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路网与城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C/0F/wKhkFma-sLmAD_77AAOUQmlxwxI663.jpg)
![四川公路网与城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C/0F/wKhkFma-sLmAD_77AAOUQmlxwxI6632.jpg)
![四川公路网与城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C/0F/wKhkFma-sLmAD_77AAOUQmlxwxI6633.jpg)
![四川公路网与城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C/0F/wKhkFma-sLmAD_77AAOUQmlxwxI6634.jpg)
![四川公路网与城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2C/0F/wKhkFma-sLmAD_77AAOUQmlxwxI66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发展关系分析1引言道路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运行的载体,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系统而言,道路交通承担着系统的循环功能,把区域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有效联接起来,有力保证了区域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2区域概况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是中国第五大省,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全省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面积48.41万平方公里。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地区则大都位于四川盆地内。四川与重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接壤。四川省是西部的物流中心,交通运输发达。3四川城镇体系与交通网络发展的过去巴蜀大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古代城镇的兴起,呈十里有一场,三十里有一镇的布局,在川西平原和水陆交通沿线区域基本上如此。在四川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延续至今,中间没有断代,其中还出现过秦汉、唐宋、明清等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这些时期也是四川城市发展较快的时期。近代城镇的变化和发展主要受四川自然条件尤其是受其地形的影响,沿江河城镇发展较快,这与四川水路交通便利有着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以后,四川的城镇发展较快,变化较大,在沿长江及其主要支流上的宜宾、泸州、乐山、遂宁、南充、内江等城镇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进了四川城镇发展步伐的加快。快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得使得城市(镇)规模得到较快、较大的拓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大三线建设的奠基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不仅原有的城市(镇)有了新的扩展,而且新形成了一批类型规模不同的城市(镇),使得城市(镇)布局在区域间更加合理。此间,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公路里程从1952年的9259千米,增长到82391千米,增长了近8倍,公里网络形态基本形成。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陇公路、川陕公路、川渝公路、川云东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格局。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广元、宜宾、泸州、达州和攀枝花等成为四川对外交流的门户城镇。4市场经济初期四川城镇体系与交通网络发展关系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它全长340.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此外,成都——都江堰、成都——绵阳、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内江——自贡——宜宾、达州——重庆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据统计,90年代初,四川省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仅占总里程的5%左右,省内国道主干线的汽车通行速度仅有34.2公里/小时,车辆拥挤度超过设计能力1.4倍。面对严峻形势和发展机遇,四川交通谋定而后动,积极规划高速公路建设蓝图,成渝高速公路呼之欲出,随着成渝高速公路成简段1990年9月正式开工,拉开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幕。到九五期末,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省会成都到市、州的高速公路通车主骨架雏形基本形成。平原微丘区,已建成成绵、成都绕城等高速公路;丘陵区,已建成成渝、成南、成雅等高速公路;山岭区,绵广高速顺利竣工。不同的地质类型,几乎涵盖了省内所有典型的施工条件,为四川高速公路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回首高速公路10年发展历程,四川高速公路发展的脉络清晰显现:内联市县,外接周边,通江达海,以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大通道为重点,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到十五期末,四川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9公里,共建成成南、绵广、南广、达渝、成都绕城、成彭、成温邛等759公里高速公路,通达17个市州。十五期间,高速公路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的总体部署,服从、服务于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突出抓好公路主骨架和进出川主通道的配套联网建设,注重发挥路网的整体功能,牢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有力推进四川交通建设,为彻底改变“蜀道难”的状况打下坚实的基础。截止2008年底,已建成成渝、遂渝、宜水、攀田、南渝、邻垫、达渝等7个高速公路出川通道,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超过170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62公里,全省17市(州)政府所在地、13个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通高速公路,覆盖区域的人口、GDP约占全省总量的80%左右,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四川已有公路24.9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高速公路2156公里、一级公路2022公里、二级公路1.09万公里、三级公路1.21万公里、四级公路11.35万公里。各类桥梁3.04万座,共111.48万延米。公路隧道191座,9.83万延米。全省21个市、州中,除甘孜州外,均有了高速公路;4605个乡(镇)基本实现了通公路,68.84%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全省5.02万个建制村中,4.02万个村通了公路,其中1.43万个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全省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46.29公里;每万人平均拥有公路25.47公里。到2012年,国省干线中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到“十一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6.6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81公里,现有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5.6%,路面铺装率达到97.1%,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7万公里,实98.4%的建制村通公路和90.2%的乡镇、53.7%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仍有四级及以下公路4047公里,还有617公里未铺装路面。全省尚有6个县没有国省道覆盖,有128个县只有一条普通国省道连接,网络化程度低。甘孜、阿坝州府尚未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交通发展水平与成都平原地区的差距较大,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2)至2000年,各指标增长幅度不平衡,公路里程增长严重滞后。从四个指标的增长率来看,经济与交通需求的增长明显快于公路规模的增长,前者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而后者的年均增长率还不到2%,不及前者的1/5。公路网规模增长一直缓慢,但近年的增长幅度有所增加,从公路总里程的增长情况来看,前十五年增长慢,最近五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提高,这是公路增长长期滞后于经济,最终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结果。从表3一10可以看出四川省公路网等级偏低,主要为四级和等外公路,二者占全路网的79.4%,二级以上公路仅占总里程的8.92%,还不到9%,而且二级以上公路未能成网,无法形成快速运输网络,路网运输效率低,运输能力不足。