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一、选择题1.东晋孙绰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D)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B.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C.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D.佛道汲取儒家传统理论[解析]“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都在主动汲取儒家的传统伦理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儒学独尊,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的信息,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儒佛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故C项错误。2.佛教最初传入中原时关于“剃度”并无明确限制。但东晋高僧慧远却指出,凡是尚在朝廷效力的人,尤其是士兵,或者还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人都不能受戒剃度。这一变更说明(C)A.中外文化沟通更趋于频繁 B.儒学统治地位动摇C.思想文化受制于社会现实 D.“三教合一”起先出现[解析]材料中为佛教剃度设置肯定限制,以此与忠君思想或孝道相适应,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制于社会现实,C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中外文化沟通频繁,解除A项;材料并未提到儒家思想地位问题,解除B项;材料仅涉及佛教与儒家,且只是陈述一种史实,无法得出“三教合一”起先出现,解除D项。3.唐朝之前,传世经书文字错讹百出,诠释也众说纷纭。唐太宗吩咐颜师古等校订五经文字,吩咐孔颖达等为经书重做注解,编撰《五经正义》,共180卷。唐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A.力求思想的大一统 B.促进理学的官方化C.订正儒经中的错讹 D.以儒教为唯一宗教[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重视订正儒家经书中的错误,并重新注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力求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故选A项;理学产生于宋代,故解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概括,而不是对目的的分析,故解除;D项不符合唐代“三教并行”的时代特征,故解除。4.“魏晋风度”和“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起清谈之风。然而,他们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醒悟的相识,表现为形骸放浪、不拘小节。他们的这种行为(B)A.在于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B.体现了统治阶层的趋向堕落C.源于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D.表达了庶族地主的政治诉求[解析]魏晋时期,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醒悟相识的文人名士,不满现实,形骸放浪、不拘小节,体现了统治阶层趋向堕落,B项正确;“老庄之学”“清谈之风”是道家理论,并非道教核心理念,A项错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国家治理政策并不宽松自由,C项错误;“竹林七贤”表达了士族地主对政治的不满,而非庶族地主的政治诉求,D项错误。5.在儒家观念中,服装为礼仪之基础。佛教传入后,原本布幅裹身、袒露肩臂的服装形制不断变更,至唐朝时期发展为与世俗服装相近的交领右衽、两袖俱全的款式。这一变更说明(D)A.佛教服饰起先走向世俗化B.佛教渐渐同儒家思想融合C.唐朝文化的包涵与开放性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解析]材料“唐朝时期发展为与世俗服装相近的交领右衽、两袖俱全的款式”说明唐朝时期的佛教服饰以及同中原本土服饰相融合,体现的是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D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佛教的本土化,解除;材料未涉及佛教同儒家思想的融合,B项解除;材料与唐朝文化的包涵、开放无关,C项解除。6.下表为三国至隋唐僧人名号的演化。这反映了(B)时期僧人名号命名特点三国以国为姓,音译或意译其名,如来自天竺的僧人一般冠以“竺”姓东晋以佛法僧为姓,音译其名,如佛陀耶舍、法护、僧伽提婆隋唐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A.佛教传入中国的历程 B.佛教渐渐本土化C.僧人命名日益规范化 D.“三教合一”的盛行[解析]依据“山名+法名,如百丈怀海;地名+法名,如曹溪慧能;寺名+法名,如法眼文益;尊号+法名,如义净法藏;俗名+法名,如司马道信”等信息可知,从三国时期到隋唐,佛教的僧人名号许多都以中国的山海地名命名,反映出佛教渐渐本土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历程,解除A项;从材料的命名并不能看出规范,解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其他派别,不能体现“三教合一”的盛行,解除D项。7.(2024·山西高三三模)魏帝曹髦(máo)巡察太学,以经学史上一系列自相冲突的问题反复诘难经师,令经师瞠目结舌。这与汉代帝王亲临太学讲经恰成反照。这说明(A)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冲击B.太学的官学地位受到挑战C.儒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D.统治者治国思想不断变更[解析]魏晋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及本土道教的产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因此魏帝与汉代帝王对儒学的看法截然相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太学地位的变更,B项解除;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学形成理论体系,C项解除;材料与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无关,D项解除。8.(2024·山东高三二模)“瓦当”是中国古代用以装饰美化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如图是隋唐比较流行的瓦当纹样,从中可以折射出隋唐时期(C)A.建筑技术达到了高峰 B.私营手工业注意创新C.佛教兴盛并广泛传播 D.“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之一,在隋唐时期莲花成为广受欢迎并流行的纹样,说明白佛教的兴盛与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在隋唐时期建筑技术达到高峰,A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是官营手工业还是私营手工业,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佛教和道教、儒学的关系,D项错误。9.(2024·汕尾)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看法和呈现思想文化的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与和谐,力求从书法中寻找人生的归宿和寄予。这一现象的出现(D)A.深受儒佛道思想的影响B.与前人的发展无关C.得益于书写工具的进步D.源于社会动荡担心[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看法和呈现思想文化的境界”“力求从书法中寻找人生的归宿和寄予”等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是我国战乱、动荡时期,一些士人寄情于书法,追寻精神上的安慰与解放,这源于魏晋时期动荡担心的社会现实,故D项正确;材料中魏晋士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不能体现儒佛道思想的影响,故解除A项;汉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故解除B项;书写工具的进步与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特点的形成无必定关系,故解除C项。10.“踏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从汉到唐广为流传。踏歌原流行于民间,到唐代被加工成宫廷舞蹈,出现踏金莲、踏歌辞等宫廷舞乐。唐睿宗先天二年元宵节,皇家在安福门外实行了有千余妇女参与的踏歌舞会。据此可知,在唐代(C)A.妇女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B.民间文化已经失去原有特色C.社会环境具有包涵开放特色D.踏歌以宫廷舞会为主要形式[解析]依据材料“踏歌原流行于民间……安福门外实行了有千余妇女参与的踏歌舞会”可知唐代包涵开放的社会风尚,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妇女参与踏歌,无法得出唐代妇女地位进一步提高,解除A项;踏歌由民间发展到宫廷,但不能说明民间文化已经失去原有特色,解除B项;材料描写了唐代宫廷组织踏歌舞会,但并非全部踏歌都是宫廷舞会,且踏歌原来流行于民间,解除D项。11.