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困境、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15000字(论文)】_第1页
【企业财务困境、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15000字(论文)】_第2页
【企业财务困境、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15000字(论文)】_第3页
【企业财务困境、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15000字(论文)】_第4页
【企业财务困境、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15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投资者、债权人和经理层共同关心的是为何造成了公司财务困境。现在存在着很多的原因致使公司财务结构和成果的恶化,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导致公司破产或者被其他公司兼并和改革。如果公司在市场中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困境,投资者由于无法获得自己原有的投资利润和所得,从而增加风险。因此,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可能对应计的项目或真实进行活动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操纵。新一届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使应计盈余管理的操纵可能性变窄,由此管理层逐步从应计盈余的管理模式向真实盈余的管理模式转化。应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对会计收益进行调节以及对资产操纵的一种管理行为,其不能改变企业的正常现金流和其他经济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是指通过改变一个企业真正的经济活动方式来调节利润。随着当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盈余管理愈演愈烈地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往往公司治理的水平和盈余行为之间的管理具有很强的联系,股东与公司管理者的不同权责使得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财务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会对操纵公司盈余提供方便,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管理者进行违法行为。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止企业盈余管理的过度操纵,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应用质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目前亟待深入的科学研究。1.2研究意义发生了财务困境的企业很有可能被强制并购重组或者破产。因此,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要想避免公司出现不良状况,就可以使用盈余管理等方式来调节收益,隐瞒公司长期运作不良的情况。本文就以企业公司治理为其切入点,通过数据实证分析研究企业财务困境及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深入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能有效地帮助当前企业现代盈余管理理论的建立,促进了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发布,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也提高了公司财务相关信息的透明性。虽然当今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发表过一系列有关财务困境、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研究视点和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至今还没有基本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本文期望通过研究之后能对其有所帮助。1.3相关概念界定1.3.1盈余管理的内涵美国Schipper教授(1989)REF_Ref29729\r\h[1]率先明确地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主要概念是指管理者为了使其更好地获得其他私人经济利益,存在一定的目标而非完全处于中立地位进行控制其尚未对外公开发布的企业财务报表的一个管理过程。随后会计研究者Scott(1997)REF_Ref30382\r\h[2]在其著作《财务会计理论》中写道,盈余管理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者是否能够在其国际公认的财务会计准则范围内,根据其经济优势和偏好,通过财务政策的制定与选择,使自身的经济效用能够发挥到一个极限。国内学者陆建桥(1999)REF_Ref31815\r\h[3]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管理者在其基本会计准则所规定的适用范围内,为有效实现企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所需要进行的一种基本会计准则选择。魏明海(2000)REF_Ref31845\r\h[4]认为盈余管理是泛指管理者为了对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产生误导,并在决定企业财务报表时通过“构造”市场交易事件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陈汉文(2004)REF_Ref31864\r\h[5]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处理途径,在商业准则和会计法规规定中的漏洞中,选取合适的交易流程从而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操纵。然而在本文中,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不侵犯任何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信息不对称性,通过各种会计手段和职业判断,有政治目的地在财务报表公开披露的盈余信息上进行操控,对利益相关者产生误导,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实现企业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3.2财务困境的内涵当一个企业的债务已经到期,而又无法得到足够偿还时它就陷入了财务困境。Carmichael(1972)REF_Ref18115\r\h[6]提出当公司经营中出现了资金流动性的降低、有未按时履行的契约和负债的违约,这种情况下就说明企业已经存在了财务问题。Bhagat(2005)REF_Ref18135\r\h[7]分析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处于经营财务窘迫状态的公司,将会大大地减少其对外投资。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财务困境主要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法定破产,意味着企业在法律上的存续终止,并提出申请法定破产。其次是无力履行的偿债合同,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资金进行支配或者不能够筹集足额的资金来偿还其现有的债务时,债权人不能够有效地履行义务。最后是企业失败,企业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企业破产后依旧没有足够的能力清偿其残留的剩余债务。