分为2个部分,局部点缀横竖向的线条以及百叶。色彩以白色主,灰色为辅,与站区设备形成良好的呼应。造型二: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为主,在色彩处理上,综合楼及附属楼主色调为黄色外墙涂料,搭配以棕色线条,在立面上运用灰色横向格栅点缀,丰富立面。造型三:通过重点处理其中一些可变因素,如建筑外表皮的色彩及材质,以丰富建筑外部形体,局部运用构造造型,使建筑不失稳重。使整个建筑群体具有明显的组织性、规律性、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六、建筑消防1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单体间距、疏散楼梯设置符合防火规范要求。总平面消防车道的设置能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2消防管网设计详见给排水专业部分。3建筑单体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七、绿化设计在单体周边,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广场、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环境八、节能设计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对建筑外墙、屋面、门窗等部位进行节能设计。同时考虑自然通风采光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九、环保设计考虑污水、废水的排放与处理。十、环卫设计垃圾站靠基地出入主通道设置,垃圾站周围用常绿树种包围。第二篇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现行有关主要规范及规程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图纸。《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砌体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二、工程概况本项目建设地位于本项目站址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双定镇兴平村坛立工业园区内。地块规划为工业用地,交通便利,适宜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目前为空地,不涉及拆迁。本项目主要包括:新建储能电站内储能系统、220kV升压站和办公楼、附属楼,其中办公楼层数为2层,建筑高度为7.500m,附属楼层数为1层,建筑高度为4.200。结构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工作年限:50年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基本风压:0.35kN/m2(50年一遇)。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建、构筑物抗震等级:三级四、主要结构材料和强度等级1、混凝土:构件名称及范围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垫层C15基础及基础梁C30框架柱C30楼面梁、板及现浇混凝土楼梯C30构造柱、过梁、圈梁等C252、钢材钢筋:HPB300;HRB400,重要位置采用等强全效粗直螺纹接头(d≥22);HPB300钢筋焊接:E43系列;HRB400钢筋焊接:E55系列3、砌体材料轻质中小型砌块、烧结页岩实心砖;。五、荷载1、本项目所在地防城港市的基本风压为Wo=0.35KN/m2(按50年重现期),地面粗糙度B类。2、地震作用:本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以下参数: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措施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建筑场地类别=2\*ROMANII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Tg=0.35s结构阻尼比钢筋混凝土结构ζ=0.05地震作用分析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地质勘察及基础、基坑设计概况:场地类别场地覆盖层由素填土、耕土①、红黏土②及红黏土②1组成,下伏基岩为破碎石灰岩③。本次勘察未作钻孔岩土层剪切波速试验,根据当地的建筑经验,结合钻探揭露的土岩层名称、性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5条和公式4.1.5-1、4.1.5-2,结合附近同类工程单孔波速测试资料,确定各土层剪切波速。经计算场地覆盖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平均值为:υse=217.07(m/s),覆盖土层厚度为3m~2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6,建筑的场地类别属Ⅱ类场地。建筑抗震地段类别勘察场地地形较平坦,上部为素填土、耕土①、红黏土②及红黏土②1覆盖,下伏基岩为破碎石灰岩③,岩土种类较多,性质变化较大,主要地基土类型为中软土~中硬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表4.1.1,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建筑抗震地段类别场地内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存在地震液化问题;在地震作用下,本站址及周边不会发生大的地面震陷、崩塌、地表错位等对场地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地震效应问题。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值议表表1岩土层名称及编号状态重度γ(kN/m3)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压缩模量Es(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耕土①松散----------红黏土②硬塑18.550129.0200红黏土②1可塑17.53585.0140石灰岩③破碎25.5---600根据前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考虑拟建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等因素,对本工程的基础类型分析选择如下:站址场地按88.2m~88.90m标高平整后,拟建场地均为填方区,填土厚度约为0.5m~4.40m,主要建(构)物分布地段填土厚度约为0.5m~3.0m,对于填土厚度小于2.0m地段,建构筑物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置于红黏土②层内;对于填土厚度2.0m~3.0m的地段,建议采用超挖换填及加大基础埋深进行处理,超挖换填的换填料可采用碎石或毛石混凝土,基础底置于红黏土②内。七、结构分析1、结构选型:办公楼楼、附属楼、设备基础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2、结构分析采用软件采用PKPMV1.5.0版本系列软件完成主要计算,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采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完成基础校核计算,以及采用理正工具箱、探索者、板王等软件完成辅助设计。各单体计算嵌固部位均为基础顶面。第三篇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本工程给排水、消防设计范围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事故排油系统、室外消火栓系统、储能区消防系统、室外电气设备消防设备配置。