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_第1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_第2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_第3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_第4页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政治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第十四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答案第十四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考情回顾考点考题考情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022·山东高考,6高考试题常通过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情境材料考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2023·湖南高考,6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核心考点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法的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①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②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模块融合法属于上层建筑,结合《哲学与文化》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的知识,理解法的决定因素。2.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华法系内涵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历程①春秋战国:开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汉: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③唐朝: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④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但最终归于失败地位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评价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提醒我国当代法的本质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提醒法制与法治法制法治区别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强调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任何国家都有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1.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宗法结合。纠正: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纠正: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3.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纠正: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纠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5.我国形成了以民法典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纠正: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考向一法的本质、特征与职能典例1(2023·达州高三模拟)程某等38人在C县某窑厂工作,后该企业因资金紧张,一直未结清工资款。为尽快解决农民工的“薪”结,让大家过个安心年,该县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后,通过上门调解、查封财产等方式,督促被执行人履行支付义务,同时通过府院多方联动,及时解封该企业财产,并积极帮助其联系新租户,做到既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又努力让企业“活下来”。材料表明()①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②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④我国的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法的社会职能,③与题意无关。从材料中C县人民法院的做法不能得出我国的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夸大了它的作用,④排除。考向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典例2(2023·青岛统考三模)“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1999年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写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2年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①坚持依宪治国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②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通过肯定与否定的对立形成和发展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实践④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①错误。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中形成和发展的,②错误。易错点一误认为法调整着所有的社会关系加练1康德认为:“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法律规则作为社会规范,不同于道德规范,主要在于()①法调整着所有的社会关系②法起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③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①错误。法起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道德也具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这不是二者的不同,②不选。易错点二误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承袭中华传统文化加练2(2023·郴州统考三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法文化经历了三种形态,三种演变。即从“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治”,儒家法律文化以“礼治”形态为发端,以“法治”形态定型,最后以“礼法合治”形态构成完备的体系。对“礼法合治”说法正确的是()①依法治国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②“礼法合治”强调了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承袭中华传统文化④在司法活动中“法”和“礼”都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必须承袭中华传统文化”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排除。要坚持司法公正,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④错误。核心考点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为什么(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3)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内涵三大基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五大支柱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施工方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效果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块融合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的内容,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归纳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不同“主体”的要求①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⑤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⑥社会和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怎么做(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求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提醒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求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归纳提升“五项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纠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纠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3.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纠正: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一样的。纠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人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考向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典例1(2023·河北高三联考)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为中国法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我国新时代推进依法治国有着深刻的启发。以下两则论述告诉我们()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商君书·算地》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①国情及其变化是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②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法治体系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的原则④健全的法律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国情及其变化是一个国家进行法治建设的实践基础,而不是理论基础,①错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④错误。考向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典例2(2023·广州统考三模)针对当前升学就业、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修改工作,这是该法实施30年的一次“大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①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②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在要求③反映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人权的根本保障④体现了党的意志可以按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修改工作,这是通过健全法治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不涉及发挥道德教化作用,①不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启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全面修改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和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根本保障,③不选。易错点一混淆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加练1(2023·湖南高考)某市社区治理中,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打破化解矛盾仅靠干部单向协调的思维惯性,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把群众代表请上“评判席”,融入“法理情”,共评共商共断群众诉求的是与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种做法()①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②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③是基层政权转变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④结合了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社区治理,属于基层民主自治范畴,不涉及基层政权,③排除。应该是结合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易错点二误认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立法平等加练2(2023·湖北武汉高三统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②坚持人民至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③坚持立法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支持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但其自身不能履行司法职能,①表述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律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不可能在立法上坚持平等,③表述错误。