1.3.3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这一基本概念很早就引自国外,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协调公司和企业各个利害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国内学者吴敬琏REF_Ref3433\r\h[8]认为:我们所说的公司治理,其实就是对于公司内部的一种控制和约束的力量。此种势力被运用到了彼此之间具有很强的高度利益联系的股东、董事会和管理阶级之间。彼此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才能够使得这三者都清楚地明白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学者吴敬琏的定义可以得出:公司治理是一种法律的约束和机制,是企业治理体系和制度的框架。公司治理包含了股东、董事会以及经营层和管理层和其他一系列的利益相关者。这样的约束机制和体系框架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框架下更加有秩序地开展自己的活动。1.4研究方法与内容1.4.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从文献分析和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目的是拟通过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和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相关课题文献资料,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调查梳理与归纳,总结了当前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其重点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根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公司治理的水平,基于相关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形成了本文主要的课题研究理论思路和重点研究的视角。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章是通过深入地分析有关理论,使得有关问题和相应理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实践中,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传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研究的假设,并从其中选择了相关的变量来构建一个实证模型。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系统的数学分析手段对所有研究资料的数据进行实证性的检验,并基于实证研究获得相关结论。1.4.2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中国背景下财务困境、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选取了2013年至2017年间的所有上市公司,共进行了8778个公司年度观察。实证研究了财务困境对盈余管理方法选择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研究课题现状及其情况的概括、讲述研究的历史背景、明确研究目标与意义、确立重点的研究理论方法,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确立相应研究思想的基础上以理论作为支撑,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与对策,反思研究的局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陷入更严重的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对其进行更多应计盈余的管理,而不是真正的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会对财务困境企业盈余管理活动起到抑制的作用;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更显著。

第2章文献综述2.1盈余管理2.1.1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张菊香(2007)REF_Ref3632\r\h[9]表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有:避免企业亏损、公司股票发行、企业合并并购。Frankeletal.(1995)REF_Ref3655\r\h[10]指出投资者为了提高公司股票价值,会通过企业盈余管理的形式,在评估企业价值时暗地操纵来增加企业价值。EricksonandWang(1999)REF_Ref6434\r\h[11]为了降低收购成本,通过操纵盈余管理换股并购,以高股票价值降低收购成本。契约动机。张祥建和徐晋(2006)REF_Ref3632\r\hREF_Ref6509\r\h[12]以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成本较高为由,通过盈余管理的操纵来获得企业最大利益。Healy(1985)REF_Ref6470\r\h[13]表示管理层为了提高自身的报酬,会想方设法操纵盈余管理来为自己谋福利,因为奖金获得占他们工资很大的一部分。Kasanenetal.(1996)REF_Ref8351\r\h[14]认为股东以期望获取稳定的股利收益为动力,而股利分红又来自于当年的收益的多少,所以股东会基于此进行盈余管理。政治成本动机。Jones(1991)REF_Ref8377\r\h[15]认为在政治运动中,企业为防止财富发生转移,会通过操纵盈余,降低收益来杜绝此事发生。Boyntonetal.(1992)REF_Ref8394\r\h[16]在避税动机的研究中指出,控制盈余管理也是政治成本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因素。2.1.2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通过对交易中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对交易中所发生事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变更。应计项目的倒转管理是对应计盈余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期利润的增加,会导致未来期间利润的下降。应计盈余管理还主要可以直接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成本、管理费用的资本化、折旧年限的设定、收入确认时刻点的变动等多种手段来实现。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相关的会计制度不断成熟,监督机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强化的大背景下,应计盈余管理模式在财务审计中被注册会计师检查发现的风险概率增大,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当局对其所操控的空间越来越有限。Roychowdhury(2006)REF_Ref14752\r\h[17]最初就已经提出了真实企业盈余收益管理的基本概念,指出真实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操纵是反映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当局对其自身利益的合理诉求,应该把它们不能看作仅仅是一种盈余性的管理。Zhao(2011)REF_Ref14781\r\h[18]则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就是对公司正常经营资产管理服务的一项非正常的经营活动。实际上,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计划调整实施工作往往通常需要在整个会计年度内持续开展,实施的调整时间远远早于对相应计划的盈余年度管理。