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文本目录必备知识

夯基固本01合作共研素能提升02课时分层作业03CONTENTS必备知识·夯基固本01知识点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度(1)背景: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80年代后,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戊戌变法①1898年,加设____________,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清末新政①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_________,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②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被废除(2)表现经济特科

大学堂

2.学堂选官制度(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_,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2)制度更新: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3)学堂选官: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___》,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外务部

奏定学堂章程

3.留学生选官制度(1)内容: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______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2)地位: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举人

误区警示废八股≠废科举戊戌变法时期,废除了八股取士,但是并未废除科举制度,只是改试策论、时政等。1905年下令从1906年开始废除科举制。

教材史料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概括袁世凯的核心主张及目的。提示:主张:废科举,设学堂,普及新学。目的:培养新政人才;开通民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维护清王朝统治,换取列强支持。知识点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临时政府时期(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2)内容①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_________,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运行机制。(3)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试院

任用、监察

制度建设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官员选拔考试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_________负责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意义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2.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法草案

铨叙局

3.国民政府时期(1)确立: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2)依据: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____________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3)内容①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③允许______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公务员任用法

考试监察

女子

图解历史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教材史料阅读教材“历史纵横”:民国时期的文官、公务员等级制。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与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有何关联?提示: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度并有所变通,由四级九等变为四等三十七级。知识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含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2)过程①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②后来,建立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③改革开放以后,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

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

(3)意义①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②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________________制度建立2005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2.公务员制度(1)形成公务员考试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2)内容: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____________、严格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3)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公开考试

平等竞争

择优录取

概念阐释党管干部党管干部是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指导下,吸取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干部管理经验和借鉴苏联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在整个干部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党管干部。

教材史料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公务员。据史料概括国家公务员有何显著特点。提示:依法履行公职,属于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待遇。知识构架合作共研·素能提升02视角一获取解读信息1.科举制的废除材料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摘编自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结合材料,谈谈清末废除科举制的原因和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原因:清末科举考试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失去了为清王朝服务的功能。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式人才;另一方面,新的选拔制度的缺陷加剧了政治动荡,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导致20世纪初期社会动荡。2.“癸卯学制”材料《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部分)注: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课程课时修身5读经讲经45中国文学19外语36历史11地理11几何代数20理化8植物动物8图画4法制理财3体操10根据材料,概述“癸卯学制”的特点。提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人文与自然科学并举;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忠孝)色彩;注重实用人才(通才)的培养。

历史解释晚清教育变革的影响(1)冲击了封建社会旧教育制度。从洋务运动起,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板块逐渐松动。经过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封建旧制度的枷锁被国人进一步打碎。(2)促进了西学的引进及传播。大量物理、化学、数学、天文学等译著出现在新式学堂中,西式科普读物等书籍也被译介到中国。(3)培养了新式人才。“废科举、兴学堂”培养的学生具有新式思维,通过新式教育学习新技术,成为国家需要的新式人才。(4)晚清“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正是从此开始,中国迈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

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晚清选官制度改革(1)特点:历程曲折反复;体制逐步完善;制度新旧杂陈。(2)影响①积极影响:推动了晚清官制改革,为社会发展积累了人才,推动了学堂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局限性:存在着急功近利、新旧杂陈、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变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启示:选官制度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必须立足于国家和民族富强的终极目标。1.清末《游学译编》上有文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焦)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刊登此文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872年 B.1898年C.1901年 D.1905年D

[据材料“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焦)梦矣”可知,科举制已然废除,科举制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故选D项;1872年仍然实行科举制,排除A项;1898年实行维新变法,废八股而非科举制,排除B项;1901年科举制尚未废除,排除C项。]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下表)。由此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课时54519361111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课时20884310A.适应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课程理念C.摒弃了传统的儒家伦理主张D.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B

[经世致用指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与材料中清末课程兼有儒家经典、西方课程以适应时代要求,挽救民族危亡相合,故选B项;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861—1895年,排除A项;“摒弃了”与材料中“修身”

“读经讲经”课时比例大相悖,排除C项;维新变法的时间是1895—1898年,排除D项。]视角二分析探究问题3.国民政府选官制度材料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举行;1933年,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与北平两处举办。从这两年的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与录取人数来看,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第二梯队为山西、河南、四川、山东、辽宁、吉林,第三梯队为余下省份。如果将这种梯队的划分与清代科举大、中、小省的分层相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广东省值得特别注意,它在清代科举考试只属于中等省份,但在当时的文官考试中占据了十分显眼的位置。第一届、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之后,边疆省份开始呼吁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呼吁在边疆省份设立考试地点、取消外语科目、降低录取标准以及切合边疆省份的实际需求。1937年,张继等人在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高等文官考试应分区定额录取,并分处举行。——摘编自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提示:示例:论题:广东在国民政府高等文官考试中“十分显眼”有其必然性。阐释:晚清以来,广东开放较早,西方文化较早传入,新式教育较发达,与国外交流频繁,留学生队伍也相对较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广东的工业化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广东是辛亥革命的中心区域之一,是国民党发展壮大的中心区域之一,如孙中山在广州领导了包括国民革命在内的多次革命斗争,国民党在广东的基础较好,吸引知识分子报考高等文官。由于当时高等文官考试实行依据考试成绩而不分区录取的原则,故有众多人才基础、经济实力较优越的广东人才可以广泛报考并完全依据考试成绩入选。加之当时考点只设在南京、北平,广东处于沿海地区,相比于内地,较易通过多种交通工具来参加考试,这些因素是广东在第一届和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中报考和录取人数众多的原因。故晚清以来的社会变迁,推动了广东人在文官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论题,如“分区定额录取是中国古代科举制经验的总结”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选制度不够完善”等,阐释充分,言之有理均可)

历史解释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时间选官制度特点原因作用晚清废科举制,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浓厚的封建性(1)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民族危机加剧(3)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4)科举制的弊端(1)促进思想解放(2)推动工业化进程(3)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民国文官考试制度浓厚的西方化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为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体现政治民主。无力发挥实际效用时间选官制度特点原因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发展(3)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增强初步建成规模大、门类全、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规定:“考试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

物理、数学等23个专门学科。”1918年,考试专门学科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

商业等。这一调整(

)A.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B.使人才选拔制度臻于完善C.保障选官的公平公正D.受到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