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从古到今,许多思想家、法学家对法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下列关于法的起源,认识正确的是()①人法服从神法,人法是从神法派生出来的②法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③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④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①属于“神创说”,不是关于法的起源的正确认识,排除。②看到了法的社会性,没有看到法的阶级性,故排除。2.(2024·河南高三联考)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这是法律制度的三个基本价值。下列对这三个基本价值的解读正确的是()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②法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③维护三个基本价值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捍卫法律尊严④三个基本价值同时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不具有经济职能,①错误。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个基本价值不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④错误。3.全国公安机关按照“云剑”行动具体要求,继续加大对“套路贷”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打掉“套路贷”团伙开发使用的非法放贷App、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并对其进行依法处理。由此可见()A.法律具有阶级性,反映绝大多数人的意志B.法律具有强制性,违法必被追究法律责任C.法律具有全民性,维护全体公民一切权益D.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答案B解析法律具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A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阶级性而非全民性,C错误。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D错误。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设定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严格的界限和约束规范,对违规行为设定了相应罚则,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A.推进科学立法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B.法的制定和认可是由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C.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答案D解析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A错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材料强调法律具有强制性,C不符合题意。5.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提供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网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从中可以看出()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②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③法有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④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法律的作用,不强调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也不强调法律的产生问题,②④与题意不符。6.2023年5月26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紧密结合全省实际,从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条例》的出台完善了对科学技术普及的法律实施机制B.该《条例》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制定C.该《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D.该《条例》的实施将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答案C解析该《条例》是针对科学技术普及制定的法规,没有涉及对科学技术普及的法律实施机制,A不符合题意。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制定和认可,B错误。该《条例》的实施从法律法规层面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人们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但公民道德建设在该《条例》中并没有强调,D排除。7.(2023·湛江高三联考)2023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的《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综述》强调,强化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互联网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性转变,让人民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可见,我国()①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②上层建筑适应社会发展得以优化完善③把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④用法治力量护航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而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①排除。“把网络空间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点”不符合事实,故③错误。8.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行为③需要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④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行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而非目的,②错误。所有公民都需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④错误。9.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这表明()①党依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贯彻了依法治国方略②遵守宪法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活动准则③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执法的公信力④党的领导是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在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①错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规范执法,能提高执法的公信力,③错误。10.(2023·安徽高三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推进依法治国,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据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②要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③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党与国家机关要相互监督,建立健全国家制约和监督体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①错误。党与国家机关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④错误。11.(2023·广东高三联考)牢牢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坚持把群众期盼作为法治建设“风向标”。这对法治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有()①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每一个诉求落到实处②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必须坚持公民在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一律平等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意味着公民的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实现,①错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③错误。12.自2023年1月1日起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对妇女权益保障制度作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规定。为权益遭受侵害的妇女完善救济措施,增加了“救济途径”一章,并创设了公益诉讼制度、支持起诉制度等新的救济途径。该法的施行体现了()①在社会治理中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②我国妇女人权得到进一步的法治保障③我国的立法工作尊重和适应时代规律④我国最终建成了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法律的作用,未体现道德对法律的支撑作用,①排除。我国还没有建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④错误。13.(2024·湖南高三联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审议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草案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作用。这()①旨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②说明法律是最高要求的道德③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意在以法之力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①不符合题意。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是最高要求的法律,法律是最低要求的道德,②错误。二、非选择题14.(2023·泰安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3年7月1日,新修订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正式实施。《处罚办法》在具体内容上修改完善了处罚种类;完善了不予处罚的情形,增加了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对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主体、内容、期限等内容进行细化规定;修改相关时限和罚款数额……增强生态环境执法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严格约束行政执法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实施的价值所在。答案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有利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彰显执法为民温度;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党领导相关工作的法律地位,提出修改立法法,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于2022年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了立法法修正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2023年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答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修改立法法,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3)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良法之治。修改立法法的过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制定出良法,以良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于“法治政府”的命题典例(2023·山东高考)某校一个学习小组围绕“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资料。某地保障房主管部门拟公示信息申请人员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户籍所在地、家庭人口情况、家庭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申请住房门牌号。申请结果信息:申请人员的摇号结果、配租结果。相关法律法规: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1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1号修订)第十九条:“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五十一条:“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下列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三)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9分)命题意图核心价值: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