上市企业展现出为了避免自己长期陷入严重的财务风险困境和公司股票退市的财务风险,都通过实际盈余管理财务活动的方式来实现达到长期盈利的假象。李增福(2012)REF_Ref14807\r\h[19]发现企业长期的盈余管理活动将可能会直接造成企业经营业绩处于失败状态,长期难以恢复。李彬、张俊瑞(2009)REF_Ref14837\r\h[20]发现,有些企业存在大量利用成本进行操纵盈余。其未来三年的整体经营管理绩效明显地要低于不存在大量利用成本进行操纵的企业。这从成本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充分证明了盈余的操纵将严重损害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2.2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国外对于企业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问题的研究比较多,例如:Roychowdhury(2006)REF_Ref14752\r\h[17]研究发现,企业可以通过真正的活动来有效地调节盈余,以便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并且深入地分析了企业是否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即企业是否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严重性。研究还说明,财务困境的企业会在其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盈余管理的方法来对其会计信息做出调整。在对现有国内专家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中,有学者选择将财务困境定义为被ST上市公司。蔡春、朱荣(2012)REF_Ref23719\r\h[21]选取七年的A股ST公司数据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ST上市公司实际操控盈余的真实情况,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被特别要求进行年报信息化财务处理的上市公司,为改善其日常经营的财务现状可能需要同时分别采用年报应计和真实的盈余进行管理。企业实际操控真实盈余的情况隐匿性越好,企业的实际财务经营状态也因此直接改善越明显。陆建桥(1999)REF_Ref31815\r\h[3]选取部分ST上市企业为调查研究对象,并且将同一行业、总固定资产相近的部分上市公司作为控制研究样本。通过这两者的数据对比,检验了长期亏损的几家上市公司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有效管理的风险程度。他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为有效避免连续出现亏损,往往在连续亏损发生事件的年初和年末进行定期操纵会计盈余。在目前现有研究中,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REF_Ref23755\r\h[22]提出LMP模型,估算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李政、郑润明(2017)REF_Ref23784\r\h[23]运用LMP模型来判断企业的财务困境程度。并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因避免财务困境而如何迎合专家和分析师的预测进行操控盈余的情况。研究发现,处于财务困境的企业往往存在着对盈余进行操控的现象,而且可能会采取一种迎合分析师们所预测的盈余进行管理。李志云(2012)REF_Ref23810\r\h[24]在他的研究可以发现,财务困境企业一般是通过对计提和返还的金融资产作为减值准备等方式来进行调节其收益,以此更好地达到了美化财务数据的目的。2.3公司治理、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Beasley(1996)REF_Ref29208\r\h[25]较早的对公司董事会组织构成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研究了公司董事会的构成与公司财务舞弊欺骗的直接关系。在其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经营者的盈余行为,董事会人数与企业盈余的管理水平呈正或非负相关。国内专家和学者对此也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最终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张国华(2006)REF_Ref32366\r\h[26]以修正的Jones模型来深入地研究得出:国家控股比例、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比率和人数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程度正相关。通过以上综述,可以清楚地发现对于研究公司治理、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主要集中体现在公司股权构成、董事会、监事会三个方面。对于管理者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尤其是管理者薪酬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管理者为了能够实现利益平衡最大化,可能通过主动选择合适的企业会计管理政策,故意调高或减少企业盈余。这认为管理者是公司盈余管理和实际操作的主体,全面分析了盈余管理者的各种特点,探寻他们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这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3章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3.1理论分析对于财务困境、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有效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成本效率理论出发进行简要阐述。有效市场理论。当投资者处于有效的市场中时,他只能够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平均收益,而不可以获得另外利润。这时的数据信息都已经被揭示,并且充分体现了在价格上。对当代来说,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迟,很多专家学者也都得出了一个结论,即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股票价格因此可能会对某些不完全公开的信息作出快速的反应。委托代理理论。通过信息的披露,委托人可以及时地获得对公司日常经营状况的内部信息,并对代理人的权力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若是公司的治理体系结构健全、运行有效,就能够从一定的程度上确保代理人的优质经营,从而将有助于提高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控制。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关系,因此双方都掌握着不同的信息。代理人直接控制着公司的经营权,他们自然地会拥有比委托方更多的资料。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会产生逆向性的选择和道德风险。公司治理能力水平的增强可以一定的程度上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成本效率理论。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企业时刻地关注着生产成本。而公司治理恰恰就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常见通用措施。通过治理体系的搭建可以满足许多方面的要求。在企业内部,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治理,可以有效地优化内部管理的结构,加强内部的沟通。