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第1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第2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第3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第4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 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考情回顾考点考题考情分析个人收入的来源2023·海南高考,5;2022·山东高考,3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我国居民具体的收入情况,考查个人收入的方式、来源。结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考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等,考查我国的社会保障。结合开展劳模表彰活动等,考查弘扬劳动精神。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2023·重庆高考,6;2022·江苏高考,4我国的社会保障2023·广东高考,3;2023·山东高考,42023·全国甲卷,17;2023·福建高考,32023·河北高考,5弘扬劳动精神2022·北京高考,2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课时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核心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1)客观必然性(2)按劳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适用范围公有制范围内容要求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客观必然性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①体现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提醒①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②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按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3)按要素分配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均存在要素分类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醒按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①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②资本要素:储蓄、股票、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③知识要素:稿酬所得、知识产权所得。④土地要素:流转土地经营权所得,出让宅基地使用权所得。⑤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所得。⑥管理要素: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所得。⑦数据要素:依据合法数据资源取得的收入,如,出售调查数据所得。2.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分类主要内容备注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提醒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两者都属于劳动性收入,但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3.弘扬劳动精神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求态度上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行动上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模块融合马克思对劳动的两种解释①经济学的解释: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②哲学的解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历史。1.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资收入都是通过按劳分配方式获得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股村办企业分红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性收入。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典例1(2021·辽宁高考)某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今,“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村()①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权主体转移③推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向非农经济转移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方法点拨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的农民收入①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②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流转方土地经营组织去打工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公有制),也可能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非公有制)。④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考向二个人收入的来源、途径典例2(2023·海南高考)下表为2022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绝对量(元)涨幅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5.0%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4.9%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4.8%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4.9%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5.5%18.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主要是依靠土地出租③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反映了国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人均财产净收入增加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一混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加练1(2023·浙江1月选考)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易错点二混淆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加练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下列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甲有一套房屋出租,月租金收入5000元②乙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农作物,年收入10000元③丙将承包的集体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年收入6000元④丁经营一家小型企业,年收入50000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核心考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归纳提升全面认识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角度阐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思想和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度保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初次分配①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②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再分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次分配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醒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较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全社会全社会主体主要是企业国家、政府全社会手段市场机制决定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目的提高效率,体现公平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举例按劳分配收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坚持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报酬提高基本同步。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典例1(2023·海南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当前财富积累速度很快,但财富差距在扩大,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就需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缩小财富分配差距,以防止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规范财富积累机制()①说明收入差距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意味着按劳分配将成为我国统一的分配模式③顺应了老百姓对实现社会公平的期望④是基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全新概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财富积累机制是指财富通过何种形式取得、以何种手段实现并以何种方式积累的机制,同时通过何种政策手段调节财富积累速度,使财富积累合理合法。考向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典例2(2022·江苏高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易错点一混淆三次分配加练1(2021·山东高考)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下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帮扶政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帮扶生态扶贫帮扶数量1465.8万户1390.6万户1476.6万户807.1万户1109.0万人338.3万户1111.3万户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方法点拨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方式的区别主要从主体区分:初次—企业,再分配—政府,第三次—社会。易错点二误认为要取缔过高收入加练2(2023·广西三模)财富由社会生产所创造,创造出来、积累之后的财富一定会以不同的形式再投入社会生产,对生产、分配、财富的再次形成和积累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后投入“所用”、“所用”后产生新的“所有”,财富的形成、分配、积累、再投入社会生产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形成健康的“财富积累机制”需要()①取缔过高收入,坚持税收法定原则②发挥多层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作用③放宽市场监管,完全交由市场调节④实现有效激励与构建合理分配格局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时2我国的社会保障核心考点一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的作用与功能重要作用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稳定功能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调节功能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互助功能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形式形式地位内容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针对军人的特殊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提醒社会保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商业保险(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模块融合联系《法律与生活》中“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的相关知识理解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是可备条款;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和目标角度措施具体要求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②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①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②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责任权利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目标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醒不能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1.国家依法建立起由企业和个人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会保障可以保障人们的高品质生活。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其购买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社会优抚是保障优抚对象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社会福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与作用典例1(2023·广东高考)2022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启动。