从表3一10同样可以看出四川省公路交通总规模严重不足,1999年底通车里程刁‘达89318公里,公路网联合密度为13.87公里/了千人·千平方公里,无论是距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水平41.7公里/了千人·千平方公里,还是距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现代化34.3公里/了千人·千平方公里的水平均很远,而且行政村通达率只有83.7%,这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说明了公路规模的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合理;再次四川省公路交通管理水平低,好路率只有69.56%,距西部公路交通现代化95%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截止1999年底,四川省共有17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0个县,5004个乡镇和54745个行政村,其地、县、乡镇和行政村级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100%、100%、98.2%和83.56%,连通度分别为1.87、1.21、0.55、0.23。根据这一实际及干线公路网连通度大于2.5达到成熟状态,连通度为2.0一3.22路网基本完善。按照县级及县级以上节点为干线公路连通控制点,行政村级节点为总里程控制点,在准现代化阶段干线与总里程的连通度取值分别为1.8和0.7,在现代化阶段取3.0和1.4。1999年,从四川省公路网现状来看,其干线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已达23.68%,比西部地区15.28%的平均水平要高,从四川省公路交通现状来看,好路率,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与干线GBM工程率三项指标分别为68.4%、31.16%和54.46%,均己达到一定水平,截止1999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893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747公里,一、二级公路里程达到7213公里,全省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重达8.9%。四川省公路网的人口密度为10.47公里/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n公里/万人;面积密度18.41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5位,是全国公路密度最低的省份之一。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1999年,干线网饱和度0.93,里程饱和率43.9%;说明有将近一半的干线公路处于饱和状态,路网上时常出现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导致运输车辆延误增大,运输成本提高,交通事故率上升等不良后果。改革开放以来,其公路总里程由1980年的63498公里增长到1999年89318公里,年均增长1.72%,但在此期间,其公路客、货运量却分别以12.17%和n.95%速度逐年递增,经济发展更是迅速,其年增长率达到15.04%,公路增长明显滞后于客、货运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四川省交通发展不平衡,截至1999年底,不通公路的乡镇个数为89个,占四川省乡镇总数的1.8%;未通公路的行政村数为8906个,占其总数的16.3%。公路交通发展十分不平衡,尤其是在甘孜、阿坝和凉山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达29.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0%,但由于这三个地区地处高原,地形、地质复杂,加上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公路建设一直欠帐较多,1999年三区的公路密度才只有7.17公里/l00平方公里,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与成都相差十倍,而且无高速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也只占其总里程的1.07%,三级公路比重也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道路的铺装率为163%,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巧个百分点,不通公路的乡镇有87个,占全省不通公路乡镇总数的97.75%,公路的行政村通达率只有72.18%。这种落后的交通将会严重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十二五”时期,四川正面临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大力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发展等重大机遇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5条万亿元特色产业带,即成德绵自内资航空航天、发电设备、汽车、机床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成德绵内广遂电子信息及服务产业带,成德资内宜泸饮料食品产业带,成眉乐雅自泸宜遂南广达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带,攀西钒钛钢铁和三江流域特色资源产业带。1.以德阳为主的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2。以成都为主的汽车制造业集群3。以资阳、眉山为主的机车车辆制造业集群4。以泸州为主的工程机械制造业集群5。以成都、自贡为主的数控机床制造业集群1.成都民用航空产业基地2。成都信息产业基地3。成都现代中药和生物产业基地4。绵广遂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攀枝花钒钛新材料产业基地6。乐山硅材料产业基地7。自贡新材料产业基地动实施“5785”(打造5条万亿元产业带、7个千亿产业、8个千亿园区或基地、50个百亿企业)战略工程,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推进资源兢地转化和深加工。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千亿产业;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成一批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大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时,坚持“两化”互动发展,按照产城统筹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培育四大城市群,逐步形成以特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格局。并通过“两化”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带动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天府新区”,促进成都经济区率先发展;全面实施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扶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到2015年,形成装备制造、电力能源、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7个千亿产业;建成1000亿元园区5个、2000亿元园区两个、3000亿元园区1个,共计8个千亿园区一极一轴一区块: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主要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市及资阳、遂宁、乐山的部分县(市、区);一轴,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主要包括自贡、宜宾、南充市及泸州、内江、乐山、遂宁、广安的部分县(市、区);一区块,即环渝腹地经济区块,主要包括达州市及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市、区)。四川地处西部和长江上游,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是连接陕甘青藏云贵渝,贯通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五”取得了新跨越,但总体上还不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大省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相称,公路等级、密度和通达率偏低。交通部将在主干道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以嘉陵江渠化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发展、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革命老区的交通发展、交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六个方面给予四川省重点支持。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751亿元,比“九五”增长59%。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居全国第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9公里,居西部第一。民族地区实现县县通沥青路。以川九路为代表的旅游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拉动很大。全省以公路为重点的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对拉动四川经济增长、调整区域布局、促进商贸流通、优化发展环境、改变城乡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四川交通建设目标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310公里,力争超过3500公里,在现在基础上翻一番。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98%的建制村通公路。内河水运: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带动嘉陵江、岷江支流航电开发,提高江河通航能力和大件运输能力,加快泸州、宜宾两个枢纽港口建设。1995年,四川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2007年,四川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2000公里;2011年,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而在2012年,这一数字还将被刷新,达4000公里。