而对外部的信息使用者,通过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发展,投资者、债权人、监督机构都有可能合理地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3.2假设提出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其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股票价格下跌、公司净利润率下降,从而盈余远远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信誉大打折扣、偿付负担能力严重地遭到了资金持有者的质疑从而使得资金费用成本增加,举债更加困难。基于成本效益理论与有效的市场经济理论,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财务困境中对公司的操纵是有动机的。所以公司为了防范自己被扣上一顶“ST”的帽子以及出现退市的风险,他们在企业财务困境程度不同时会选择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但是真正的活动及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都有其所谓的利弊,公司在正确地选择盈余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会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权衡。与传统的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的盈余管理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伤害公司的价值但却不容易被发现。而应计盈余管理则是通过对应计盈余项目进行人为化的操作,容易被那些具有会计学专业知识的外部投资者和监管人员所发现。那么,不同程度上的财务困境企业在盈余管理的操纵过程中,其所受到的对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使什么样呢?基于此,提出假设1:H1a: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正向影响。H1b: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对利润与价值的追求常常是多数企业首选的经营目标。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因过度注重管理绩效从而忽视了其后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将导致企业的经理层高度重视研究制订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所发布的会计盈余的质量水平高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当中所包含的会计盈余数据不仅被认为是一个衡量企业整体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也被认为是一个评价企业经理人的业绩、技术水平和能力等的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客户获取更好的商誉及发展前途、得到更高的利益,经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来粉饰自己的公司或者其他行为,使得对外反映的信息趋于完美。由于公司盈余管理是一种公司管理者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实施的一种社会主义行为,也是当前我国公司代理问题的重要体现形式。这与公司治理能力水平的有效性与否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密切联系。在企业的成本效率及委托代理理论的支持下,为了更好地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企业的财务困境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站在对公司治理的视角来研究公司财务困境对公司盈余经营管理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2:H2a: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公司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H2b: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公司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企业的性质对于公司治理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有企业大都关系到了国计民生,较差的运营业绩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对于国有企业的自信。因此很少有国家对于企业自身的盈余来进行竞争和管理。即使管理人员积极地参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进行了监督和约束、对外部的投资者提供关于企业的真实信息从而促使他们推进投资,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不会从这些行为中得到显著的回报率。事实上,国有企业在财务、政治及其他人事责任上都得到地方政府的更多控制。非经济性因素也在国有企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理人在市场职能的发挥也受到了许多的限制,公司盈余的管理水平也并不能直接决定管理者是否能被留下来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对盈余管理水平更低。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假设3:H3a: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调节更显著。H3b: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更显著。

第4章研究设计4.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13年至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为了确保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和显示出财务困境企业的盈余管理情况,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针对所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别进行以下筛选:由于金融业的现金流与其他传统产品行业相比差异较大,删除了金融业的上市公司。删除了被证监会专门处理的企业,这类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并且还存在着盈余管理的动机。删除了部分资料缺失的上市公司,本文对每一家上市公司选取了五年的财务资料,数据的缺失将会导致许多需要计算的数据不能及时取得,影响最终的结果。为了消除部分异常值的干扰,在对数据进行缩尾和处理后,最终选择A股上市公司8778个样本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4.2变量操作性定义4.2.1财务困境的衡量本文主要采用了EdwardAltmanREF_Ref1501\r\h[27]提出的Z-Score模型,该模型可用来进行判断和衡量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困境,用Z值表示财务困境水平。Altman通过对各破产经营企业财务情况进行长期对比与数据分析综合研究,从22个基本财务指标比率中筛选确定出五个重要的关键性财务指标,建立了一个Z模型可用来分析预警企业的基本财务状态。