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所有省份完成基金财务系统部省对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本账”基本形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五统一”,即统一缴费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待遇调整、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办服务管理。这有利于()①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提升数据要素价值②加大社会保险费对个人所得税的抵减作用③实时查询缴费信息,在线申领社会救助金④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向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典例2(2023·全国甲卷)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对上述要求理解正确的有()①市场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②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③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产品属于中央政府的事权④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是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一混淆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混淆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加练1(2023·山东高考)近年来,我国医保多项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809.19亿元;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现医保用药全国范围基本统一;国家集中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关于医保改革,下列传导正确的是()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③统一医保用药范围→增加药品报销种类→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④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降低居民医疗负担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二误认为社会保障可以让每个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权益加练2(2023·福建高考)下图是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的有关数据(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该图反映了我国()A.社会保障体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B.社会保障让每个公民享受相同的保障权益C.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且保障水平稳步提高D.社会保障作为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的手段实现了多样化核心考点二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1.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内涵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什么弘扬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②劳动模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③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怎样弘扬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2.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应具备一系列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企业管理专家认为:创业者应具备持续创新能力,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卓越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卓越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承担社会责任创业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企业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又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模块融合联系《哲学与文化》中的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法律与生活》中的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理解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3.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原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①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②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必要性①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实现①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②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1.优秀企业家应把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典例1(2022·北京高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回顾历史,劳模表彰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劳模表彰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几十年探索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发扬光大。开展劳模表彰()①旨在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②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法,也是国家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③能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向二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典例2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进入低碳生活,每个人都有一本碳账本,除了帮助人们记录低碳生活中的各种碳足迹、累积自己的减排量外,还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公益或政策激励、优惠,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动有着重要的价值。碳账本发生作用的预期路径是()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②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③转变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④政府用减税、信贷优惠等政策激励减排量较高的个人或企业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考向三实现共同富裕典例3(2023·烟台统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做大“蛋糕”。其次,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福利主义与平均主义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启示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①建设体现效率和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②以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③建立与发达国家同等水平的社会保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④在再分配领域,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易错点误认为完善按要素分配可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加练共同富裕,锚定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据此,正确的解读是()①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②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缩小收入差距③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六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标要求1.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2.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3.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考情回顾考点考题考情分析市场调节及其弊端2023·湖北高考,4;2023·辽宁高考,32022·辽宁高考,5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我国市场运行中的具体事例,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弊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或民生问题,考查政府的经济职能、财政货币政策。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考查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主要综合考查我国的三大基本经济制度与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3·北京高考,13;2022·辽宁高考,17(2)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2023·广东高考,4;2023·湖北高考,22023·湖南高考,4;2023·全国新课标卷,14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3·辽宁高考,4;2022·山东高考,2、4关键词:市场配置资源、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的经济职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课时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核心考点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必要性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基本手段计划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模块融合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知识,理解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2.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优点(1)机制: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机制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它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配置资源。如下图所示:(2)优点①合理配置资源: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②有效利用资源: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3.市场缺陷不是万能的①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②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危害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模块融合结合《法律与生活》中的混淆行为、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理解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弊病。归纳提升正确区分市场的局限性原因后果侧重点自发性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利益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主观恶意明显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收入差距拉大信息不灵,决策盲目滞后性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事后调节,缺乏预见1.法律法规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指挥着人、财、物在不同生产部门的流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利益的驱动下,经营者往往会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反映了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就要弱化政府的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与优点典例1(2022·辽宁高考)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采购机构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用“团购”方式向药品供应商购买明确数量的药品。第六批国家集采药品上市后,患者惊喜发现,胰岛素价格普遍降幅超过一半。下列关于“集采”的传导过程正确的是()①中标药企和医院的获利空间被压缩②药品采购过程中的非必要环节减少③药企和医院参与分摊医疗保障责任④采用大范围的药企竞价或议价模式⑤中标药品的采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⑤C.②→③→④→⑤ D.④→②→⑤→③方法点拨推导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推导类选择题作答口诀:抓首尾,促中间。即根据题干意思,一般是先找到推导的切入点(首),或推导的落脚点(尾),然后再看看中间各个环节能否顺畅推导下去,上下环节之间一定要是必然关系,偶然关系、或然关系一般都排除。