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7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J50-T-17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J50-T-17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J50-T-17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J50-T-17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limestonepowderinconcreteDBJ50/T-179-2014批准单位: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4年5月1日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4]10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现批准《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179—2014,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本规程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O一四年一月三十日关于同意重庆市《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等四项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4]26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你委员会《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一重庆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标准(T)>备案的申请》(2004年2月10号),《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备案的申请》(2014年2月10号),《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备案的申请》(2014年2月10号),《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备案的申请》(2014年2月10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四项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重庆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标准(T)》J12568-2014《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J12569-2014《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12570—201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J12571-2014该四项标准的备案号,将刊登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O一四年二月二十日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2年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渝建发[2012]119号)的要求,重庆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和其它省市地方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原材料;5.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6.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本规程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邮编:400045)。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睿亮建材有限公司参编单位:重庆欣材混凝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混凝土协会重庆硅酸盐学会重庆巨成混凝土有限公司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九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重庆恒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凯威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重庆有限公司重庆渊皓建材有限公司INSA—Toulouse图卢兹国立应用科学学院主要起草人:叶建雄刘亮王冲敖万才王维勇林喜华黄利平揭海波彭国容审查专家:陈文德张京街张智瑞唐静颜从进(按姓氏笔画排序)杨长辉王进勇 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基本规定 34原材料 y…44.1石灰石粉 4 54.3骨料 54.4其他矿物掺合料 54.5外加剂 64.6拌合用水 65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 75.1拌合物性能 75.2力学性能 7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86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 96.2配合比设计 97施工 7.1一般规定 7.2原材料贮存与计量 7.3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7.4混凝土浇筑成型 7.5拆模 7.6养护 158质量检验与验收 8.1原材料质量检验 178.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8.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8.4混凝土工程验收 附录A石灰石粉亚甲蓝测试方法 21引用标准名录 23 2………………25 1 2 2 2 3 4 5 5 54.5ChemicalAdmixt 6 6 75.1PropertiesOfFreshConcrete 75.2MechanicalPerformance 7 8 9 96.2DesignOfMixProporti 9 127.2StoringAndWeighingOfRawMateral 7.3MixingAndTransportingOfFreshConcrete 7.4CastingOfConcre 14 178.1QualityInspectionOfRawMaterials 8.2PropertyInspectionOfFreshConcrete 8.3PropertyInspection 8.4AcceptanceOfConcreteEhgin 18MethodForTheMethylf 23Addtion:ExplantionOfProvisions 1.0.1为有效利用石灰石资源,规范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1.0.3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与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1.1石灰石粉limestonepowder以一定品位纯度的石灰石为原料,经粉磨至规定细度的粉状材料。2.1.2混凝土石粉含量crusheddustcontent混凝土中石灰石粉掺合料质量、人工砂中石粉质量与水泥中石灰石粉质量之和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2.1.3石灰石粉亚甲蓝(MB)值méthylenebuevalueoflime-stonepowder用于判定石灰石粉中泥土含量的指标。2.1.4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als,orbinders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2.1.5石灰石粉混凝土lmestonepowderconcrete在胶凝材料中掺加一定比例石灰石粉的混凝土。MB亚甲蓝值;G试样质量;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33基本规定3.0.1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3.0.2石灰石粉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3.0.3石灰石粉混凝土用于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时,应试验论证混凝土的耐久性。44原材料4.1石灰石粉4.1.1石灰石粉的质量应符合表4.1.1的规定:比表面积(m²/kg)含水量(%)碳酸钙含量(%)氯离子含量(%)4.1.2石灰石粉的细度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测定。石灰石粉的抗压强度比、需水量比和含水量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并将粉煤灰替代为石灰石粉后进行试验。石灰石粉的碳酸钙含量应按CaO含量折算,CaO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测定。石灰石粉的氯离子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测定。石灰石粉的MB值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测定。54.1.3石灰石粉中的碱含量应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当石灰石粉用于碱活性骨料配制的混凝土且需要限制碱含量时,可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碱含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测定。