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测试试卷_第1页
九级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测试试卷_第2页
九级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测试试卷_第3页
九级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测试试卷_第4页
九级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测测试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1-67-89-1213-1718-222324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4分)鳞次zhì比 越俎代páo贻然自得通霄达旦2、依据语境,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峥嵘:高峻、突出。)B.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模糊: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C.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D.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和平:指没有战争的状态。)3、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以出色的表演征服观众,红遍中国。然而,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曾在吉林艰难打拼十年,08春晚他又曾“三进三出”,冲刺春晚未果。今年总算“苦尽甘来”。如果你有幸和他对话,你想对他说什么?(2分)4、按要求默写。(6分)(1),玉垒浮云变古今。(2)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是:。(3)“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和南宋词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5、请按《格列佛游记》的内容,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仿写一个句子。(2分)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在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我来到法兰西,仿佛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仿佛听到6、综合性学习。(4分)学了戏剧之后,同学们跃跃欲试,想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搬上舞台,你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你的兴趣及特长,你承担了怎样的任务?是当编剧、做导演、当演员,还是负责舞台设计、准备服装和道具……?你完成任务的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环节?你参与这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清简要谈谈。①你的任务、主要环节:(2分)②体会或收获:(2分)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4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一)蒹葭(4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7、诗中表达作者对追求所持坚强意志的句子是。(2分)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不得的迷惘之情。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伊人”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她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的时间不懈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是一首叙事诗。(二)(甲)《<论语>十则》与(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比较阅读。(10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view/976558.htm"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学而不思则罔(2)士不可以不弘毅(3)池非不深也(4)委而去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1、《<论语>十则》按照其表达的内容来分,可以概括为哪几个主题?(3分)12、甲、乙两文都是儒家经典,但在写法上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你能举例比较说明两文不同的特点吗?(3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3-22题。(30分)(三)生命的林子(17分)李雪峰有一个僧人,可能是唐玄奘吧,他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佛,但无奈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众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个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玄奘自忖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到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法门寺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个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了,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都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玄奘听了,便明白了,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过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13、阅读文章后,说说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14、仔细琢磨,深感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前呼后应。请从后文分别找出与“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去向方丈辞行”相照应的句子。(3分)15、方丈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哲理使玄奘决定不离开法门寺的?(3分)16、文章结尾直接点明主旨,它是什么?这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4分)17.回看文题,深觉它是文章之眼,形象而意深。请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4分)(四)(13分)①人生一世,谁也不能不笑。即便是个傻子,也要傻笑;即便是个蠢驴,也要蠢笑;即便是个奸贼,也要奸笑;……还有多种多样的笑:大笑、微笑、苦笑、佯笑、冷笑、淫笑、皮笑肉不笑……一笑千金、笑一笑十年少、笑面虎、笑里藏刀、哄堂大笑、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英雄笑傲江湖、大文豪嬉笑怒骂皆成文章……②没有笑就没有生活,没有笑也就没有文学。③小时候看《说唐》,知道了程咬金大笑三声而死的趣事。