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均在试卷末尾)一、选择题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A.知识与技能目标B.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C.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D.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4VB2+11O2=4B2O3+2V2O5。用该电池作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l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11H2O-22e-=V2O5+2B2O3+22H+B.电池工作时,OH-向a电极移动C.实验过程中,电极b上有红色物质析出D.实验过程中,电子从b电极流向a电极
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人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⑦B.③④C.②④D.②③
5、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H+、OH-、Cl-B.Na+、Cu2+、NO、OH-C.Ca2+、K+、CO、OH-D.Cu2+、Na+、Cl-、SO
6、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相同,则一定为同分异构体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组成元素及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8、“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A.调查访问B.实验探究C.参观讨论D.以上都对
9、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
10、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A、2molB和1molA、1mol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1.56mol.L-1
11、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③评价内容综合化、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④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13、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人2molA、2molB和1molA、1mol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B.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可使C(A)增大C.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可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1.L-1<c(A)<1.56mol.L-1
14、断肠草含有多种毒素,其中两种毒素的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和Ⅱ互为同系物B.I和Ⅱ互为同分异构体C.I和Ⅱ均能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D.I和Ⅱ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I的耗氧量比Ⅱ少
15、王老师在“物质的分类”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疑问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C.发现问题—新课学习—理解问题—解决问题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
16、对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中.属于同一水平层次的是()。A.经历、参与、认识B.感受、认同、保持C.认同、体会、认识D.经历、关注、增强
17、各层次教育目标制定的先后顺序应为()。A.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B.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D.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8、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学分。A.2B.1C.0.5D.1.5
19、对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进行反思的是()。A.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B.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C.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D.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4个一级主题B.衡量教学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C.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D.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1、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概念图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23、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Cu2++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C.该装置可能是Cu-A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D.该装置中通过2mol电子时,溶液质量增加62g
24、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25、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40kJ热量,表示上述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1)+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C.C8H18(1)+12.5O2(g)=8CO2(g)+9H2O(1)△H=+5517.6kJ·mol-1D.C8H18(1)+1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26、在含有下列离子组的溶液中,加入Fe(N03)2固体后,仍然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SO42-、NH4+、CO32-B.K+、Ba2+、SO42-、Cl-C.Na+、H+、Cl-、SO42-D.Na+、Mg2+、Cl-、NO3-
27、表格中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关系的是()。A.B.C.D.
28、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①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S2-②室温下,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NO3-④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Cu2+,NO3-,Na+,SO42-⑤室温下,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的溶液中:Cl-,HCO3-,NO3-,NH4+,S2O32-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③⑤
29、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①目标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实验优先原则⑤教学最优化原则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中为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错误的是()。A.AB.BC.CD.D
3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
3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入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33、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3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5.6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B.50mLl2mol/L的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C.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电子D.0.1mol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0.1/VA
35、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3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B.离子半径:r(Y)<r(W)<r(Z)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强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3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1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下列选项中,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质质量减少C.溶质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8、某次期末考试,学校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分别编制A卷和B卷两种试卷,衡量两次测验的评价结果是否符合学生学业水平的实际程度。衡量测验的正确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39、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①关注教学内容③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⑤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②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④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0、①加成②氧化③燃烧④加聚⑤取代⑥消去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
41、核化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上用高能离子轰击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生成X原子,在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1个仅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元素属于第八周期元素B.X的原子序数是116C.Y原子的中子数为289D.X原子的中子数是175
42、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目的不同B.对象相同C.教学内容安排不同D.组织教学不同
43、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4、对于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45、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A.接受式学习B.探索式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
