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_第1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_第2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_第3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_第4页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图书馆借阅服务与管理制度规范TOC\o"1-2"\h\u24034第一章总则 2303001.1图书馆借阅服务宗旨 3170111.1.1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培养师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117211.1.2图书馆借阅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原则,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积极营造和谐、便捷、温馨的阅读环境。 331681.1.3图书馆借阅服务致力于推广阅读文化,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83231.1.4为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保证图书资源的安全与完整,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图书采购、分类编目、保管、借阅、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3244081.1.5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行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3205571.1.6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322398第二章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 3195681.1.7个人借阅资格 3174041.1.8家庭借阅资格 4144331.1.9个人借阅权限 4285471.1.10家庭借阅权限 4237721.1.11其他借阅规定 411652第三章图书馆资源管理 5160391.1.12图书资源分类概述 5231311.1.13图书资源分类方法 5206301.1.14图书资源分类实践 5117291.1.15电子资源概述 5170341.1.16电子资源管理内容 5313831.1.17电子资源管理实践 615737第四章借阅流程与手续 627271.1.18读者注册 673751.1.19借阅证办理 619721.1.20借阅操作 6306201.1.21归还手续 761581.1.22借阅期限 783001.1.23续借手续 723456第五章借阅证管理 7145361.1.24借阅证申请 746001.1.25借阅证发放 875821.1.26借阅证挂失 8147141.1.27借阅证补办 823599第六章图书遗失与损坏处理 8146291.1.28遗失报告 869661.1.29遗失处理流程 9290811.1.30遗失图书补办 96021.1.31损坏认定 9141481.1.32损坏处理流程 9148991.1.33损坏图书赔偿 101745第七章借阅服务违规处理 10126441.1.34概述 1036751.1.35违规行为分类 10306141.1.36超期未还 10145771.1.37损坏图书 10177661.1.38污损图书 1159921.1.39遗失图书 11164981.1.40冒用他人借阅证 1162881.1.41恶意占用图书 11177141.1.42其他违规行为 1121577第八章图书馆环境与秩序管理 1131391.1.43环境保护的意义 1120581.1.44图书馆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11284841.1.45借阅秩序维护的重要性 1263611.1.46借阅秩序维护的措施 1229056第九章读者权益保障 12199091.1.47概述 1248531.1.48权益保障措施 12203161.1.49概述 13267401.1.50读者投诉与反馈处理 1370971.1.51读者正确行使投诉与反馈权利 142546第十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423581第十一章图书馆员工管理 15123611.1.52图书馆馆长职责 15123351.1.53图书管理员职责 15260931.1.54图书馆技术人员职责 15256851.1.55员工培训 1626621.1.56员工考核 1629640第十二章图书馆发展规划与评估 1698741.1.57发展背景 16318231.1.58发展目标 16163791.1.59发展规划措施 17145301.1.60评估意义 1730051.1.61评估指标体系 172021.1.62评估方法 1796891.1.63评估流程 18第一章总则1.1图书馆借阅服务宗旨1.1.1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图书借阅服务,培养师生的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1.2图书馆借阅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原则,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积极营造和谐、便捷、温馨的阅读环境。1.1.3图书馆借阅服务致力于推广阅读文化,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管理制度概述1.1.4为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保证图书资源的安全与完整,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图书采购、分类编目、保管、借阅、赔偿等方面的规定。1.1.5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行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1.1.6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图书采购制度: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求,合理采购图书资源,保证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合理性。(2)图书分类编目制度:对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编目,便于读者检索、借阅。(3)图书保管制度:加强图书保管,保证图书安全,防止图书丢失、损坏。(4)图书借阅制度:规范读者借阅行为,提高图书利用率。(5)赔偿制度:对损坏、丢失图书的读者进行合理赔偿,保障图书馆权益。(6)管理制度执行与监督:加强对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第二章图书馆借阅服务对象第一节借阅资格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服务。为了规范图书馆的借阅管理,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以下借阅资格规定。1.1.7个人借阅资格(1)凡年满18周岁的我国公民,均可申请办理个人借阅证。(2)申请人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等),在图书馆服务台办理借阅证。(3)个人借阅证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申请续证。