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024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这个问题涉及荷花的花期这一可观察、可测量的自然现象,且答案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荷花的花期来得出,因此是一个科学问题,A不符合题意。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这个问题涉及“美”这一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且“美”这一属性难以通过客观的实验或测量来验证,因此不是一个科学问题,B符合题意。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这个问题涉及植物的自然生长速度,这是一个可观察、可测量的自然现象,且答案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情况来得出,因此是一个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这个问题涉及鱼的蛋白质含量,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测量的物理量,且答案需要通过对不同种类鱼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来得出,因此也是一个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A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B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用牙签分别划通草履虫培养液与A、B两处溶液,形成连桥,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草履虫最终都向B运动。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B.草履虫能够运动C.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并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详解】A.这个实验并不能直接证明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的定义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而不是通过它们的行为,A错误。B.实验中草履虫向B处运动,显示了它们的运动能力,B正确。C.草履虫对食盐水和葡萄糖溶液的不同反应表明它们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即具有应激性,C正确。D.草履虫向葡萄糖溶液移动,避开食盐水,说明环境因素(如溶液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生物的行为,D正确。故选A。3.我国是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下表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不一致的是()选项生物名称所属种类A海带藻类植物B银杏裸子植物C扬子鳄两栖动物D金丝猴哺乳动物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2)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详解】A.海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因此,A选项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是一致的,A不符合题意。B.银杏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它属于裸子植物。所以,B选项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也是一致的,B不符合题意。C.扬子鳄是爬行动物,而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通常具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能在陆地生活,也能在水中生活,用肺和皮肤呼吸的特点。而扬子鳄作为爬行动物,其幼体和成体都适应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因此,C选项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是不一致的,C符合题意。D.金丝猴的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因此,D选项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是一致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微生物大都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大肠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B.蘑菇可利用孢子繁殖后代C.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D.艾滋病病毒营寄生生活【答案】A【解析】【分析】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区域,DNA呈环状存在于拟核中。真菌是真核生物,包括霉菌、酵母菌和蘑菇等,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真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孢子繁殖。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如酿酒、制作面包等。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核区,而不是细胞核,A错误。B.蘑菇是真菌,可以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孢子是其繁殖单位,可以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的个体,B正确。C.酵母菌在食品发酵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制作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赋予面包松软的口感,C正确。D.艾滋病病毒是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D正确。故选A。5.在二氧化碳、水分等条件适宜且不变的条件下,测定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强度由0到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C.c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D.若长时间白天光照强度为b,则植物仍可以正常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生长依赖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之间的平衡。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详解】A.在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来维持生命活动,A正确。B.光照强度由0到b,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植物能够利用更多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会不断增强,B正确。C.c点之后光照强度继续增加,但氧气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达到饱和点,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C正确。D.在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无法积累有机物,植物将无法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D。6.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筛管运输的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可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1)植物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气管,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2)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筛管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片的气孔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A正确。B.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筛管运输有机物,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故B错误。C.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对移栽植物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保证移栽植物体对水分的需求,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C正确。D.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正确。故选B。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答案】B【解析】【分析】(1)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呼吸方式也多种多样。(2)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运动方式是游泳。【详解】A.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鸟类则是恒温动物,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A错误。B.无论是鱼类还是鸟类,它们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是脊椎动物的一个共同特征,B正确。C.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们通过鳃从水中提取氧气,C错误。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它们通过肺来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气囊则主要起到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和减轻体重的作用,但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D错误。故选B。8.下图是心脏结构及某时刻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为心室收缩状态 B.图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C.图中③为左心室 D.与④相连的血管内流静脉血【答案】D【解析】【分析】(1)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房室瓣是关闭的,动脉瓣是开放的。(2)心脏的结构如图: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室、④左心房。(3)血液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故肺静脉中流动脉血。【详解】A.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故A正确。B.由图可知,心室正处于收缩状态,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故B正确。C.图中③左心室,故C正确。D.由图可知,④为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参与肺循环,血液流经肺后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故肺静脉中流动脉血,故D错误。故选D。9.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2)土壤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会趋向于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3)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4)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关节和肌肉。