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精讲_第1页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精讲_第2页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精讲_第3页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精讲_第4页
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卷分析]题号年度卷别题干及考点题干考点第14题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全国新课标卷Ⅱ表达技巧、观点态度全国新课标卷Ⅲ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新课标卷Ⅱ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新课标卷Ⅲ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第8题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象、表达技巧全国新课标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思想内容全国新课标卷Ⅲ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第15题2018全国新课标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观点态度全国新课标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全国新课标卷Ⅲ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表达技巧、思想内容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全国新课标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形象全国新课标卷Ⅲ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第9题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思想内容全国新课标卷Ⅱ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表达技巧全国新课标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思想内容选文选篇体裁2018卷Ⅰ[唐]李贺《野歌》诗卷Ⅱ[宋]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卷Ⅲ[唐]王建《精卫词》诗2017卷Ⅰ[宋]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卷Ⅱ[宋]苏轼《送子由使契丹》诗卷Ⅲ[唐]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2016卷Ⅰ[唐]李白《金陵望汉江》诗卷Ⅱ[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诗卷Ⅲ[宋]曹翰《内宴奉诏作》诗学案1整体阅读指导例1

卷别标题蕴含信息2018·全国新课标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①交代写作缘由②暗示作者情感③表明诗歌题材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精卫词》①点明所咏对象②暗含作者的情感、态度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②交代了事件(进士就试)③提示了工作状态(阅)2017·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时间(晓)②交代了地点(巴峡)③说明了事件(行)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金陵望汉江》①点明了地点(金陵、汉江)②提示了动作(望)读标题①时间:秋天。②地点:长安。③事件:诗人在长安凭高遥望。猜想①诗人为什么在秋天拂晓时刻在京城长安凭高遥望呢?②他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云雾”“宫阙”“残星”“雁横塞”“人倚楼”“菊”“莲”。②我们在诗中就能感知到诗人听见了“长笛一声”。③诗人“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尾联“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有交代。从诗人的想法“归去”与诗中“凄清”“愁”等词,即可窥知一二,如果结合注释中典故的内涵来揣摩就更准确了。(二)看“情”点找关键字句看“情”点找名词锁定意象或感点,品味情感找形容词锁定情感态度,体悟情感内涵找副词锁定情感程度,确定情感倾向找动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找诗眼锁定首句或尾句,把握情感基调[真题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指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体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题体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案2题型梳理及解题方法一、鉴赏诗歌的形象[答题示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请鉴赏诗中陆鸿渐的形象。[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3.形象的意义(诗人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句方面对这一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示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其内在的神韵。2.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理、志)。[答题示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要分析的对象,即“象”。2.揭示对象的内涵,即“意”。3.必要的情况下,分析意象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答题示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描图景。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析感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描绘景物所构成的画面(视题干要求)。2.点明情景关系。3.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答题示例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首先,明确指出其作用。2.然后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3.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归纳观点并作具体分析。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答题示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规范:1.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示例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解释该句的意思。2.展开联想,并简练地分析该句表述的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3.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答题示例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点明哪一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该字(词)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3.考虑该字(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答题示例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怎样的形象)。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示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等的作用)。[答题示例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答题示例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题示例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3.简析该表达方式在人物塑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题示例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梁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2.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3.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示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答题示例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本见本学案“鉴赏事物形象·答题示例3”2012·天津卷杨万里《野菊》][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不论是局部设题,还是全局设题皆可按以下步骤答题——1.先概括。指出表现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或主旨)。如果题干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骤了。2.联系诗歌内容,摆出之所以是某种思想感情(或主旨)的依据。这是一个分析过程。3.如果要求鉴赏评价,可在分析之后进行具体评价。[答题示例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紧扣关键词(含典故的词,含意象的词),由表及里揭示其含意。2.把句子放在全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来分析其意义。[答题示例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解题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规范:1.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2.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诗歌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诗句并阐述理由。五、选择题的解法比对点选项诗句说明诠释诗句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4题D项: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颈联: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诠释诗歌第五、六句。概括诗意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4题A项: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前四句: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正确。理解意图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4题B项: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典的目的是告诫苏辙,学习李揆,小心谨慎,以免被扣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