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件_第1页
江苏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件_第2页
江苏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件_第3页
江苏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件_第4页
江苏沿海风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第五章打造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战略举措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江苏沿海风电企业风电产业的比较优势,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打破思想观念、行政区划等的制约,科学规划,合理导向,政策推进,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的能量,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集群,形成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产业。第一节建立区域性国际化行业协会一、行业协会的基本介绍行业协会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由具有相同或相近市场地位的经济主体自愿组织起来的,沟通、协调经济主体行为,促进公共利益的社团性经济组织。就实质而言,一般都认同它是一种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组成的非盈利组织,其目的在于促进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在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的援助服务,或者是为了促进和提高该行业中一个或多项经济利益或者是该领域所覆盖成员的经济利益。行业协会具有政府、企业难以替代的功能优势。作为自律性的社会组织,它以社群利益为导向,运用分散的社会资源沟通、整合、协调各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它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可发挥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行业协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始终与经济因素息息相关。在战时和战后或者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因素则逐渐加入,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满足维持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意义上的行业协会已经成为联系政府和市场的纽带。二、行业协会的性质行业协会的性质主要有非营利性,中介性和特殊的公益性。第一,行业协会的非营利性。所谓非营利性并非指行业协会完全不营利(事实上行业协会的活动中有很多都是带有一定商业性质并可能产生利润的),它只是不得将获得的利润和收入分配给成员,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立法上,各国一般将可能获得利润的商业活动按照其与行业协会的宗旨的关系不同分为不相关的商业活动和相关的商业活动,后者与组织的宗旨目的紧密相连,前者则不是。对于不相关的商业活动,法律一般是严格禁止实施的。即使某些情况下允许行业协会从事一些该种类的活动,也会在该活动收入占协会总收入的比例等方面做出很多限制性的规定。而对于相关的商业活动而言,其法律规制虽然较之前者要宽松一些,但是在收入的最终目的等方面仍然是给予高度关注的。第二,行业协会的中介性。它主要体现在行业协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和保障国家和企业相互沟通的作用,“中介”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连接纽带和传递者,行业协会能够也应当成为沟通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中间桥梁。因此,行业协会从其本质上而言属于非政府组织。但是在各国,行业协会的中介性和桥梁沟通的作用反映到其发展模式上也是有区别的。从行业协会产生的基本模式考察,一般而言,完全以企业自发组织和自发活动的行业协会模式称之为“水平模式”,而政府的行政权力推动协会的成立和运作,大企业起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协会模式称之为“垂直模式”。可以说,中介性是行业协会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第三,行业协会的特殊公益性。行业协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益集团,是基于利益差别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利益需要的团体,其成员是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目标和利益而一起行动的人。但是,行业协会所代表的利益显然不同于单个企业成员的个别利益,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公共利益,而是一种“特殊的公益”,它表现为本行业的集体性利益和共通性利益。行业协会所代表的利益却具有民间性,具体体现在其对内自筹经费实行自我管理管控,对外则通过游说等活动来制约政府。在一向以社会公共利益代表自居的政府看来,行业协会至多只是行业利益或地方利益的代言人。三、行业协会现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关系深化发展和社会分工在市场经济领域细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济治理、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力等事关大局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尽快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大量的属于行业管理管控、行业服务和社会监督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来完成,这既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确立了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为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和职能转变提供了保障和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组织,在自身不断摸索发展的同时,为企业、为行业、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对工商领域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做好政府决策的咨询参谋;协助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工商行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表明,目前在300多家“国”字头的工业行业协会中,工作有特色、有成效的约占五分之一;工作按部就班、成效不够显著的占到五分之三;组织不健全、名存实亡的占近五分之一。有关的调查分析表明,工业行业协会工作开展的如何与三种情况有关。第一是政府对各行业放开程度不同,行业协会能起到的作用也不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产业集群地区,企业在行业信息、市场开发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对行业协会需求比较多,也支持协会的工作,因此这类协会在开拓市场、协调价格、打假等方面可以做大量的工作。