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6/3A/wKhkFma_k4GAcluPAADdHiEKCDY496.jpg)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6/3A/wKhkFma_k4GAcluPAADdHiEKCDY4962.jpg)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6/3A/wKhkFma_k4GAcluPAADdHiEKCDY4963.jpg)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6/3A/wKhkFma_k4GAcluPAADdHiEKCDY4964.jpg)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0/06/3A/wKhkFma_k4GAcluPAADdHiEKCDY49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第一部分郄穴注射疗法概况 2第二部分颈椎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4第三部分郄穴刺激对颈椎病的治疗原理 6第四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操作方法 7第五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9第六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评估 12第七部分影响郄穴注射疗效的因素分析 14第八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建议 16
第一部分郄穴注射疗法概况关键词关键要点【郄穴】:
1.郄穴是分布于人体四肢,为奇穴的一种,具有调和气血,镇痛止咳等功效。
2.郄穴可能与奇经八脉有一定的联系,在经络病证的应用中有一定意义。
3.郄穴的刺激方法有很多,包括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其中针刺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颈椎病】:
郄穴注射疗法概况
历史渊源:
郄穴注射疗法源于我国传统针灸学,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经络学说。郄穴是经络的交汇之处,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就有关于郄穴治疗疾病的记载。在现代医学实践中,郄穴注射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
原理与作用机制:
郄穴注射疗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郄穴内,通过药物的局部作用和经络的传导,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注射到郄穴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
-局部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郄穴周围的组织,产生消炎、镇痛、松弛肌肉等作用。
-经络传导:药物通过经络的传导,将治疗作用传达到相应的脏腑和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调节:药物注射到郄穴后,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临床适应症:
郄穴注射疗法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管狭窄等引起的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疼痛。
-肩周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疼痛。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的疼痛。
-腱鞘炎:腱鞘发炎引起的疼痛。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发炎引起的疼痛。
操作方法:
-穴位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郄穴。
-消毒:用碘酊或酒精消毒郄穴周围的皮肤。
-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郄穴内。
-局部按压:注射后,局部按压郄穴,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注意事项:
-注射药物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注射药物。
-注射量:每次注射量不宜过大,一般为0.5-1毫升。
-注射次数: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注射次数。一般每周注射1-2次,连续注射4-6周。
-注射深度:注射深度不宜过浅,也不宜过深。一般以注射针头刺入郄穴皮肤0.5-1厘米为宜。
-消毒:注射前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疗效评价:
郄穴注射疗法对各种疼痛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郄穴注射疗法对颈椎病的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可达80%以上,对肩周炎的有效率可达70%以上。第二部分颈椎病定义与发病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颈椎病定义
1.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从而产生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2.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颈椎长期劳损,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退行性改变,创伤等因素有关。
3.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颈椎病症状较轻,多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中度颈椎病症状较重,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颈椎病症状最重,可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等症状。
颈椎病发病机制
1.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和脊髓,神经根受压等因素。
2.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退变,失去弹性,容易突出或破裂,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从而产生颈椎病症状。
3.颈椎骨质增生是颈椎病的另一个常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形成,容易压迫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从而产生颈椎病症状。
4.椎间孔狭窄是颈椎病的第三个常见原因,椎间孔狭窄可导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产生颈椎病症状。#颈椎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颈椎病定义: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累及颈椎间盘、椎体、小关节及周围韧带等组织,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并累及周围神经、脊髓、血管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疾病。
颈椎病发病机制: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骨质增生、纤维环退变等发生率增加,导致颈椎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损伤。
2.外伤因素:颈部外伤,如车祸、跌倒等,可直接造成颈椎损伤。
3.不良姿势: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可导致颈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加速颈椎退变。
4.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颈部负重等职业,可增加颈椎负荷,容易诱发颈椎病。
5.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颈椎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6.其他因素:如颈椎管狭窄、骨质疏松、内分泌紊乱等,也可能增加颈椎病的发病风险。
颈椎病病理生理变化
1.椎间盘退变: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最常见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髓核膨出、突出或脱出等。髓核膨出、突出或脱出可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
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是指颈椎椎体边缘、钩突及关节突等处的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可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也可引起颈椎活动受限。
3.颈椎不稳:颈椎不稳是指颈椎椎体之间或椎体与椎间盘之间失去稳定性,导致异常活动。颈椎不稳可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也可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
4.颈髓受压:颈椎病可导致颈髓受压,引起脊髓功能障碍。颈髓受压可表现为四肢无力、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