1.1.8家庭借阅资格(1)家庭借阅证申请人为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需持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有效身份证件。(2)家庭成员需在同一户口簿上,或提供其他证明关系的有效证件。(3)家庭借阅证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可申请续证。第二节借阅权限1.1.9个人借阅权限(1)持个人借阅证的读者,一次最多可借图书30本、过期期刊4本、视听资料4件。(2)成人图书借阅期为28天,儿童图书借阅期为14天。(3)逾期归还图书,将产生滞纳金,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图书馆规定执行。1.1.10家庭借阅权限(1)持家庭借阅证的读者,一次最多可借图书60本、过期期刊10本、视听资料6件。(2)成人图书借阅期为28天,儿童图书借阅期为14天。(3)逾期归还图书,将产生滞纳金,具体收费标准按照图书馆规定执行。1.1.11其他借阅规定(1)馆内古籍阅览室需凭有效证件进入,古籍文献资料仅限于室内阅览,不得外借。(2)开架图书每次限取2册,外借需在服务台凭身份证办理,每次可外借图书5册,借期30天。(3)阅览保存本书刊资料,需填写索书单,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一次限2种,仅供本人使用。(4)阅览古籍文献资料,需填写索书单,由工作人员提取,阅毕归还。阅读时仅可使用铅笔做笔记。(5)待修复图书不提供阅览。(6)复制书刊资料,需填写复制申请单,并承诺遵守著作权法,在指定地点办理复制手续,复制后立即归还。古籍复制上限为10页,且不可多于整册古籍的1/3内容。第三章图书馆资源管理第一节图书资源分类1.1.12图书资源分类概述图书资源分类是图书馆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分类,便于读者查找、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资源分类主要包括学科分类、主题分类、文献类型分类等。1.1.13图书资源分类方法(1)学科分类:根据图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将图书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类别。(2)主题分类:根据图书所探讨的主题,将图书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历史、地理等类别。(3)文献类型分类:根据图书的文献类型,将图书分为专著、论文集、教材、工具书、报告、标准等类别。1.1.14图书资源分类实践(1)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保证图书分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建立完善的分类体系,包括分类表、分类索引、分类说明等,方便读者查询。(3)定期对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审核,保证分类准确性。第二节电子资源管理1.1.15电子资源概述电子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具有检索便捷、更新迅速、共享性强等特点,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1.1.16电子资源管理内容(1)电子资源采购:根据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和读者需求,合理选择电子资源,保证电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2)电子资源整合:将电子资源与图书馆的其他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3)电子资源维护:定期对电子资源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资源的正常运行。(4)电子资源推广:开展电子资源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读者的电子资源利用能力。1.1.17电子资源管理实践(1)制定电子资源采购标准,保证采购的电子资源符合图书馆的发展需求。(2)建立电子资源整合平台,实现电子资源与图书馆其他资源的无缝对接。(3)加强电子资源维护,定期更新资源内容,保证资源的时效性。(4)开展电子资源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认知度和利用率。第四章借阅流程与手续第一节借阅手续借阅手续是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借阅手续的具体流程。1.1.18读者注册读者需先进行注册,成为图书馆的正式读者。注册手续如下:(1)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学生证、教师证等)进行身份验证。(2)填写读者注册申请表,包括姓名、联系方式、所属单位等信息。(3)缴纳押金,押金金额根据读者类型和借阅权限而定。1.1.19借阅证办理(1)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押金收据到借阅证办理窗口。(2)工作人员现场为读者办理借阅证,并将读者信息录入系统。(3)读者领取借阅证后,即可进行借阅操作。1.1.20借阅操作(1)读者进入图书馆,找到所需文献。(2)持借阅证到借阅窗口,将文献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3)工作人员检查文献状态,确认无误后进行借阅操作。(4)读者确认借阅信息,确认无误后领取文献。1.1.21归还手续(1)读者归还文献时,将文献交还给借阅窗口的工作人员。(2)工作人员检查文献状态,确认无误后进行归还操作。(3)读者确认归还信息,确认无误后结束借阅关系。第二节借阅期限与续借1.1.22借阅期限图书馆规定各类文献的借阅期限如下:(1)图书:借阅期限为30天。(2)期刊:借阅期限为15天。(3)报纸:借阅期限为7天。1.1.23续借手续(1)读者在借阅期限内可申请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为原借阅期限的一半。(2)读者需持借阅证和所借文献到借阅窗口进行续借操作。(3)工作人员检查文献状态,确认无误后进行续借操作。(4)读者确认续借信息,确认无误后领取文献。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得续借:(1)文献已被其他读者预约。(2)读者累计借阅逾期未还次数超过规定次数。(3)读者所借文献已达到续借次数上限。第五章借阅证管理第一节借阅证申请与发放1.1.24借阅证申请(1)申请对象:凡是我国公民,均可申请办理借阅证。(2)申请条件:(1)年满18周岁;(2)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提供有效身份证件。(3)申请流程:(1)申请人填写借阅证申请表;(2)提交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3)缴纳借阅证工本费;(4)等待审核。1.1.25借阅证发放(1)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时间内通知申请人领取借阅证。(2)领取借阅证时,申请人需出示身份证件,核对信息无误后领取。(3)借阅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后需重新办理。第二节借阅证挂失与补办1.1.26借阅证挂失(1)挂失方式:借阅者可到借阅证管理部门进行挂失,或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挂失。(2)挂失流程:(1)借阅者提供身份证件,工作人员核对信息;(2)办理挂失手续,借阅证立即失效;(3)挂失后,借阅者需等待一段时间,以保证挂失信息传递至各借阅点。1.1.27借阅证补办(1)补办条件:借阅证挂失后,借阅者需等待一段时间,期间不能再使用原借阅证。(2)补办流程:(1)借阅者提供身份证件,工作人员核对信息;(2)缴纳借阅证工本费;(3)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为借阅者办理补办手续。