二、设计依据《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2014)《变电站和换流站给水排水设计规程》(DL/T5143-201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202)《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规范》T/CEC373-2020《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三、基本概况本工程储能系统规划容量100MW/2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站内建筑包括综合楼、材料库,一期工程设一台110MVA、220/35kV主变压器,预留二、三期变压器及储能区。综合楼为二层建筑,内设有厨房、公共卫生间及宿舍。材料库为单层建筑,无给排水设备。1、生活给水系统a.水源:临时给水管道接入一根dn75自来水给水管,供给本工程综合楼生活用水,待市政管网建成后由市政管网接入。b.生活用水量:值班人员及办公人员用水,定员12人(终期),按250L/d计,用水时数24h;未预见用水量按15%计,最高日用水量约为3.45m³c.给水系统本工程全部生活用水均由临时给水管道直接供给,系统采用下行上给方式,并设置进水总表计量。d.管材及接口本工程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给水用聚乙烯(PE)管,电熔连接;室内给水管道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2、排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a.生活污水系统储能站生活污水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能力Q=5T/D),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清水池,经过处理后出水排入园区污水收集池。b.雨水系统本项目属广西南宁地区,暴雨强度公式为:设计重现期P=3a;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式中: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单位hm²(约2.42hm²);t=降雨历时(min);t=t₁+t₂;t₁=地面集水时间(min),取5min;t₂=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经计算,本项目一期工程站址内雨水排水设计流量约为0.65m³/s。雨水排水系统在市政雨水管网未建成前临时排放至站区南面围墙外的现有园区排水沟,待市政雨水管网建成后改接市政雨水管网。c.事故排油本期主变压器事故排油量为35.5T,按变压器100%油量,设置1座有效容积55m³的事故油池。事故油通过变压器油坑收集后排入事故排油管网,最终汇至事故油池,再由人工处理。d.管材及接口室外排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HDPE),承插口电熔连接;室内排水管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粘接;事故排油管采用焊接钢管,焊接。四、环保与卫生a.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b.本工程生活污水经管道收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满足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排放至园区已建污水收集池。c.生活给、排水管材采用符合国家卫生许可的塑料管,水力条件好、无毒无锈、使用年限高、安全卫生。五、节水、节能a.出水龙头采用陶瓷芯龙头、故障率低、不易漏水。b.卫生间洁具采用延时自闭阀。六、海绵城市设计本项目站前广场、道路采取硬化措施,生产区域铺设碎石,综合楼、附属楼及围墙范围开展绿化种植,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有效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效果及渗透面积,减少雨水径流,防止区域内涝。第四篇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42288-2022《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6558-2018《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GB/T36276-2018《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GB/T34120-201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2018《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202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3-2017《35~22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二、储能系统本期项目储能系统规划容量100MW/200MWh。储能系统由28台3.6MW+1台1.8MW的变流升压一体机系统、57套3.54MWh的MCCUBEESS(魔方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组成。储能系统总配置容量为102.6MW/201.78MWh,主要配置情况如下:电池类型选用133Ah/3.2V磷酸铁锂电芯,采用1500V电池系统。每台3.6MW升压变流一体机包含1台3750kVA干式变压器、20台180kW储能变流器PCS。1台3.6MW升压变流一体机+2台3.54MWhMCCUBEESS,构成1个3.6MW/7.08MWh储能单元。每台1.8MW升压变流一体机包含1台2000kVA干式变压器、10台180kW储能变流器PCS。1台1.8MW升压变流一体机+1台3.54MWhMCCUBEESS,构成1个1.8MW/3.54MWh储能单元。每台3.54MWhMCCUBEESS包括10个MCCUBE(魔方),每个MCCUBE(即1个电池簇)连接一台180kW的PCS。本项目102.6MW/201.78MWh储能系统由28个3.6MW/7.08MWh储能单元+1个1.8MW/3.54MWh储能单元组成,共29个储能单元。三、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1)电气总平面布置220kV升压站布置于站区内东北侧,220kV向东北出线。储能设备布置在站区内南侧。站内设环形道路,设备运输、吊装、检修及运行巡视皆很方便。控制室设在管理区的综合楼内一层。(2)配电装置22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型式,进出线均采用架空线,避雷器布置在出线构架下方。出线构架宽度14m。主变户外安装。站用变压器、SVG成套设备采用预制舱方式户外安装。35kV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电气二次设备布置在升压站区的一座双层预制舱内。四、站用电及照明(1)站用电本项目站用电采用380/220V系统,设2台站用变压器,容量为500kVA,互为备用,电源分别取自站内35kV母线及外来10kV电源。备用站用变可利用施工变压器改造,采用箱式结构户外布置。站用电380/220V系统设两段母线,每段母线配置1套ATS自动转换装置,电源分别取自工作站用变和备用站用变。正常运行时,由工作站用变带负荷运行,当工作站用变故障或停电时,切换至备用变供电。本项目在升压站区域、储能设备区域布置适量的检修箱,以供电站检修时使用,检修箱电源从站用电380/220V母线接取。(2)照明正常照明网络电压为380/220V;应急照明电压为交流220V(由直流系统逆变供电)或直流24V。本项目采用照明、检修与动力合并供电方式,由站用380/220V段统一供电。照明箱灯具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插座回路装漏电保护器。照明的基本设置:配电间及电气二次设备室等房间内设置LED灯照明;在站区道路设置具有时控光控功能的LED路灯;为了人员安全疏散,按《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的要求设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在房间出入口设疏散指示标志灯,消防应急照明采用DC24V集中电源供电、集中控制方式。