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练习卷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1.(2024·湖北宜昌调研)材料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逼。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仿照“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丰兵和步卒。用今日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打击了“先王之道不行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沟通,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摘编自扬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有何不足之处。(9分)2.(2024·安徽黄山质检)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相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夫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缘由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起先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夫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激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夫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今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据漆侠《中国改革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缘由。(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8分)3.(2024·四川绵阳二诊)材料唐朝政府深切关切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须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需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限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胜利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要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意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8分)4.(2024·福建南平期末)材料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记。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访章程》,之后,又依据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须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养。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却任回国后,经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纳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缘由,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惜。——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19世纪70年头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5.(2024·云南大理模拟)材料1914~1918年,中国新兴民族企业总量达到534家,资本总额达到1.19亿元,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918年10月,在北京实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探讨了学制改革等问题。1919~1921年,美国闻名教化家杜威受邀来华讲学,他的好用主义哲学和教化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进行学制改革,改革后的学制被称为“壬戍学制”。壬戍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须要、发挥平民教化之精神、谋求特性之发展、使教化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壬戍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别状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壬戍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驾驭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摘编自单增淳《壬戍学制对中学教化发展的影响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当时中国学制改革的有利条件。(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学制改革的特点。(8分)6.(2024·安徽A10联盟)材料1998年,国务院确定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解决政企不分、权责不清、“大锅饭”现象严峻,粮食队伍浩大、费用高、效益差,市场体系和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调控手段不完备,企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深层次问题。主要改革内容是:一是“四分开一完善”,即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心与地方的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账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二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坚持放开收购,实行顺价销售,做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为规范粮食交易行为,促进有序流通,国家制定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惩罚方法》,粮食管理起先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摘编自卢彦超《对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简要回顾与思索》(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1.(2024·湖北宜昌调研)材料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逼。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仿照“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丰兵和步卒。用今日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打击了“先王之道不行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沟通,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摘编自扬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有何不足之处。(9分)[答案](1)战国时期诸侯国斗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威逼,需变法强国;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2)意义:增加了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中的强国;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变革;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肯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打破了华夷观念,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不足之处:商鞅变法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贵族政治,建立官僚政治(是一场全面的地主阶级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赵武灵王改革局限于军事方面,其服饰改革也是为军事服务。2.(2024·安徽黄山质检)材料汉初在总结秦亡教训时,相识到收取泰半之税(注:农夫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是造成秦朝灭亡的重要缘由之一。因此,调整赋税政策。汉代赋税主要包括田租和口赋。口赋是汉代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算赋是其中的一种,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起先征收,征收对象是十五至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汉高祖减轻田租,实行什五税一,即从农夫的土地收获中征收十五分之一的税。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为激励百姓从事农业,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税之半”。同时算赋减至四十钱。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租税之半”。此后的十二年中全部免除了农夫的田租,直到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又实行令民半出田租,即实行三十而税一的税率,并从今成为定制,终西汉之世没有再变。——据漆侠《中国改革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汉初赋税改革的缘由。(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汉初赋税改革的意义。(8分)[答案](1)缘由:①吸取秦亡教训;②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或答无为而治)③激励百姓从事农耕生产;④政权初建,经济凋敝。(2)意义: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复原和发展;②缓和了社会冲突,稳定了统治秩序;③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④为后代治世供应了借鉴。3.(2024·四川绵阳二诊)材料唐朝政府深切关切丝路路政建设。近年来吐鲁番出土文书,对此多有揭示,唐政府在丝路沿线设置驿馆,配置驿马、驿丁,以供往来官员食宿之须要。丝路沿线,唐朝政府设军置守,从戍、烽、铺到守捉、军、镇,组织严密。为纠察奸宄,唐朝政府对“丝路”上来去行人颁给“过所”。行人通过关戍、守捉,必需勘验过所,这是汉代以来就实行并取得效果的一项制度。既表现了唐朝政府对人民的严密限制,也说明在丝绸之路上只要有“过所”在身,即使迢迢千万里,也可以通行无阻。——据出土文书,唐代在西州设有“长行坊”。这是一种官办运输机构,运输工具有牛车、长运马、长运驴等,又称“长行转运史”。为供应丝路沿线所需给养,自汉代以来,一项胜利的政策就是实行屯田。唐代屯田同样取得巨大效果。伊州、高昌、安西等处,都是当年重要的屯田基地。反映屯田状况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数量颇多,很明显,没有屯田作后盾,要维持丝路行政管理机构,确保沿线驻军、驿馆开支,满意使节、商旅需求等,都是很困难的。——摘编自王炳华《大唐丝路国之重器》(1)依据材料,概括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唐代“丝绸之路”路政建设的意义。(8分)[答案](1)特点:充分吸纳前代路政建设阅历;政治管理与军事镇守相结合;注意丝路交通平安和畅通。加强丝路沿线经济建设,为丝路发展供应物质保障。(2)意义:促进了中国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联系;加速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了唐朝的盛世与旺盛;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为“一带一路”建设供应了借鉴。(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2024·福建南平期末)材料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记。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访章程》,之后,又依据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须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养。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却任回国后,经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纳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缘由,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惜。——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19世纪70年头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答案](1)特点:从传统向近代外交转变;传统与近代外交杂糅(中西结合);人员选拔制度的随意性;人事组织的临时性;使节制度的不稳定性;制度化。(2)影响:有利于外交近代化;为中国对外交涉供应制度保障;开阔了视野;改善国家形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由于制度的缺陷,其外交效应是有限的。5.(2024·云南大理模拟)材料1914~1918年,中国新兴民族企业总量达到534家,资本总额达到1.19亿元,这些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918年10月,在北京实行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探讨了学制改革等问题。1919~1921年,美国闻名教化家杜威受邀来华讲学,他的好用主义哲学和教化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对学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年,北洋政府进行学制改革,改革后的学制被称为“壬戍学制”。壬戍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须要、发挥平民教化之精神、谋求特性之发展、使教化易于普及”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壬戍学制把中学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六年,将中学切割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各三年,特别状况下也允许“二四制和四二制”的存在。壬戍学制引进美国道尔顿教学模式,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爱好等,自由支配时间进行自学,让每个学生都能适时驾驭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摘编自单增淳《壬戍学制对中学教化发展的影响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当时中国学制改革的有利条件。(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学制改革的特点。(8分)[答案](1)有利条件:社会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雇佣工人的文化素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