2011年12月25日,遂宁至广安、遂宁至西充、巴中经广安至川渝界、叙永经古蔺至川黔界、自贡至隆昌、内江经威远至荣县、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集中开工,这是四川省高速公路集中开工数量最多的一次,也将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推向了高潮。近日,记者从四川省交通厅了解到,从2008年~2011年,四川共开工42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达3887公里,总投资规模3107亿元,居全国第一。2008年~2011年,这4年是四川交通历史上投资增速最快、引资规模最大、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最多的阶段,“蜀道难”状况正在加快改变。当前,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成都主枢纽形成11条放射线和2条环线,直接覆盖131个县市区,其中省内91%的县市区有高速公路建成或在建,惠及人口8150多万,覆盖率达91%,覆盖地区GDP占到全省总量的94%以上。2007年底,四川公路里程18.9万公里,2008年底则突破20万公里大关,达到22.4万公里,2009年攀升至24.9万公里。截至2010年底,四川公路总里程达到26.6082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在“十二五”,四川要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除了要形成18条出川高速大通道外,地方公路还将完成投资约1500亿元,到2015年,内地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三州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全省实现75%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九五”期末,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已建成成绵、成都绕城等高速公路;丘陵区,已建成成渝、成南、成雅等高速公路;山岭区,绵广高速顺利竣工。到“十五”期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9公里共建成成南、绵广、南广、达渝、成都绕城、成彭、成温邛等759公里高速公路,通达17个市州。到2008年年底,建成成渝、宜水、绵广、达渝、遂渝、南渝、邻垫等7个高速公路出川通道,全省在建高速公路超过1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62公里,全省17市(州)政府所在地、13个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通高速公路,覆盖区域的人口、GDP约占全省总量的80%左右,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按照规划,到2020年,四川省将投资104.28亿元,建成53个国家公路客运枢纽站和41个国家公路货运枢纽站,日发送旅客80.7万人次,货物吞吐能力达每年9660万t。2007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四川省成都、宜宾、内江、南充、绵阳、泸州、达州、广元、攀枝花、雅安10个市被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四川省公路交通运输枢纽按照中心枢纽和次级枢纽两级分布格局,建设以成都为龙头的中心枢纽、9个枢纽城市为核心的次级枢纽。成都将成为西部最大的国家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泸州、宜宾、南充为以大件和重质货物为特色,水陆联运的四川综合交通运输次级枢纽;内江为以仓储配送为重点的川中交通运输次级枢纽;攀枝花、广元、达州为覆盖省界结合部的进出川交通运输次级枢纽;绵阳、雅安为川西交通运输次级枢纽。城市化地区,主要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较好、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较大的部分县(市、区)。加大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形成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和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耕地面积较多、农业条件较好的县(市、区)。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聚集。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川西高原、秦巴山区、大小凉山等生态系统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部分县。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实施强制性保护。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工程。按照面上保护、点状开发的原则,鼓励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成都经济区。推动率先发展、优化发展,将成都经济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快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大产业基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川南经济区。加快川南地区开发建设,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依托“黄金水道”,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加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建设,建成全省次区域交通枢纽,形成四川沿江和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建设沿江产业带,发展壮大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就地加工和转化水平。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业,建设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发展条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嘉陵江、渠江和重要交通干线,构建联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新兴经济带。攀西经济区。依托钒钛、稀土、水能、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和我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推进攀西钒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积极发展阳光旅游、生态旅游。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点状开发矿产资源,改进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和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引导人口有序转移。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贯彻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实施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发展规划,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快以交通、水利、供电、城乡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业难、通信难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和优势资源开发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藏区民生工程。抓住中央支持藏区的重大历史机遇,集中解决制约藏区发展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在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产业和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实施藏区和彝区跨越式发展、巴中革命老区发展、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推进大小凉山3.08万户贫困群众搬迁工程和100个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快编制实施川东北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规划,推进秦巴山区(四川部分)连片扶贫开发。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快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成都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提升国际化水平,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积极将绵阳、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宜宾、内江、达州等城市培育为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德阳、乐山、遂宁等一批地级城市培育为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一批发展条件较好的县城培育为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培育发展四大城市群。率先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推动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建设西部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加快发展川南城市群,推动自泸内宜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重要的大城市密集区。发展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着力推动攀西城市群发展。