照明系统采用TN-C-S系统,所有灯具外壳接有专用地线,户外照明及插座回路在照明箱内设漏电保护,照明箱外壳可靠接地,插座采用带接地线的安全插座。五、防雷接地(1)防直接雷保护在站内设1根30米高的构架避雷针、3根30米和1根35米高的独立避雷针作为户外电气设施防直击雷的联合保护系统,其它需防直击雷的建筑物采用避雷带保护。(2)保护接地的范围根据《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规定,对所有要求接地或接零均应可靠地接地或接零。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开关装置和开关柜接地母线、架构、电缆支架、和其它可能事故带电的金属物都应接地。(3)接地电阻本项目对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过电压保护接地使用一个总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要求R≤2000/I设计且不大于1欧姆,并使升压站的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和转移电位差限制在安全值以内。本项目接地网为以水平均压网为主,采用部分垂直接地极组成复合环形封闭式接地网。水平接地网采用50×5mm热镀锌扁钢,敷设深度不小于0.8m;垂直接地极采用热镀锌角钢L50×50×5mm。接地网施工完成后应实测接地电阻,如接地电阻实测值不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增加放射延长接地线、地面敷设沥青的措施,以提高地表的电阻率、降低跨步电位差。二次设备室内电缆沟敷设100mm²铜排,将铜排首尾连接形成等电位接地网,并以4根50mm²的铜排(缆)与主接地网进行可靠连接。变电站二次电缆沟道内沿二次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100mm²的铜排(缆),构建室外等电位接地网。配电装置就地端子箱内的铜排用100mm²的铜缆与电缆沟内的接地铜缆可靠连接。六、电缆设施(1)电缆选型及敷设电缆选型及敷设按《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执行。本项目电缆一般均采用阻燃电缆;直流系统和UPS系统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采用耐火电缆;高、低压电力电缆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力屏蔽控制电缆。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采用铜芯电缆。电站内电缆敷设拟采用电缆沟、直埋、穿管相结合的敷设方式。电缆沟内采用热镀锌角钢电缆支架敷设电缆。(2)电缆防火设施防止电缆着火延燃措施按《火力发电厂与升压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进行设计,并结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具体落实以下主要措施:在户外电缆沟至建筑物接口处、公用主电缆沟与分支电缆沟的接口处、屏、柜、箱的底部电缆孔洞等处,采用耐火材料进行封堵。电缆沟内每隔60m处设置阻火墙。屏、柜、箱底部1m长的电缆、户外电缆进入户内后1m长的电缆、阻火墙两侧各1m长的电缆、采用水性电缆防火涂料。对靠近含油设备(如变压器等)的电缆采用穿管或埋沙敷设。七、图像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全站设置一套图像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实现对升压站、储能场区主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安全警卫环境的图像监视。图像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满足监控区域有效覆盖、布局合理、图像清晰、控制有效的要求。监控中心设置在控制室内,配置2台29寸显示器实时显示。监测点主要设置在储能区、户外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房间、电站围墙、主要通道、出入口等重要部位。图像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主要包括:前端设备、控制站设备及控制电缆等。前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解码器及伺服云台,控制站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工控机、视频切换装置、画面分割器、彩色监视器、硬盘录像机、主控键盘等。站区围墙配置电子围栏,对非法进入进行报警。配置门禁系统,用于电站大门及各重要相关功能区域进出权限设置。根据电站的实际需求,配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水浸探头等环境信息采集设备。图像监控及安全警卫系统应能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要求。八、站内通信本项目不配置程控交换机,由当地电信部门提供公网电话来满足储能电站内生产管理、行政通信及对外联络的需求,配置一定数量的公网电话,公网电话线路调试以及互联缆线均由当地电信部门负责。为满足储能电站人员检修、巡视值班等联络通信的需求,配备4台无线对讲机。九、电气节能减排措施(1)优化设计方案电气设备选型和材料选择将在考虑安全、施工、维护方便的基础上注意节能和节约用材,材料选用将经过精心计算,对可选材料首先选用制造能耗低的材料。本工程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和保护系统大量信息传输通过光缆和通信线,电气设备尽可能就近布置,节省大量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节省大量的有色金属。将通过优化设计、合理选择电缆截面来降低高耗能电解铜的消耗。(2)降低变压器损耗变压器无论运行在满载还是欠载状态,每台变压器均需消耗空载损耗电能,因而变压器选型时将对空载损耗提出严格要求,采用低损耗型变压器。(3)降低站用电各类负荷的耗能指标站内用电量较大的经常性负荷主要有各设备间的采暖和风机用电、设备操作机构中的防露干燥加热、夜间照明用电。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和因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相对湿度变化对设备的影响,合理配置采暖和通风容量。从节约能源角度,提高设备环境适应能力要求是首先需考虑的。对户内安装电气设备,常规运行条件下一般采用自然对流通风散热,尽可能减少机械通风,既有利节能,也能减少维护工作和噪声污染。室内外照明设计尽量做到小范围的开灯控制方式,根据建筑对照明的要求及不同电光源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并选用光效高、显色性好的光源及配光合理、安全高效的灯具,工作场所的照度标准值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等有关标准。第五篇暖通设计说明一、空调通风设计1、综合楼等建筑中,需空调房间如控制室、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活动室等房间设分体立柜式或壁挂式空调机,满足舒适性空调的需要,保证室内夏季温度维持在26~28℃,冬季温度不低于18℃。2、备品备件间及材料库设置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系统,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5次/h计算。卫生间、厨房等房间,设换气扇用于通风换气,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计算。二、防排烟设计:1、综合楼内所有经常有人停留的房间、材料库等可燃物较多的房间的面积均不大于100平方米,并且建筑在外墙有开窗自然通风。2、综合楼首层与二层的疏散走道长度超过20米,采用自然排烟系统,设置自然排烟窗与挡烟垂壁,其规格、数量、位置及结构形式等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要求设置。