第二是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的不同组成使协会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现有的工业行业协会领导机构的组成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由政府工作人员或离退休人员组成,一种是由企业家组成,再一种是由政府人员、企业家和专家者共同组成。协会工作班子的人员,大体上也是三种情况:一种是政府机构改革分流的人员,一种是本行业的大企业借调人员,再一种是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人员和社会招聘人员综合组成。前两种情况各有利弊,政府人员熟悉行业全局情况,但受长期相关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行政色彩较重;企业借调人员,为企业服务观念较强,但缺乏为全行业服务的宏观意识,对涉及本企业利益的事,难以形成合力;第三种情况,即由企业家牵头办会,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实行综合配备的,效果较好。第三是转变思想观念、开拓创新的状态不同。总的来看,办得较好的协会,都有一个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班子,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他们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以为企业服务和行业发展为宗旨。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协会处于等、靠、要状态,即等政府支持,靠给职能、给任务,要政府解决人财物,领导成员、工作班子年龄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陈旧,行政化倾向较重,协会功能不到位,工作不规范,经费不落实。“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目前尚未正式成立行业协会,就是江苏省省级风电产业协会也尚未成立。但在江苏沿海风电企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非常活跃,成立行业协会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当前可以借助省级行业协会尚未成立的契机,联合省内重要企业,以国内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为依托,内外联合,组建江苏省风电产业协会,可为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产业升级发展提供重要组织支撑,也在服务中整合省内外,乃至国内外信息与资源。四、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一个社会行业协会的发展程度和规范化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业协会的产生发展实际上是在行业管理管控领域中政府退而协会进的过程。所以行业协会在运作时必须首先代表企业,服务企业,而非为政府服务,甚至成为政府的附庸。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功能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政府放权与调控机制改造(调用更多的、更有效的社会资源)的过程。真正让行业协会行使一部分原本政府行使的职能,如制定行业标准,监督成员企业执行产业政策,信息咨询与发布等等,使得行业协会真正代表企业,服务企业。具体来看:第一,发挥行业协会价格服务工作的功能。行业协会价格服务工作的功能可定位为“价格协调、维权、咨询、自律和监督”。价格协调——行业协会价格服务工作的首要功能。对行业协会的价格协调功能要从市场价格运行的角度来确定其范围。价格协调不只是对行业成员之间的价格矛盾、纠纷进行协调,而且要对本行业经营者与其他行业经营者之间的价格矛盾、纠纷进行协调,还要注意本行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的协调,本行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协调。行业协会虽不是消费者组织,但对消费者的要求、利益应予以重视,对本行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价格协调,不仅有利于本行业产品的销售,也有利于树立行业协会的形象。对进出口价格的协调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应是行业协会加强价格协调工作的重点。要正确区分价格协调与“价格同盟”。不能把价格协调与“价格同盟”相混淆。以价格协调为名搞“价格协议”,不是正当的、不合法的,也不是价格协调本意,必须制止。但也不能以反对价格同盟而反对价格协调。还需要指出行业协会价格协调功能不具有行政管理管控性质,也不能对行业内成员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只是促使企业加强价格自律,符合政府价格管理管控的要求。价格维权功能——维护行业成员和行业的合法价格权益是行业协会价格服务工作的重要功能。维权的核心是维护行业成员自主定价权和正当经营权。主要组织和鼓励、支持行业成员依法(国内法律和国外法律)抵制一切侵权行为,包括抵制国内国外的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政府有关部门不合法干预;受侵害时审诉、受起诉时应诉。行业协会还应对涉及行业成员和全行业利益的有关价格问题,如价格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调整,本行业产品中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制定、调整等,代表行业组织参加政府价格决策的听证会、座谈会,向立法机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价格咨询功能——行业协会向行业成员或非成员企业提供价格咨询,包括提供有关国内外行业产品、上下游产品的市场供求、价格水平的信息,分析预测其走势,进出企业应对市场供求、价格变动,合理制定价格的建议,供企业自主决策时参考,以促使企业理性对待市场供求、价格变动,不从短期利益出发盲目跟着市场走,把价格定得过高或过低,而与市场价格运行相悖,避免损害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利益,影响长远发展。还包括提供国内外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咨询,使企业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因违规动作而受查处。因此,价格咨询对企业具有明显的指导、预防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做好价格咨询工作,应开展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的监测、分析、反馈工作;组织企业交流价格管理管控经验;对有关价格问题进行调研、研讨;指导企业加强价格管理管控、财务成本管理管控,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格竞争力;为企业培训价格工作人员等。价格自律和监督功能——行业协会对行业成员的价格监督,具有鲜明的价格自律特点。价格自律还包括行业协会开展价格服务工作必须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价格主管部门指导,不得以价格协议、决议和协调等串通方式搞价格垄断,等等。而对政府依法行政及其具体的价格执法行业的监督,有利于维护行业成员的合法价格权益,有利于发挥行业协会“第三只手”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政府纠正干预过度或失灵、无效,提高政府价格管理管控的效率。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市场的功能。