大力加强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建设,促进城市群内部各类城市功能和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国组织的进一步集聚,逐步具备国际性城市的雏形,围绕这些城市形成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大都市连绵区也逐步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未来20年这些核心城市及其地区的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万州。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涪陵。天然气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部的中心城市。长寿。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江津。先进制造、能源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重要的港口城市。合川。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永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城。德阳。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绵阳。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眉山。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资阳。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遂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乐山。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雅安。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泸州。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自贡。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宜宾。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内江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南充。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广安。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15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达州。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利用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构建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积极开发以重庆—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万州—云阳—宜昌为主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以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以重庆—合川—潼南—遂宁—南充(阆中)为主的人文遗迹旅游带,以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泸州为主的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以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永川—江津—万盛—南川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业整体竞争能力。在21个地级市(州)中,成都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自贡市不仅是自贡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盐化工基地;攀枝花市是攀西地区和川滇结合部工业及商贸中心,四川进出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泸州市为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川东南工业基地;德阳市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工业重镇;绵阳市为中国科技城,西部信息产业基地;广元市为川北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遂宁市为川中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轻工业基地;内江市为川南交通枢纽和工贸中心;乐山市为中国文化旅游胜地,川西南工业工业重镇;南充市为川东北教育、科技、卫生中心,丝绸和汽车配件生产基地;眉山市为文化旅游城市;宜宾市为长江上游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酒城;广安市为川渝结合部工商业中心;达州市为川东北重要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雅安市为农业高科技基地水电产业基地;巴中市为川东北工贸城市;资阳市为以汽车产业为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马尔康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政治、文化、经融、信息中心;康定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四川水电基地之一;西昌市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彝族风情城市,中国航天城。总的来说,四川城市的空间分布是东多西少,以宝成—成昆铁路为界,位于西面的主要有三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主要为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分布少,城市密度仅为0.16座/万平方公里,而宝成—成昆线沿线或其以东地区人口数量多,城市密度为1.73座/万平方公里,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69座/万平方公里。四川城市的总体结构应该兼顾全面和重点,其总体布局是:第一层次是要把以成都为中心的大都市经济圈作为四川区域发展的第一重点,使之成为四川城市的中心和主体,带动全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一个国际型的知名城市。第二层次是重点发展资源和基础较好的川东北和川南地区,这是四川城市未来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地区,在这一地区因该重点培养一到两个次级中心城市,缩小全省城市的首位度。第三层次是在生态环境脆弱和基础较差的川西地区,有限的建设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通过众多的中小城镇带动川西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在2007年底,成都首位度仍然在5.0以上。进入中等收入地区水平。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将迅速增长,尤其是汽车时代的来临将产生大量的个性化出行,居民出行范围将逐步扩大,对出行的要求除满足及时、方便外,对客运的安全、舒适、便捷等服务要求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附加值的货物运量将明显增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更加迫切,对货运的经济、快捷、安全、专业化等要求越来越高。适应客货运输需求结构升级和服务品质提高,交通运输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先进的运输装备,提升运输装备技术水;提高枢纽换乘效率,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形成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网络;提升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未来四川将紧抓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机遇,把实施贫困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大力改善藏区、彝区、革命老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面貌。坚持“三化”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四川省将以县为单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连片推进新村建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统筹农村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形成农村新型社区;总结推广成都试验区建设经验,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公路水路交通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在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善贫困地区落后状况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子庄园别墅装修合同范本
- 柔性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案
- 门头灯箱安装施工方案
- 京东废纸回收合同范本
- 地产家政服务合同范例
- 农村粮食加工厂合同范例
- 分账式合作合同范例
- 加盟店服务合同范本
- 人才房申购合同范本
- 停车场车位租金合同范本
- 消防器材与消防设施的维护与检查
- 2024年度碳陶刹车盘分析报告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
- 2025年1月广西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道德与法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小论文)之演讲稿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复旦大学》课件
- 《缠论的实战技法》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