第六篇节能环保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45-096-2022)(8)《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T45-096-2019)(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二、设计概述本工程为华能西乡塘400MW/800MWh(一期100MW/200MWh)集中式化学储能项目,站区内建筑物有综合楼、附属楼等建筑,火灾危险类别为丁类;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综合楼建筑面积1086.42㎡,附属楼建筑面积151.24㎡。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相关室外配套附属设施工程等。三、建筑节能(1)本项目位于夏热冬暖地区。(2)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之一。本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政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节约能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筑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总体规划、建筑结构、通风、给排水、电气等专业,还应包括建筑材料及相关部件及设备。本项目应在上述各方面采用技术措施,实施建筑节能。(3)总平面布局: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4)建筑设计:1)拟建建筑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为夏热冬暖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9—1的规定,其中外墙的热传导系数为包括结构性能热桥在内的平均值。表9—1夏热冬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作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k)太阳得热系数SHGC(东、南、西向/北向)屋面≤0.40—外墙(包括非透光窗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0.7—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1.50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明窗墙)窗墙面积比≤0.20≤4.0≤0.400.20<窗墙面积比≤0.30≤3.0≤0.35/0.400.30<窗墙面积比≤0.40≤2.5≤0.30/0.350.40<窗墙面积比≤0.50≤2.5≤0.25/0.300.50<窗墙面积比≤0.60≤2.4≤0.20/0.250.60<窗墙面积比≤0.70≤2.4≤0.20/0.250.70<窗墙面积比≤0.80≤2.4≤0.18/0.24窗墙面积比>0.8≤2.0≤0.18屋顶透明部分(屋面透光部分面积≤20%)≤2.5≤0.252)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3)单个空间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当外窗面积小于外墙总面积的10%时,外窗应全部可开启或设计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4)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级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6级。5)建筑设计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根据《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和气候条件,本工程位于夏热冬暖地区,根椐国家和地方的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建筑物设计东西向布置,良好的日照及自然通风采光;拟建建筑的体型系数为0.37,窗墙比0.49,屋面保温层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PU);外墙围护结构,采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无机保温砂浆,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Low-E中空玻璃6Low-E+12A+6),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各功能房间安装分体空调,其能效比应符合节能要求;电气设计采用低能耗灯具,镇流器采用节能型镇流器;给排水设计采用节能型洁具和设备。(5)节能措施1)总体规划节能措施①项目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双定镇,属于夏热冬暖区,建筑设计尽量使房间获得自然通风及采光,以节约能源。②建筑东西朝向布置,以取得良好的日照,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和西晒;③日照间距满足城市规划规范要求;2)建筑专业节能措施该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建筑设计图纸节能方面的会审,主要体现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该项目节能技术措施要点:①墙体采用烧结页岩多孔砖并采用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②楼梯尽量采用自然排风方式。③各种使用房间空间尺度适宜,避免过高过大的空间造成能源浪费。④各朝向房间的窗墙面积比、当不满足相关要求时,应采取改善热工性能的节能措施;⑤外窗采用节能性窗的技术措施;⑥分户窗采用保温型墙体材料或复合保温墙体技术措施;⑦屋面设置有效的保温层和隔热层;⑧尽量采用有利于建筑节能的新材料、新技术。3)项目年综合能耗表9—2广西公共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审查表(建筑)(甲类)工程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双定镇设计日期2023.9.15气候区域夏热冬暖B区采用软件PBECA软件版本20230731建筑面积1052.28建筑外表面积1439.87建筑体积3862.20建筑体形系数0.37设计建筑窗墙比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MM的限值立面1-东立面2-南立面3-西立面4-北0.49--0.430.03--≤20%围护结构项目设计建筑标准限值是否符合标准规定限值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传热系数KW/(㎡·K)太阳得热系数SHGC传热系数KW/(㎡·K)太阳得热系数SHGC屋顶透明部分----K≤2.50≤0.25--立面1外窗(包括透光幕墙)2.410.34K≤2.50≤0.25否立面2外窗(包括透光幕墙)----K≤--≤--是立面3外窗(包括透光幕墙)2.400.35K≤2.50≤0.25否立面4外窗(包括透光幕墙)2.400.36K≤4.00≤0.40是屋面0.40/K≤0.40/是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1.33/K≤1.5,D大于2.5或K≤0.7,D≤2.5/是办公室建筑中主要功能房间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0.63不应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0.11规定性指标判断结论设计建筑的规定性指标不满足标准限值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权衡判断基本要求判定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基础要求K[W/(m2·K)]设计建筑是否满足基本要求屋面K≤0.40是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