这主要指行业协会对本行业的企业在海外遭遇外国企业的反倾销领域诉讼时,以及本行业的企业发现外国资本企业对本国市场实施同行业产品的倾销行为时,组织所属相关的受损害的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甚至出面,奔赴国外实施应诉及向WTO争端争议解决机制提起反倾销诉讼案的活动或提请中国政府对此提出反倾销案。第三,对本行业的市场进行标准化。从行业角度设定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其中包括本行业熟练技工甚至专业人才的从业标准的制定和本行业商业秘密的保护。由于行业协会比较政府有关部门而言更为了解和熟悉本行业企业的技术情况及对市场的刺激和反应,因此行业协会经过详尽而周密的普查研究,可以为本行业企业的各类产品和服务起草制定一系列标准,并可以开展行业认证工作。例如,温州烟具行业协会成立于1991年。1993年,温州市政府领导将烟具行业的管理管控主动让位于烟具协会。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文件,授予烟具协会可行使企业审批、产品质量检测、制订最低保护价和新产品维权等权利。1993年12月温州烟具协会制订了《烟具行业维权公约》,该公约明确指出:“凡经我会维权(即取得维权证书)的产品,在有效期内(6个月)如发现他人有侵权行为,一经查实,将对侵权产品的模具和专用夹具予以就地销毁,仿冒的产品和专用零配件给予没收,情节严重者,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为此,协会还专门建立了打火机质量检测站,并赋予其检验报告高度的权威性,作为整顿企业侵权的有效凭证。现在维权已经成为会员间的一种自觉行为,企业一有新型产品研制出来,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协会申报维权登记,维权证书成为外商大批量订货的重要条件。第四,其它功能。除以上三点以外,行业协会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搜集市场信息、开展行业培训、编发刊物等等。拓宽行业协会的功能范围的同时,明确其与行政机构的权限划分。现实中政府在转移职能时,可能将原先一些不合理的职能转移到行业协会。这就要求在立法上必须明晰政府和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身的权限,各个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作为行业协会来讲,应该成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中介,不仅和政府而且和成员企业之间都要保持合理的距离。有独立的人格才会有独立的权利,从而独立地行使权利并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不仅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会员企业的关系。五、行业协会的组织中国行业协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第一由体制内生成的工业行业协会,这类行业协会是伴随着我国工业管理管控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而产生和发展的;第二由体制外途径生成的工业行业协会,这类行业协会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行业性,其大多数是由民营企业自发形成,目的是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管控和自我服务,求得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内企业共同发展。这类协会一般是出现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小商品生产行业。行业内企业之间为了克服无序竞争状态而自发、自愿成立的行业协会。由于适应市场机制的运作,它比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中内生而来的行业协会生命力强一些。根据目前“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联合内外资源,通过省民政局注册,名称可为“江苏省风电产业协会”。协会的产生形式。第一届行业协会的办公地点可以挂靠在企业,会长和副会长定期举行会议(例如一个季度),全体会员一年举行一次会议,商讨和协调风电产业和协会发展的事宜。此外,协会标志建议通过报纸等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会徽的设计合适的方案,由委员会最终确定会徽的合适的方案,作为“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会定期对风电企业进行审查评估,凡符合条件的企业授予“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品牌的使用权。使用期内不定期检查,凡不符合协会制定的准入标准,即收回品牌使用权,实行品牌透明化管理管控。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标准化委员会会秘书处uhi风电网培训中心行政办公室ngongs相关项目拓展部交流协作部咨询服务部第二,组织结构。从行业协会的内部组织来看,一般采用的是会员制,凭着自愿入会的原则。在人员组成上必须把人事权交给企业本身,应该充分体现行业协会的代表性。根据风电产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协会自身发展规律,建议按照以下组织机构进行设置。会员代表大会——这是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重要事项就要通过会员代表大会进行表决,一般情况下,会员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商讨本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特殊情况下,经全体会员1/4以上的代表提议,可以照看临时代表大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行业协会重要事情进行管理管控。专业委员会——在理事会下,设置各专业委员会,从事与本行业相关的专门工作,可以设置以下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标准化委员会、营销专业委员会、仲裁专业委员会、供应连专业委员会、原材料专业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委员会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秘书处——与专业委员会并列,负责协会的日常运行管理管控以及其它事宜。下设风电产业刊物(例如,报纸)编辑部、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会员事业部、咨询服务部、研发部、行政办公室、交流协作部、网络信息部。同样,秘书处设置的各部门也可以进行调整。会长——设立会长1名,是行业协会的法人代表。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必须由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者担任。副会长——若干名,标准参照会长的人选要求,再由会长提名,经会议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各1名,由会长提名,会员代表民主选举产生。第三,经费来源。行业协会的经费是行业协会存在和活动的经济基础。同时只有经费独立,行业协会才能够做到真正独立。一般情况下,行业协会作为社团组织,其经费无疑主要应来源于会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行业协会的经费有不同的规定。比如,日本商工会议所法明确规定,商工会议所设立时须有必要设施和经费。工商业者人数在1000人一下设立商工会议所时,其财力规模应不低于2600万日元,其中会费收入应达到1100万日元;工商业者5万人以上时,其财力规模不低于4.3亿日元,其中会费收入在2.9亿日元以上。会费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会员企业的营业额和从业人数确定,其标准由通产省制定。德国工商联合会在章程中明确了会员的交纳会费的义务,其会费包括基本会费和应缴金额。基本会费是按生产能力划分等级,不同行业的联合会之间的基本会费数额差别很大,从小型企业的80马克到大型企业的18000马克不等。