4.2.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4.2.2水泥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4.3.1细骨料和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4.3.2细骨料和粗骨料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4.4其他矿物掺合料4.4.1矿物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硅灰和磷渣粉等,其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6751的规定。4.4.2矿物掺合料可单独使用,亦可混合使用,所选用品种及其6掺量应通过混凝土试验确定,并应符合矿物掺合料相关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4.4.3矿物掺合料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6751的规定。4.4.4矿物掺合料储存时,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杂,且应防止受潮。4.5外加剂4.5.1石灰石粉混凝土用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4.5.2外加剂的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4.6拌合用水4.6.1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6.2水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75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5.1拌合物要求5.1.1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扩展度等级划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1.2石灰石粉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用于泵送的石灰石粉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石灰石粉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5.1.3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不得离析或泌水,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5.1.4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宜具备良好的早期抗裂性能。石灰石粉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5.1.5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实测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5.2力学性能5.2.1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5.2.2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8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石灰石粉混凝土力学性能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5.3.2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和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石灰石粉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石灰石粉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5.3.3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的总碱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碱含量宜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进行测定和计算,石灰石粉碱含量的折算系数按1.0计算。当可能存在碱骨料反应危害时,石灰石粉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6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一般规定6.1.1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在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收缩性能的原则,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进行。6.1.2对有抗裂性能要求的石灰石粉混凝土,应通过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和收缩试验优选配合比。6.1.3石灰石粉混凝土不宜采用含有石灰石粉的复合硅酸盐水泥;采用石灰石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时,不得掺加石灰石粉。6.1.4当采用特细砂和人工砂配制石灰石粉混凝土时,应根据特细砂的细度模数和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混凝土石粉含量。6.1.5采用外加剂配制石灰石粉混凝土,除应进行拌合物坍落度、凝结时间试验外,还应进行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6.1.6当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原材料品种或质量有显著变化、或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或混凝土生产间断6个月以上时,应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2配合比设计6.2.1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试配、调整与确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6.2.2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钢筋混凝土中石灰石粉最大掺量宜符合表6.2.2—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石灰石粉最大掺量宜符合表6.2.2-2的规定。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石灰石粉25>0,402520含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45>0,4040注:1复合掺合料中石灰石粉组分的掺量不应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2在混合掺用石灰石粉和其它矿物掺合料时,其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含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的规定;3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应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人矿物掺合料。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石灰石粉0,402520>-0,4025含石灰石粉的复合掺合料0,4045p0,4040注:1复合掺合料中石灰石粉组分的掺量不应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2在混合掺用石灰石粉和其它矿物掺合料时,其总掺量应符合表中含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的规定;3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应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人矿物掺合料。6.2.3计算混凝土水胶比时,当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值无实测值时,石灰石粉影响系数可按表6.2.3取值。石灰石粉掺量(%)石灰石粉影响系数00.850.80200.75250.706.2.4掺加外加剂的石灰石粉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应根据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要求、运输距离、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试验后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6.2.5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和总碱量应分别符合本规程5.1.5和5.3.3的规定。7.1一般规定7.1.1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7.1.2掺用石灰石粉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的规定,掺用石灰石粉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1.3采用石灰石粉生产的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7.1.4在施工过程中,应按本规程第4章的要求,对石灰石粉及其他原材料、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7.1.5施工前,应对石灰石粉按其掺量进行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7,1.6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与浇筑过程中,严禁往拌合物中加水。