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古诗复习_第1页
初中课内古诗复习_第2页
初中课内古诗复习_第3页
初中课内古诗复习_第4页
初中课内古诗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

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

想像打下了伏笔。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

象。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诗人乡愁乡思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

和“入”用得很妙,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了作者

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

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早春”为着眼点写出

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

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因思乡产生的孤寂愁苦的情绪。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1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

一词。

2.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请你选择其中一字

分析好在何处?

“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

秀丽。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5.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

(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

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2.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

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次。表达了诗人忧国

思家感时伤世之情。

2

3.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4.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

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2.“但使愿无违”的“愿”有它特殊的内涵: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

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3.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4.陶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形成一种“质而实绮,灌而实腴”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本诗做简要分析。

这首诗朴素如随口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

谐地统一起来。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

3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2.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1)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

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2)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

日。

(3)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

塞风光如在眼前。

(4)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

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

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

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化静为动,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

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

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4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3.“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4.“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

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

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

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5、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的

“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的观点

是: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二是起兵抗元。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

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中,作者以“风飘絮”和“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的起伏如同水中

雨打的浮萍。

5.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3分)

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

气节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水调歌头》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

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

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

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

祝愿。

6

山坡羊一―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胴。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现。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

理由。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

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

话的意义?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

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

所,百姓更遭殃!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L”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答: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4.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

答: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

的南山。

5.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蕴含的哲理。

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我,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

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的“无

我之境”。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他端起酒杯,却

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摆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

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2分)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

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2分)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

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

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1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

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等。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6.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绘了哪四幅雪景图。

以“雪”为线索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2.品一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妙处。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

“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

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充满奔放愉悦之情,联想、造境俱

称奇绝。

8

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

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

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情。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

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1.“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突出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

2.一个“独”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

之心碎。

4.“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写水,实际上是比喻望穿秋水的眼神。

5.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6.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

了楼、帆、斜晖、江水、白频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7.写“过尽千帆”,写“斜晖脉脉”,有什么作用?

情。

8.赏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江时间之长。"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字统领全词,渲染了边

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2.赏析诗歌:衡阳雁去无留意

9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

3.典故:勒石燕然

用的是《后汉书》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词人

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4.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

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

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5.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云雾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

地的边城风光。这是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

豪放慷慨。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两句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对举,借酒销愁,即使思

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勒功”是将士们向往的。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

7.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

恐双溪解脑舟,载不动许多愁。

L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

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

②用“只恐双溪蚱嘛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

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

2.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感情的?

以景衬情(“风住尘香花己尽”),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

以细节描写(“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表现自己内心的浓重愁苦。

以“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写出自己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

化无形为有形(”只恐双溪蚱脑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自己愁苦的沉重。

3.赏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泪水却先扑簌而下。写出作者感受到的万般寂寞。

4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蚱牖舟,载不动许多愁。”

10

这两句意思是:只怕双溪上那形似蚱蠕的小舟,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作者运用奇特的想

象,化无形的“愁”为有形,表现自己愁苦之重厚。“舟轻愁重”之喻,语意新奇,夸张奇特,想像惊

人。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饮酒豪放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抒发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