骨起到杠杆的作用,关节起到支点作用,肌肉产生动力。【详解】A.鸟类筑巢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属于先天性行为,故A正确。B.土壤中的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植物的根会趋向于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有助于植物更有效地吸收水分,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和生存,故B正确。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敲门时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敲门的动作,故C错误。D.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在屈肘到“敲”的过程中肘关节起支点作用,故D正确。故选C。10.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特点如下表:【详解】A.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当人体受伤出血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在伤口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血栓,从而堵住伤口,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一些物质,进一步加速血液的凝固。因此,在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主要就是血小板,A符合题意。B.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和保护,能够吞噬并消灭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但白细胞并不直接参与凝血过程,B不符合题意。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并不参与凝血过程,C不符合题意。D.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它们能够吞噬并消化病原体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但吞噬细胞同样不直接参与凝血过程,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型中结构名称标注有误的是()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出球小动脉【答案】A【解析】【分析】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构成。【详解】肾小管应该与肾小囊相连,图中所标注的肾小管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故标注有误的是肾小管,BCD错误,A正确。故选A。12.每年冬季都是流感的高发期,疾控部门建议人们要勤洗手、带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感疫苗是抗体B.注射流感疫苗获得的是非特异性免疫C.患流感带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D.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详解】A.流感疫苗并不是抗体,而是经过处理(如灭活或减毒)的流感病毒或其部分成分,它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在不引起疾病的情况下使人体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A错误。B.注射流感疫苗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也称为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是因为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只针对特定的流感病毒(或其部分成分),而对其他病原体没有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则是指人体对所有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B错误。C.患流感时戴口罩主要是为了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而不是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戴口罩并不能直接控制传染源的活动或数量,C错误。D.注射流感疫苗的主要目的是使易感人群(即未感染过流感病毒或未接种过流感疫苗的人群)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从而降低他们感染流感的风险。因此,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之一,D正确。故选D13.“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的茎不能长粗,原因是茎内没有()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答案】C【解析】【分析】草本植物茎包括表皮、薄壁细胞、维管束,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详解】A.表皮位于茎的最外层,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茎受到外界的伤害。但它与茎的增粗没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B.韧皮部位于表皮和形成层之间,主要含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负责运输有机物,而韧皮纤维则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作用。但它同样不参与茎的增粗过程,B不符合题意。C.形成层是茎中非常关键的一层细胞。它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具有分裂能力。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形成层的细胞会不断分裂,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这样,茎就会逐渐变粗。然而,在竹子中,形成层在竹子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消失,因此竹子的茎不能继续增粗,C符合题意。D.木质部位于茎的内部,主要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导管负责运输水和无机盐,而木纤维则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作用。但它与茎的增粗也没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五一假期,小张同学一家去了青檀寺蝴蝶谷游玩。他发现一只褐色带斑纹的“虫子”垂挂在一种植物叶片背面的叶柄处,一动不动,用手摸一下感觉光滑且硬硬的,如图所示。学生物学的爸爸告诉他,这“虫子"是蝴蝶发育过程中的()A.成虫 B.蛹 C.幼虫 D.卵【答案】B【解析】【分析】蝴蝶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与成虫差别明显,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详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所以这“虫子"是蝴蝶发育过程中的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5.母亲克服“十月怀胎”增重8~12kg的艰辛,历经“一朝分娩”时的10级阵痛,才给了我们生命。出生前,母亲为我们提供的温暖、舒适、营养、安全的生长发育场所是()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答案】C【解析】【分析】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般怀孕到第40周,胎儿发育成熟。成熟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它负责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然而,卵巢并不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B.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并结合成受精卵的地方。虽然它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不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场所,B不符合题意。C.子宫是女性内生殖器官之一,是一空腔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前面略扁,后面稍突出,是孕育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然而,在胎儿出生前,子宫虽然为胎儿提供了部分生长环境,C符合题意。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是人类妊娠期间由胚胎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组织结合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科研机构调查某地区一种兔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该种兔各种毛色个体的数量如图甲所示,20世纪90年代的数量如图乙所示,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白色兔最容易被天敌发现B.该种兔的毛色差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浅色兔为适应环境变化发生深色变异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详解】A.在自然环境中,浅色(如白色)的个体在深色背景中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其生存风险增加。这是合理的推断,符合自然选择的原理,A正确。B.毛色作为生物的一种性状,其差异往往由遗传物质(基因)决定,因此这种差异是可遗传的,B正确。C.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是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主动发生的。在这里,深色兔因为更适应环境(如更难以被天敌发现)而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了生存优势,其数量在种群中逐渐增加。因此,说浅色兔为适应环境而主动发生深色变异是不准确的,C错误。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确实反映了自然选择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如深色兔)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导致其数量在种群中逐渐增加,D正确。故选C。17.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详解】A.建立自然保护区又称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A正确。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B正确。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D.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错误。故选D。18.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黑猩猩 B.露西 C.北京猿人 D.森林古猿【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9.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学好生物学尤为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不科学的是()A.观察到物像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然后转换高倍物镜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C.边滴加果蔬提取液边震荡,可准确记录果蔬提取液的用量D.制作酸奶时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可形成无氧环境【答案】A【解析】【分析】(1)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放大物像,因此其最主要的部位是目镜和物镜。(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详解】A.