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 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4/16/wKhkGWa_Y-2ASOT-AAIFlTm6Dp4404.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 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4/16/wKhkGWa_Y-2ASOT-AAIFlTm6Dp44042.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 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4/16/wKhkGWa_Y-2ASOT-AAIFlTm6Dp44043.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 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4/16/wKhkGWa_Y-2ASOT-AAIFlTm6Dp44044.jpg)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 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4/16/wKhkGWa_Y-2ASOT-AAIFlTm6Dp440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3摩擦力一、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即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5.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二、教学目标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2.掌握摩擦力的分类,能判断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3.了解摩擦力的方向,能正确判断摩擦力的方向。4.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5.学会用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等方法来减小或增大摩擦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大小。难点:摩擦力的分类、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两个木块、毛巾、斜面等)。学具:笔记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2.概念讲解:介绍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3.分类讲解:讲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让学生能判断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4.方向讲解:通过实验或PPT演示,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大小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让学生能理解并应用这一原理。6.方法讲解:讲解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摩擦力。7.例题讲解:用PPT或黑板演示一些摩擦力的例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8.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摩擦力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情况。六、板书设计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使接触面相互粘结七、作业设计1.判断题:(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一定存在摩擦力。()(3)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2.选择题:A.两个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相互推动。B.一个人在地面上行走。C.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滚动。D.两个木块叠放,其中一个木块匀速滑动。答案:C3.计算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F=10N,摩擦力f=6N,求物体受到的净力大小和方向。答案:净力大小为4N,方向向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重点和难点解析:摩擦力的概念与分类在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中,摩擦力的概念与分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分类、方向、大小以及减小和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这两部分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摩擦力的概念1.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既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促使物体运动。2.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不规则表面相互摩擦,使得物体之间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3.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既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使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例如,我们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够前进;而刹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车辆停止。4.摩擦力的存在条件:摩擦力的存在条件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并且有一个相对运动的趋势。只有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摩擦力才会产生。二、摩擦力的分类1.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例如,当我们用手推动一个木块时,手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两个物体在接触面上没有相对滑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例如,当我们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子没有滑动,但我们的手需要用一定的力才能保持瓶子的静止状态,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相对滑动的情况下,而静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物体没有相对滑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情况下。4.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联系:滑动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变为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就转变为滑动摩擦力。通过对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本质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1.语言语调: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时,教师应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通过变化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时,教师可以使用悬疑的语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摩擦力的产生。2.时间分配:在课堂时间内,合理分配讲解、演示实验和随堂练习的时间。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观察和练习,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3.课堂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的分类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认为,当我们走路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兴趣。4.情景导入:在开始讲解摩擦力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走路、写字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摩擦力的直观认识,激发学习兴趣。5.举例说明:在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例如,通过讲解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区别。6.演示实验:在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个人学习总结
- 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方案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应用分析
- 地理-河南省金太阳2025年2月高三年级2月份联考试题和答案
- 销售业务员工作总结和计划
- 社区文化活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 文化传播合作协议书范本
- 广州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导视系统设计合同范本
- 桉树林木砍伐承包合同范本
- 不领证的夫妻离婚协议书
- 铝型材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华为BEM战略解码体系完整版
- Python商务数据分析与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利用“自然笔记”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获奖科研报告
- 焓湿图的应用实例
- 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 《是谁觉醒了中国》
- 23-张方红-IVF的治疗流程及护理
- 初一经典、励志主题班会PPT(共63张PPT)
- 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