应缴金额则是按企业的利润计算出来的,其比例一般是企业利润的0.35%。而我国台湾地区《工业团体法》第33条将工业同业公会的经费来源划分为入会费、常年会费、事业费、委托收益和基金及其孳息。其中入会费由会员入会时一次性缴纳,具体数额由章程规定。常年会费则依据会员资本额、生产工具、工人数额和产品数量为标准,于章程中订立,按月缴纳。借鉴上述国家和地区经验,立足于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现状,建议行业协会的会费收取采用入会费和常年会费两种形式。入会费再加入协会时一次交清,而常年会费每年缴纳一次。入会费不论企业大小全部一样;而常年会费则根据企业上一年的利润来收取,固定一个比例,每年的3月底之前交清,这样企业大小不同、利润不同,则缴纳的常年会费也就不同,体现了按能力大小缴纳会费的公平原则。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行业协会会员在行使表决权的时候实行一员一票制,而不是根据交纳会费的多少来决定表决权。此外,经费还可以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企业的赞助和社会团体的赞助。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产业协会举行的培训、咨询等活动也会带来收入,这也是行业协会经费的来源之一。我们建议对行业协会的会费征收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公开,以体现透明度。第二节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应该发生嬗变,不能片面追求高投入、高消耗的GDP增长,而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通过“技术立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面对加入WTO及汹涌澎湃不可逃避的经济知识化与全球化浪潮,环顾中国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与生存命运值得忧虑。在与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相比,除了企业整体产权制度差异外,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巨大缺口是中国企业无法与之匹敌的根本原因。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在持续的技术变革过程中,选择、获取、消化吸收、改进和创造技术并使之与其他资源相整合,从而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累积性学识。根据产业技术进化的类型、企业技术学习的过程,将企业技术学习战略分为:领先战略与追随战略两大战略,追随战略中又细分为拿来主义战略、复制性模仿战略、创新性模仿战略(改进战略)。领先战略是以创造新技术为目的并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只有以世界性领先为目标,才能清醒意识到技术后进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差距。追随战略指企业追随世界性前沿或主导性技术,大多数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技术学习基本上采取的是追随战略,不过追随的技术重点不同。拿来主义战略指企业对获取技术的简单使用,它一般对应可以直接使用的简单技术;复制性模仿战略则是指在对获取的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以逆向工程等方式简单复制;创新性模仿战略是指在深度研发的基础上,致力于生产具有新功能的仿制品,并有可能在产品与工艺创新方面有所改进。图4.1.1描述了技术选择的方式与合适的内容。图5-2:技术选择的方式与合适的内容若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作为有限理性的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自然选择拿来主义战略,因其技术发展成功率最高,而技术发展成本率仅为技术引进费一项,其成本率最小。但从长期利润最大化而言,必须选择领先战略,依次才选择创新性模仿战略、复制性模仿战略。若将长、短期利润相结合,复制性模仿与创新性模仿战略为较好选择。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必须伴随着积极的技术提升与技术创新体系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技术能力、创新能力高级化战略也是集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企业技术能力逐步提高,但创新能力还处于相当的初级阶段,“技术外购”较为普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多,无法实施领先战略。追随战略指企业追随世界性前沿或主导型技术。大多数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的技术学习基本上采用的是追随战略。追随战略可分为拿来主义战略、复制性模仿战略和创新性模仿战略。拿来主义战略指企业对获取技术的简单使用,它一般对应可以直接使用的简单技术。复制性模仿是指在获取的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以逆向工程等方式简单复制。创新性模仿是指在深度研发的基础上,致力于生产具有新功能的仿制品,并有可能在产品与工艺创新方面有所改进。建议在现阶段,可选择追随战略,逐步跳出简单的拿来主义,采用复制性模仿和创新性模仿这些切实可行的技术高级化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最终采用领先战略,通过创造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在技术能力高级化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品优化升级。这种循序渐进的技术高级化战略与当前产业集群的特征和中国的国情较为符合。一、优化投资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连续四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甚至还多一点,如此高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投资来拉动的。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只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较为适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依靠投资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弊端将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较大、投资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风电产业投资方面,必须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杜绝盲目投资、过分投资,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布局,转变投资增长方式,建设新型的风电产业集群,切实做到优化投资结构,这样才能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更有助于建立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坚持科学决策,正确把握投资方向。要坚持科学分析,认真分析市场需求,要详细论证投资相关项目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定位,全面测算经济合理性,力求保证投资效益最大化。要把握投资方向,优先发展特种风电相关项目,优先投资那些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的风电相关项目。