46、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A.4B.6C.8D.10
4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B.用乙所示装置配制100mL0.100mol?L-1浓硫酸C.用丙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D.用丁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48、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C.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I-、SCN-D.Kw/c(OH-)=1×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Na+、HCO3-、Cl-、K+
49、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实验能力评价B.教学方法评价C.教学手段评价D.学业评价
5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二、多选题
5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生产面粉的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面粉颗粒很小,悬浮在空气中的单位质量的面粉与O2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②使用冰箱贮存食物可延长食物保鲜期:冰箱内气温较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慢③镀锡铁桶在镀层破损后破损处很快会出现破洞④铝比铁性质活泼得多,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得多: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⑤用酒精擦拭皮肤后,相应部位有清凉感:酒精具有消毒杀菌能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52、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5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54、下列有关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参考之一,教学不必完全依照教科书B.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学生都应该掌握D.教科书中习题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主要依据
55、如图1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形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的pH逐渐升高C.K1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
56、STS思想的实质是()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
57、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58、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
59、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60、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
61、下列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强的是()。A.苯酚B.甲苯C.硝基苯D.氯苯
62、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A.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则溶液pH:NaF>NaCNB.C.D.将①0.01mol·L-1的CH3COOH溶液;②0.01mol·L-1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63、()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A.展示和提问B.演示和展示C.展示和板书D.演示和提问
64、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65、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下面关于化学教材描述不正确的是()。A.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工具B.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视听材料是教材C.教师教学参考书不是教材D.学生实验手册是教材
66、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7、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68、关于化学课程与教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教材和课本是一回事情B.一个课程标准,只允许编制一套教材C.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指学科课程D.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
69、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离子共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0、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分)(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方法是什么?(7分)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
72、在教学《化学与健康》时,王老师利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学生吸烟有害健康。该情境属于()。A.学科问题情境B.学生经验情境C.化学史实情境D.社会问题情境
7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kPa时,1molC和适量的O2反应,生成1molCO时,放出110.5kJ热量,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B.在101kPa时,1mol的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85.8kJ热量,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C.C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kJD.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1molBa(OH)2的水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75、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谊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
76、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
77、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时期的主要标志是拉瓦锡的元素概念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提出,下列哪个不属于道尔顿提出的原子学说的解释()。A.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B.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C.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D.原子时可以在分的,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可以改变
78、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3,分子结构中R为饱和烃基)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与溴水反应,且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4molBr2B.可与NaOH溶液反应,1mol该物质可与5molNaOH反应C.一定条件下lmol该物质可与H2加成,消耗H2最大量为6molD.维生素P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D.研发新型催化剂,提高石油和煤中各组分的燃烧热
80、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A.科学探究教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
81、化学课堂上,有些同学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82、某温度下将Cl2通人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4:3C.2:1D.3:1
83、下列物质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从海水中获得的是()。A.食盐B.单质镁C.烧碱D.单质溴
84、已知乙醇的化学键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断裂②键B.乙醇与溴化氢反应断裂①键C.乙醇催化氧化变乙醛断裂①③键D.乙醇分子内脱水断裂①③键
85、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属于()。A.概念强化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概念图策略D.概念转变策略
86、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7、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B.Cl-C.2HD.Fe
88、在“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一探究法B.谈话一讨论法C.演示一观察法D.讨论一发现法
89、中学实验室为完成表1中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AB.BC.CD.D
90、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91、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类比B.归纳C.演绎D.分类
92、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下列最恰当的是()。A.讨论法B.自学C.讲授法D.探究法
9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观念改革B.教学方式的改革C.课程改革D.普及义务教育
9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甲烷中的少量乙烯:依次用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洗气B.制备氯乙烷:将乙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C.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钠元素: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95、一般来说,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具有下列哪几方面的指向?()①对教学设计的反思②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③对自己、对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教学的理解的反思④对自己教学研究状况的反思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6、化学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地发展B.对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C.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D.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97、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4B.溶液的酸性增强C.白色沉淀是BaSO4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98、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
