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梅河口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梅河口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梅河口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梅河口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二模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了,问其何书耶?非演“宝、黛爱情"

之书乎?人皆谓然。我则曰否。原因安在?盖大家对书中“情”字之

含义范围不曾了了,又为程、高伪续所歪曲、所惑乱,故而误认,雪

芹之“大旨谈情”,男女之情耳。其实这是一个错觉。

原来在雪芹书中,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

恋之情。他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

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万

艳同杯(悲)”,这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

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

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因

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比如像

《金瓶梅》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即是著例。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

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不管是男对男、女对女、男女互对)的关系,

定然能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

世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

《红楼梦》正是雪芹借了宝玉而现身说法,写他如何为一大群女

子的命运而忧伤思索。他能独具只眼,认识到这些女子的才貌品德,

她们的才干(如熙凤),她们的志气(如探春)……都胜过掌权的须

眉浊物不知多少。他为她们的喜而喜,为她们的悲而悲。他设身处地,

一意体贴;不惜自己,而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这是一

种最崇高的情,没有半点“邪思”杂于其间。《红楼梦》是不容俗人以

“淫书”的眼光来亵渎的!

宝玉的最大特点是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试看他凡

在女儿面前,哪怕是一位村姑农女,他也是“自惭形秽”,绝无丝毫

的“公子哥儿”的骄贵意识。他烫了手,不觉疼痛,亟问别人可曾烫

着?他的无私之高度,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他宁愿自己化灰

化烟,只求别人能够幸福,也是同一意境。

他之用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所谓“情不情”,正

是此义。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

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

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

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

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所以我认为雪芹的精神境界更

为崇高伟大。

很多人都说宝玉是礼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谈行动中,确有“叛

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认。但是还要看到,真正的意义即在于他把中

华文化的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一个“唯人”的新高度,

这与历代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归的。我所以才说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以上就是我称《红楼梦》为“文化小说”的主要道理。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曹雪芹所写的贾宝玉,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看法。你记得到了后

半部,涉及到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先

期枯萎了。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花袭人的一段议论完全是世

俗的,普通的,一般的道理。贾宝玉说,植物有生命,有灵性,有情

有理,有交流感应。他知道晴雯快不好了,它预先枯萎。这是贾宝玉

对于我、物、人复杂关系的一种观点。这个我认为就代表了作家曹雪

芹对于物的认识。

既然是如此,那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一切里边

都包含着这一点,都有它的个性,不是一般的。这一点我们首先掌握,

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的所谓特点、特色。实际上就是个性。中

华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这个作品看成一个

活物,它如同人一个样子。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一张字,他说这里边

不是一个裱起来一张纸,挂在那里,这是一个活物,它有生命。在人

家的眼里一看,有骨、有肉、有血、有脉,这生命生理上所具备的一

切它都具备了,而且它有性情。我们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首先掌

握这一点。然后,就比较好办。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一些形象

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一些欣赏、体会、

享受,可是你仍然没有把握住曹雪芹《红楼梦》那个艺术的真正的生

命的精彩、精华。因为你那是两个层次。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

的那个,那都是从西方来的,西方艺术作品,它看的就是那几点,形

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写一个贵妇人,先写她领子别

着一个最值钱的一个宝石,然后哪一个头发的卷是怎么卷的,这叫刻

画细致,这个真好,这个艺术真高,一般人是这样看法。我回过来马

上就要问诸位,你看《红楼梦》看到这样描写吗?

好了,他为什么不写这儿,林黛玉一上场,略微交代了一下。林

黛玉到底穿什么?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你对林黛玉那个形象那么鲜

明呢?这个奥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

气神。它就让你感觉到这个就在那儿,就是活的。

(摘编自周汝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红楼梦》一书中主要人物的具体事件

作为典型例证,运用细致具体的分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

B.材料一以贾宝玉对待女子的态度为例,论述曹雪芹意在借助

男人如何对待女子的根本态度问题抒发改善人际关系的愿望。

C.材料二开篇借助《红楼梦》中贾宝玉、花袭人谈论海棠论述

贾宝玉对物、我、人复杂关系的认识阐释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材料一《红

楼梦》与《金瓶梅》对比,材料二东西方艺术作品评价对比。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写怡红院当中有一棵海棠”“他跟花袭人两人有一段谈话

"比如说他看一幅画”三句中的“他"所指均不相同。

B.中国文化传统看文学艺术是要把作品看作有生命的事物,只

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理解《红楼梦》艺术特色就是个性。

C.用流行的西方的一些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

言语要生动等理论去品读《红楼梦》不会得到艺术享受。

D.“不写外貌、细节,专门抓它的精气神”这句话从文本整体

看,意思并不是完全不写外貌、细节,而是着重描写精气神。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贾宝玉“独具只眼”观点的