Z的基本模型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这反映了流动资产预期变现的能力及资产规模;X2=(当年盈余公积+当年未分配利润)/期末总资产,这反映了公司累积获利的能力;X3=(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期末总资产,这反映了所有期末净资产的实际投资获利能力;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反映了当年上市公司实际财务结构调整状况;X5=营业收入/期末总资产,反映了上市公司总体净资产的实际营运管理能力。将五个指标代入到Z的公式中计算Z值,Z值越小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越差,企业越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4.2.2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本文主要利用修正的Jones模型REF_Ref8377\r\h[15]来分析计算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DA),DA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应计盈余管理的有效程度,具体模型如下:其中TAt表示第t年总应计项;At-1表示第t-1年总资产;ΔREVt表示t与t-1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差;ΔRECt表示t与t-1年应收账款余额之差;PPEt表示第t年固定资产原值。DA的值越大,表示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4.2.3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不少学者在研究真实盈余管理(RM)时借鉴Roychowdhury(2006)REF_Ref14752\r\h[17]的方法,因此本文参考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用异常经营现金流量(rmCFOt)、异常生产成本(rmPRODt)、异常费用(rmDISEXPt)三者综合衡量真实盈余管理RM=rmCFOt-rmPRODt-rmDISEXPt,具体模型如下:其中,CFOt表示第t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PRODt表示第t年的生产成本;DISEXPt表示第t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At-1表示第t-1年总资产;St表示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ΔSt表示t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额;ΔSt-1表示t年与t-1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之差。RM值越大,说明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4.2.4公司治理水平的衡量通过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程度关系的研究多从董事会方面进行。因此,为了衡量公司治理水平,选取了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DUA),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取值为1,否则为0。DUA指标反映企业董事会安排情况。4.2.5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它反映出一个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中的能力和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由于各个行业之间的企业规模存在差异,用总资产对数来表示就能够消除不同规模数值的影响,使得企业之间更加可比。部分研究表示,SIZE越大,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支配,为操控盈余提供便利。资产负债率(LEV)。它体现和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财务架构是否稳定。适度的举债筹资有利于维护企业财政和经济结构的平衡。高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将造成债务违约的风险。企业要为了避免出现财务上的问题,存在着采取盈余控制管理的动机。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它代表着一个企业实现盈利的能力。其中平均值愈高,代表公司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强,经营情况状态也愈佳。如果一个公司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降低其成本和运营费用,并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其总固定资产的净利润率将会大幅增加。总资产周转率(ATURN)。它是一种衡量企业总资产使用效率与增长速度的一种综合性财务指标。总资产的报酬比例越高,代表公司对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能力就越强,所卖出来的货物也就越快,代表公司正在处于一个良好的管理和发展状态之中。调整现金流(OCF)。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目前曾有一些研究证实,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其现金流越多收支也就越频繁,代表着一个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就会变得更好,说明这个企业正在进行良好的经营。控股性质(SOE)。为虚拟变量,当企业由政府控股时,取1,否则取0,用以控制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不同的股东所拥有或控股的公司和企业,其在整个公司治理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具体变量说明如REF_Ref6528\h表4-1REF_Ref3687\h所示:表4-SEQ表4-\*ARABIC1变量说明表变量符号变量解释因变量DA利用修正Jones模型RM借鉴Roychowdhury的方法自变量DUA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取值为1,否为0Z利用Z-Score基本模型计算得出控制变量SIZE总资产的对数LEV总负债/总资产ROA净利润/总资产ATURN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OCF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上年总资产SOE是为1,否为04.3实证模型构建为了检验假设1,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构建如下模型(1)和模型(2):(1)(2)在假设1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公司治理水平指标,考察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和盈余管理的影响。为了验证假设2和假设3,研究不同性质的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和盈余管理的影响。设计模型(3)和模型(4):(3)(4)4.4统计方法与工具在现代传统实证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与研究相关的研究假设,并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变量用来构建一个新的实证研究模型。在具体实证案例研究中,通过分析统计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本文所涉及研究到的数据依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基于这些研究得到了相关的结论。企业的全部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整个数据的筛选过程使用EXCEL完成。