(3)补办后的借阅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后需重新办理。第六章图书遗失与损坏处理第一节遗失处理1.1.28遗失报告当读者发觉图书遗失时,应立即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报告,并填写《图书遗失报告单》。报告单应包括以下内容:读者姓名、学号(或身份证号)、图书名称、索书号、遗失时间等。1.1.29遗失处理流程(1)工作人员收到读者报告后,应及时查找图书,确认图书是否已归还。如已归还,则取消报告。(2)若图书确实遗失,工作人员应按照图书馆相关规定,对读者进行处罚。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停借阅权限等。(3)读者在规定时间内未能找到图书,需按照图书馆规定缴纳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图书的价值、遗失时间等因素确定。(4)读者在缴纳罚款后,可申请恢复借阅权限。工作人员应在系统中进行相应操作,保证读者恢复正常借阅。1.1.30遗失图书补办(1)读者在遗失图书处理后,如需补办图书,应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2)工作人员根据读者提供的图书信息,为其办理补办手续。补办图书需缴纳相应费用。(3)补办图书后,读者可正常借阅。第二节损坏赔偿1.1.31损坏认定(1)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对损坏图书进行认定。损坏包括但不限于:涂画、撕页、折叠、水渍、污渍等。(2)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应爱护图书,避免损坏。如发觉图书有损坏迹象,应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1.1.32损坏处理流程(1)工作人员收到损坏报告后,应对图书进行鉴定,确认损坏程度。(2)若图书损坏较轻,工作人员可提醒读者注意爱护图书。若损坏较重,工作人员应按照图书馆相关规定,对读者进行处罚。(3)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暂停借阅权限等。(4)读者在规定时间内,需按照图书馆规定缴纳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图书价值、损坏程度等因素确定。(5)读者在缴纳罚款后,可申请恢复借阅权限。工作人员应在系统中进行相应操作,保证读者恢复正常借阅。1.1.33损坏图书赔偿(1)读者在损坏图书处理后,如需赔偿,应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2)工作人员根据损坏程度和图书价值,确定赔偿金额。(3)读者缴纳赔偿金后,图书馆不再追究其损坏责任。(4)赔偿图书后,读者可正常借阅。第七章借阅服务违规处理第一节违规行为分类1.1.34概述借阅服务违规行为是指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读者违反图书馆规定,损害图书馆资源、设施及他人权益的行为。为了维护图书馆的正常秩序,保障广大读者的权益,本文将借阅服务违规行为进行分类,以便于工作人员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1.1.35违规行为分类(1)超期未还:读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所借图书,导致图书逾期。(2)损坏图书: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造成图书封面、内页、装帧等损坏。(3)污损图书: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在图书上乱涂乱画、折叠、剪裁等。(4)遗失图书:读者在借阅过程中,不慎将所借图书遗失。(5)冒用他人借阅证:读者使用他人借阅证进行借阅,侵犯他人权益。(6)恶意占用图书:读者将图书故意放置在特定位置,阻止其他读者借阅。(7)其他违规行为:如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影响图书馆环境和秩序的行为。第二节处理措施1.1.36超期未还(1)对超期未还的图书,工作人员应通知读者尽快归还。(2)超期未还图书累计达到一定数量,暂停该读者借阅权限。(3)超期未还图书产生滞纳金,按图书馆相关规定收取。1.1.37损坏图书(1)对于轻微损坏,工作人员应提醒读者注意爱护图书。(2)对于严重损坏,要求读者赔偿相应金额,并视情况暂停借阅权限。1.1.38污损图书(1)对于轻微污损,工作人员应提醒读者注意爱护图书。(2)对于严重污损,要求读者赔偿相应金额,并视情况暂停借阅权限。1.1.39遗失图书(1)读者遗失图书,应立即向图书馆报告。(2)读者需赔偿遗失图书的相应金额,并办理图书遗失手续。1.1.40冒用他人借阅证(1)对于冒用他人借阅证的行为,暂停冒用者借阅权限。(2)对被冒用者进行核实,保障其权益。1.1.41恶意占用图书(1)对于恶意占用图书的行为,工作人员应进行劝阻。(2)恶意占用图书达到一定次数,暂停该读者借阅权限。1.1.42其他违规行为(1)对于其他影响图书馆环境和秩序的行为,工作人员应进行劝阻。(2)对于情节严重者,暂停其借阅权限,并报请有关部门处理。第八章图书馆环境与秩序管理第一节环境保护1.1.43环境保护的意义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环境保护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广大读者的身心健康。加强图书馆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1.44图书馆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绿化环境:在图书馆周边及内部空间进行绿化,增加植被,提高空气质量。(2)噪音控制:合理布局图书馆内部空间,采用隔音材料,降低噪音对读者的影响。(3)环保设施:设置环保垃圾桶,提高垃圾分类回收效率;使用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4)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对读者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读者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第二节借阅秩序维护1.1.45借阅秩序维护的重要性借阅秩序是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基础,良好的借阅秩序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满足读者需求。维护借阅秩序,对提高图书馆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1.1.46借阅秩序维护的措施(1)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图书馆借阅规章制度,明确读者权益与义务,规范借阅行为。(2)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3)引导读者自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读者自觉遵守图书馆规定,维护借阅秩序。(4)设施保障:合理布局图书馆空间,设置醒目的指示标识,提高读者借阅体验。(5)监控系统: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图书馆内部情况,保证安全有序。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有序的图书馆环境,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九章读者权益保障第一节读者权益保障措施1.1.47概述读者权益保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享有平等、公正、便捷的权益。