一项是()

A.史湘云背地里和贾宝玉称赞薛宝钗“宽宏大量有涵养”,宝玉

也曾去探望薛宝钗,探讨彼此身上佩戴的物件。

B.贾宝玉认为妙玉“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她目……

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

C.探春理家,树立威信后,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大刀阔斧推行

改革,得到凤姐的大力支持,宝玉也赞不绝口。

D.贾宝玉主动给晴雯赔不是,前嫌尽释后,晴雯说喜欢撕扇子,

宝玉便递扇子给她撕,说是“千金难买一笑”。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周汝昌解读《红楼梦》,二者的侧重点有

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下面文字是《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部分心理描写,中华文

化精神在其中也有所体现,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

(宝玉)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

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

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

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

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

【答案】1.D2.C

3.B4.①材料一侧重论证《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

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文化小说。②材料二侧重谈《红楼梦》是有

生命有性情的作品(或:《红楼梦》是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5.①“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体现

宝玉设身处地、一意体贴的“重人”态度。②"可怜可敬"他们还不

知是何等悲感呢!”等表现了宝玉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

的“爱人"思想。③“我不过挨了几下打”“我便一时死了"等体现宝

玉没有骄贵意识,不思自己,只想他人的“唯人”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材料一《红楼梦》与《金瓶梅》对比"错误。依据原文“比

如像《金瓶梅》作者对妇女的态度,即是著例”可知,材料一《金瓶

梅》只是例证,选项论证方法判断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会得到艺术享受"错误。根据原文“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

听到的一些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也得到了

一些欣赏、体会、享受……你讲的那个,就是今天流行的那个,那都

是从西方来的……一般人是这样看法“,可知用流行的西方的一些形

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言语要生动等理论去品读《红

楼梦》是一般人的看法,但也可以得到“这个真好,这个艺术真高"

的艺术享受。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宝玉对妙玉的评价说明他看到了妙玉的高洁品性,而其他几项

或是别人的评价,或是宝玉做出的具体事情,不能够证明宝玉独具慧

眼。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材料一:首先指出《红楼梦》”非演“宝、黛爱情”之书乎”的错

误观点,然后通过例证论证了《红楼梦》“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

待改善的伟思宏愿“,进而得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

'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的结论。

材料二:首先举“晴雯抱屈而死的前后”曹雪芹对海棠的描写,

引出曹雪芹对于物的认识:有生命,有灵性,有情有理,有交流感应。

然后通过例证和对比论证,指出曹雪芹笔下写的、物、事、境都有个

性,有生命,所以《红楼梦》是有生命有性情的,具有艺术个性的作

口口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

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

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

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

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可知《红楼梦》中的

中华文化精神是指悲天悯人的“重人”心境、感叹众芳芜秽的“爱人

"心理,没有孤芳自赏、唯我独醒“唯人”的自我意识。

根据“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可

知宝玉设身处地、一意体贴的“重人”态度。根据“可怜可敬"他们

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可知宝玉全心为之怜悯、同情、赞叹、悲愤

的“爱人"思想。

根据“我不过挨了几下打”“我便一时死了“,可知宝玉没有骄贵

意识,不思自己,只想他人的“唯人”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中的倩影

王充闾

到了南京,第一个念头便是去寻访秦淮河。《桃花扇》《儒林外史》

等许多古籍对秦淮河的描写,确实给我留下了特深的印象。

桃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

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这是明清之际的秦淮春景;“秦淮灯火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旁,

雕栏画槛,绮窗绣障,十里珠帘”,这是十里秦淮的繁华胜概。如果

说,清代文人孔尚任、吴敬梓笔下的秦淮是靓娘的浓抹。那么,朱自

清先生眼中“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便是西子的淡妆,更

别具一番风情。

由于古文化的积淀,秦淮河早已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每个人的

脑海中都闪现着它的玫瑰色的丽影。①而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首璀

璨的诗,一幅绮丽的画,一片如烟如梦的旧时月色。

可是没料到,当听说我要去寻访秦淮河时,市文联的同志却苦笑

着摇头。他们告诉我,早在清末民初,秦淮一带便已萧条破败了,河

道淤塞,河床狭窄,河水浑浊。实际上,朱自清先生看到的秦淮河已

非旧貌,只不过在朦胧的月色、眩晕的灯光下看不分明而已。②今日

的秦淮河再也找不出多少诗情画意,那个白舫青帘、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像梦一样地消逝了。