第5章实证结果与分析5.1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描述性统计REF_Ref7639\h表5-1中,应计盈余管理(DA)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9.34和-1.49,数据差距较大,说明样本中的上市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应计盈余管理。其均值为0.01,中位数也为0.01,这说明样本中大多数企业进行正向和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相差不多。真实盈余管理(RM)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7.53和-20.94,极大值与极小值差距尤其大,说明不同的企业之间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不同。对于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自变量Z,其均值为7.29,并且极大值和极小值差距巨大,中位数为3.49,说明样本中各上市公司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困境,两极分化明显。对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均值为22.36,中位数22.18,表明样本中的公司具有可比性。资产负债率(LEV)均值为44%,说明样本中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处于正常水平。LEV的极大值为96%,说明样本中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表5-SEQ表5-\*ARABIC1描述性统计表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DA8778-1.499.340.010.010.163RM8778-20.947.53-0.07-0.060.502DUA87780.001.000.350.000.48Z8778-1.97235.157.293.4912.72SIZE877817.6428.5122.3622.181.31LEV87780.010.960.440.430.21ROA8778-0.690.480.040.030.12ATURN87780.0012.370.640.530.51OCF8778-4.058.480.050.050.215.2相关性分析在相关性检验REF_Ref29083\h表5-2中,由于设定Z值越小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DA和Z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财务状况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比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更显著,从而证明了假设1a: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正向影响。RM和Z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财务状况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会进行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从而证明了假设1b: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负向影响。RM和DU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企业在高水平的公司治理下,会进行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验证了假设2b。表5-SEQ表5-\*ARABIC2相关性检验DARMZDUASIZELEVROAATURNOCFDA1RM0.045***1Z-0.042***0.080***1DUA0.054**-0.046***0.086**1SIZE0.112**-0.354***-0.295**-0.230**1LEV0.069***-0.015*-0.477***0.028*0.277***1ROA0.094**-0.075***0.058**-0.336*0.049**-0.0041ATURN0.034**0.021*-0.134***-0.0470.196***0.380**0.048**1OCF-0.302**-0.754***0.023*-0.166**0.095**-0.0020.071***0.02615.3回归分析下表REF_Ref32550\h表5-3,表明了假设1和假设2的实证结果。首先观察用Z表示的财务困境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设定Z值越小代表企业财务状况越差,越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Z与应计盈余管理(D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系数为-0.0316。这表明,财务困境公司会进行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从而验证假设1a。其次观察Z与真实盈余管理(R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系数为0.0521。这表明,财务困境公司会进行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从而验证假设1b。 然后观察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DUA),其与DA和RM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司治理不管对应计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有抑制作用。观察Z和DUA的交乘项,其与DA和RM的系数分别是0.0034和-0.0046。这表明在公司治理的作用下,财务困境公司会进行更少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这削弱了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从而验证假设2。表5-SEQ表5-\*ARABIC3财务困境、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DA(1)RM(2)DA(3)RM(4)Z-0.0316***0.0521***(-3.16)(5.04)DUA-0.0051***-0.0096***(-3.65)(-2.45)Z*DUA0.0034***-0.0046***(3.26)(-4.07)SIZE-0.0019***0.0031*-0.0042***0.0037***(-9.13)(2.01)(-8.75)(2.67)LEV0.0029***0.0073***0.0028***0.0067***(14.07)(12.66)(12.78)(11.60)ROA0.0412***0.2581***0.0380***0.3162***(2.75)(14.23)(5.27)(16.58)ATURN0.0864***0.2215***0.0871***0.2232***(22.49)(21.86)(22.72)(22.05)OCF-0.0362***-0.0379**-0.0388***0.0394**(-9.54)(-1.98)(-5.36)(2.06)CONS0.3171***0.3177***0.0192***0.0707***(16.54)(16.69)(10.45)(13.38)Adj.R20.61910.67540.54940.5192N8778877887788778下表REF_Ref16486\h表5-4,是验证假设3的实证结果,汇报了按企业控股性质不同的分组回归检验。从结果上看,国有企业中Z与DA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M成显著正相关关系;DUA与DA和RM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Z*DUA与DA显著正相关,与RM显著负相关。