本节将详细介绍读者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以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1.1.48权益保障措施(1)完善图书馆制度图书馆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读者权益保障的具体内容,保证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服务质量,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保证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享受到优质的服务。(3)保障读者知情权图书馆应通过多种渠道,向读者公开图书馆资源、服务项目、借阅规则等信息,保证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对相关事项有充分的了解。(4)优化借阅环境图书馆应创造舒适的借阅环境,包括安静、整洁的阅读空间,合理的书架布局,便捷的检索系统等,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5)保障读者隐私权图书馆应尊重读者的隐私权,对读者的借阅信息进行保密,不得泄露给第三方。(6)加强读者权益宣传图书馆应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读者权益保障政策,提高读者的权益意识,引导读者正确行使权益。第二节读者投诉与反馈1.1.49概述读者投诉与反馈是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介绍图书馆如何处理读者投诉与反馈,以及读者如何正确行使投诉与反馈权利。1.1.50读者投诉与反馈处理(1)设立投诉与反馈渠道图书馆应设立投诉与反馈渠道,如投诉箱、投诉、在线反馈等,方便读者反映问题。(2)及时处理投诉与反馈图书馆应在收到读者投诉与反馈后,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3)反馈处理结果图书馆应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读者,保证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和改进有所了解。(4)改进服务质量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投诉与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满意度。1.1.51读者正确行使投诉与反馈权利(1)客观公正读者在投诉与反馈时,应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不夸大事实,不捏造事实。(2)有据可依读者在投诉与反馈时,应提供相关证据,以便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问题。(3)尊重工作人员读者在投诉与反馈过程中,应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保持礼貌,共同维护良好的沟通氛围。第十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第一节信息化建设目标科技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图书馆内部管理、文献采访、编目、典藏、借阅等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丰富图书馆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3)优化图书馆服务: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提升读者满意度。(4)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信息化服务内容(1)自助借还书服务:通过自助借书机、自助还书机等设备,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提高借还书效率。(2)线上信息服务:建立图书馆网站、移动图书馆等线上平台,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方便读者远程访问和利用。(3)个性化推荐服务: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和需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和阅读指导。(4)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为读者提供在线咨询、实时解答等服务,解决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互动交流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6)智能化管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图书馆内部设备、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图书馆运行效率。(7)社会化服务:通过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第十一章图书馆员工管理第一节员工职责1.1.52图书馆馆长职责(1)负责图书馆的全面管理工作,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组织实施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行。(3)负责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评价。(4)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工作,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5)开展图书馆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1.1.53图书管理员职责(1)负责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图书的采购、编目、典藏、借阅、归还等。(2)维护图书馆的秩序,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3)定期检查图书的保存状况,保证图书的安全和完好。(4)开展读者咨询服务,解答读者疑问。(5)参与图书馆的各类活动,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1.1.54图书馆技术人员职责(1)负责图书馆的硬件设施维护和软件系统管理。(2)保证图书馆网络的正常运行,保障读者正常使用电子资源。(3)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解决技术问题。(4)定期检查和更新图书馆设备,提高图书馆的技术水平。第二节员工培训与考核1.1.55员工培训(1)新员工入职培训:包括图书馆基本情况、工作职责、业务流程等。(2)在职员工培训:定期组织业务知识、技能提升、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培训。(3)外部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拓宽视野,提升能力。1.1.56员工考核(1)考核指标:包括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服务效果等方面。(2)考核方式: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上级评价等。(3)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薪酬调整、奖励与处罚的依据。通过员工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图书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