K≤1.50是外窗(包括透光幕墙)Cm≤0.4;K≤4.0;0.4<Cm≤0.7;K≤2.5;Cm>0.7;K≤2.3;是太阳得热系数SHGC≤0.35是围护结构是否满足基本要求是■/否□权衡计算结果设计建筑(kwh/m2)参照建筑(kwh/m2)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全年空调总耗电量17.7119.70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耗电量17.7119.70权衡判断结论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合格第七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幕墙》GB21086-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7106-201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20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本工程为华能西乡塘400MW/800MWh(一期100MW/200MWh)集中式化学储能项目,站区内建筑物有综合楼、附属楼等建筑,火灾危险类别为丁类;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综合楼建筑面积1086.42㎡,附属楼建筑面积151.24㎡。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相关室外配套附属设施工程等。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基本级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在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针对项目设计阶段资料进行评估,本项目的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数达到设计阶段基本级的标准。评分项及加分项得分情况见表5-1:表10-1评分表评价内容控制项基础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加分项评价总分值40010010070200100100分项控制分400000000自评得分400000000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Q=(Q0+Q1+Q2+Q3+Q4+Q5+QA)/10(3.2.5)式中:Q——总得分;Q0——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分;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QA——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本项目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即控制项基础分为满分,达到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标准要求。类别分项指标要求项目设计实施情况评估结论控制项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基础措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本项目用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地质资料及附近地质调查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拟建用地场地已三通一平,场地未见有开采活动,没有发现地面塌陷、采空区等地质灾害,场地稳定性总体较好;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适合用于建设;根据《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CSUS/GBC05-2014)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控制污染规范标准》(GB50325-2020)的要求,当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且工程场地所在地点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时,可不再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2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项目结构设计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包括《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等。详见结构设计说明及结构计算书。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3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本项目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且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到了后期检修和维护条件,外部设施定期检修和维护。如外立面装饰构架、空调室外机位等预留安装位置及操作空间。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本项目为框架结构,后砌隔墙均用预留拉墙筋钢筋与主体结构连接,后浇并埋设拉墙筋进行连接,放置空调室外机的搁板、外墙造型线条、屋面女儿墙等,均设置了钢筋砼构件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并能很好地适应结构变形。详见结构设计总说明及各构件大样图。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5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建筑门窗各构件及连接具有足够干部、承载能力和一定的变位能力,外门窗气密性按6级设计,其余抗风压性、水密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所有卫生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作地面为防水层,墙面和顶棚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作为防潮层.详见建筑设计说明及构造做法。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本项目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要求,在建筑及场地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引导指示标志。所有的标志设置显著、醒目。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均满足人员疏散要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4.1.8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本项目根据《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的要求,设置显著、醒目的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安全出口、避险通道均设置指示牌以便应急时能够快速给人指引;同时在楼梯间、地下室设备房等层高局限位置设注意碰头警示,台阶处设注意台阶警示,有门处设注意夹手警示等用以日常提醒作用。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类别分项指标要求项目设计实施情况评估结论控制项5.1.1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本项目室内空气中的氨、甲腔、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规定。