在显微镜观察中,当我们已经通过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后,如果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应该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而不是直接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因为粗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大,直接转动它可能会使物像迅速远离焦点而变得模糊,甚至可能损坏载玻片和镜头。更重要的是,在物像不清晰的情况下转换高倍物镜是无法观察到清晰的高倍镜下的物像的,A符合题意。B.在生物学实验中,为了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或进行其他需要去除叶绿素的实验,我们常常会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同时避免酒精直接加热可能引起的危险,B不符合题意。C.在提取果蔬中的色素或其他成分时,为了准确记录提取液的用量,我们通常会采用边滴加边震荡的方法。这样做可以确保提取液与果蔬充分接触,提高提取效率,并且可以实时观察提取液的颜色或状态变化,从而准确记录所需的提取液用量,C不符合题意。D.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乳酸菌是主要的发酵菌种。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它们需要在无氧环境下才能进行正常的发酵作用。因此,在制作酸奶时,我们需要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以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这样制作出来的酸奶口感和品质都会更好,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我国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人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酿酒酵母菌株。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详解】A.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故A错误。B.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属于转基因技术,故B正确。C.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故C错误。D.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故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种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人们广泛种植。图一为油菜植株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其中序号①~④表示丙的不同类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结构,图二为显微镜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结构。(1)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和高等动物体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是_______。图一中甲→乙表示_______,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2)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______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属于_____(填“两性花”或“单性花”),判断的理由是它具有_____(填字母)。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决定的。油菜花经过_________________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____________。(4)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___________移动。【答案】(1)①.细胞②.系统③.细胞分裂④.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2)③输导(3)①.两性花②.bc③.液泡④.传粉和受精⑤.子叶(胚)(4)右【解析】【分析】图一中,甲→乙表示细胞分裂,乙→丙表示细胞分化,图丁a花瓣,b雄蕊,c雌蕊,d花萼。【小问1详解】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生命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生命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与高等动物体相比,油菜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图一中,甲→乙表示细胞由一个分裂形成两个细胞过程,故甲→乙表示细胞分裂,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小问2详解】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有茎、叶的分化,只有假根;油菜属于高等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小问3详解】丁表示油菜的生殖器官,油菜的生殖器官包括b雄蕊和c雌蕊,属于两性花。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花的颜色往往是花瓣的颜色,决定油菜花颜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与花瓣细胞的液泡中。油菜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子叶/胚。【小问4详解】根尖成熟区细胞停止分裂,开始分化形成特化细胞。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右移动。22.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金鱼藻和BTB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一致。(2)实验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_____,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__,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3)实验二: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什么?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①.光(光照)②.数量、大小(形状,形态)③.生长状况(生理状况)(2)①.甲乙②.二氧化碳③.线粒体(3)①.甲②.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4)植树造林,节约纸张,绿色出行【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小问1详解】分析实验可知,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光,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数量、大小、形状等基本一致。【小问2详解】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在黑暗处金鱼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甲和乙,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中。【小问3详解】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甲,原因是在光照下,甲中的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小问4详解】碳中和是指碳的吸收量和碳的释放量相等,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多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低碳出行、随手关灯等。23.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___________(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_________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_________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___________,小明体内膈顶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胸腔迅速________(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_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___________曲度过大。(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量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___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根据曲线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化学性②.麦芽糖③.胰腺和肠腺(2)①.收缩②.上升③.缩小④.咽(3)①.条件②.反射弧③.晶状体(4)①.(实验)误差②.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解析】【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小问1详解】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这是一种化学性消化。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胰腺和肠腺分泌的胰液和肠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小问2详解】如图爸爸此时为屈肘,肱二头肌的状态是收缩,小明体内膈顶部上升,胸腔迅速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咽,所以食物会容易误入气管。【小问3详解】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小问4详解】重复实验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增加准确性。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24.艾华同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信息控制的,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性状本身。她想知道自己的蓝眼(虹膜颜色为蓝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此,她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服球虹膜的颜色,绘成了图示遗传图谱。请分析作答:(1)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2)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___________性状。根据遗传图谱可知,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3)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则艾华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决定其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_________(填“7”或“8")号,是通过________传递给她的。(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基因②.DNA(2)①.相对②.蓝眼③.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3)①.Dd②.8③.精子或生殖细胞(4)1/4(25%)【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小问1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故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是基因,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上。【小问2详解】人的棕眼和蓝眼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