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教材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
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绘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
分析连续细致的观察。
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具备自主识字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已经掌握,
分析但对于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能力还是需要老师来培养的。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目标
4.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
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
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
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碗豆为什么
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
教学重点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
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
难点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
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恃点,找相似,要突出
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教学时间
共8课时
安排
9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共有《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
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
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
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
“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
恋。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
教材分析
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
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作品,他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雪和梅的特点。作者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暮江吟》描写的是景色的美好和诗人观察地细致,而《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
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借助汉语拼音、通过查字典等方法,会认“暮、瑟”等7个生字,掌握“降”这个
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
学习目标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通过完成自主学习单“我会读”并在课堂中的汇报,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
二题)
评价方案
2.通过课堂交流思考,借助字典的注释,正确辨析“降”的读音。评价目标1。(见
评价单第三题)
3.通过同桌互查,检查书写情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四题)
4.通过课堂中的朗读学生检验目标2的达成度。(见评价单第五题)
5.通过课堂交流思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六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暮江吟》二次修改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
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
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
课件出示:
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白居易(772-846):字乐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
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
角度进行评价。
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廿”的横要平直。“吟"
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
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
二、诗歌朗读指导(目标2的达成度)
“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
L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
3.诵读全诗。
世。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
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
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
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三、品味诗歌
1.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呢?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
暮江吟瑟瑟/半江红。
暮:日暮,黄昏时分。点明了时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
江:点明了地点。真珠/月似弓0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朗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绝
2.找景物。句,诗的前两句详细描写夕阳下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江面的颜色,体现出诗人观察之
来。细致,心情之闲适,读的时候要
生找答案,并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残阳、江、露、月。放慢速度,把这种闲适的心情表
3.品诗句。现出来。后两句是特写,写出了
(1)诗人笔下的景物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和诗人的用词分不九月初三夜露和月的样子,表达
开。我们来看第一句: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读的时候要
课件出示:把这种喜爱之情体现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诗,看看诗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生读诗,找出自己觉得用得好的字。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
当引导学生找到'‘铺"字。
师:“铺”字可否换成“照、射”等字?为什么?
生思考,师从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引导。
师总结:'‘铺”是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夕阳贴着水面斜射的场景,
非常平缓柔和,给人以亲切、闲适之感。而其他词语很难表现出这样的
意境。(板书:闲适亲切)
(2)读第二句诗,思考: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
化?
生读诗,思考问题,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师及时作出评价。
课件出示:
半江瑟瑟半江红
师总结:这句话写出了夕阳下江水的颜色,奇幻、美妙,令人称
奇。
(3)课件出示第三句诗,学生读诗句,思考:“可怜”一词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可怜九月初三夜
生思考,并在全班汇报。
师总结:“可怜”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意思,而是“可爱”的意
思。那么,哪些景物让诗人觉得可爱呢?我们看看下一句:在诗人眼里,残阳、江水、
课件出示:露珠、明月是那样美。这些景物
露似真珠月似弓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4)思考:怎样的露珠、月亮让诗人觉得可爱呢?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致的
(板书:露珠一一真珠月一一弓)观察、传神的笔墨,把这些常见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点明了露珠和月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景物描写得生动、优美、迷
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人,其中还蕴含着诗人轻松、闲
四、拓展延伸适的心情,真不愧是千古名作!
1.品读这首诗,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拿起笔,把想象到的画面描绘
出来。
2.在学过的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描写的景色?把诗背出来,让大
家欣赏一下吧。
第二课时
《题西林壁》二次修改
一、揭示诗题,读题解字
1.板书题目:题西林壁。
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读题目,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先请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最后老
师进行总结式评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
课件出示:
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
壁:墙壁。
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2.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诗人苏轼,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
生展现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苏轼的生平。
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二、通读古诗,读懂诗意
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
1.自学字词,把诗读通、读顺。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
教师指导:“题”平捺长伸,托住上部“页”;“侧”左窄右宽,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
“贝”的点不宜过长;“峰”左窄短,右宽长;''庐"两撇基本平行,上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
下两点对应;“缘”左窄右宽,右部撤由上到下渐长。
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
2.生自由朗读全诗。
图卷》等传世。
3.指名读,教师及时评价,对朗读进行指导:读之前先划分朗读节
奏,朗读的速度要稍放慢,读出韵味,读出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如:读“侧成峰”的时候,节奏要放慢,声调要跟着降低,这样就
会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请同学们读后面的几句。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
4.指名读、齐读。有能力的同学背诵。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初步理解诗歌的意
思,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落实目标1)
三、深入感悟
1.读第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1.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生读诗,思考问题,并向全班汇报。师及时评价并总结:从“横”
“侧”两个字可以看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是
不一样的。(板书:横----岭侧----峰)
2.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生读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总结:这一句是从远、近的角度观察
的。
(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3.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看庐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呢?
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惑。
4.读后两句诗。请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一问题。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用规定的句式回答问题。我们看人要全面,不能只看
预设: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到别人的缺点或优点,要从不同
四、拓展延伸角度去看,既能看到别人的缺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身在此山中“,那么,我们怎样点,又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
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置身山外,站在更高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就不一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
度,全面地观察,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到这样的例子?