看到我充满失望的神色,朋友们半是劝慰半是憧憬地述说,南京

市政府已把彻底整治秦淮河列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将采取一

系列人工措施,恢复其天然姿色。我终于打了退堂鼓,决定在秦淮河

恢复秀丽的姿容之前暂不去探访。

回来后,我把这些想法讲给几位朋友听,他们多数人都不以为然。

③有的说我“痴情可哂”,有的笑我“理想主义”,我却至今不悔。特

别是读到文洁若的散文《梦之谷中的奇遇》,对作家萧乾的行止,更

是赞其通脱,引为同调。

1928年,十八岁的萧乾在汕头角石中学任教时,结识了一个名

叫萧曙雯的姑娘。二人心心相印。不料,一小人从中插足,有意娶萧

曙雯,声言如果曙雯拒婚,就要对萧乾狠下毒手。姑娘断然斥绝这个

恶棍,同时劝说萧乾赶紧离开,以免遭暗算。本来,她是准备同萧乾

一道乘船逃离的;可是,当发现码头上有歹徒持枪环伺,她只好悄悄

溜回。她知道,若是萧乾只身出逃,他们会高兴地放他走开;如果二

人同行,萧乾就会死在这伙恶棍手中。

尘海翻腾日月长,一别音容两渺茫。这对情人南北分飞,各自在

布满荆棘的坎坷路上建立了家庭。八年后,作家萧乾以此为题材,写

了一部长篇小说《梦之谷》。他是多么盼望有朝一日再见一面当年恋

人一一书中的女主人公盈姑娘啊!

六十年过去了,他终于有机会旧地重游,回到汕头的“梦之谷”,

并且得知萧曙雯仍然健在。可是,经过一番斟酌,萧乾毅然决然放弃

这个此生难再的机缘。他不愿让记忆中的清亮如水的双眸,堆云耸黛

的青丝,玉立亭亭的少女丰姿,在一瞬间,被了无神采的干枯老眼、

霜雪般的鬓华和佝偻着的龙钟身影抹掉。

留恋少时风华,是人同此心的。随着岁月流逝,这种感情会日益

浓重。世间许多宝贵的事物,拥有它的时候常常并不知道珍惜,而一

当失去它,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时候,才会懂得它的可贵。

“长江一去无回浪”,古今中外永远不会有时间的收藏家。我们

仿佛看到雪莱的诗剧《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时间的精灵一一

神色仓皇的御者,正赶着一匹匹肋生彩翼的飞马,拖着一辆辆雕花镂

彩的神车,踏着香风彩云向前飞奔。自古以来,无数智者就从哲学或

科学的角度,努力探求无限的时空,最后,总是在奔流不息的时间长

河面前惊愕不已;诗人则力图通过无穷的想象力和有限的艺术形象,

去追求和把握浩渺的时空,④但是,结果只是一连串的浩叹:“恨无

壮士挽斗柄,坐令东指催年华。今朝零落已可惜,明日重寻更无迹。”

(陆游诗句)

那年春天,一位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应邀来营口市讲学。闲谈中,

已离休的市文化局局长,提到五十年代中期这位艺术家首次来营口访

问演出时的情景。“您那时真是光彩照人,我还保存着当时我们的合

影呢!"老局长说着,把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递过去。这位表演艺术

家眼睛刷地一亮,说:“太宝贵了,赠给我吧。我在文化大革命前的

所有留影,全都损失了。”她坐在镜前,静默良久,看着三十年前流

溢着青春气息的秀影,充满对昔日风华和峥噪岁月的忆念。

我即兴题赠一首七绝:

卅年回首感千重,妙艺人人赞化工。

且莫伤怀悲老大,青春犹在画图中。

她看了苦笑着,说:“您这诗看似慰语,实际上正是憾词。"

当然,在特定条件下,也还有红颜长驻的情况。记得台湾作家林

清玄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同登喜马拉

雅山,不幸遇上雪崩。男青年被雪堆埋得不见踪影,女的却活着逃了

出来。她无限地怀念着恋人,年年此日,都要去当日的出事地点,寻

找恋人踪迹,终于在第二十个年头,在雪堆一角,找到了恋人尸体。

他仍是当年那样年轻、俊俏,朱颜秀发;而自己却早已失去往日风韵,

垂垂老矣。这虽然也是一种驻颜之术,无奈说来实在是太惨苦了。

人们也许会问:那位女士苦苦奔波二十年,她究竟要寻觅什么?

