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犯罪与刑罚教案_第1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犯罪与刑罚教案_第2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犯罪与刑罚教案_第3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犯罪与刑罚教案_第4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犯罪与刑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拒绝犯罪第一站犯罪与刑罚黄晓琦本节地位本节课属于第二单元《明辨善恶是非》第六课《拒绝犯罪》的第一站,本课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继续帮助学生明辨善恶是非,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现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虽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认识不明确,对违法与犯罪的辨识模糊不清。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犯罪的特征,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远离违法犯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了解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能力目标:增强对不良行为、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内在关系的辩证分析与理解能力,提高对违法与犯罪的辨别与区分能力,培养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本人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培养起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含义以及犯罪分子应受刑罚处罚。教学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教学方法教学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课前准备理论准备:学习刑法的一些相关内容,了解我国犯罪与刑罚的相关知识。事例资料准备: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图片、案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体会备注一、出示案例,引入主题视频内容:2013年1月18日,深圳市宝安共乐派出所破获了一起抢劫案,案发西乡固戎海滨新村,当晚6点多,杨某带领4名少年冲进同学刘某家中,在一番翻箱倒柜后,几名少年抢走了刘某家里的一部手机,临走时还拿走冰箱里的3个苹果。刘某报警后民警很快将杨某及4个嫌疑抓获。经查实,5名犯罪嫌疑人中年级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13岁,其中年级最小的揭某是他们的“带头大哥”。教师设疑:你怎么评价视频中杨某和揭某等5名少年的行为?教师点拨:5名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以年龄大小为区分。所以,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了解犯罪与刑罚的相关知识,这是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教师板书:犯罪与刑罚学生自由发言,发表个人意见播放视频,展示课题标题:犯罪与刑罚二、分析案例,学习新知。多媒体出示:《5少年蜕变之路》据5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在学校时不思进取,经常在课堂上起哄闹事、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学习成绩很差;因为感觉学习没意思,所以经常偷偷溜出去学校,在外瞎混,进出网吧等场所。时间久了,几个人形成了一个小集团,在一起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甚至身上带着管制刀具。为了满足欲望,多次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但数额不大,也曾偷窃过学校的不重要公共物品,还曾经参加过几次小规模的赌博妄图“一夜致富”。后来感觉实在不想读书了,几个人就先后辍学,组织了数次偷窃活动以求聚敛财物,最终铤而走险,入室抢劫。教师设疑:(1)你认为这5名少年的蜕变之路可以分成几个步骤?(2)你认为这5名少年的行为可以分为几类?(3)你认为这5名少年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教师点拨:(1)我们可以将5名少年的蜕变之路分为3个步骤:违纪——违法——犯罪(2)这5名少年的行为可以分为不良行为(在课堂上起哄闹事、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一般违法行为(携带管制刀具,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曾偷窃过学校的不重要公共物品,参加过小规模的赌博)和犯罪行为(数次偷窃、入室抢劫)。(3)这5名少年之所以会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为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强,纪律意识淡漠,而且不知法、不懂法,出现不良行为后不知自我约束,逐渐演变为违法犯罪。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在组内交流意见,然后各小组汇总发表。展示《5少年蜕变之路》及问题多媒体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教师设疑:根据材料,请同学们谈谈对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理解。分层次板书: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教师点拨: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具有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深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与严重违法,严重违法行为属于“犯罪”学生自由思考,提问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关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及表格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教师过渡:既然说严重的违法行为就是“犯罪”。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呢?教师设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的社会生活中的犯罪行为布置任务:全班朗读教材60页知识链接《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案例分析:1月3日晚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案,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教师设疑:根据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各组讨论概括犯罪具有哪些特征。教师点拨:恐怖团伙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所以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会受到刑事处罚,构成了犯罪。(引出犯罪的三个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构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不能认为是犯罪。板书:犯罪的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事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学生自由发言,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犯罪行为。如:杀人、放火、投毒、爆炸、抢劫……学生齐读教材相应内容。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先在组内交流意见,然后各小组汇总发表。展示《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及昆明火车站案例和犯罪的特征教师设疑: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所学内容,你认为不良行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是什么关系?请你在纸上用图示将三者的关系表示出来教师点拨: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布置任务:出示图片,将图片中涉及的行为按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分类。教师点拨:图一抽烟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图二中行人穿越马路中央交通隔离带的行为属于违反交通法规的违法行为;图三中的抢劫是犯罪行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三者关系图向全班展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提问学生来回答。展示《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关系图》和图片教师过渡:犯罪行为一经认定,国家便会以强制力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对其进行刑事处罚。像图片三中涉及的抢劫就会受到处罚。教师设疑:那么,什么是刑罚呢?教师点拨: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案例分析: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收受贿赂四千余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教师设疑:刑罚有哪些种类?这里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分别属于刑罚的哪些种类?教师点拨并带领全班同学总结学习有关刑罚的知识。分层次板书: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布置任务:通过对刑罚知识的深入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刑罚是最严厉的一种强制方法,可以剥夺犯罪人的财产、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等权利和利益,可以说是生杀予夺在此一举,而其他任何强制方法,都不可能达到这样严厉的程度。同时,刑罚还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行为是否定的评价,并且从道义上谴责犯罪分子,这对于犯罪人以及其他人都寓有深刻的教育意寓。学生自由思考,提问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学生同桌2人交流讨论,结合课本,请个别同学发言出示刑罚的含义、案例和成克杰服刑的图片、刑罚的种类及几个表格来分别阐述主刑和附加刑的特点、适用范围教师设疑:了解了深圳入室抢劫5少年的蜕变之路,学习了关于犯罪与刑罚的相关知识,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或者启示?教师小结: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处罚。这就是要求我们时刻明辨是非、防微杜渐,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同学们能时刻谨记。学生思考、归纳、发言展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我们的收获(一)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二)犯罪行为的三个特征(1)严重社会危害性(2)触犯刑事法律(3)受到刑罚处罚(三)刑罚种类(1)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2)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师生共同归纳展示板书四、课题练习1、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B.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必然犯罪C.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本质相同D.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2、据《重庆晚报》报道:今年16岁的小刚,父母在外地打工,一直和外婆相依为命,去年2月份,为找点零花钱,他经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