99、在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人足量的SO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4B.溶液的酸性增强C.白色沉淀是BaSO4D.FeCl3全部被还原为FeCl2
100、某化学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这位教师遵循的学习理论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本题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四个方面给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建议:①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②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③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故本题选B。
2、答案:D本题解析:A池工作时,电解液KOH溶液为碱性溶液,因此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VB2+22OH--22e-=V2O5+2B2O3+11H2O,A项错误。A池为原电池,a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B项错误。实验过程中,B池为电解池,b电极为阳极,C电极为阴极,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C项错误。电解池中外电路的电子从阳极经导线流向电源正极,本题中为b电极流向a电极,D项正确。
3、答案:D本题解析:
4、答案:C本题解析:光照条件下通人Cl2,氯气和乙烷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和乙烯之间发生加成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①错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乙酸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分液即可实现分离,②正确。CO2能和Na2CO3反应生成NaHCO3,除去SO2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CO2的量,不符合除杂原则,③错误。乙酸能和生石灰反应,而乙醇不能,且乙醇容易挥发,而乙酸钙为离子型化合物,沸点高,故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可以加生石灰,蒸馏,④正确。故本题选C。
5、答案:D本题解析:H+和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Cu2+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a2+和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Cu2+、Na+、Cl-、SO这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6、答案:A本题解析:学会和掌握是用来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讨论是用来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
7、答案:D本题解析: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不一定相似,如与△(环丙烷),A项说法错误。若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它们的最简式必定相同。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也可能是同系物等,如CH3(CH2)2CH3和,B项说法错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有很多的,如无机物中的H2SO4和H3PO4,又如有机物中的C2H6O(乙醇)与CH2O2(甲酸),这些物质都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由于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说法错误。当不同化合物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时,其分子式一定相同,因此这样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8、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与生活模块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该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9、答案:D本题解析:解决属于认知性目标,测量和迁移属于技能性目标。
10、答案:D本题解析:由图可知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为(2-0.78)mol+2mol×100%=61%,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1-0.5)mol+1mol×l00%=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1+1>x,所以x=1。若x=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甲、乙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等;若x=3,压强增大时A的转化率应减小,显然只有x=1符合题意,A项错误。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容器内压强虽然增大,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C(A)不变,B项错误。此反应△H<0,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减小,则不能使乙容器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相同,C项错误。在其他条件不变,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可以等效为原平衡状态下压强增加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转化率增大,再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但大于原来的平衡浓度,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2.56mol·L-1,D项正确。
11、答案:D本题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题干所有内容。
12、答案:B本题解析: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3Cl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错误;若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只有正四面体结构才符合,B正确;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4中的四个键完全相同,三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错误;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四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D错误。
13、答案:D本题解析:由图像可知平衡时,甲容器中,A的转化率为(2mol-0.78mo1)÷2mol×100%=61%.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为(1-0.5)mol+1mol×100%=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又增大压强平衡向着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1+1>x,所以x=1。若x=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甲、乙为等效平衡,转化率相等;若x=3,压强增大时A的转化率应减小,显然只有x=1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向平衡后的乙容器中充入氦气,容器内压强虽然增大,但是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c(A)不变,B项不正确。此反应△H<0,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容器内A的转化率减小,则不能使乙容器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相同,C项不正确;在其他条件不变,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molA、2molB,可以等效为原平衡状态下压强增加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转化率增大,再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但大于原来的平衡浓度,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mol·L-1<c(A)<3.56mol·L-1,D项正确。
14、答案:C本题解析:
15、答案:A本题解析:该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新课的讲授,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问题的教学程序.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16、答案:C本题解析:略
17、答案:C本题解析: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为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故正确答案为C项。
18、答案:A本题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
19、答案:C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教学资源
20、答案:C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课程知识
21、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
22、答案:B本题解析: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前者是氧化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
23、答案:C本题解析:铜和稀硫酸不能自发反应,要使该反应Cu+2H+=Cu2++H2↑发生,则要将该装置设计成电解池,且铜作阳极,电解质为酸或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该装置是电解池,a、b材料可能是同种材料,A项正确。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只能设计成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B项正确。稀硝酸和铜在原电池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而不生成氢气,C项错误。该装置中通过2mol电子时,溶液质量增加(64-2)=62g,D项正确。
24、答案:A本题解析:A项,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B项,炊具上的污垢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项,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选A。
25、答案:B本题解析:在25℃,101kPa下,lmolC8H18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5.40kJ/g×1149=5514.6kJ。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以下几点:①标明各物质的状态,A项中H2O的状态标错,A项错误。②标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H>0表示反应吸热,△H<0表示反应放热,C项错误。③热量值要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B项正确、D项错误。