考向二市场缺陷典例2(2023·辽宁高考)下列对漫画所反映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的推导过程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是()①专业选择先于供求信息获得→劳动者在专业选择上具有盲目性→供求难以匹配②劳动者只看重自身眼前利益→劳动力价格上升使企业需求下降→供求难以匹配③行业间工资和福利存在差距→劳动者向高工资高福利行业集中→局部供求失衡④企业获得市场信息有滞后性→企业难以及时调整需求适应供给→局部供求失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方法点拨巧分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①自发性: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②盲目性:信息不灵,没有主见,一哄而上,多赔少赚。③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易错点一误认为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弊端加练1(2023·潍坊统考三模)2023年1月17日,C市发布《支持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人才有优待、用工有补贴、用地有保障、资金有支持、办证有效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可操作、可落实的措施,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该市的做法()①有利于搞好要素保障,用创新思维务实解决现实问题②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能够确保就业实现“双向奔赴”③有利于克服市场自发性弊端,完善科学高效的创业制度④可以为稳增长、防风险、促就业、保民生提供有效支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易错点二误认为公共物品、个人物品都具有非排他性加练2(2023·湖北高考)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却易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长远来看,更会对自然界和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尽管“限塑令”已推行近1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依然普遍。其原因在于()①使用的非排他性导致需求增加②使用的便利性刺激需求增加③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供给增加④无视环境成本的自发性造成供给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核心考点二市场体系1.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包括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时政术语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就是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这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为什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1)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模块融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3.怎样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①原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②措施: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四统一”)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①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②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时政术语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1.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保障。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典例1(2023·北京高考)公共数据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类型,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可控性、公益性等特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向社会开放了大量公共数据。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企业可利用公共数据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开放公共数据会降低数据资源的价值③公共数据要素的价值是由政府决定的④将公共数据交由市场提供会出现供给不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考向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措施典例2(2022·湖南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重要支撑。能正确反映其内在联系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一误认为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练1(2023·江苏高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易错点二误认为要取消市场准入制度,减少政府监管加练22023年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全面实行注册制,把股票发行选择权交给市场,投资者依据发行人披露的真实、准确信息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这一制度()①取消市场准入规则,推动企业自由进出股票市场②需要压实企业信息披露责任,提升信息披露质量③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④减少政府监管,推动资本扩张,扩大企业的规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命题典例(2022·辽宁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中国正式生效实施。②RCEP规则中加入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等议题,③提高了知识产权等议题的承诺水平。①RCEP的生效实施不仅将逐步实现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零关税,而且有利于发挥区域内成员国比较优势,④形成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闭环。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避免“各自为政、画地为牢,不关心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搞自己的小循环”。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印发,④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意见》指出,①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②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③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RCEP生效实施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哪些共通的突破点。命题意图核心价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学科素养:信息获取、知识整合关键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调用知识信息点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息点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息点③:注重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信息点④:有利于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规范解答失分原因:信息整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导致遗漏二者的共通点。防范措施: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材料的共通之处。(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4)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5)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6)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淄博烧烤“出圈”“淄博模式”是2023年最火的旅游话题,也是当下夜间经济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其背后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在淄博烧烤“出圈”之后,淄博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变化,如积极引导商铺经营者做好规划和管理,提升烧烤行业的品质和档次;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整治市场价格乱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烧烤行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对烧烤摊位、店铺和周边停车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帮助其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等。在淄博市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了以淄博烧烤为核心,辐射交通、住宿、商场、文创等其他行业的旅游消费新集群。在该消费集群的巨大吸引下,各类相关资源通过便捷的物流源源不断地进入淄博本地市场,保障了在大量消费者短时间涌入情况下的市场稳定。据统计,五一假期淄博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相关营收创下历史纪录。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淄博模式”为何会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核心考点一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特征①重要特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显著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③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④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提醒①党对经济的领导,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②坚持党对经济的领导,要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涉及经济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则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能权限进行决策和管理,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责。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角度职能作用宏观经济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产业结构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良性发展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市场作用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人民生活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模块融合①我国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不仅在于弥补市场缺陷,更是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履行经济职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3.科学的宏观调控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必要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常用手段①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②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归纳提升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提醒正确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内容与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有关的一系列政策与银行有关的货币供应与回笼、信贷规模与方向等一系列政策方式税收、国债、补贴、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正回购、逆回购等制定者国家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联系两者都属于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往往配合使用,一般遵循“同风向”原则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行政手段。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来说,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要比货币政策强。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经济增长滞缓时,适度的财政赤字会增加社会总供给,推动经济发展。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典例1(2023·全国新课标卷)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20余个省(区、市)1万多个专利权人开展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专题调研。调研结果见图。