只是为了要见上一面情人的年轻、俊秀的倩影吗?一一这在她记忆之

窗上,本是永远抹不掉的而且会久而弥新。那么,除此之外,又要追

求什么呢?或许是要重温昔日的恋情,寻觅那一经失去便再也不会重

现的纯真诚挚的情。

由此可以联想到,留给亲人、朋友一个美好的形象固然重要,但

是,它所附丽的却是珍贵百倍的真情诚意。如果有朝一日,那位女士

发现日夜思念的意中人竟是一个骗子,那么,再美好的形象也会随之

而化为丑陋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援引古诗文中描写秦淮河秀丽、繁华胜景的名

句,强调它给作者的印象之深,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B.清末民初秦淮胜景就已经荡然无存,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秦淮

河也不是真貌,而是他基于想象虚构出来的景观。

C.作者即兴题赠的七绝既是对那位女表演艺术家的慰勉,也是

对自我的鞭策,表明要珍惜光阴、永葆青春心态的观点。

D.作者转述林清玄一篇文章中讲过的俳恻动人的故事,旨在印

证“在特定条件下,也还有红颜长驻的情况”这一观点。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秦淮河在自己心目

中所具有的诗情画意、空灵朦胧的美,点扣题意。

B.句子②用对比手法直抒胸臆,“再也找不出"像梦一样地”这

些短语表达了深深的遗憾、惋惜与怅然若失之情。

C.句子③中“痴情可哂"理想主义”这些点评表明作者书生气浓,

脱离现实;“至今不悔”,可见其人之迂腐、偏执。

D.句子④引用陆游诗句,意在表明时间飞驰,难以挽留,要珍

惜韶华,这处引诗呼应段首句,生动形象,饱含哲理。

8.本文题为“心中的倩影”,文中具体描述了哪些“心中的倩影

"?这些“倩影”是如何构成一篇浑然一体的文章的?请通读全文,

简要概括和说明。

9.有评论家指出王充闾的散文具有“深邃冷峻"清醇雅致”的风

格。请从“深邃冷峻”和“清醇雅致”两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一,为这

篇散文写一则文学短评,拟写其要点,要求先扼要阐释“深邃冷峻"

或“清醇雅致”的内涵,然后从文本思想内涵、艺术手法、语言特色

三方面综合进行评说。

【答案】6.A7.C

8.第一问:①作者心目中秦淮河的秀丽、繁华的胜景;②作家

萧乾心中青春恋人萧曙雯的美丽丰姿;③一位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三

十年前流溢青春气息的秀影;④喜马拉雅山雪崩灾难中女幸存者无限

怀念着的恋人年轻、俊秀的倩影。

第二问:文章以寻访心目中的秦淮胜景而未得的失望后的痴情为

端绪,抒展“秦淮河情结”,深情叙述了三个在记忆中保留倩影的故

事,从而将文章串联成有机整体。

9.示例一:①“深邃冷峻”是说王充闾散文讲究由表及里的深

度开掘,探寻对物态人情的独特理解,内含冷静庄严的哲思。②《心

中的倩影》叙述若于在记忆中保留倩影的故事,抒发珍惜美好、珍重

韶华、珍重真情挚意的感悟,含蕴深挚。③《心中的倩影》在叙述、

描写中穿插简洁、精警的议论,有哲思,有理趣,耐人寻味。

示例二:①“清醇雅致”是说王充闾散文注重意境的隽永、情感

的丰富与语言的典雅、精致。②《心中的倩影》写秦淮胜景、少年芳

华、青春恋情,纯真诚挚,给人以清新、醇厚之感;③《心中的倩影》

旁征博引,巧妙熔铸古今诗文,极具书卷气息,语言典雅别致,含蕴

隽永,启人深思。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不是真貌,而是他基于想象虚构出来的景观”错,表述存在

“夸大其词"的错误。原文”朱自清先生看到的秦淮河已非旧貌,只

不过在朦胧的月色、眩晕的灯光下看不分明而已”,可见“荡然无存"

言过其实,“也不是真貌”“基于想象虚构出来的景观”,则是曲解原

文意思。

C.“也是对自我的鞭策,表明要珍惜光阴、永葆青春心态的观点”

这一理解不准确,有过度解读之嫌。作者只是看到女艺术家的唏嘘,

而写诗聊以安慰而已。

D.“旨在印证'在特定条件下,也还有红颜长驻的情况'这一观

点"理解不准确。从上下文语境看,这里所转述的故事意在说明青春

芳华真诚情意是值得被珍重的。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明作者书生气浓,脱离现实”“可见其人之迂腐、偏执"

这些理解不准确。该画线句是他人对作者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秦淮河印

象及其想法的评点,未必就表明作者“脱离现实”;而“至今不悔”