而对民营企业来说,Z与DA、RM的回归系数不显著;DUA和Z*DUA与DA和RM的回归系数也不显著。说明在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水平对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影响要比民营企业的调节作用更显著,由此验证了假设3。表5-SEQ表5-\*ARABIC4按照企业控股性质不同进行分组检验DA(3)RM(4)DA(3)RM(4)国有企业民营企业Z-0.0091***0.0856***-0.00260.0037(-2.75)(2.34)(-0.78)(1.34)DUA-0.0151***-0.0296***-0.0052-0.0101(-2.91)(-2.83)(-1.11)(-2.61)Z*DUA0.0021***-0.0049***0.0013-0.0024(2.04)(-3.71)(0.78)(-0.93)SIZE-0.0028***-0.0039***-0.0119***-0.0112***(-7.43)(-7.62)(-9.53)(-8.32)LEV0.0017***0.0103***0.0745***0.0673***(14.71)(12.16)(6.06)(5.15)ROA0.0432***0.2910***0.0431***0.0344***(2.12)(9.23)(4.19)(3.78)ATURN0.0891***0.2014***0.01890.0178(24.19)(19.81)(1.44)(1.35)OFC-0.0312***-0.0309**-0.0045*-0.0014*(-4.54)(-0.98)(-4.26)(-3.40)CONS0.1371***-0.0977***0.2621***0.2542***(11.54)(-6.62)(8.67)(8.62)Adj.R20.59640.55810.09910.0983N435435570557055.4内生性分析对于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计算出的盈余管理数值减去其所在行业的盈余管理均值作为外生变量进行了回归,REF_Ref6419\h表5-5回归得到的结果与前文回归结果相一致,各个变量之间不管是方向还是显著性上都能很好验证原假说。表5-SEQ表5-\*ARABIC5内生性分析DA(1)RM(2)DA(3)RM(4)Z-0.0239***0.0387***(-2.91)(4.68)DUA-0.0103***-0.0084***(-3.98)(-2.01)Z*DUA0.0045***-0.0032***(3.06)(-2.52)SIZE-0.0046***0.0024***-0.0021*0.0026*(-3.89)(0.89)(-1.64)(0.62)LEV0.0023**0.0053***0.0027***0.0083***(4.49)(3.90)(4.75)(4.78)ROA0.0009***0.0013***0.00170.2411**(0.88)(0.49)(0.96)(5.21)ATURN0.0457***0.1388***0.0407***0.0855***(6.15)(7.85)(5.29)(3.57)OCF-0.0333**-0.0183*-0.0231**0.0341*(-2.01)(-0.41)(-4.28)(0.55)CONS0.1581***0.1395**0.0815***0.1432*(4.01)(2.14)(2.87)(1.63)Adj.R20.50210.49830.31740.3560N87788778877887785.5稳健性检验本文根据Z-Score模型用Z值表示财务困境水平来衡量企业面临的财务困境,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问题。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利用净资产报酬率(ROE)替代财务困境,检验假设的稳健性。因为净资产报酬率具有较强的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能力。当净资产报酬率越小时,代表企业越有可能发生财务困境。在REF_Ref2249\h表5-6检验结果中,ROE与DA呈负相关关系,与RM呈正相关;DUA与DA、RM负相关;ROE*DUA与DA显著正相关,与RM显著负相关,结果与假设一致,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表5-SEQ表5-\*ARABIC6稳健性检验DA(1)RM(2)DA(3)RM(4)ROE-0.0203***0.0326***-0.0036***0.0436***(-4.91)(8.75)(-2.64)(9.96)DUA-0.0073***-0.2051***(-4.96)(-4.97)ROE*DUA0.0019***-0.0304***(1.98)(-5.42)SIZE-0.0061***0.0026**-0.0039***0.0072***(-12.54)(1.80)(-6.77)(4.72)LEV0.0027***0.0069***0.0029***0.0073***(12.51)(11.94)(13.55)(12.61)ROA0.0268***0.2943***0.0466***0.0019***(3.84)(15.86)(6.59)(3.77)ATURN0.0817***0.2219***0.0809***0.2021***(24.66)(21.43)(24.35)(23.86)OCF-0.0342***-0.0395**-0.0353**0.0003*(-4.73)(-2.06)(-4.87)(1.54)CONS0.1797***0.1629***0.1353***0.0799**(16.53)(10.20)(10.49)(2.34)Adj.R20.56780.53240.45620.4157N8778877887788778

第6章结论6.1主要结论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困境和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对假设一,结果显示,财务困境严重程度高的上市公司会需要进行比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较少的真实盈余管理。即企业财务困境程度对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负向影响。企业为了摆脱财务困境,在内部成本与外部监管的博弈过程中,公司的成本和现金流变得异常重要。但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很高,因此公司会铤而走险地进行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针对假设二,结果显示,在高水平的公司治理的作用下,财务困境企业只会同时进行较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企业财务困境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这也就表明,公司的治理水平将对于财务困境中公司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无论对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均具有抑制作用。针对假设三,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中,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结果更显著,而民营企业结果不显著。这就说明在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层次的高低会对财务困境和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要比民营企业治理水平的调整作用要明显许多。6.2政策性建议6.2.1规范信息披露管理根据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来调控利润比率比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较为显著。经过重新修改后的财务会计信息可能会误导使用者,监管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监督企业的信息披露,加强对企业各期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和核实。