实施量力而行、科学决策、综合配套、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风电产业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是立足存量基础,以适当的启动存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存量效应,彻底改变过去的单纯追求规模效益、忽视挖掘企业现有潜力的错误倾向。立足现有投资,切实做好企业的挖潜改造,坚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启动存量上,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产效益上来。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制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淘汰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推进技术改造。第三,要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经济增长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任务,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投资效益回报率,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资短平快的相关项目,为风电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市场需求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以及其它中介机构的咨询论证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提高投资相关项目的质量。发挥人才和科技方面的智力资源,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品牌为龙头、技术为核心、资本为纽带,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步伐,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按照产业供应链要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大企业、中小企业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发挥大企业、大集团骨干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2007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风电城要抓住机遇,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科学决策、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注重投入作为实施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投资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搞好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以及装备结构的调整,实施优化主业、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配套产业的战略,实现风电城的良性发展。二、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高级化阶段,是风电产业集群技术上自力更生的最终目标。先进的技术是企业乃至集群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而在风电产业中,各种技术逐渐实现标准化,技术创新更多的体现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上。原始创新战略的实施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杜绝低水平延伸,促进技术向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注重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并自主创新来提升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走出以量取胜的粗放型扩张模式。其次,加快产品更新和品牌培育的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水平,建设高质量的品牌产品。特别是规模企业,每年都要开发1-2个新产品,并适时做好新产品商标的申报注册,依靠新产品和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第三,企业与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结成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积极引进“外脑”。合作中应采用多种组织制度,如星期日工程师,厂内研究所,企业研发中心,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形成虚拟研发组织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专利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要建立研发(R&D)中心,注重R&D的资金投入,花大力气进行根本性的自主技术创新,填补我国风电产业在高端产品方面的空白,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替代。地方政府要贯彻知识和技术参与分配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专门机构正确评估创新成果及研究开发成果的价值,保障创新者在企业中的利益。要激励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技术开发中心是企业开发高新技术的依托,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如果企业一味依赖别人的现成技术,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技术力量较强,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当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每年R&D投入为销售收入的较高比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对应组合发明,即将某些技术合适的方案进行组合,构成新的技术解决合适的方案,通常情况下,创新的结果是可能掌握关键技术,同时也掌握一些普通技术。风电企业将通过集成各种单项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形成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差异化的风电制品。运用集成创新,关键在于拥有敏锐的眼光,洞察技术和需求的发展趋势,整合现有零散的技术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例如,可以整合已有的专利技术,加以创新,申请“实用新型”这种专利形式,构建新的专有技术。此外,还要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营销能力,让消费者接受集成创新的产品,提升买方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利润。