7.2原材料贮存与计量7.2.1石灰石粉应按产地分别贮存,不得与水泥和其他矿物掺合料相混,并应防止受潮和被泥尘等其他杂物污染。7.2.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原材料的贮存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BJ50—180的有关规定。7.2.3胶凝材料的输送及称量应在密封状态下进行,并应有收尘装置。原材料种类允许偏差(按质量计)水泥、矿物掺合料、石灰石粉+2%外加剂+1%粗、细骨料十3%拌合用水+1%7.2.4原材料称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自动计量。每盘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上表7.2,4的规定。7.3混凝土搅拌与运输7.3.1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有关规定;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搅拌站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的要求。7.3.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搅拌与运输石灰石粉混凝土时应符合环保的规定,并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412和现行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BJ50-180的规定。7.3.3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7.3.4采用泵送施工的石灰石粉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7.3.5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当坍落度损失较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在运输车罐内加入适量的与原配合比相同成分的减水剂。减水剂加入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应做出记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罐车应快速旋转搅拌均匀,达到要求的工作性能后方可泵送或浇筑。7.4混凝土浇筑成型7.4.1石灰石粉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大于3m,当大于3m时,应采用滑槽、漏斗、串筒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7.4.2夏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超过35℃;施工现场温度高于35℃时,宜对模板采取降温措施,但不得留有积水,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模板。7.4.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采取相应保温措施。7.4.4当风速较大时,石灰石粉混凝土浇筑应采取挡风措施。7.4.5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采取必要的温控措施,保证混凝土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7.4.6浇筑竖向尺寸较大的结构时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宜控制在300mm~350mm。7.4.7混凝土浇筑时应在平面内均匀布料,不得用振捣棒赶料。7.4.8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在终凝以前应采用机械或人工多次抹压,抹压后及时进行保湿养护。7.5.1石灰石粉混凝土侧模拆除时,其强度应能保证结构表面、棱角以及内部不受损伤。7.5.2石灰石粉混凝土底模拆除时,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强度应符合表7.5.2的规定。结构类型结构尺度(m)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比(%)板2>2,≤88梁、拱、壳悬臂构件7.5.3混凝土拆模后,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浇筑7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受流动水侵袭;应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浇筑10d内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受侵蚀性环境水侵袭。7.5.4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7.6养护7.6.1石灰石粉混凝土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避免过早暴露于空气中。7.6.2冬期施工的石灰石粉混凝土,日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取浇水自然养护方法,可采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或覆盖薄膜方式养护,并应采取适当保温措施。撤除养护措施时,混凝土强度应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50%。7.6.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20℃;保温层拆除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最大温差不宜大于20℃。7.6.4掺用膨胀剂的石灰石粉混凝土,应采取保湿养护,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冬季施工时,带模养护不应小于7d。7.6.5石灰石粉混凝土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养护水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不得大于8质量检验8.1原材料质量检验8.1.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8.1.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随机抽取。8.1.3石灰石粉进场检验应包括本规程表4.1.1所列的比表面积、抗压强度比、需水量比、含水量、碳酸钙含量、氯离子含量和MB值;如果用于碱活性骨料的混凝土,进场检验项目还应包括碱含量;其他原材料的检验项目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有关规定执行。8.1.4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4章的规定。8.1.5石灰石粉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的石灰石粉应为相同的产地;非连续供应不足200t应作为一个检验批。8.1.6其他原材料的检验规则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有关规定执行。8.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8.2.1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8.2.2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坍落度检验取样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2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石灰石粉、水泥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3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8.2.3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5.1节的规8.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8.3.1石灰石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8.3.2石灰石粉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8.3.3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分别符合本规程第5.2节和第5.3节的规定。8/4混凝土工程验收8.4.1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的规定。8.4.2石灰石粉混凝土工程验收时,应符合本规程对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规定。附录A石灰石粉亚甲蓝测试方法A.0.1本测试方法,适用于石灰石粉亚甲蓝MB值的测试A.0.2试验应采用以下仪器设备: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2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称量100g,感量0.01g。3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4叶轮搅拌器三片或四片式,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5定时装置精度1s。7温度计精度1℃。8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9滤纸快速。10烧杯容量为1000mL。