④看《三国演义》,曹操兵败赤壁,率残兵败将,逃到乌林地方,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仰天大笑,众将不知何故,操说:“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我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一语未了,就听到一声炮响,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正是常山赵子龙也。好一阵掩杀,曹操仓皇逃得性命。又往前走了一段,曹操又仰天大笑。众人道:曹丞相您又笑什么?曹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就在这里伏上一支兵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话未毕,早见四下里狼烟突起,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当先一员大将,正是燕人张翼德。自然又是一阵掩杀。曹操狼狈逃窜。逃到华容道上,他又一次仰天大笑,众人说您就别笑了吧,曹操说:“若是让我用兵,在这里埋伏上一支兵马,就没有活路了!”一声炮响,关云长来了。⑤曹操这三笑,是真正的英雄的笑。他把战争当成了艺术。他虽然输了,但是还在为对手的作品的不尽完美处感到遗憾。直到三笑笑出了三支兵马,才消除了他的遗憾。尽管他一败涂地,但他还能为敌人的完美杰作而喝彩,非大英雄难有如此潇洒的表现。⑥70年代后期,大陆文化开禁,引进了香港电影《三笑》,演义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真令我如醉如痴,连看了三遍,连其中的唱词都能背诵。秋香那三笑,真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迷死人兮。她的笑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至今没有磨灭,女人的笑原来是这般的迷人……⑦接下来又想起清朝人蒲松龄老先生的《婴宁》了。这个小妖精爱笑成癖,动不动就笑得低头弯腰,不可自制。她笑得毫无来由,毫不做作,一片清纯,无比天真。音容笑貌,若在眼前。她到底笑什么?笑世间可笑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⑧进人现代社会后,人们每日为生活奔忙,会笑的人越来越少,发自性情的笑、天真无邪的笑、潇洒风流的笑,渐被做作矫饰的笑、虚伪阴险的笑、苦涩拘谨的笑所代替。而且笑有了价钱,可以买卖。金钱把笑都给腐蚀了。而今我说:不要那么多钱财,不要那么多斗争,不要那么多规矩……让人们恢复笑声和笑容,让人们尽情地笑,开心地笑,毫无顾忌地笑,真诚地笑,这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比现在更美好。18、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19、从第③段开始,作者连续列举了四个例子,请简要归纳这四个例子,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4分)20、文中最能概括曹操、秋香和婴宁三个人物笑的特点的词语分别是:(3分)、、21、在第⑧段中,作者把两种不同类型的笑作了对比,这样对比的目的是什么?(2分)22、本文作者认为,曹操的笑是“潇洒的表现”;有人认为,曹操的笑并非如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2分)三、短文修改与写作实践(56分)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6分)我依然懂您深夜,浮风,雨点。夜里,我被敲打的雨点惊醒。望四周,伸手不见五指。打开窗,触摸着丝丝夜风,收集这点点雨滴。于是,这夜,这风,这雨引我无限的遐思……春意无绝夜里,水上,楼台。一丝微风透过木窗,拂过一张失意的脸。窗外,下着蒙蒙雨。你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桃树,品着淡雅香醇的美酒,时而吟诗,时而微笑,即使已是深夜,却了无睡意。醉了,你醉了,你不仅醉在这夜雨美酒中,更陶醉于这盎然春意。你用手抚着风,看着桃花从枝头飘落到河面,又随河面的涟漪潇洒而去。于是,你一气呵成,吟诵出这千古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意无绝,无绝春意。家愁绵绵雨夜,秋池,愁思。巴山,夜里,倾盆大雨拍打着芭蕉。河水已经涨过横跨两岸的小木桥。“如今已是深秋,而我却不能驾车回乡,不知爹娘身体是否安康,娘子是否相思成疾啊?”你在被雨打湿的门檐下坐着,凛凛秋风飞过你的愁眉,吹乱了你双鬓的发髻,吹乱了你的思绪。“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国恨悠悠暮秋,茅屋,国恨。你站在大雨之中,望着被卷了三重茅草的房顶。有的挂在树梢,有的沉入池塘。心中只有阵阵凄凉,声声无奈叹息。“哎,又下起了冰凉秋雨,孩子今晚又要受冻了,屋里没有一处不被雨水沾湿,这可怎么办!”你望望周围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情不自禁地留下了辛酸的泪水,哀伤地诵叹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国恨悠悠,悠悠国恨。啊!沉醉的孟浩然、思乡的李商隐、忧国的杜甫……我依然懂您。(1)请简要评析文章的主要优点。(至少说出两点)(4分)(2)文中亦有遗憾,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24、写作实践。(50分)艺术是人生的养料,是教示人的生活良师。(夏丐尊)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罗曼·罗兰)倘使没有绘画、雕刻、音乐、诗歌和其他自然美所产生的情感,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美好的意义。(斯宾塞)艺术所包括的形式有:文学(如诗歌、小说等),美术(如绘画、雕刻、书法等),音乐(如声乐、器乐等),舞蹈,戏剧(如歌剧、话剧等),曲艺等。请以“我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横线上所填的必须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文学、美术、音乐……”或“诗歌、小说、油画、雕塑、芭蕾舞……”(2)要写出“我”与××的关系或联系。文体不限,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谈自己的认识、见解。(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栉庖怡宵2、D3、略4、(1)锦江春色来天地(2)一鼓作气(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5、英国斯威夫特在讲述格列佛航海中的种种奇遇(要求:对名著内容表述准确,句子通顺,与例句构成排比即可)6、例:任务:导演环节:具体分工、把握剧本主题、选演员、指导表演等收获:增加了戏剧知识,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懂得了沟通、协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等。二、阅读理解与欣赏(一)7、溯洄从之溯游从之8、D(二)9、迷惑强毅(刚强勇毅)护城河放弃10、①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②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11、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12、甲文是对话体,乙文是论述体。甲文是直接表达观点,乙文是通过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来表达观点的。(乙文只答通过举例论证来表达观点也行)(三)13、玄奘因为在名满天下的法门寺不能成名而苦恼,想离开法门寺到偏僻冷落的小寺修行,方丈以树木成林为喻告诉他应该在社会群体中才能成才的道理,玄奘决心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14、“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15、密林之树争承阳光雨露,奋力生长成为栋梁,远离森林的零星之树饱有阳光雨露,无与之争成为薪柴。人也如此,在群体中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