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六古诗阅读与鉴赏学案63赏析表达技巧(二)——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1.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2.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均见学案62活动一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一)赏析描写技巧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根据对象不同,描写主要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类。1.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技巧主要有:(1)写景角度:①观察顺序,如由近及远、由外至内、由高到低等;②感官角度,如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③色彩角度,如暖色调、冷色调。(2)描写手法,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3)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等。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诗句描写角度或手法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②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③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⑤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技巧同小说、散文中的一样,有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他人与环境衬托)等。就古诗而言,更看重动作、肖像、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描写手法。诗句描写手法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④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并序》)⑤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并序》)(二)赏析抒情技巧中国古典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非常注重抒情,而且抒情手段极多,主要分两类: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可以细化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古讽(伤)今、用典抒情,这一点同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式(若是间接抒情,则须指出具体的抒情方式)。诗句抒情方式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三)赏析结构技巧古诗之美,内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韵,外在的是其辞采、声律和结构。美的主题,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出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诗歌,除了赏析语言技法之外,还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便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诗歌。古典诗歌的思路大都是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而近体诗的结构是:起—承—转—合。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有:技巧效果巧设线索线索有事线、物线、情线。设置线索,使结构更严谨,内容更集中。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抑扬结合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诗歌的收束部分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说明:像伏笔、铺垫、首尾呼应等技巧,古诗也用。)请运用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戴叔伦《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请分析第三、四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掌握表达技巧题的审答规范(一)精准审题表达技巧题审题要审出以下要点:1.题型:明考/暗考。所谓明考,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就是题干中不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2.角度:大/小。大角度是指很宽泛地鉴赏,不明确鉴赏的具体角度,常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手法”之类的用语;小角度是指明确鉴赏角度,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技巧”“抒情特色”等具体角度。大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3.范围:整体/局部。“整体”是指题干问的是全诗的表达技巧,“局部”则是指诗(词)的某联(片)某句。范围不同,优先考虑的表达技巧的顺序也不同。整体为: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局部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4.数量:多/少。即要分清楚题干中的“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的”,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种的,绝不能多答;要求答多种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请根据下面的题干要求,填写表格内容,写出审题背后隐含的信息。题干审题题型(明考/暗考)角度(大/小)范围(整体/局部)数量(多/少)①概括《声声慢》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②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③本诗是如何表达诗人与孟郊之间的情谊的?请简要分析。④词的下阕手法多样,试作简要分析。(二)精准答题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2.送别诗(见学案55“活动二”)1.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首联与《蜀道难》的首句写法上的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样描写蜀道之难,《送友人入蜀》与《蜀道难》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点(点明技巧名称)+释(解释技巧运用)+效(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其中“点”“效”步骤最重要。(1)精准判断表达技巧①立足整体。即把所给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而不是只看其中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连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②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2)精准分析表达效果①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所有的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得具体,细致,深入。②紧扣技巧。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形式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使用这些术语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Ⅱ.(2023·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1.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2.闲适诗(见学案61“活动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情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两种。重点及难点是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常见方式,还有与文本相关的独特的抒情方式,阅读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要注意审答规范。考查抒情方式题,题干一般有“抒情方式(手法/特色)”“如何抒情”等提示语。作答时应包括两个要点:用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涉及间接抒情方式要一步到位,直接答出间接抒情的具体内容。学案64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复习任务了解古诗选择题设误的手段,遵循答题步骤和方法,做到精准选择。考情微观题型选项对应诗(词)句设误方式命题特点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理解(2023·新高考Ⅱ第15题C项)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eq\x(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鸡犬林萝隐隐声。