26、答案:D本题解析:A项,Fe2+和CO32-会发生反应,所以它们是不能共存的。B项,Ba2+和SO42-可以反应
27、答案:C本题解析:二氧化硅和碳酸钠熔融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氯化钠和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而不能生成二氧化氮;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镁反应生成碳。
28、答案:C本题解析:①中Fe2+和S2-可以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l3+和S2-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溶液中,NO3-和I-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①错误;②pH=11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所给的离子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②正确;③加人Al能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所给离子能大量共存,③正确;④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所给离子可以共存,④正确;⑤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mol/L的溶液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HCO3-既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⑤错误。故本题选C。
29、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要受到教学目标、教师因素、学习者因素以及物质因素等的影响。根据制约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并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特征,在选择和应用各种化学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的原则有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验优先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故本题选D。
30、答案:C本题解析:KN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二者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则加水可得到热饱和溶液,重结晶可分离提纯,A项正确。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二者,B项正确。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溴苯,故加水不能除杂,应选NaOH溶液分液、除杂,c项错误。水与CaO反应后,增大了与乙醇沸点的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二者,D项正确。
31、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课程理念。
32、答案:B本题解析: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反应式为。结构观:氦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由于它只有一个电子层,也是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也为2,但它有3个电子层,故容易失去电子,二者化学性质不相似。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入10mL水后硫酸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因为不知道40%的硫酸的密度是多少。
33、答案:D本题解析: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是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的起点。②分析学生的“未知”即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还要涉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③分析学生的“能知”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④分析学生的“想知”即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这点往往会通过学生的疑问来体现。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⑤分析学生“怎么知”即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水平和习惯等。
34、答案:C本题解析:标准状况下,6.6L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由反应可知.0.25mol的CO2与足量的Na2O2反应,生成0.125mol的O2,转移电子数为0.25mol,即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5NA,A项错误。MnO2只能与浓盐酸反应,当浓盐酸变稀时,反应即停止,lmol盐酸反应时转移0.5mol电子。50mL12mol/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这0.6mol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3mol,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A,B项错误。l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时失去8/3mol电子,3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时失去8mol电子,所以失去的电子数为8NA,C项正确。每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l个碳碳双键和l个碳氧双键,0.1mol丙烯酸中含有0.2mol双键,所以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2NA,D项错误。故本题选C。
35、答案:B本题解析: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36、答案:A本题解析:由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知,X是H;Z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与W同主族,可知Y与W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6-2)÷2=7;则Y是F,Z是Na,W是Cl。则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HF;离子半径:r(Z)<r(Y)<r(W);因非金属性F>C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弱;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ClO4,是共价化合物。
37、答案:C本题解析:通过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则右侧海水只有溶剂水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右侧海水的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8、答案:B本题解析: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的东西。题干体现的指标是效度。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测验是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39、答案:D本题解析:听评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教学内容;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40、答案:C本题解析:含C=C的物质可发生加成反应,使KMn04(H+)溶液褪色,即氧化反应,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连有羟基(--OH)C的邻位C原子上有H,可发生消去反应。
41、答案:D本题解析: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生成x原子,则X原子核内有36+82=118个质子,x核分裂出l个仪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Y,则Y原子核内有116个质子,根据一至七周期元素种类分别是2、8、8、18、18、32、32种,以及族与族之间的相邻关系就可以确定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七周期的元素排满时总共有2+8+8+18+18+32+32=118种,所以第118号元素应在第七周期零族。再根据x、Y的质量数分别为293和289,计算出x、Y中子数分别为l75和173。
42、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关于试讲和常规课堂教学的关系对象不同。故正确答案为B项。
43、答案:C本题解析: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A项错误;加入HCl溶液,引入了H+,平衡向左移动,但c(H+)增大,B错误;加入少量NaOH固体,中和了部分H+,平衡向右移动,C正确;加入CH3COONa,c(CH3CO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D错误。
44、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45、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
46、答案:B本题解析: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47、答案:A本题解析:倒置的球形漏斗插入溶液中,气体能被充分吸收,且球形管有缓冲作用而防止倒吸,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能用甲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A项正确。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瓶上标有刻度和容量。容量瓶对溶液的体积精确度要求较高,只能在常温下使用,瓶上标有使用温度,一般为25℃,浓硫酸稀释时放热,所以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B项错误。四氯化碳是有机溶剂,既可以溶解溴苯,又可以溶解溴,所以不能用四氯化碳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正确方法是用氢氧化钠,与溴苯不互溶,所以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即可,C项错误。浓氨水易挥发,CaO固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温度升高,使得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进一步减少,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制得氨气,所以能用图丁中的左图部分制备氨气,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丁图中的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D项错误。
48、答案:A本题解析:K+、H+、NO3-、SO42-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且都不与AlCl3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A项正确。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碱性条件下NH2不能大量共存,酸性条件下因存在NO;而不能生成氢气,B项错误。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显酸性,Fe3+与I-、SCN-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Kw/c(OH-)=1×10-12?mol·L-1的无色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HCO3-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49、答案:D本题解析: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
