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唐山市区县联考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规定:“内地奸民在洋行充当通事买办,设计诱骗愚民,雇于洋人承工。……诱拐已成,为首斩立决,为从绞立决”,“其华民情甘出口……仍准其立约”。这反映出A.诱骗华工出国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清政府以华工出国来讨好西方列强C.清政府已初步意识到维护主权的重要性D.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2.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这一规定A.贯彻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B.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C.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原则3.-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C.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D.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格物致知” B.“知识即感觉”C.“因信称义” D.“知识即美德”5.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诸侯争霸激烈6.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说明了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商人占总人口比重24%36%30%10%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C.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 D.商品经济发展缓慢7.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中的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丰岛附近海域 B.②大东沟附近海域C.③旅顺附近海域 D.④威海卫附近海域8.郑观应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之时,目睹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区域的本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创办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富大量外流 B.保护中国的自然经济C.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 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商方国联盟②秦郡县制③汉刺史制④唐三省六部制⑤元行省制A.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10.下面的漫画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破袭战。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A.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 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中国持久抗战的策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1.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较大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12.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中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出现有905次之多。这说明统治者意在A.实现社会均平理想B.限制土地兼并C.防范隐匿人口现象D.维护小农经济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1500年以后的世界历史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与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历史。——《全球通史》问题(1)新兴的西方如何促成“全球性一体化状态”?(2)你如何理解“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原工业化”指“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原工业的生产形式基本上摆脱了行会的控制,商人资本直接参与制造业,参与市场竞争,生产形式主要是外放制(又称作包买商制)。原工业化使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农业和乡村工业并重的“二元经济”。在“二元经济”模式下,农村劳动者的身份往往具有双重属性,既是耕作者,又是制造业工人。在前工业时期,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断下降。1520年,英格兰乡村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110年为70%,1670年为1.5%,1700年为55%,1750年为46%。从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主要被原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吸收。——摘编自刘文超《近代英国商业和商业资本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影响》材料二明清时期虽然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纺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农村更是销量有限。这就限制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明清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特许经营和官商制度扭曲了市场规律,形成了恶劣的经营导向,商人们并不把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市场开拓和由此而增加对科技发明生产创新的兴趣;而在于谋取流通领域的超经济特权,其经营注意力始终游离于生产领域之外,市场和市场主体始终都得不到独立自由的发展空间。——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英国“原工业化”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在商业运营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华工出国,材料中说明只要华工情愿出国,就允许订立合同,这反映了中国律例的修订具有半殖民地色彩,D正确;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而不是“诱骗华工出国”,A错误;BC与材料不符,排除。2、C【解析】

材料认为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抗日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选项与材料中“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的表述不符,排除;D选项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故选C。3、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让一个在野党变成执政党,是指国民党,一个少数精英的年幼的党变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指共产党,故该事件为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以打倒帝国主义及铲除军阀势力为目标,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故A项正确。B项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排除。D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4、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内容的共性进行归纳的能力。题中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的角度是主观唯心主义,选项中B项“知识即感觉”与之相符。其它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名师点睛】智者学派和苏格拉观点的异同:相同

都体现了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

不同

哲学研究重点不同

智者学派

社会

苏格拉底

认识人自己

对知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知识是为了适应民主政治需要

苏格拉底

知识即美德,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美德”的认识。

对真理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苏格拉底

认为“善”“美德”就是真理

亚里士多德

提出真理高于一切

对政治的看法不同

智者学派

基本上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

苏格拉底

反对过激的、泛滥的民主政治

背景不同

智者学派

民主政治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民主制度弊端暴露时期

5、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B正确;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私有制成为主流,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6、C【解析】

从表格中的“手工工场主和雇工”占总人口的比重30%可以看出,当时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答案为C项;我国历史上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类型,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7、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舰队袭击清军运兵船是在丰岛海面,即丰岛海战,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丰岛海战是在丰岛附近海域,故答案为A项;大东沟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黄海海战,故B项错误;旅顺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旅顺战役,故C项错误;威海卫附近海域发生的战争是威海卫战役,故D项错误。【点睛】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8、A【解析】

郑观应认为外国商品倾销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同时口岸手工业者破产,有鉴于此,其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财富大量外流,A正确;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赞成发展民族工业,而非自然经济,排除B;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技术多源自外国,而且从郑观应目睹情况推断,其目的不在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排除C;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创办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但是这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D。9、D【解析】

夏朝建立我国第一国家政权,但这个政权还有许多氏族社会的特点。商朝采取方国联盟形式的内服外服制度是对夏代制度的创新,同时是地方行政制度,故①符合题意;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推广郡县制,郡县的主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故②符合题意;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东汉末年,刺史发展成州牧,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故③错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制度,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元代创设行省制度,故⑤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⑤组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10、A【解析】

根据漫画可知是日军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而面对坚固的堡垒,抗日军队以夜间为掩护,不怕牺牲,顽强攻打破坏敌人的坚固工事、据点,表明敌后军民抗战的决心,故选A;BCD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1、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发放对苏俄有借鉴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选项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选项D排除。12、D【解析】“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都是针对个体小农的,其出现次数很多,说明政府意在维护小农经济,故选D;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促成: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总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北美及其他地区,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并掀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理解:19世纪的欧洲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美日挑战:巴黎和会美国带来称霸世界的十四点原则,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得美国成为最大赢家,英国丧失海上霸主地位,英日同盟遭肢解。19世纪的英法霸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德国挑战:英德之间在全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最终以二者为核心拼凑了两大军事集团,1914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一战爆发。一战后英法遭到削弱,英国由英帝国蜕变为英联邦。20世纪上半叶的英法霸权:遭到德国、日本的挑战:一战后英法掌控国联来掌控世界霸权、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果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对外扩张(日本对中国的扩张)。20世纪中叶以来的美苏霸权:遭到多方力量的挑战:西欧一体化进程、日本崛起;中国崛起;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与不结盟运动,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解析】

(1)本题要以西方为视角,从不同历史阶段,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西方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15、16世纪,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政治上,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总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专制王权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等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并掀起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本题首先要列举一定时期霸权力量,同时要指出存在哪些挑战现霸权的力量,例如: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霸权受到美日的挑战。具体来看,19世纪的英法霸权遭到德国的挑战,而一战打击下,英国走向进一步衰落。20世纪中叶以来的美苏作为超级的大国,其霸权遭到多方力量的挑战。14、(1)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