则是表明其人的执着,他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特点的能力。

第一问:要扣住“倩影”来答。

①第一个倩影是关于“秦淮河”的。作者心中对秦淮河的美好印

象来自古籍中对秦淮河的描写,如''桃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

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明清之际的秦淮春景;

'秦淮灯火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旁,雕栏画槛,绮窗绣障,十里珠

帘',这是十里秦淮的繁华胜概”,可见作者心目中秦淮河的秀丽、繁

华的胜景;

②第二个倩影是插叙故事中作家萧乾心中青春恋人萧曙雯的美

丽丰姿,他记忆中恋人的样子是“清亮如水的双眸,堆云耸黛的青丝,

玉立亭亭的少女丰姿";

③第三个倩影是一位著名的女表演艺术家三十年前流溢青春气

息的秀影,文中写文化局长的评价“您那时真是光彩照人”,写照片

中艺术家“流溢着青春气息的秀影"都体现了这一点;

④第四个倩影是喜马拉雅山雪崩灾难中女幸存者无限怀念着恋

人年轻、俊秀的倩影,文中写很多年后女子找到了恋人的尸体,''他

仍是当年那样年轻、俊俏,朱颜秀发

第二问:“如何构成一篇浑然一体的文章的“,即找到行文线索。

文章开头写寻访秦淮河胜景,结果秦淮河早已不复昔日的美丽,

而当“我”得知当地政府正在斥资修整秦淮河时,决定“在秦淮河恢

复秀丽的姿容之前暂不去探访”,朋友们笑“我”“痴情可哂”,有的

笑我“理想主义",而“我”却由此想到了与“我”心有戚戚焉的肖乾,

于是行文自然展开,深情叙述了三个在记忆中保留倩影的故事,从而

将文章串联成有机整体。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特色,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

示例一:

①“深邃冷峻”是说王充闾散文讲究由表及里的深度开掘,探寻

对物态人情的独特理解,内含冷静庄严的哲思。

②《心中的倩影》围绕“心中的倩影”写了秦淮河、作家肖乾、

女艺术家和女幸存者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中秦淮河

表达要珍惜美好、女艺术家的故事表达要珍重韶华、肖乾和女幸存者

表达要珍重真情挚意,这些人生感悟穿透岁月的尘埃,是作者历经沧

桑后捡拾到的思想的珍珠,含蕴深挚。

③《心中的倩影》在叙述、描写中穿插简洁、精警的议论,如“世

间许多宝贵的事物,拥有它的时候常常并不知道珍惜,而一当失去它,

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时候,才会懂得它的可贵”,这样的

议论抒情有哲思,有理趣,耐人寻味。

示例二:

①“清醇雅致”是说王充闾散文注重意境的隽永、情感的丰富与

语言的典雅、精致。

②《心中的倩影》写秦淮胜景”如果说,清代文人孔尚任、吴敬

梓笔下的秦淮是靓娘的浓抹。那么,朱自清先生眼中'晃荡着蔷薇色

的历史的秦淮河',便是西子的淡妆,更别具一番风情"、少年芳华“清

亮如水的双眸,堆云耸黛的青丝,玉立亭亭的少女丰姿”“流溢着青

春气息的秀影"、青春恋情“她无限地怀念着恋人,年年此日,都要

去当日的出事地点,寻找恋人踪迹”,内容丰富,感情纯真诚挚,给

人以清新、醇厚之感;

③《心中的倩影》旁征博引,如写秦淮河时引用了“桃花似雪草

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及“秦

淮灯火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旁,雕栏画槛,绮窗绣障,十里珠帘”

等诗词,巧妙熔铸古今诗文,极具书卷气息,语言典雅别致,含蕴隽

永,启人深思,如“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首璀璨的诗,一幅绮丽的

画,一片如烟如梦的旧时月色”,把秦淮河比作“诗”“画”月色”,并

用了“璀璨“绮丽”"如烟如梦”来描绘,语言典雅,意境优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

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

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

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

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

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

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是观之,

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

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

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

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说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

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

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

三皇之涂哉?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稍迁,拜尚书。零陵、桂

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驳之曰:“二郡之民,陛下赤子

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更选清贤奉公之人,

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弥息矣。”出为豫章太

守。迁大鸿胪。会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

免。复征拜议郎,迁光禄勋。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曰:“臣闻人

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

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

家郎所谱诉,坐免归。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固

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蕃与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帝乳母赵烧,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

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

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与窦武谋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