50、答案:D本题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因此X是C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是O元素;W与X同主族,因此W是Si元素,短周期元素Z2+和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因此Z为Mg元素。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遵循“径大序小”的原则,因此半径O2->Mg2+,故A项错误;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是MgO、SiO2,MgO的化学键为离子键,而SiO2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B项错误;非金属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C,因此H2O的稳定性大于CH4,故C错误:C和Si同主族,非金属性C>Si,因此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酸性,故D项正确。
51、答案:B本题解析:①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面粉颗粒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面粉厂应严禁烟火;②降低温度可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变慢,延长食物保鲜期;③铁比锡活泼,在破损处易形成电化学腐蚀;④铝氧化后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起到保护作用,而铁形成的氧化物较为疏松;⑤皮肤擦拭过酒精后具有清凉感是因为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与杀菌消毒无关。故本题选B。
52、答案:A本题解析:分子晶体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构成的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低,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都比较高。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液态的物质(除汞外)和易挥发的固态物质都属于分子晶体。
53、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指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54、答案:A本题解析:教科书只是教师教学的参考,不必照搬,A项正确。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B项错误。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但其内容不必全部掌握,需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确定,C项错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应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考试要求等,不能依据习题,D项错误。故本题选A。
55、答案:B本题解析: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A项错误,B项正确。K2闭合,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C项错误。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A个电子时,阴极生成0.001mol氢气,阳极生成0.001mol氯气,两极共产生0.002mol气体,D项错误。
56、答案:C本题解析:STS思想的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57、答案:B本题解析:向0.1mol/LCH3COOH溶液中加入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项错误。加入NaOH,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正确。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
58、答案:B本题解析:所谓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就是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故本题选B。
59、答案:A本题解析:铝合金、Pt-Fe合金、海水组成海水电池,则铝合金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海水是电解质溶液。
60、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所谓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及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具体教学建议的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
61、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亲电取代反应。吸电子基团越弱,活性越高。反之亦然。故本题选A。
62、答案:B本题解析:同温和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比HCN易电离,这说明HF的酸性强于HCN,酸性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所得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则溶液pH:NaF<NaCN,A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63、答案:B本题解析:展示和演示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展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物质形象的感性材料,用于展示的对象包括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用现代技术媒体放映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物质变化的感性材料.加深有关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演示的对象除了化学实验外,还包括某些设备、装置等。
64、答案:B本题解析: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就属于这种认知方式;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时,有些个体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认知方式。区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问与精确性。
65、答案:C本题解析:传统观念中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课本,即教科书。事实上,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材料、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66、答案:D本题解析:A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A项错误;B项中的方程式是少量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B项错误;C项的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D项正确。
67、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68、答案:D本题解析: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课本是教材的一种,教材和课本不是一回事,A项错误。一个课程标准,允许编制多套教材,B项错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C项错误。故本题选D。
69、答案:C本题解析:
70、答案:C本题解析:(1)正确选项是C。(2)误选A项的原因:不清楚温度、反应方向和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误选B项的原因:不清楚惰性气体对恒容反应无影响。误选D项的原因:不清楚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氦气不参与反应,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充入氦气,平衡不移动;消耗N0的反应方向为正反应方向,消耗N2的反应方向为逆反应方向,当二者单位时间内消耗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不变。
71、答案:D本题解析: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可用蒸烧的方法分离,为蒸馏操作。
72、答案:D本题解析:吸烟是社会问题,因此题干中的教学情境属于社会问题情境。
73、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4、答案:D本题解析: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O和水蒸气不是稳定的化合物,故A、B两项说法错误。C项表示1molC和1mol水蒸气反应吸热137.3kJ,C项说法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故按题所给条件,反应放出的热量将大于58.3kJ,D项说法正确。
75、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它体现了而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起着统领和制约全局的作用。
76、答案:D本题解析:“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对应的课程模块是化学反应原理。
77、答案:D本题解析: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是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因此,选择D.
78、答案:D本题解析:由维生素P的结构可知,天然维生素P分子中含有四个酚羟基和一个碳碳双键,在苯环上发生取代反应,在碳碳双键上发生加成反应。所以,维生素P可与溴水反应,且1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6molBr2,A项错误。维生素P含有四个酚羟基,则1mol该物质可与4molNaOH反应,B项错误。一定条件下,1mol该物质可与H:加成,消耗H2最大量为8mol,C项错误。维生素P含有酚羟基,所以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项正确。
79、答案:A本题解析: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故A正确;B.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水,是共价键形成的过程,无化学键断裂,故B错误;C.白酒的蒸馏、石油的分馏属物理变化,因为白酒蒸馏是利用乙醇沸点低分离,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故C错误;D.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路桥施工单位廉政合同
- 2023年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练习题
- 《接触网施工》课件 4.8.1 交叉线岔安装
- 员工风采暨 员工表彰大会(奋斗激情青春拼搏)
- 2024年教学改革:《长恨歌》课件的全新演绎
- 《掌握2024:〈条据〉公开课新变化》
- 文书模板-广播站退站申请书
- 视频编辑职业技能提升:2024年edius培训精粹
- 2024年巴西经济增长前景预测
- 2024年QE工程师培训教材-提升你的QE领域竞争力
- 中国厨房电器行业消费态势及销售状况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行政执法答案和解析
- 冬季施工恶劣天气应急预案
- 《汉字输入一点通》课件
- 《驼鹿消防员的一天》课件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反吊膜施工安全方案
- 码头报批流程图
- 机械基础轴上零件轴向固定公开课课件
- 人教版高一上册中外历史纲要(一)知识点
- 神经内科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