情感理解有误(1)考查内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诗的内容,尤其是否读懂了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义(意)。(2)设题特点:①题干均是要求选“非”型(不正确的一项)。②选项的顺序与原诗诗句顺序保持一致。③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放在一两个词语上。(2023·全国乙第14题D项)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eq\x(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与eq\x(君)同醉醒。代词“君”理解有误(“君”为泛指,并非针对某人的实指)(2022·新高考Ⅰ第15题A项)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eq\x(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eq\x(比较困难)。人情eq\x(苦)向南山觅。“苦”字关键词理解有误(原句的“苦”为“竭力”义);“年老体弱”无中生有(2022·全国乙第14题A项)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eq\x(早年)的知心好友。eq\x(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句意理解有误(原句为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赏析(2023·全国甲第14题A项)这首词eq\x(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eq\x(明年)应赋送君诗。描写角度判断有误,友人此时并未离去,送别场景为“虚写”(2021·全国乙第14题D项)词末从eq\x(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eq\x(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词末并没有从“听觉”角度描写(“听”为“听任、听凭”义)(2021·新高考Ⅰ第15题B项)第三句eq\x(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eq\x(天涯若比邻)”之意。湓浦曾闻eq\x(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该句没有使用典故,只是说湓浦“似衣带”)活动一遵循答题步骤和方法答好选择题,应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细读选项,看清指向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看清其指向:有的选项针对诗歌局部,有的针对整首诗歌;有的针对词句理解,有的针对情感主旨,还有的针对语言、手法等。第二步:定位诗句,逐一比对答题时,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来定位其所对应的诗句,对比诗句在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细心、逐一地比对,同时还要学会综合分析、辩证思考。第三步:聚焦词句,排除陷阱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干扰考生。常见的陷阱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识等要素上。但是,考生最应关注的是选项中对关键词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选项有无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是命题者最常用的干扰手段)。应全力应对词句理解问题,全力排除曲解文意这一陷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的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了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的心情。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B.诗中引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C.诗中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活动二聚焦诗意,洞悉陷阱古诗选择题是考生考场上极易失分的题目。很多考生由于文本阅读能力不强,只能过度依靠选择题的文字信息来读诗,做题时极易掉入命题者所设的陷阱。要提升选择题的准确率,就必须在仔细阅读文本和选项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合乎阅读规律的科学辨析。在阅读选项后,针对选项所涉及的文本区间、说话对象、关键用词、前后逻辑,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和比对分析。这是对诗歌文本进行再次精细阅读的过程,更是在选项情境下的指向阅读。1.关注选项对诗句重点字词的解释,在文言语境中发现选项错误。在古代诗歌阅读的必备知识中,正确理解文言字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有合乎语境的正确理解,是考生解读诗歌的重要一环。高考诗歌选择题选项的设误,经常从这个角度设题。所以,考生在阅读古代诗歌时,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文言语境中,不能简单地以现代汉语的常用解释来代替文言语境下字词的理解。其次要加强文言字词基本功,对文言字词的古今义、通假义、一词多义以及特殊的语境义都要特别敏感。只有具备了对文言字词敏锐的感悟能力,才能在选项中快速找出设置在字词理解上的错误点。2.关注选项对诗句句意的理解,做到与前后诗句勾连思考,在上下文语境中发现选项错误。不少考生在阅读时最容易犯片面阅读、孤立阅读的毛病,很多考生更是习惯将诗句割裂,一句一句地阅读,也就自然不能将整首诗前后勾连的语意、语境完整地品读出来。这说明在阅读时缺少对诗句解构、延伸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阅读语句精练、留白空间较大的古代诗歌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理解诗句句意时,既要着眼于诗句内部的语意理解,看看有无漏译或添加无中生有的内容,陈述对象是否正确等,更要着眼于该诗句上下文,乃至全诗,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选项中诗句理解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3.将选项内容与诗歌标题比照阅读,于前后呼应中发现选项错误。都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于短小精悍的古代诗歌来说,更是如此。许多考生在做题时心中无标题,殊不知,很多古代诗歌都是以标题为眼,一脉贯穿创作出来的。作者在标题中会交代创作缘起、创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特殊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如果阅读时忽视了这些信息点,在对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时,就会出现考虑不周全的情况,容易对文本产生错误的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答张十一①功曹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张十一:张署,与韩愈一起被贬;在郴州临武令任上赠诗韩愈,韩愈在广东阳山写此诗作答。②筼筜:一种粗大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的别名。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景勾勒,颔联是近景特写,形成点面结合,分别体现了静与闲的特点。B.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写景,后半部分是叙事抒情,前后表达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电阻带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电击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环锭细纱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玫瑰色石英戒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燃煤发电机组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煤层气(CBM)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学霸提优】统编版语文六上( 第一单元重难点梳理复习)知识清单
- 2024年诊断用药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眼影膏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竹制室内遮帘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护理医学护理美学课件-护理审美教育
- 汽车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
- 家庭养育健康指导员培训总结
-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建设方案
- 未来教育的发展
- 半幅施工方案
- XX食品公司计件工资方案执行说明
- 2023年1月福建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
- 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汇报材料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