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拔剑叱甫,甫

兵不敢近,乃益人围之数十重,遂执蕃。即日害之。宗族、门生、故

吏皆斥免禁锢。

(节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字后对应的

字母填写在横线上,填写超过三处不得分。

蕃A时B年C七D十E余F闻G难H作I将J官K属L诸M生N

八0十P余Q人R并S拔T刃U突V入W承X明丫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天下”,材料一中指“国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为

天下理财”的“天下”含义相同。

B.“迩”,材料一中指“接近”,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

见义远”的“迩”含义不同。

C.“弥”,材料二中指“更加”,与《六国论》中“奉之弥繁”

的“弥”含义相同。

D.“旦夕”,材料二中指“每天”,与《孔雀东南飞》中“便作

旦夕间”的“旦夕”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王安石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提出了“任贤”

与“弃贤”的问题,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用与不用贤才。

B.王安石认为,国君只要广泛地征求百姓的意见,有才能的人

就能进用了;只要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C.陈藩仕途屡历迁谪,灵帝即位后,他受封高阳乡侯,但陈藩

上书尽力辞让,前后上奏疏十次,朝廷最终没有接受。

D.诛杀中常侍的计划泄露之后,陈藩虽年逾古稀仍然挺身而出

斥责王甫,王甫增兵包围了陈藩,并在当日将其杀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

之涂哉?

(2)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谐诉,坐免归。

14.陈蕃的经历多次体现了材料一中“有之(贤)而不用”的观

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10.FIR

11.C12.C

13.(1)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

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2)他同黄琬共同掌管官吏选任举荐(之职),不偏袒权贵富豪,

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14.①不受重用,被外放;

②为正直之士进言,却被罢免;

③进谏皇帝不应频繁狩猎,不被采纳;

④坚持公正取士却获罪免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

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

“蕃时年七十余“,主谓结构,句意完整,F处断开;

“闻难作”,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I处断开;

“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将”为谓语,“八十余人”是对“官属

诸生”数量的补充说明,中间不断开,结尾R处断开。

故FIR三处需要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为天下治

理整顿财政。

B.正确。接近。/近。句意:不亲近小人。/列举的事例浅近,而

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C.错误。平息、消灭。/更,越。句意:盗贼就可以全部平息啊。

/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D.正确。每天。/早晚之间,指时间短。句意:早晚都在窦太后

身边。/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朝廷最终没有接受"错误,原文为“蕃固让,章前后十上,

竟不受封”,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跨)超越;“践”,达到;“涂”,通“途”,此处引申为境

况,指盛世。

⑵“典”,掌管;“谐诉”,诬陷控告;“坐”,获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有之(贤)而不用”即不重用贤人,不听取贤人的意见。

结合”出为豫章太守"可知,曾经不受重用,被外放;

结合”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优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可

知,为正直之士进言,却被罢免;

结合“蕃上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讲

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书奏不纳",进谏

皇帝不应过度狩猎,不被采纳。

结合”与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谐诉,坐免归”,

坚持公正取士却获罪免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

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为什

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呢,昏乱的时代虽然有人才国家也

不能兴旺呢?大概说的就是任用贤能与不用贤能啊。有贤才而且能用

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是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商朝兴旺时有

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也有(微子、箕子、比干)

三位仁义之士。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和他齐心的人,它衰败的时

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

寇恂、邓禹等人,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魏

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一一列举,然而这中间盛世和末世衰的

情况,也都是相同的。从此看来,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

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今

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天的百姓

也和古代的百姓是一样的。古代哪怕是纷扰的乱世,还有那么多贤能

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关键在于君主任用他

罢了。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了;君主没有忌

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语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那么谗佞小人就走

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职守责者就能明辨是非,果断办事了;不

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如果能够这样做,

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材料二: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渐渐得到升迁,

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地方,公卿研究要派军队

去攻打。陈蕃上疏辩驳说:“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致使

子民们为害地方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吗?应该另选清

正贤明、廉洁奉公,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

可以不必烦劳天子的军队,盗贼就可以全部平息啊!"被外放为豫章

太守。升任大鸿胪。正遇上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震怒,李云应被

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又被征任议郎,升任光禄勋。

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帝王到苑囿狩猎,

只在仲秋祭祀天地的时候,顺应时节,操练武备,射杀禽兽,有助祭

祀,用来表达恳切的孝敬之情。如果违反这些,就算是放纵无度了。”

上奏的谏言未被皇帝采纳。他同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任举荐(之职),

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灵帝即

位后,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

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陈蕃和窦大将军窦武,起用名流贤士,

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

帝的乳母赵娇,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

谄媚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

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和窦武一起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