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引进技术、装备和以往对先进技术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产品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和引进设备的二次开发,通过技术引进和高科技投入等途径有重点地培植一批技术含量高、出口前途好的风电制品企业,增强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对外资进入我国要逐步提高其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技术风电制品工艺进入我国。在风电制品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时间序列中,消化吸收是企业创新能力高度化的初始点,它是对企业外部知识内在化并物化为产品的策略行为。(一)内在机制1:逆向工程逆向工程是消化吸收技术学习的主要路径之一。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逐步了解到产品的结构、零部件的构造、工艺原理,并逐渐掌握该种产品的生产。目前,我们仍然有很多风电制品不能生产,需要进口,这些产品的工艺要求水平高,产品附加值丰厚,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建议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进口这些产品,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逐步掌握生产工艺,实现进口替代和产品升级。(二)内在机制2:对购进产品设计图纸与生产设备的学习在以技术转让、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技术许可等方式初步获取风电制品技术的时候,这些技术虽然以产品(包括设备)设计图纸与设备操作手册的形势存在,但它不必然以明晰的知识存在,大多数是以隐含知识外生于获取技术的企业的知识存量库。从而以技术人员对这些图纸的剖析、设备操作流程的掌握为机制使这些明晰与隐含知识嵌入技术人员的头脑,并物化为可使用的企业的知识流程。这一通过技术人员掌握并整合于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内在机制之一。与逆向工程相区别的是,产品设计图纸、生产设备成为知识转化的载体,而不是成形的产品本身。这种学习所获得的是操作层面的技术学习,就个人而言,学到了产品设计的技能、设备安装、运转的行动做法与特征;对于企业组织而言,获得了工作实践与行动步骤。(三)内在机制3:合资企业中的技术学习鼓励当地的风电企业与国内、国际的优秀风电企业进行合资。合资可使合资企业通过合作生产、合资技术许可、合资技术设备入股三种方式初步获取技术,然后在拥有技术知识合资方的知识传授下,合资企业员工学习生产运作原理。技术创新在于与外界的合作,即通过合资合作开发引进高水平智力资源、技术许可、成套先进设备、关键技术等形式,取长补短,迅速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将合作方的先进技术与地方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产业技术的逐步升级。(四)内在机制4:通过OEM学习作为国际分工体系下企业准纵向一体化的分包体系,OEM仍然是一种有效率的技术转移体系。通过“传授技术”,OEM的企业可以消化吸收生产运作知识,并有可能为创新能力高度化奠定基础。历史上,韩国大宇电子、三星电子就走了一条从OEM(代工或贴牌)—OBM(自有品牌制造)—ODM(自己设计制造)的路径。但是OEM并不是技术学习的自动路径,它需要企业自身的技术努力与抱负。总体而言,OEM是消化吸收的良好机制之一,但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为外方企业OEM中,只能消化吸收一些基本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和产品组装工艺,只有极少一部分企业达到整体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并能向OBM乃至ODM进军。我们建议当地的企业可以通过OEM进行学习,逐步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OEM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要实现从OEM到OBM和ODM的质变。引进消化吸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进,采用消化吸收的方法,逐步掌握先进技术,从而实现再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利推广工程拥有自有专利技术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地方企业拥有的专利并不多,绝大多数企业专注于生产、销售产品等眼前利益,对研发和申请专利这类具有长期绩效的事情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为了更快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有高技术含量的“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推广专利推进工程十分必要。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要每年申请一定数量有水准的专利技术,对于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企业,政府或行业协会要给予重奖。专利分为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的难度递减。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不同的专利类型,可以重点考虑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当然,为了有效辅助专利推进工程,必须建立知识产品保护体系。要从政策、法律、法规、奖励制度和分配制度等多方面全面构建这一体系,才能保护创新、激励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六、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一旦企业家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差距,并且做出技术学习战略的决定后,便会在众多可能的技术知识源泉中做出选择,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之,即将技术知识化为己有,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获取。是一个将外部技术知识经过选择、评价和谈判后,引入企业内部的行为过程;其次是企业通过对内部技术知识的整合、自我催化并不断升级的行为过程。企业家的雄心壮志在企业创新能力升级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提出了培养“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企业家的“211”工程,辅助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实现。七、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但企业必须在一个社会系统中运营。构成这个系统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竞争信号(激励制度)、要素市场和制度。这三种互动的因素构成企业在其中学习和创造技术的基础制度结构。除了随机的企业方面的因素以外,各个系统在激励、支持与协调技术努力方面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系统的差异产生于各种市场与制度的效率水平及其存在缺陷时政府可以改进的程度。市场与制度失灵的风险永续存在,并且在涉及学习、信息和外部性时,这种风险特别高。在这种环境中,企业未必有自动技术升级的动力。因此,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处理这些风险比较困难。也就是说,国家、省、市、地方在克服风险、创造新市场和强化制度方面的能力就成为“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定有效的政策并非易事,许多国家政府在完善市场和鼓励技术发展方面都是失败的。