根据调研结果,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政府应将重心放在()①加强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或平台建设②激励企业购买和引进国外专利技术③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④制定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考向二科学的宏观调控典例2(2023·湖北高考)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①实行减税降费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③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④支持小微企业纾困⑤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⑥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A.①→③→②→⑥ B.①→④→③→⑥C.①→④→⑤→⑥ D.①→⑤→④→⑥易错点一混淆政府、企业的行为加练1(2023·济宁统考三模)2023年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居家养老仍是目前老人能接受的主流养老方式。从养老方式观念来看,有53.81%的老人更希望和儿女家人同住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重在“医养结合”,服务性价比更受关注。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为62.03%。为此,国家应()①将传统美德有机融入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②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智能化养老产品,打造适宜老人居家的便利生活消费圈③鼓励地方出台养老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④积极回应差异化的养老需求,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二混淆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与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加练2(2023·全国甲卷)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下政策举措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是()①加强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②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③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④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核心考点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模块融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2.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1)让市场机制有效打造有效市场要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目标建设有为政府①坚决破除制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②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让微观主体有活力企业内部①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②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③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外部①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②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3)让宏观调控有度:要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归纳提升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别地位决定性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优势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弊端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干预,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联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科学技术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典例1(2023·辽宁高考)近年来,农村快递数量上升,暴露出农村快递运力不足、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某市采用公交公司与11家快递公司联运的方式,多举措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图中措施与直接结果匹配正确的是()A.甲-②丙-④ B.乙-①丁-③C.丙-①乙-④ D.丁-②甲-③考向二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典例2(2022·山东高考)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孵化期,企业迫切需要资本支持,但因投资风险高,融资困难。某省探索出以“国有资本战略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服务创新企业发展的新路,通过产业政策和国有资本投资,解决了科技企业初创期社会资本不愿投、不敢投的问题,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育种育苗”,由此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该省做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国有资本()①投资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②服务创新企业发展弥补了市场追求短期利益的缺陷③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④通过战略投资推动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易错点一混淆市场调节行为与宏观调控行为加练1(2023·广东高考)2022年11月,广东省能源局首次提出一次能源价格传导机制,规定当综合煤价或天然气到厂价高于一定值时,煤机或气机平均发电成本超过允许上浮部分,按照一定比例对年度或月度等电量进行补偿,相关费用由全部工商业用户分摊。该规定()①将会降低火电企业的电量销售收益率②明确了由市场决定电力行业的购销价格③有利于将上游变动成本向下游用户传导④体现了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二误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练2(2022·山东高考)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市场主体活力越强,经济“肌体”越健康。近年来,中央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取向非常鲜明。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①实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提高增值税起征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市场信心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投资风险③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稳定要素市场价格→优化企业要素配置→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④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第七课我国的经济发展课标要求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考情回顾考点考题考情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2·天津高考,5;2022·广东高考,4高考试题主要结合我国民生发展的成就或存在的问题,考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其要求。结合我国万元GDP能耗降低、碳中和国际科技竞争等,考查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农村的发展、利用外资的状况等,考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措施。命题形式是选择题、主观题都有,并且本课内容是主观题的常考方向,考查特点是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贯彻新发展理念2023·湖北高考,5;2023·山东高考,3推动高质量发展2023·广东高考,5;2023·湖南高考,52023·全国新课标卷,15;2023·山东高考,2、172023·湖北高考,3、17;2023·北京高考,12、192023·辽宁高考,8、19;2023·海南高考,4、232023·重庆高考,4;2023·福建高考,2、16(2)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课时1贯彻新发展理念核心考点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含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醒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方法,两者一致。2.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基本内涵具体要求侧重点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心、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出发点)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的动力(动力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发展的趋向(落脚点)模块融合发展为了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重要意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模块融合多模块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政治与法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哲学与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坚持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典例1(2022·天津高考)202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了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累累硕果: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这充分体现了()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C.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考向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典例2(2022·广东高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为此,我们应该()①降低行业标准,增加适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②拓展“银发经济”的新空间,适应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③以市场调节为唯一手段,健全养老保障体系④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易错点混淆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加练(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核心考点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为什么时代需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人民需要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是什么理念解决问题原因措施创新发展动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发展不平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放发展内外联动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模块融合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做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时政术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怎么做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时政术语我们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1.理念需要行动的指引,一定的发展理念是由一定的发展实践来引领的。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才能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共享发展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创新发展理念典例1(2023·湖北高考)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①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②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④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向二协调发展理念典例2(2023·浙江6月选考)“某市从2022年5月起开展‘百镇共建强基’行动。50个经济强镇和50个较弱山区乡镇,通过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入股等方式推进共建,促进发展。”给上述报道加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健全保障实现共富B.深度合作城乡联动C.节约资源绿色发展D.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考向三绿色发展理念典例3(2023·山东高考)图1是2018-2022年我国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变化情况,图2是2018-2022年我国GDP、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变化情况。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①煤炭消费比重的回升说明市场上清洁能源供给量减少②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下降③煤炭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表明能源结构持续优化④万元GDP能耗降低与GDP增长相协调意味着经济发展更有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