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
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
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
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
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
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
逐颜开。
赏析:全诗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
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本首诗描写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
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
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暖”既写出了
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
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2、《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
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人
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越来越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在“国”后加上“破”是写出
一种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惨象;在“草木”后加上“深”画出了一种乱草遍地丛生,人烟
稀少的荒芜景象,写出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与沉痛心情。三、四两句: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
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颈联“连三月”
可以看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
音讯的心情。“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3、《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烟雾笼罩着寒江水,月映白了岸边沙。夜晚,船停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
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首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
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泊秦淮”揭示
时间、地点。“近酒家”三字为下文铺垫。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
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最后两句议论,表达
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年老多病的诗人,困居在这荒僻的山村里,并不觉得悲伤,还是想从军为国家去
防守西北边境。夜深了,听窗外的狂风暴雨,诗人渐渐进入梦乡。在梦中,诗人正跨着战马,
踏过冰封的河流,驰骋在疆场上。
赏析:全诗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僵卧孤村”描绘了
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尚思为国成轮台”写出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
忧民的拳拳之心。“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一语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
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
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三、四句由现实转入梦境,通过风雨把二者联系起来,因为
作者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在他听来,窗外的风雨声和战场上的马蹄声是很相似的,这样的
联系显得自然而巧妙,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
之情。
5、《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
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
丹心光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干戈寥落”包
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是支离
破碎的国家命运的写照,“雨打萍”是飘泊不定个人身世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像那
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
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
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
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不
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赏析: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
的偏僻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颈联写出了哲理,
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该句成为远隔
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
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
趣和旷达的胸怀。
7、《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
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诗人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
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
怨恨及失落的心境。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
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
和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
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
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
看得清楚。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赏析: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泰山,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
写近望,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
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
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
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
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
迷人的白沙堤。
赏析: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全诗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
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西湖的赞歌。一二句是云水生春意。三四句是莺燕争春
光。五六句是花草竞春荣。七八句是诗人赞春情。诗人骑马扬鞭,指点春色:这绿柳成阴的
白沙堤,是我最留连喜爱的地方啊!这是诗人看到面前的美景,内心发出的由衷赞叹。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我不怕层层
浮云遮住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
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
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情,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
两句承接前两句的写景进行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
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
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1、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
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
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
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
魅力。
12、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赏析: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
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诗作首联叙事。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
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颔联抒
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
泡影,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颈联
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尾联盟恢复之志。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
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13、《雨过山村》w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桅子花。
译文:雨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鸡鸣,小溪两边长满翠竹,乡村的小路越过小溪,木板桥
歪歪斜斜。村里的嫂嫂和小姑相互呼唤去清洗蚕子,庭院里的桅子花因农忙而无人欣赏。
赏析:首句已显出山村之“幽”,次句由曲径通幽的过程描写,显出山居的“深”,并让读
者随诗句的向导,体验了山行的趣味。诗人转而写到农事,在这淳朴的山村里,妇姑相唤而
行,显得多么亲切,作为同一家庭的成员,关系多么和睦,她们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
家之后。尾句用“闲”衬忙,通过桅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这首山水田园诗,
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w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
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苍山远”,
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
地点。说明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
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
的同情。
15.《暮江吟》w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
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三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
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
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人又在诗句中妥
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
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了。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
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
宁静的意境。
16.《宿建德江》w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I,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旷野无垠远处天空
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亮与人意合情投。
赏析: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
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
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
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
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17.《终南望余雪》w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
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
有新意。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
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18.《画》w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
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
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
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
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
点。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
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
19.《菊花》w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
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
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
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
幽雅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第
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
花能凌风霜而不凋,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
20.《送别》w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
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赏析:春风中万物复苏,处处绿色,正宜快乐踏青,也正是古人远行的开始。乐与愁、
明与暗,扰人心房。“杨柳”既是“东风树”,当然与春风就密不可分。春天是快乐的季节,
离别却是苦事,杨柳却兼而有之,这就成了一种复杂心情的交织,写出了诗人丰富的感情。
21.《秋风引》w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
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
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赏析: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着长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
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人在秋风上驰骋诗意。通过问句,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
至的特征。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
所闻的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雁群。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
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
22.《霜月》w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
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
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赏析:本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写月夜冷艳之美。首句
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写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
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
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
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
它的内涵饱满而丰富。
2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w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
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
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
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
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
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
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
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24.《蜀中九日/九日登高》w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
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赏析: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
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
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然而却不能北归。第四句则
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间”,却使诗人的
思亲之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25.《独坐敬亭山》w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
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
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
写尽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
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静。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
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因
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
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
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6.《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w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一旦成为被贬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再也没有家了,此时的
心情是何等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
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寒意袭来,就像置
身于梅花飘落的冬季一般。
赏析:李白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
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
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
城落满了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
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
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
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27.《长安秋望》w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
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赏析: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
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首句点出“望”的
立足点,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这种明净到近
乎虚空的天色,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
的心境。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
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用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
的秋色。
28.《雪梅》w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
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析:雪、梅都是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
“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
意料。诗的后两句巧妙地突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
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
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29.《梅花》w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
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
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林逋表现的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
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
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魅力。
30.《乐游原》w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
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
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的慨叹,它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
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感受。
31.《鹊桥仙・纤云弄巧》w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
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
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赏析: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将七夕
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
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
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此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
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32.《画菊》w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
悦,觉得与众不同。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
赏析:这首诗与一般赞颂菊花的诗不同。本诗托物言志,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
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
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
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
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
33.《夜书所见》w
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
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赏析: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
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本诗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动静结
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益,以实映虚。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
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
34.《牧童》w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
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牧童》一选,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透过诗,我们也看到
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
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断
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
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
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35.《闲居初夏午睡起》w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
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
柳絮。
赏析: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诗中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
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
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
36.《问刘十九》w
唐白居易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
否共饮一杯?朋友!
赏析:这首诗可以说是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给友人备下的酒,当然是可以使
对方致醉的,但这首诗本身却是比酒还要醇浓。对于刘十九来说,除了那泥炉、新酒和天气
之外,白居易的那种深情,那种渴望把酒共饮所表现出的友谊,当是更令人神往和心醉的。
生活在这里显示了除物质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动人的精神因素。
37.《晚春》w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
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
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
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
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
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
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38.《夜雪》w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
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
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赏析: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
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
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
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
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39.《离思》w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
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
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的
“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
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
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40.《山亭夏日》w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
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
沁人心脾的香气。
赏析:本诗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诗人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
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
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
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41.《题诗后》w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译文:这两句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了解我思想情感
的好朋友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故乡(山中),在瑟瑟秋风中安稳地
睡了。
赏析: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首诗就是他视艺术为生
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真实写照。
42.《武陵春・春晚》w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嘛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
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
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螭般的小船,载不动我
许多的忧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
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艺术表
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
4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w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
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
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
除的是一一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
意,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
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词的下阕就
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
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4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w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
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
来了。
赏析: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
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
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45.《声声慢•寻寻觅觅》w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
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
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
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
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
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
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业租赁与装修合同
- 自行车脚踏车车轮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吉他放大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橡胶家务手套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环保要求下彩钢房设计与建造合同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开发及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化妆品销售与仓储配送合同
- 04版食堂小卖部一体化经营合同
- 2024年度临时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境合同
- 海尔跨国并购GE家电财务绩效分析及启示
- 《西游记》中的文化传统
- 认知觉醒 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
-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2024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末英语试卷和答案
-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查房课件
- 社区工作中的有效沟通技巧
- 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分析
- 感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2023版
- 某风景区策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