他们的干预本身常常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然而,政府的失败不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在韩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那样,当政府成功地加强了其国家学习体系,它就推动了增长与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于:政策不是不起作用,而是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它必须是支持而非替代市场。政策的设计必须基于对技术发展过程、跨国公司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当地学习的互动了解过程。八、通过信息化辅助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实施信息化战略,以信息化加速工业化。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增长速度,创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美国新经济长达108个月的长期繁荣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既是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方式。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合适的内容,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技术结合起来,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换句话说,就是以产业为支撑,以信息化为桥梁,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打造“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其核心任务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决策,进一步为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目前的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区域块状经济特色鲜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对于提升当地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管控、决策、营销等五个能力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带动“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一是体现在产品层面上。要在风电制品中注入信息技术,使其成为智能产品,将信息化技术综合到各种各样的产品中去,实现产品功能的整合和产品档次的提高。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风电制品,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用信息技术开发传统风电制品或将传统风电制品变为知识密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第二是体现在生产经营层面,用信息技术来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同时,实行信息化的企业客户管理管控、供应链管理管控和价值管理管控,进而发展电子商务、虚拟组织等新模式。第三在产业层面。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构建起互联互通的数字化信息流和服务流平台,促进风电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业务、市场、组织等方面的融合。通过信息化,丰富工业化的内涵,改变传统风电产业的生产模式,推动业务流程和生产要素的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提高工业化效率,信息化将为“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带来巨大市场,同时也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源。第三节通过引进、并购和重组,重点培育若干个骨干企业实行四个相结合:培育本土中小企业与引进战略投资者相结合;企业并购和重组相结合;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国内经营和国际营销相结合。一、引进战略投资者由于技术的外溢性和管理管控经验的扩散效应,通过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管控经验的战略投资企业,就可以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管控能力,快速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引进的战略投资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丰裕的资金,可以解决当地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规模对周边企业进行辐射;引进的战略投资企业具有产业链上的龙头地位,可以带动当地大量中小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精”的专业化配套协作道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采用新设、兼并和重组等手段,建立若干龙头企业,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引进企业的数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引进企业的“块头”大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发展后劲和潜力。由于技术的外溢性和管理管控经验的扩散效应,通过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管控经验的企业,就可以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管控能力,快速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一般说来,引进的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丰裕的资金,因此就可以解决当地企业发展中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规模对周边企业进行辐射。在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进行企业引进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仅要注意引进企业的数量,更要注意引进企业的“质量”引进企业的数量固然重要,是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基础,但引进企业的“质量”更关乎长远发展,企业“质量”可以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管控水平、资金状况等来表示。要注意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管控经验的企业;要引进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以及资金较丰裕的企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将乡镇引进相关项目,列入年度经济量化考评,有目标、有任务,这是办实事、办好事。但各乡镇在引进相关项目时,一定要把握好大与小、质与量的问题。不能有丝毫随便引进的应付思想,不能一味只讲量、不求质,应当把握引进相关项目要有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特别有技术含量的新相关项目,起码要有落户五年以上的规划,否则,实际效果不大。