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58 气体的等圧変化(原卷卷)_第1页
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58 气体的等圧変化(原卷卷)_第2页
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58 气体的等圧変化(原卷卷)_第3页
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58 气体的等圧変化(原卷卷)_第4页
十年(2014-2023)高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58 气体的等圧変化(原卷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9气体的等压变化一、单选题1.(2022·北京·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沿图示路径先后到达状态b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b,气体温度保持不变 B.从a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C.从b到c,气体内能减小 D.从b到c,气体从外界吸热2.(2020·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两个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C。有关A、B和C三个状态温度和的关系,正确的是()A. B.C. D.二、多选题3.(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过程如图上的两条线段所示,则气体在()A.状态a处的压强大于状态c处的压强B.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C.由b变化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E.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增加的内能4.(2017·江苏·高考真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过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A→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B.A→B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C.B→C的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D.A→B→C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三、解答题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某饮料瓶内密封一定质量理想气体,时,压强。(1)时,气压是多大?(2)保持温度不变,挤压气体,使之压强与(1)时相同时,气体体积为原来的多少倍?

6.(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个报警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面积、质量的活塞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能无摩擦滑动。开始时气体处于温度、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的状态A。环境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被加热,活塞缓慢上升恰好到达容器内的卡口处,此时气体达到状态B。活塞保持不动,气体被继续加热至温度的状态C时触动报警器。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了。取大气压,求气体。(1)在状态B的温度;(2)在状态C的压强;(3)由状态A到状态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热量Q。7.(2022·海南·高考真题)足够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用长的水银封闭一段长为的空气柱,大气压强为,环境温度为,将玻璃管缓慢顺时针旋转到竖直,则:①空气柱是吸热还是放热②空气柱长度变为多少③当气体温度变为时,空气柱长度又是多少?8.(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由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筒组成,汽缸中活塞Ⅰ和活塞Ⅱ之间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汽缸连接处有小卡销,活塞Ⅱ不能通过连接处。活塞Ⅰ、Ⅱ的质量分别为、m,面积分别为、S,弹簧原长为l。初始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活塞Ⅰ、Ⅱ到汽缸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两活塞间气体的温度为。已知活塞外大气压强为,忽略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汽缸无漏气,不计弹簧的体积。(重力加速度常量g)(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求当活塞Ⅱ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活塞间气体的压强和温度。9.(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被活塞封闭在汽缸中,活塞的面积为S,与汽缸底部相距L,汽缸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气体的压强、温度与外界大气相同,分别为和。现接通电热丝加热气体,一段时间后断开,活塞缓慢向右移动距离L后停止,活塞与汽缸间的滑动摩擦为f,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整个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求该过程中(1)内能的增加量;(2)最终温度T。10.(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两侧粗细均匀、横截面积相等、高度均为H=18cm的U型管,左管上端封闭,右管上端开口。右管中有高h0=4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上表面离管口的距离l=12cm。管底水平段的体积可忽略。环境温度为T1=283K。大气压强p0=76cmHg。(i)现从右侧端口缓慢注入水银(与原水银柱之间无气隙),恰好使水银柱下端到达右管底部。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多少?(ii)再将左管中密封气体缓慢加热,使水银柱上表面恰与右管口平齐,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为多少?11.(2019·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A→B的等压过程,B→C的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其中B→C过程中内能减少900J.求A→B→C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的总功.12.(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粗细均匀的细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一段高度为2.0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下密封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上表面到管口的距离为2.0cm。若将细管倒置,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位于管口处,且无水银滴落,管内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已知大气压强为76cmHg,环境温度为296K。(1)求细管的长度;(2)若在倒置前,缓慢加热管内被密封的气体,直到水银柱的上表面恰好与管口平齐为止,求此时密封气体的温度。13.(2017·全国·高考真题)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时的密度为,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2)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3)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14.(2015·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固定的竖直汽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横截面积为,小活塞的质量为,横截面积为;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汽缸外大气压强为,温度为.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两活塞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现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求:(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温度;(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15.(2018·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A时压强为,经历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对外界放出热量。求该气体在过程中对外界所做的功。16.(2018·河南信阳·信阳高中校考三模)如图所示,两个可导热的汽缸竖直放置,它们的底部由一细管连通(忽略细管的容积).两汽缸各有一个活塞,质量分别为m1和m2,活塞与汽缸无摩擦.活塞的下方为理想气体,上方为真空.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两活塞位于同一高度h.(已知m1=3m,m2=2m)(1)在两活塞上同时各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求气体再次达到平衡后两活塞的高度差(假定环境温度始终保持为T0);(2)在达到上一问的终态后,环境温度由T0缓慢上升到1.25T0,试问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活塞做了多少功?(假定在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两物块均不会碰到汽缸顶部).四、填空题17.(2021·全国·高考真题)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的两个不同过程,分别由体积-温度(V-t)图上的两条直线I和Ⅱ表示,V1和V2分别为两直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t0为它们的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t0是它们的延长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t0=-273.15℃;a、b为直线I上的一点。由图可知,气体在状态a和b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_;气体在状态b和c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_。18.(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p-V图所示,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1、T2、T3.用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T1______T3,N2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五、实验题19.(2016·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结构如图(a)所示的温度计,一端封闭的轻质细管可绕封闭端O自由转动,管长0.5m,将一量程足够大的力传感器调零,细管的开口端通过细线挂于力传感器挂钩上,使细管保持水平、细线沿竖直方向。在气体温度为270K时,用一段水银将长度为0.3m的气柱封闭在管内,实验时改变气体温度,测得封闭气柱长度l和力传感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