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

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陈蕃拔剑大声呵斥王甫,

王甫的士兵不敢靠近他,于是增兵,把陈蕃等人围了几十层,才抓住

了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③

【宋】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

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

依旧梦魂中。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均为南北朝著名诗人。②渭北指当时杜

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所在的江浙一带。③苏轼因与掌权者

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

设宴,此词作于席上。

15.对两篇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前两联突出李白诗歌的地位,赞美其诗像庾开府那样清

新,像鲍参军那样俊逸。

B.杜诗尾联既包含诗人对过去两人友谊的怀念之情,又有对未

来重聚论文的渴望之情。

C.苏词首句用典,以‘'李白"江东”自况,抒发了对“草堂”(代

指友人)的深切思念。

D.苏词下片点题,与友人扬州重逢有惊喜之情,而“衰容”“梦

魂”亦有悲苦迷惘之意。

16.两首诗词的划线句子都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离之苦,请简要

分析其写法的不同。

【答案】15.C16.杜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杜甫在渭

北独对春天树,思念李白;遥想李白在江东远望日暮云,也正思念着

诗人:两句时空重叠,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苏词运用了象征、夸

张、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写到两个手法即可)“花开又花谢”象征

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C."以'李白‘'江东’自况,抒发了对‘草堂'(代指友人)的

深切思念”理解错误。“李白"江东”代指友人,“草堂”是自况。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能力。

在杜诗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句的意思是:我在渭

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

遥相思念。此处,作者杜甫身在渭北,所对树木是实有此物,所以是

实写。而遥想李白在江东远望日暮的云彩,此处对李白此时的情景是

出于作者的想象,是虚写。所以此处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不同的

时空重叠,作者此时思念李白,也想象此时李白也在思念自己,所以

这一句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而苏词中“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的意思是:花谢花开,我

们分别了多少年月,离恨重重。“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花一

开一谢代表一年的过去,“花开又花谢"代表了时间之长。而“离恨几

千重”则是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能体会到二人的离

别之苦。这一句作者运用象征、夸张、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将与友

人的分离时间之长,思念之深的情感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

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

(2)曹植曾慨叹“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在苏轼的《赤壁

赋》中“,"两句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3)《琵琶行》",”两句侧面表现琵琶女

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

(4)《锦瑟》中“,"抒发“此情”的无尽

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a,o"

(6)《望岳》中“,”两句表现诗人心情

激荡又眼界开阔。

【答案】①.蜂房水涡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③.

哀吾生之须臾④.羡长江之无穷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⑥.唯见江心秋月白⑦.此情可待成追忆⑧.只是当时已

惘然⑨.肉食者鄙⑩.未能远谋.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涡"矗”"臾"舫""惘"鄙”"曾"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把屋檐下已经干枯了的艾蒿吹下来了。它从窗前划过,就像一

条灵巧的腿,轻快地跳过一格一格的窗根。这艾蒿是端午节时妈妈插

上去的,说是辟邪。想必这屋子已无邪气了,它就像一个兴完风雨的

巫婆一样走了。

风不是一股,而是很多。在我眼里,它们有粗有细,有强有弱。

菜园的风,就是细弱的风,它们吹拂着肥瘦不均的菜叶时,阔大的叶

片只是微微动着,摇摆得并不厉害。所以白菜叶上的黑瓢虫不至于被

晃得落下来,在豆角花上嬉戏的蝴蝶更是①。而瘦的菜叶,也

不过耸着身子晃悠几下。可是你看半空的那些风,它们可就强大得多

To乌云被吹得一抖一抖的,脸色越来越青。狂风还使乌云的脸出现

许多裂纹,它分明就要哭泣的样子。那些义无反顾撞向墙角的风,由

于被碰了头,觉得没了面子,便不再回头,干脆②地自消自散

To至于那些奔跑着的花花绿绿的鸡,你看它们羽毛上的风吧,它是

那么的柔软、轻盈,那羽毛被风掀得一瓣一瓣地张开,仿佛花儿伸着

舌头在说话。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不是一股、而是很多股的

风在我眼里是有粗有细、有强有弱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8.①安然无恙/毫发无损②忍气吞声

19.①原句是短句,简洁明快,更能突出风的特点。②原句是短

句,活泼灵动,与文本整体的语体风格一致,语言表达更加顺畅。③

原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富有音乐美感,更符合散文语言要求。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原文整个语境都在写极小的风,细弱的风,这样的风对

动植物的影响也必是极小的,“黑瓢虫不至于被晃得落下来”“瘦的菜

叶,也不过耸着身子晃悠几下”,那么“在豆角花上嬉戏的蝴蝶”也

必然不收丝毫影响,当然“安然无恙"。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

疾病;在现代汉语中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第②处,原文主语是“那些义无反顾撞向墙角的风”,整句使用