魏晋时期的绘画,在画面造型及线条的处理上,往往追求一种空灵通透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然物表的审美品行,流露出一种虚灵的风致和气韵。这表明当时(A)A.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B.“三教合一”催生新绘画风格C.绘画创作呈现出旺盛局面D.文人画艺术风格渐渐成型[解析]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绘画创作追求空灵通透的境界,作品流露出超然、虚灵的气韵,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魏晋时期属于乱世,当时名士大多对残酷的政治现实保持着醒悟相识,他们在崇尚老庄的基础上形成玄学之风,酷爱自然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说明时代思潮影响了艺术创作,故选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儒、佛、道相互融合,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绘画创作的风格,没有体现绘画创作的旺盛局面,故解除C项;宋元时期,文人画艺术风格渐渐成型,故解除D项。12.下表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分布状况(现代省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省份江苏浙江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人数2058837241817省份陕西山西江西河南甘肃内蒙古人数77665543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南北文化沟通频繁C.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北方社会动荡担心[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南北朝时期的江苏、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的文学家分布最多,而内蒙古、甘肃、山西和陕西等省份分布最少。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故A项正确;表格体现不出南北文化沟通频繁,故B项错误;两宋之际,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故C项错误;河南、河北的文学家分布也比较多,因此“北方社会动荡担心”不是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13.(2024·江苏高考·3)有学者认为,假如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调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化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解析]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风格由豪放浪漫到沉郁悲壮,风格有显著的变更,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故选A项;材料表明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化,解除B项;唐诗是文学创作,肯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但无法全景再现社会真实,解除C项;材料表明安史之乱导致唐诗风格发生了变更,而不是导致唐诗衰微,解除D项。14.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D)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发展 B.经济交往带动文化沟通C.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解析]材料反映了天竺佛教舞曲婆罗门曲传入中国后经过凉州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以及唐玄宗修改、润色,形成新的舞曲“霓裳羽衣舞”,这体现了唐朝文化与天竺佛教文化的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D项正确。中国与天竺是两个国家,这种沟通是对外交往,而非民族交融,故解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交往,也没体现经济交往带动文化沟通,故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观念的更新,故解除C项。15.(2024·六盘水)唐朝的丝绸之路突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政府、民间与沿途国家、民族的商贸和文化双向沟通频繁,出现“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的局面。这说明唐政府(B)A.经国治民战略的连续性B.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格局的形成C.经略边疆“凿空”商旅之道D.高度重视与外部世界广泛联系[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政府、民间与沿途国家、民族的商贸和文化双向沟通频繁,推动多元文化融合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与经国治民战略无关,A项解除;“凿空”是张骞的功绩,C项解除;材料强调的是商贸和文化的联系,D项说法错在“广泛”,解除。二、非选择题16.“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化,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详细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才智。唐代飞天变更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勉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变更: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说明,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答案](1)特征: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缘由: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沟通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才智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妙生活的详细呈现。(2)史料价值: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化、多样乐器的运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探讨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供应了不行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探讨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沟通、社会发展状况刚好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解析](1)特征:依据“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详细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得出西域文化与中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口可乐营销策略》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张琼洁课件
- 双语客运值班员客运站的设备组成课件
- 双语列车长安全管理规定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成本导向定价法课件
- 管道支吊架调整施工方案
- 《GB 19147-2016车用柴油》(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华传统文化课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个人职业能力训练课件
- GB/T 3810.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 GB/T 17213.4-200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4部分:检验和例行试验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课件
-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课件
- 施工班组考核表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术 真空计 与标准真空计直接比较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2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际五一劳动节颁奖荣誉晚会动态PPT模板
- 全院CRRT护理技能培训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后勤不“后”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促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