A.0.3将石灰石粉样品缩分至110g,放在烘箱中于(105+5)℃A.0.4亚甲蓝溶液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ml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40℃)的烧杯中,在搅拌器中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并冷却至20℃。2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人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完全溶解。3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A.0.5亚甲蓝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称取试样100g,精确至0.1g,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2悬浮液中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l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内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3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4亚甲蓝MB值按下式计算,结果精确至0.01。(A.0.5)式中,MB亚甲蓝值,单位为克每千克(g/kg);G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单位为毫升(mL)。21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23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4《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1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11《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12《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14《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15《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16《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7《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18《建筑用砂》GB/T1468419《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23《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2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67512425《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26《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7《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8《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9《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30《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31《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3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33《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预拌混凝土》HJ/T41234《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DBJ50-180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50/T—179—2014条文说明27《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50/T—179—2014),经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4年1月30日以第10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石灰石粉在混凝土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石灰石粉生产和应用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并经过试验研究,取得了制订本规程所必要的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29 2术语和符号 322.2符号 3基本规定 4原材料 364.1石灰石粉 364.2水泥 364.3骨料 4.4其他矿物掺合料 5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 5.1拌合物性能 5.2力学性能 38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6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06.1一般规定 406.2配合比设计/ 417施工 427.1一般规定 427.2原材料贮存与计量 427.3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427.4混凝土浇筑成型 437.5拆模 437.6养护 448质量检验及验收 458.1原材料质量检验 458.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 458.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 458.4混凝土工程验收 46311.0.1矿物掺合料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据统计,2011年重庆市混凝土年用量超过5000万m³。混凝土用量的持续增长需要消耗大量矿物掺合料,但随着火电份额的逐渐减少,以及重庆钢铁集团钒钛铁矿石利用比例的不断提高,用于生产主要矿物掺合料的粉煤灰和水淬高炉矿渣资源逐渐减少,由此形成了工程建设市场需要与资源供应之间的突出矛盾,导致部分劣质矿物材料用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制定本规程,有利于缓解矿物掺合料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并规范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有利于施工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一方面,重庆地区石灰石资源丰富,以之为原料制备矿物掺合料有利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在开采石灰石集料(石子和机制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量尾矿和废弃石粉,对这些资源加以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石粉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有效节约石灰石资源,具有良好资源、环境效益。1.0.2本条主要是明确石灰石粉混凝土应用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1.0.3本条规定了本规程与其它标准、规范的关系。本规程难以对所有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应用情况作出规定,在实际应用中,本规程作出规定的,按本规程执行,未作出规定的,按现行相关标准执行。如《预拌混凝土》GB/T14902、《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等。2术语和符号2.1.1影响石灰石粉性能的主要因素,一是品位纯度(即CaCO3含量),二是粉末的颗粒细度。因此,本条术语的定义以此二者为主。2.1.2混凝土组分中可含有石粉的有水泥、人工砂和外掺的石灰石粉,据相关研究报道,混凝土中石粉含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早期塑性收缩和抗裂能力。因此,本条术语的定义特别强调。2.1.3本条列出的术语与建设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中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的亚甲蓝MB值是不一致的。本规程指的是石灰石粉掺合料的亚甲蓝MB值,其测试方法也不同,详见本规程的附录A。2.1.5胶凝材料中掺加一定比例石灰石粉,可以包含使用石灰石粉硅酸盐水泥与单独掺加石灰石粉两种情况。因限于行业目前的基本现状,本规程的适用范围仅针对后者,不包含适用石灰石粉硅酸盐水泥的情况。至于掺加多少比例石灰石粉可以界定为石灰石粉混凝土,一般情况可认为不少于胶凝材料的10%。33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了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依据。3.0.2人体放射医学研究表明,人体遭受过量辐射会损伤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癌症。为保障建筑环境辐射安全,应对用于建筑工程的石灰石粉混凝土放射性作出规定,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严格控制。3.0.4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TSA)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新型硫酸盐腐蚀类型。