拟人手法,以人的普遍心理去分析,“被碰了头,觉得没了面子,便

不再回头"之后,当然就只能“忍气吞声”了。忍气吞声:指受了气

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风不是一股,而是很多。在我眼里,它们有粗有细,有强

有弱"是短句,简洁明快,突出了风的特点是:多、有粗有细、有强

有弱;改句“不是一股、而是很多股的风在我眼里是有粗有细、有强

有弱的”是长句,虽然也写出了风的特点,但是语言不简洁明快;

原句“风不是一股,而是很多。在我眼里,它们有粗有细,有强

有弱"是短句,活泼灵动。文本整体的语体风格也是活泼灵动的,使

用,原句与整体的语体风格一致,故原句的短句表达更顺畅;改句''不

是一股、而是很多股的风在我眼里是有粗有细、有强有弱的”是长句,

显得冗长不灵动,与整体的语体风格不一致。

原句"不是一股”而是很多”,与“有粗有细"有强有弱”,句式整

齐,节奏分明,富有音乐美感,更符合散文语言要求;改句的说法,

句式不整齐,节奏感不分明,缺乏音乐美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

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割猪的,有的

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

方出画匠,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

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

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

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

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明子的舅舅,是当家的。

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却叫“当家的"。他爹、他娘就和舅

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

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

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

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

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

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

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嚼一一”,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

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一一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

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

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

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20.下列句子中的“关系”与文中加点的“关系”,含义相同的

一项是()

A.饮食与人的眼睛健康有关系,胡萝卜、菠菜、红薯等食物对

眼睛健康有帮助。

B.持续巩固坚如磐石军政军民关系,共谱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

新篇章。

C.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一一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局。

D.学校会要求带上自己的团员档案,团员档案里包含转团组织

关系证明。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为“就像有青J猪的,也有人去织席子

或箍桶,有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他的家乡出和尚“,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2.下面的两句话分别摘自语言文字运用I和语言文字运用II,

两个句子都通过列举的方式来表达,但二者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指

出二者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不同表达的原因。

(1)除了气温变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

食不足有关。

(2)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

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

【答案】20.B21.①原句连用多个“有的地方”,构成排比;

②增加语句的节奏感、韵律感;③强调不同地区的特点,说明“当和

尚”只是一种职业而已。

22.①第一句列举了造成情绪中暑的原因,语言简明扼要;②第

二句列举了明子所读的书,琐碎的交代并未让人厌烦,而给读者展示

了一幅鲜活的画卷;③两则材料表达上的不同主要源于体裁及其表达

方式的不同,语言文字运用工是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语言文字运用

n是小说以描写为主。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

B.与文中加点的“关系”均指“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

质的联系

A.指“对有关事物的影响或重要性"。

C.指“关联、牵涉”。

D.指”表明有某种组织关系的证件"。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①从修辞上看,原句“有的地方出割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

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连用

多个“有的地方”,构成排比;而改句“就像有割猪的,也有人去织

席子或箍桶,有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句式并不统一,没有构

成排比。

②从排比的效果上看,因为句式整齐,读起来就会有节奏感、韵

律感;

③从内容上,反复出现“有的地方出……”,语意得到强化,强

调不同地区的特点,引出最后的“他的家乡出和尚”,意在表明“当

和尚"只是一种职业而已,是明海家乡的一种“特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第一句在解释中暑的原因,列举了“气温变化"出汗较多”“睡

眠缺乏"饮食不足”这些原因,语言简明扼要;

②第二句列举了明子所读的书,“《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

《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T,列举较多,很详细地说

了明子都读了哪些书,琐碎的交代并未让人厌烦,读者也跟着作者一

起关注明子的命运,这样的列举反而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画卷;

③语言文字运用I是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语言表达要简明;语

言文字运用II是小说,以描写为主,描写要详细,两则材料表达上的

不同主要源于体裁及其表达方式的不同。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类从未停止过模仿,人模仿动物发明了飞机、潜水艇、雷达

等先进的机械设备,人模仿人却也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笑话,而

今出现的AI机器人可以说是在用机器模仿人。

②近日,北京一所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班上一位经常“咬

笔头”的学生写出了一篇出色的作文。然而,让老师没想到的是,这

篇作文原来是他借助AI改写鲁迅文章而成的。

③机器的思考是编程形成的,而人类的思考靠的是自主意识。一

一艾伦・图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模仿为基创新为魂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模仿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动

力。诚如达•芬奇所言:”最初的模仿,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然而,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我们愈发意识到,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