在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禁止吸烟,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本条文达标。详见室内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2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应防止厨房、卫生间的排气倒灌。本项目厨房、卫生间单独设排风系统,避免污染空气串通到室内别的空间,区域空气或污染物不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共用排风竖井的卫生间支管上设置止回阀,防卫排气倒灌。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3给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2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应不少于1次;3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4非传统水资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1.生活饮用水水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2.水池、水箱定期清洗消毒,生活水箱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少于1次。3.便器自带水封,水封深度小于50mm4、未设计非传统水源,本项不参评。þ达标;□不达标þ不参评5.1.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2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经计算,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详见构件隔声性能分析报告。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5建筑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1照明数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2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产品。3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1的规定。本项目设计时,各主要场所的设计照度值与照度标准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避免眩光,显色效果良好,室内照度、眩光值、一般显色性指数等照明数量和质量满足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照明光源以LED灯为主;其功率因数在0.9及以上。确保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规定的现行值标准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6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与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预留条件。本项目采用分体空调,建筑均预留分体空调外机飘板。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室内设计温、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表面不得结露;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不应产生冷凝;3屋顶和外墙的隔热热工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本项目位于南宁市,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第1,第2条可视为满足。屋顶和外墙隔热性能均满足现行国家及地方的节能标准要求,参见节能计算书。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8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本项目采用分体空调,设置遥控器,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节冷暖模式及温湿度,满足用户根据自身舒适度随时调控的需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5.1.9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本项目无地下车库,本条不参评。¨达标;□不达标☑不参评类别分项指标要求项目设计实施情况评估结论控制项6.1.1建筑、室外场地、公共绿地、城市道路之间应设置连贯的无障碍步行系统。本项目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进行无障碍设计,建筑主要入口设无障碍入口、平台、坡道及门,在本项目中的无障碍通道、建筑入口、公共厕所或专用厕所、轮椅席等无障碍设施处,设置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6.1.2场地内人行出入口500m内应设有公共交通站点或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项目场地配备联系公共交通站点的专用接驳车。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6.1.3停车场应具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并应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本项目停车场具备充电设施的安装条件,合理设置电动汽车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6.1.4自行车停车场所应位置合理、方便出入。本项目设置自行车停车位,其位置合理、方便出入。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6.1.5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本建筑为公共建筑,其建筑面积不大于2万m²,可以不设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6.1.6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本项目设置合理、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支持建筑内语言、数据等多种类信息的传输。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类别分项指标要求项目设计实施情况评估结论控制项7.1.1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且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节能设计要求。本项目结合场地对建筑进行排布,同时考虑建筑功能需求,建筑体形简单,建筑为东西向布置;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外窗的气密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节能标准要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2应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应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2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本项目考虑冷暖式分体空调,根据房间的功能特点、朝向,按区域进行分区控制,且细分供暖、空调区域;有效减少建筑能耗。