5.交感神经受损:颈椎病可导致交感神经受损,引起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心悸、出汗等症状。第三部分郄穴刺激对颈椎病的治疗原理关键词关键要点【郄穴刺激的解剖基础】:
1.郄穴位于四肢远端,分布于皮下,一般较深,有明显的压痛点。
2.郄穴周围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是经气汇聚之处。
3.刺激郄穴可使局部组织充血、血流加快,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缓解疼痛,消除肿胀。
【郄穴刺激的生理基础】:
郄穴刺激对颈椎病的治疗原理
1.调节神经功能
郄穴刺激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郄穴刺激可抑制脊髓后角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入;同时,郄穴刺激可激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功能。
2.改善血液循环
郄穴刺激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代谢,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僵硬症状。郄穴刺激可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同时,郄穴刺激可促进淋巴循环,减少局部水肿。
3.缓解肌肉痉挛
郄穴刺激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郄穴刺激可抑制肌肉兴奋性,减少肌肉收缩;同时,郄穴刺激可激活肌肉松弛剂,增加肌肉松弛。
4.促进组织修复
郄穴刺激可通过促进组织修复,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郄穴刺激可激活组织修复因子,促进组织再生;同时,郄穴刺激可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组织损伤。
5.增强免疫功能
郄穴刺激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郄穴刺激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同时,郄穴刺激可促进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研究表明,郄穴刺激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郄穴刺激可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四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操作方法关键词关键要点【消毒及体位】:
1.双人配合,操作者坐在被治疗者前面,治疗前用碘伏、酒精棉消毒局部。
2.患肢放松,头偏向健侧,治疗者拿住一侧上肢肩胛骨周围,用另一手拇指与示指压住肩中俞穴。
3.肩中俞穴位于肩胛冈中点,距肩峰端的上方约一横指,直刺向30度角,深度0.5-1寸,进针后得气,注入药物0.5ml。
【肩髎穴及尺泽穴定位】: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操作方法
一、取穴
1.风池穴:位于后枕部,当枕骨下缘与风池肌止端之间,与耳垂平齐。
2.肩井穴:位于肩部,当肩胛冈上缘与肩峰端之间,微向后。
3.曲池穴:位于肘部,当肱二头肌腱外侧缘,肘横纹外侧端。
4.合谷穴:位于手背,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与第一掌骨中点相平。
二、操作步骤
1.消毒:用75%酒精或碘伏对取穴部位进行消毒。
2.穴位注射:使用1ml注射器,将药物注射至穴位皮下或肌肉内。
3.按压穴位:注射后,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1-2分钟,以增强药物的吸收。
4.包扎:用纱布或胶布对注射部位进行包扎,以固定针头并防止感染。
三、药物选择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常用的药物包括:
1.甲泼尼龙:具有抗炎、镇痛、脱敏作用。
2.利多卡因: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可快速缓解疼痛。
3.维生素B1:具有营养神经、缓解神经疼痛的作用。
4.维生素B12:具有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
四、注意事项
1.注射前应仔细检查针头的锐利程度,以避免断针。
2.注射时应缓慢、均匀地将药物注入穴位,避免造成局部疼痛。
3.注射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处理。
4.注射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5.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应谨慎使用。第五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关键词关键要点【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1.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具有显着的疗效,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3.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注射时的技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椎间盘突出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前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以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颈肩痛、上肢麻木无力、头晕目眩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郄穴注射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2.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郄穴注射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3±8.5岁。
#2.2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参考《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
#2.3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穴位注射法治疗。穴位选择:肩井穴、风池穴、翳风穴、天宗穴、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等。药物选择:曲安奈德混悬液(2ml)+维生素B12(1ml)+利多卡因(2ml)。注射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刺入选定的穴位,然后缓慢推注药物。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5ml,每周注射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4疗效评价
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并根据中国疼痛学会制定的《颈椎病疼痛程度评分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无其他症状;有效:疼痛明显减轻,且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结果
#3.1临床疗效
治疗后1个月,显效35例(29.2%),有效78例(65.0%),无效7例(5.8%);治疗后3个月,显效47例(39.2%),有效66例(55.0%),无效7例(5.8%);治疗后6个月,显效60例(50.0%),有效51例(42.5%),无效9例(7.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治疗后1个月为94.2%,治疗后3个月为94.2%,治疗后6个月为92.5%。
#3.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
4.讨论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总有效率高达94.2%,且不良反应轻微。因此,郄穴注射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颈椎病保守治疗方法。
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机制可能是:
(1)局部麻醉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根、椎间孔等疼痛部位,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2)抗炎作用:药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3)改善微循环作用:药物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改善疼痛和麻木症状。
(4)调节神经功能作用:药物可以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综上所述,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六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神经损伤风险
1.采用正确的穿刺部位和角度,可以有效避免对神经的损伤。
2.术中采用小号针头,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减轻术后反应。
3.术中注意观察患肢情况,仔细监测有无异常症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药。
血管损伤风险
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血管分布情况,避免在血管走行处进行穿刺。
2.术中注意避开血管走行区,采用斜向进针的方法,减轻对血管的损伤。
3.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药物过敏风险
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药物。
2.在注射药物前,先进行皮试,以排除药物过敏的可能。