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数据可以使得投资者更加理性地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规范的金融服务信息披露和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且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投机行为的产生,从而为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环境。6.2.2加快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应计盈余管理的问题。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选用会计政策或者是改变利润收入的确认期限来进行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映,完善有关法律法规。6.3.3增强企业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公司治理水平,能够有效地降低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财务事故或造成损失的概率。一个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但包含了外部的经济环境影响,还包括内部的治理。企业要想实现自己长足的前途和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对于财务问题的应对能力,也能促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经营情况,并及时地向社会提出相应的整改政策,避免一个企业在经营中发生严峻的财务困境。6.3研究局限在变量的选取上,由于目前针对财务困境的各种计量模型和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所选取的模型和方法虽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但仍存在着不足。目前国内专家和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少,对其进行衡量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借鉴国外专家和学者经典使用的两种方法。在进行评价指标的分类和选取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衡量手段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差别,因此需要更加精心地细化。由于受到计量技术水平的限制,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时数据分析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未来研究中希望对其进一步改善。本文最后所述提出的各种政策性意见建议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思路,是否能够具备实际的可操作性还有待于实践中的验证以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索。

参考文献SchipperK..CommentaryonEarningsManagement[J].AccountingHorizons,1989,(4):91-102.Scott,W.R.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M].PrenticeHall,1997,15-17.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09):25-35.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04):37-42.陈汉文,邓顺永.盈余报告及时性: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4,104-109.Carmichael,D..TheAuditorsReportingObligation[J].AuditingResearchMonograph,1972,94-96.Bhagat,Moyen.Investmentandinternalfundsofdistressedfirms[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05,(3):53-62.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49-73张菊香.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6):60-65.Frankel,R..Discretionarydisclosureandexternalfinancing[J].AccountingReview,1995,70,135-150.Erickson,Wang.Earningsmanagementbyacquiringfirmsinstockforstockmerger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9,27,149-176.张样建,徐晋.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6:123-141.Healy,P.M,WahlenJM.AReviewof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anditsCo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J].AccountingHorizons,1999,13(4),365-383.Kasanen,E..Dividend-basedearningsmanagement:empiricalevidencefromFinland[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6,22,283-312.Jones.Earningsmanagementduringimportreliefinvestigation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1,29(2),193-228.Boynton,C.,P..Earningsmanagementandthecorporatealternativeminimumtax[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2,30,131-160.Roychowdhury,S..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126-135.Zhao,Y.,Chen.Takeoverprotectionandmanagerialmyopia:Evidencefromrealearningsmanagement[J].AccountPublicPolicy,2011,8,153-161.李增福,黄华林,连玉君.股票定向增发、盈余管理与公司的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31(05):941-950.李彬,张俊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以费用操控为例[J].华东经济理,2009,23(02):71-76+126.蔡春,朱荣,和辉.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09):31-39+9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06):46-55+96.李政,郑润明.公司财务困境、分析师预测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1):43-52.李志云,李志清.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下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06):19-22.Beasley.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betweentheboardofdirectorcompositi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