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石灰岩质粉体材料所配制的混凝土在15℃以下的低温硫酸盐侵蚀环境中,会发生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腐蚀。本条参考BS5328:Concrete和BSEN206—1Concrete的相关技术要求,规定了石灰石粉混凝土用于可能发生TSA环境时,应进行专项试验论证,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常规侵蚀条件下水泥混凝土的低温硫酸盐侵蚀速度非常缓慢,需要加速试验方法以评价水泥混凝土抗低温硫酸盐侵蚀性能。当前国内外缺乏成熟的低温硫酸盐侵蚀加速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本规程在进行大量试验基础上,提出水泥混凝土抗TSA性能加速试验方法。试验要求如下:1混凝土抗低温硫酸盐侵蚀试验装置宜按图1配置。2混凝土抗低温硫酸盐侵蚀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腐蚀槽应分为3格,中间1格安装或直接成型混凝土试件,试件安装完毕后应采取措施确保试件与腐蚀槽侧壁之间密封;(2)低温硫酸盐侵蚀试验宜采用100mm×100mm×100mm、体试件,试件的尺寸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T50081的规定,根据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对比试件;(4)宜按5%质量浓度配制硫酸镁溶液作为侵蚀介(5)应按图2所示波形图选择脉冲发生器,脉冲频率宜为30s,脉冲电压宜为30V;(6)低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应在(一10~20)℃之间,低温箱的容积与腐蚀槽的体积比不应小于3:1。3混凝土抗低温硫酸盐侵蚀试验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28天;(2)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将混凝土试件和腐蚀槽一起置于低温箱中,对比用混凝土试件应在同温度的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3)腐蚀槽中加硫酸盐侵蚀溶液;(4)混凝土两端连接脉冲发生器,脉冲波形如图B.0.2所示;(5)启动低温箱对混凝土进行低温条件下的腐蚀,低温箱温度宜控制在(5+2)℃;A当抗蚀系数达到0.85时;B混凝土试件已出现明显泥状物质时;C低温硫酸盐侵蚀时间已超过6个月时。4混凝土低温硫酸盐侵蚀抗蚀系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以3组试验结果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试数据。or—一低温电渗脉冲作用下硫酸盐侵蚀后混凝土抗压强度;os—一同龄期、同温度下饱和Ca(OH)2溶液中养护的混凝土抗压强度。364原材料4.1石灰石粉4.1.1石灰石粉技术要求1本规程规定石灰石粉中CaCO3的含量应不小于75%。编制组为了了解石灰石粉细度和MB值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性能和混凝土性能影响,进行了系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50m²/kg~600m²/kg比表面积石粉所配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相关耐久性能综合效果最佳;当石粉MB值小于1.2时,水泥净浆流动度1小时的损失率小于20%。因此,如果采用比表面积为450m²/kg~600m²/kg和亚甲蓝MB值小于1.2的石灰石粉用于配制混凝土,既可以保证石灰石混凝土质量,也能减少石灰石粉的生产能耗。4.1.3当石灰石粉用于碱活性骨料配制的混凝土需要限制碱含量时,可由供需方协商确定。4.2水泥4.2.1本条规定了配制石灰石粉混凝土用水泥的性能要求。4.2.2本条规定了水泥性能的试验方法。374.3.1~4.3.2本条规定了粗、细骨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4.4其他矿物掺合料4.4.1~4.4.3各种矿物掺合料的特性和在混凝土中的功效不同,其控制指标在已有国家现行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不统一,因此,在使用矿物掺合料时,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目前,《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正在编制,当该规范正式发布实施后,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可以按照该规范执行。4.4.4各种矿物掺合料的特性和在混凝土中的功效不同,使之在混凝土中的掺用方法和掺量不同,因此不允许混杂储存。385石灰石粉混凝土性能5.1拌合物技术要求5.1.1本条规定明确了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的划分等级及所适用的现行国家标准。5.1.2当采用石灰石粉掺合料配制泵送混凝土时,石粉中泥粉含量的多少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有较大影响,因此,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的控制十分重要。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应将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在30mm/h内5.1.3石灰石粉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石灰石粉掺合料的粗细和掺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因此,在配制石灰石粉混凝土时应主要调整拌合物的粘聚性、保水性和流动性,使之不离析、不泌水。5.1.4由于石灰石粉混凝土早期失水速率较快、收缩变形大而易产生微裂缝,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早期抗裂性能是较为重要的。5.2力学性能5.2.1本条规定了石灰石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近年来,随着混凝土结构工程特点的变化,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且使用量逐年增加,但石灰石粉在一般情况下活性相39对较低,可广泛应用于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石灰石粉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规定为C10,根据目前的混凝土技术水平,石灰石粉也可配制高强混凝土,但最高强度不宜超过C80。5.2.2明确了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等规范有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石灰石粉混凝土。5.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3.1~5.3.2明确了石灰石粉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参数以及相关的适用标准。如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等规范。5.3.3本条明确了石灰石粉混凝土中最大总碱含量的规定,以及总碱量的测试方法,一般情况下,石灰石粉的总碱量可取实测值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在一般情况下碱含量较低,但不排除石灰石粉中添加其他具有较高碱的材料混合,因此,当具有潜在碱骨料反应的可能时,石灰石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程》GB/T50733的规定执行。6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一般规定6.1.1~6.1.2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经济适用的重要技术措施,这也是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中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配制出抗裂能力良好的石灰石粉混凝土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其配合比设计应优选早期抗裂性能好且收缩小的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6.1.3本条规定主要考虑在复合硅酸盐水泥和石灰石硅酸盐水泥中已添加了较多的石粉且不能确定其比例,为了进一步保障石灰石粉混凝土的质量,不得采用该类型水泥。6.1.4~6.1.5在重庆地区预拌混凝土的配制细骨料主要采用特细砂和人工砂,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低、泥含量大,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在8%~15%之间,已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加剂与水泥混凝土体系的适应性,因此,在重庆地区考虑外加剂与石灰石粉混凝土体系的适应性问题时,应主要考虑外加剂与粉煤灰、矿渣粉、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以及石灰石粉掺合料的适应性问题,所以,在配制掺石灰石粉混凝土时,应充分考虑特细砂质量、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经时损失、力学性能等试验,最终确定石灰石粉的掺量。用于泵送施工的石灰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还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泵与输送管径、泵送距离、环境气温、混凝土浇筑部位结构特点等具体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和试配,必要时,应通过试泵确定配合比。6.1.6本条规定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