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3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的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定标准。本项目均采用分体空调系统。分体空调的主要功能达到100%。用户可自行体感需求自行启停空调。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4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采光区域的照明控制应独立于其他区域的照明控制。项目室内照明采用高效光源、灯具,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GB50034-2013规定的现行值。照明系统分区控制,满足自然光利用,公共区域(包括走廊、楼梯间、大堂、门厅等场所)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楼梯间采取声、光控或人体感应控制;走廊采用定时或其他集中控制方式,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5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本项目分别对照明插座系统、动力系统、其他特殊用电系统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6垂直电梯应采取群控、变频调速或能量反馈等节能措施;自动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等节能控制措施。本项目未设置电梯和扶梯,本条不参评¨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7应制定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使用用途、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水计量装置;2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并应满足给水配件的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3用水器具和设备应满足节水产品的要求。1、本项目根据用途设置水表,生活给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分别设置水表计量,以便统计用水量。

2、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不大于0.2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3、本项目选用节水器具,在节水器具的基础上选用用水效率达到2级的产品。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8不应采用建筑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本项目建筑是属于平面规则竖向规则的建筑形体,不属于严重不规则的形体。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9建筑造型要素应简约,应无大量装饰性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住宅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与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2%;2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与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应大于1%。本项目为公共建筑,立面设计以简约为主,在保持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同时,优化飘板、构架等构件的外形和位置,使其具有更好的遮阳、导风等功能。本项目外立面简洁美观,屋面不存在大量装饰性构件。公共建筑的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不大于1%,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7.1.10选用的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60%;2.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应采用预拌砂浆。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预拌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材料损耗,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中的规定;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

类别分项指标要求项目设计实施情况评估结论控制项8.1.1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本项目为公共建筑,建筑四周为一片空地,无居住建筑,无日照要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2室外热环境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本项目处于非居住区规划范围内,其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的规定。本条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3配建的绿地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应合理选择绿化方式,植物种植应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且应无毒害、易维护,种植区域覆盖土深度和排水能力应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应采用复层绿化方式。本项目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乡土植物,采用乔灌结合的复层绿化形式,使场地内的绿化体系更富有层次感,种植区域的覆土深度满足申报项目所在地主管部门对覆士深度的要求。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4场地的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应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滞蓄或再利用;对大于10h㎡的场地应进行雨水控制利用专项设计。本项目场地的竖向设计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或排放,有效组织雨水的下渗。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5建筑内外均应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本项目场地内设有无障碍设施导向标识设于无障碍通道出入口,地面标识系统,同时标识考虑颜色、字体、符号等便于识别的形式,标识系统保证完整性、连续性。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6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本项目场地内设置有垃圾收集点。垃圾袋装后集中到垃圾桶中,垃圾桶采用有上盖式密闭容器储存,由环卫部门统一定时清理;固定设备采取隔声、隔振、消音等降噪措施;室内分别设置生活污水立管接纳各层污、废水。