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2课时全 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2课时全 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2课时全 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2课时全 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共2课时全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课时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不久,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扼杀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重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为了保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为了支援正在和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朝鲜人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侵略者。学习课文,我们就会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导入学习目标12人物品质:了解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理解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阅读目标品析文章: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学习目标12多种表达方式: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报道的方法。写作目标学会抒情:能够根据语境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二、三立德树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做一个坚强勇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魏巍历时二十多年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于1982年荣获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出处本文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作者1951年2月从朝鲜回来写了这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内容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中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事件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我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者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3个月,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到了敌人巨炮的轰鸣。通讯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定义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的新闻文体特征生动性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可以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完整性通讯必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评论性通讯可以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1.摁():(用手)按。2.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3.坚韧():坚固有韧性。4.淳朴():诚实朴素。5.谦逊():谦虚恭谨。6.覆()灭:全部被消灭。7.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8.豁()亮:宽敞明亮。9.犁耙():“犁”,翻土用的农具;“耙”,聚拢和散开柴草、谷物等或平整土地用的农具。èn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字形易错,注意写法。bāijiānrènchúnpǔxùnfùyǐnhuòlípá字音易错,注意声母。字音易错,注意声母。字音易错,注意声母。()(血淋淋)()(血管)xiěxuè多音字必考字词梳理血()(塞子)()(边塞)()(闭塞)sāisài塞sè塞:语境记忆法。这个有些闭塞(sè)的边塞(sài)小镇生产的塞(sāi)子非常有名。···形近字必考字词梳理踹()(踹踏)揣()(揣测)惴()(惴惴不安)chuàichuǎizhuì淳()(淳朴)谆()(谆谆教导)chúnzhūn粱()(高粱)梁()(桥梁)liángliáng偏旁记忆法:“粱”字偏旁为“米”,多指高粱或良好的谷物,精美的主食;“梁”字偏旁为“木”,一般和木头有关,如房梁、桥梁。··词永垂不朽名垂青史同都有“永远流传”的意思。异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指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例①为祖国解放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只有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的人,才能名垂青史。近义词辨析必考字词梳理本文是什么文体?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预习思考问题课文选取了哪三个典型事例?各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2导思1导思3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3):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而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第二部分(4—14):介绍三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所在。第三部分(15):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祖国人民的幸福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热爱最可爱的人。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歌颂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一课一法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指通过某件事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能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写,注意事例要新鲜感人。(2)用典型的细节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通过细节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一法一课一法(3)事例的先后安排要有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过渡要自然。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吸引读者的事例要详写,其余的可略写,注意详略得当。一课一法一阵冷风吹来,我裹了裹身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暖和了许多。我突然发现,衣服上的针脚又密又匀,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临行前的那一晚:我正忙着打点行装,无意中一瞥,看到母亲正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缝制衣服,灯油掉在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上,母亲竟浑然不知,只是一针一线地缝着。母亲头上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闪着白色的圣洁而又温暖的爱的光芒⋯⋯通过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布满老茧的手、白发等细节,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一例一课一法我又看了看垫在座位上的紫毛大衣,回想起了这件御寒之物的来历。听父亲说,那天母亲环顾四周,家徒四壁,想起当初陪嫁的那对银手镯还在,于是她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她怕惊醒当时正在他们房间睡觉的我。父亲说她轻轻地拉开抽屉,把用手帕包裹着的手镯稳稳地放在自己的手上,再缓缓地揭开手帕,端详着那对闪闪发亮的银手镯,像是看着自己要出远门的孩子一样,眼里含着泪花。最后,她把手帕盖上,紧紧地攥着手镯,轻轻地走出门去⋯⋯通过写母亲忍痛割爱卖掉银手镯而为“我”买来大衣一事,突出了母爱的伟大,表现了母亲的爱子心切。一课一法一练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250字左右的片段。板书设计第一部分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松骨峰战斗—群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人—个人—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个人—爱国主义精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议论、抒情议论、抒情列举三个典型事例第二课时7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细读品味1.开头段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开头段从“我”的切身感受入笔,交代了写作动机并点题;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课文细读品味2.“匆匆”“路边”“很低的”“光光的”“小”等修饰成分有什么作用?“匆匆”表示时间紧迫,准备不足,“路边”“很低的”“光光的”“小”写出了地形的不利。这些文字生动地写出了战斗发生的紧急和战斗面临的不利形势,体现了战斗的激烈、艰苦。从中可以体会到志愿军战士在严峻的不利条件下毅然投入战斗的刚强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课文细读品味3.赏析第11段“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和“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运用动作描写,“踹”“扑”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置危险于不顾、急切救人的心情。“摸”“拉”“抓”“抱”“跳”等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他在浓烟烈火中救人的动作,突出了他舍身救人的崇高品质和对朝鲜人民的热爱之情。课文细读品味4.第三个事例里,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回答就是这“笑”的注解。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回答之中。课文细读品味志愿军战士的回答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吗”之后,由他的回答可知,这“笑”中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信心。课文细读品味5.说说首尾段相互之间的关系。首尾都强调“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紧扣题目,在内容上遥相呼应;首尾都呼唤“朋友”,表现出一种情感、思想交流的意向,在感情上遥相呼应;开头点出朝鲜战场,结尾描绘祖国和平生活,进而点明幸福缘由,形成一种因果的呼应。1.[发散思维]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代替开头三段文字好不好?试着说明理由。不好。通讯的导语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通讯用何种导语,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性、议论性的文字作导语,也正是从表达的需要考虑的。作者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想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课文全篇探究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他们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感到意外的人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课文全篇探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做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情、议论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课文全篇探究2.[重难点]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请说说你的意见。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战士首要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原因之一,事例一应当先写。事例二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事例一的补充:对敌人的“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火中救人的事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谈话的事例揭示了对敌人“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应放在最后。第三个事例是前两个事例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根本原因。课文全篇探究1.选材典型、剪裁适当。文章在写三个事例时,灵活变换笔法,做了适当的剪裁:第一个事例呈现的是集体,以写战斗过程和战场面貌为主;第二个事例写的是个体,主要是通过行动、语言并结合环境描写来表现的;第三个事例写的也是个体,较多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三个事例互相印证,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文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如第7段引述营长的话,真挚动情,读者已经很感动了,这时,作者趁热打铁,在第8段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问“你的感想”,紧接着又以两个反问句作为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又如第12段、第14段,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