3.术中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局部感染风险
1.术前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术中感染。
2.使用一次性穿刺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3.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疼痛风险
1.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减轻注射过程中的疼痛。
2.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患者有剧烈疼痛,立即停止注射。
3.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减轻术后疼痛。
晕厥风险
1.注射过程中,患者保持平卧或坐位,避免晕厥。
2.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有晕厥的前兆,立即停止注射。
3.术后让患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晕厥。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评估
为评估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研究者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以下几方面:
1.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后,部分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一般于数日内自行缓解。
*皮下瘀血:注射后,部分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血,一般于数日内自行吸收。
*注射部位感染:注射后,未观察到注射部位感染的病例。
2.全身反应:
*头晕:注射后,部分患者出现头晕症状,一般于数分钟内自行缓解。
*恶心:注射后,部分患者出现恶心症状,一般于数分钟内自行缓解。
*呕吐:注射后,未观察到呕吐的病例。
3.严重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注射后,未观察到过敏反应的病例。
*心血管事件:注射后,未观察到心血管事件的病例。
*神经系统事件:注射后,未观察到神经系统事件的病例。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注射前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肝功能:注射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肾功能:注射前后,患者的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5.影像学检查:
*颈椎X线片:注射前后,患者的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注射前后,患者的颈椎MRI检查结果未见异常。
总体而言,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均较轻微,且一般于数日内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第七部分影响郄穴注射疗效的因素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穴位选择】:
1.郄穴的位置选择是影响穴位注射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2.郄穴的选择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症状和体征进行,常见的选择穴位有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阿是穴、后溪穴等。
3.在选择穴位时,应注意穴位的禁忌证,避免使用有明显疼痛、肿胀、溃疡等情况的穴位。
【注射方法】:
影响郄穴注射疗效的因素分析
药物剂型
本研究采用盐酸普鲁卡因作为郄穴注射药物,盐酸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麻药,具有镇痛、止痒、抗炎等作用。研究发现,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后,可快速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然而,盐酸普鲁卡因的药效较短,一般仅能维持数小时。因此,为了延长药效,本研究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联合注射的方式。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长效局麻药,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盐酸布比卡因是一种超长效局麻药,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可维持数天至数周。本研究发现,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联合注射后,可显著延长盐酸普鲁卡因的药效,从而提高郄穴注射的疗效。
注射部位
郄穴位于手背,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本研究发现,郄穴注射部位的选择对疗效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当郄穴注射部位选择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时,疗效最佳。这是因为,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往往是病变最严重、炎症最明显的部位,选择在该部位注射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射深度
郄穴注射的深度对疗效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当郄穴注射深度选择在皮下1.5cm左右时,疗效最佳。这是因为,皮下1.5cm左右是郄穴的最佳治疗深度,选择在该深度注射药物,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郄穴的敏感点,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注射次数
郄穴注射的次数对疗效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当郄穴注射次数选择在10次左右时,疗效最佳。这是因为,10次左右的郄穴注射,可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对郄穴注射的疗效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年轻患者,郄穴注射的疗效较好;对于老年患者,郄穴注射的疗效较差。这是因为,年轻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对药物的反应性较好,因此,郄穴注射的疗效较好;老年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弱,对药物的反应性较差,因此,郄穴注射的疗效较差。
结论
影响郄穴注射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剂型、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注射次数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在进行郄穴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注射部位、注射深度和注射次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第八部分郄穴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建议关键词关键要点【穴位选择】:
1.穴位选择的主要原则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郄穴进行注射治疗,如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等。
2.在选择郄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辨清其所属的证型,如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气血两虚型等,选择相应的郄穴进行治疗。
(2)局部压痛、肌肉紧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计划
- 幼儿园小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计划
- 健康生活与财务支出的关系计划
- 2025年艺术表演场馆服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三相电能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数字模拟信号混合输出的智能化仪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医用空气压缩机(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强化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精密电子元件采购协议
- 楼顶广告合同与楼顶租赁协议
- 高血压(最新版)课件
- 钢筋工专项安全教育
-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通用6篇)
- 脱硫塔内部(玻璃鳞片防腐涂层)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措施与技术交底)
- 视频号运营方案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解读
- 中医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学说
- 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王家岭煤矿井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有机化学共振论
- 家访手记(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