2.那么,做人方面,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发呢?生回忆并回答,师及时引导
生各抒己见,师进行引导。并作出评价。
(板书:人生哲理)
第三课时
《雪梅》二次修改
一、激趣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出示雪梅图片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美不美?梅花和雪花都在寒冬绽放,它们互相
映衬,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是今天,它们却起了争执。它们在争
执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去看个究竟。(板书:雪梅)
2.作者简介。
关于诗人卢钺,大家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生介绍诗人。
课件出示:
卢钺:南宋诗人,自号梅坡。代表作有《雪梅》两首。
二、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多
音字和会写字的写法。
课件出示:
降Xidng(投降)
jiang(降落)(落实目标1)
课件出示:
逊:半包围结构,可组词“逊色
梅雪争春/未肯降,
输:左窄右宽,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布局紧凑,撇、捺舒展。
骚人阁笔/费评章。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梅须逊雪/三分白,
3.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并划分出节奏。
雪却输梅/一段香。
4.生齐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背诵。
三、品味诗歌
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生默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除了注释的重点词语,我们还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向别人请
教等方式理解意思。课件出示:
生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让诗
畅所欲言,师进行引导。对说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说得不人难以评议梅和雪的高下,只好
准确的同学要及时纠正。放下笔来。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
3.课件出示全诗翻译,学生对照全诗翻译纠正自己理解不准确的地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
方。花的一股幽香。
4.悟道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落实目标3)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梅花和雪花各有怎样的优缺点?
生读诗,回答问题。师总结。
课件出示:
梅花和雪花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从后面两句诗可
以看出来:梅花香,却没有雪的洁白;雪花洁白,却没有梅花的香气。
(2)从中我们能悟出什么道理?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课件出示:
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要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
之短。(3)在理解的基础上,让我们重新来读这首诗。
师生共同朗读这首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四、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有关梅或雪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梅
争执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要取长补短
结果
《古诗三首》评价单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一、我会背
全部正确☆☆☆
题西林壁[宋]苏弑
自我评价有1个错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2-3个错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部正确☆☆☆
二、我会读生字
同位评价有1个错误☆☆
暮瑟缘降骚逊输有2-3个错误☆
三、请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下方括号内全部正确☆☆☆
jiangxi6ng同位评价有1个错误☆☆
有2-3个错误☆
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落的敌人投降0。
“暮”撇捺舒展开和
四、我会写
“费”上下结构书写正
同位评价确众
2
7费占格美观众
笔顺正确介
五、《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语言通顺翁
教师评价
语言生动☆
六、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教师评价☆☆☆
比喻句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
2.本诗为我们展示了两幅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
是_____________o
七、写一写。
你也来写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吧!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主备人:四年级语文组】
10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
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
教材分析
的事物。本篇课文,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
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正确读写“嫩
茎、一顺儿、均匀、弯曲、漾起波纹、蜗牛、触着墙、痕迹、蛟龙、枯萎”等词语。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指名读体会读等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
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形成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1.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
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评价方案
1.通过完成学习单“读一读”并在课堂中的汇报和课堂上教师指导后的练习,关注学
生生字词认读状况,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见评价单第一、二题)
2.通过创设情景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关注学生是否能读好课文,检验目标2的达成
度。
3.通过完成学习单中的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关注学生是否了解课文内容,落实学习目
标3的达成。
4.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检验目标4的达成。(见评价单第五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二次修改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1.导语: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猜谜语:
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
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藤上挂。(丝瓜)
2.质疑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藤上挂。(葡萄)
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我们?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
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3.介绍作者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
品《隔膜》《线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项什么工作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
《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
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
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
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
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落实目标1)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嫩茎一顺儿均匀弯曲漾起波纹
蜗牛触着墙痕迹蛟龙枯萎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指导书写“隙
4.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落实目标2、3、4)
L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
这句话画下来。
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
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
子。”
色。(说课文依据)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
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
句)
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
(落实目标2)
力和阅读习惯。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
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
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
脚又是什么样呢?
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
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落实目标3)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
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
“脚工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
颜色来画。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
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画。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一一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一一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解、感悟。
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
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落实目标3)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
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
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
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
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
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弯
触巴拉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落实目标3)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
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
(三)质疑问难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步一步”行不行?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
(四)解决问题“一步一步”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
行不行?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
(板书:萎了牢固)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
(-)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的变化。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
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地长出新脚。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
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你能体会出什么?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
吗?观察一天行吗?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
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
力学习的。(落实目标4)确。
课后作业
小练笔: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
要求: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看有
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板书设计】
茎上枝状细丝嫩红
变弯
10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萎了牢固
《爬山虎的脚》评价单
一、我会读。
嫩茎一顺儿均匀弯曲漾起波纹
蜗牛触着墙痕迹蛟龙枯萎
熟练☆
同位占格准确众
二、我会写。
11评价部件舒展众
嫩11
11
・一一.)
教师内容正确众
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评价书写工整☆
嫩绿的()嫩红的()
灰色的()鲜红的()
灰黑的()蔚蓝的()
小填词准确众
四、填空。
组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叶尖一顺儿朝下,书写工整☆
评
在墙上铺的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一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四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深圳市平湖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A10联盟物理高三上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一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百所重点高中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桐乡市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泰安九中2025届高三上物理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标准旅游合同范本示例
- 2025届临汾市第一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开拓海外市场:2024年新年计划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导演的基本素养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126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25题退役军人事务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锅炉炉膛有限空间应急预案
- 深基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生产检验记录表
- 化工厂设计车间布置设计
- 幼儿园故事《水果屋》
- 工程设备采购方案(模板16篇)
- 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