室内污水经化粪池,食堂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进入室外污水管网,汇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8.1.7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垃圾容器和收集点的设置应合理并应与周边景观协调。本项目根据垃圾产生量和种类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其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单独清运。垃圾收集设施规格和位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垃圾收集场所置于隐蔽、避风处,与周围绿化相协调。垃圾收集设施坚固耐用。按规划要求配垃圾收集站,具备定期冲洗,消杀条件,并及时做到密闭清运。本条文达标。þ达标;□不达标□不参评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K≤1.50是外窗(包括透光幕墙)Cm≤0.4;K≤4.0;0.4<Cm≤0.7;K≤2.5;Cm>0.7;K≤2.3;是太阳得热系数SHGC≤0.35是围护结构是否满足基本要求是■/否□权衡计算结果设计建筑(kwh/m2)参照建筑(kwh/m2)节能判断(审查人填写)全年空调总耗电量17.7119.70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耗电量17.7119.70权衡判断结论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合格第八篇:可再生能源设计说明一、编制依据:1.JGJ203-2010《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2.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3.GB/T

50865-2013《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

4.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二、项目概况:本项目站址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双定镇兴平村坛立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目前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尚未最终建成。站址东南面距离南宁市城区约17km(直线距离,下同),北面距离双定镇约5km,东南侧距离接入的500kV金陵变电站约4km。站址四面临园区规划道路,东面约155米处为已建成的液化气储备站,东北侧为在建的双胞胎企业,西北面约130m处规划建设一座110kV变电站,西面为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地上建筑面积1237.66㎡,其中地上部分综合楼建筑面积1086.42㎡,附属楼151.24㎡,无地下室。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意义及国家政策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第二章,第(五)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第二十条,对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3、《关于2009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的通报》建科[2010]45#文件,第(四)条优化结构,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规模应用取得突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战略部署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形势的需要,适时调整了示范方式和内容,启动我国“太阳能屋顶计划”,并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确定了第一批21个示范城市和38个农村地区县级示范。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式从抓单个项目转向抓区域整体。4、《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建筑节能工作要点》第二条,工作目标。2010年要通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示范城市、示范县及自治区试点城市和试点县的建设,到2010年底,力争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能效测评覆盖率达50%。5、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利用的意义。第一,太阳能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积极探索。2l世纪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相伴而来的必然是能源革命。目前世界新能源产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发展,有科学家预言,2050年,太阳能将替代全世界范围内50%以上的常规能源。第二,建设太阳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发和使用可再生新能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中,不管是从资源的数量、分布的普遍性,还是从清洁性、技术的可靠性来看,太阳能都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更具优越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4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总和。我国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其实我们地球上现在使用的所有能量都来源于太阳,煤、石油都是固化的太阳能物质,直接使用太阳能也是一种回归自然的表现。第三,本项目太阳能建设将为南宁市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四、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定位和技术路线根据本项目的各种情况,本项目不具备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光热技术的条件,但具备采用太阳能光电利用的条件。因此本项目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较为适宜。

本项目实际总装机容量为60kWp,主要用于供应本项目的生产管理用房、公共区域等照明。光伏组件方阵布置在本项目综合楼屋面上,所占面积约500平方米。光伏系统共采用两个直流汇流箱装置,装于在光伏方阵旁。采用一台容量为60kW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布置在低压配电室内。设置具有远传通讯端口并可远传数据光伏系统上位机管理装置,装于低压配电室内。

整个光伏发电系统连接模式为低压(380V)并网自用模式,建筑物屋顶上的光伏方阵经直流汇流箱汇总,电缆在建筑强电竖井及电缆桥架敷设,连接到低压配电室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经交流配电柜并网输出,并网点选择在低压母线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组件方阵及支架、汇流接线箱、并网功率调节器、交流配电柜、上位机管理软件、节能环保展示装置及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电缆等组成。第九篇:消防设计专篇一、概述消防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