同时在引进相关项目的前期,乡镇领导应多向政府职能部门多咨询,多沟通,做到明政策心中有数,许诺一字千金,作信用政府。第二,引进企业的行业分布。“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依赖于风电产业自身的发展,还有赖于为风电产业配套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企业引进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引进风电生产相关企业,还要注意引进风电生产配套企业,比如物流企业、中介、咨询等服务性企业。第三,引进企业的性质和政策倾向。引进的企业可以来源于区外国内,也可以来源于国外。可以进行新的投资,也可以购买现有企业的股权。目前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招商引资的政策,给出了很多优惠条件,但要注意的是对引进的内外资企业不能有太大的政策不同,否则会打击内资企业进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避免对引进企业给予过多的政策的倾斜,否则会在事实上造成对本地企业的歧视,“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当对自己本国或本地区的企业存在歧视时,很难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增长”。第四,引进企业的“双赢”。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里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名誉、荣誉等,这只是一个侧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让引进方(县、乡镇政府)赢利,最直接表现在企业当年上缴了多少税收,国税有多少、地税有多少,当然还包括上交了多少管理管控费,安排了多少工人就业等等问题,这就是引进企业工作中的“双赢”。政府方应激励和支持企业方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盈利,同时,企业方也只能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去寻求和取得利润。企业方一时贡献多一点,换句话说是一时多失去利益一点,比如上缴了法定的税收和合理的管理管控费、安排了下岗职工、支助社会弱势群体,扶贫帮困等等,但可能就会得到相关部门周到的服务、更好的周边生产环境和更多道义、宣传上的支持。二、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战略是指一个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兼并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战略。企业并购、重组从19世纪末在西方迅速被企业界所采用,其对西方跨国公司的形成、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由于长期受相关计划经济的影响,这种发展战略并没有被很好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这一战略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界的重视。因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生存。通常情况下企业既可以通过内部投资获得发展,也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发展,但两者相比,并购、重组的效率更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并购、重组可以赢得发展先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是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谋求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先机非常重要,必须尽可能抢在对手之前获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业采用内部投资的方式,将会受到相关项目建设周期、资源获取及配置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企业的发展速度,满足不了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企业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模做大,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尤其是在进入新的行业的情况下,谁先行一步,就可以取得原材料、渠道、声誉等方面的优势,在该行业迅速建立起领先者的地位,这一地位一旦确立,别的企业就很难取代。因此,并购、重组战略可以使企业把握时机,赢得先机,获取竞争优势。第二,并购、重组可以削弱行业和地区进入的壁垒。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和地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壁垒,如:资金、技术、渠道、客户和经验等,这些壁垒不但增加了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和地区的难度,而且提高了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如果企业采用并购、重组的战略,以被兼并企业作为进入该行业或该地区的一个基地,这样可以绕开这一系列的壁垒,以低成本和低风险迅速进入这一行业或地区,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此外,如企业兼并的是同行业的异地企业,则就绕过了地区壁垒,性质也由原来的“外地企业”变为“当地企业”,可以享受当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第三,并购、重组可以降低企业发展风险。有时,企业进入某些行业还会受到规模的限制,即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如按这种要求去做,将会导致这一行业生产能力的过剩,引起其他企业的强烈抵制,产品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求再不能得到相应提高,这一行业的利润率会随之降低。而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进入该行业,则不会导致生产能力的大幅增长,从而保证企业进入这一行业后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第四,并购、重组可以促进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目前,竞争全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跨国发展已成为经营的一个新趋势。但是,企业进入国外新市场将比进入国内新市场面临更多的困难,而对当地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不但可以加快进入国外新市场的速度,而且可以利用被兼并企业原有的运作系统、经营条件、管理管控资源等,为企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另外,由于被兼并企业与该国经济具有紧密的融合性,所以并购、重组战略不会对该国经济产生太大的冲击,因此,政府的限制也较少,这些都有助于跨国经营的顺利发展。目前,并购、重组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趋势,众多优势企业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更快扩张。并购、重组战略的关键在于重组,重组的过程是形成新理念、建立新机制、培养新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兼并企业的优势和优势互补的过程。在这里,“机制决定效率,理念决定发展,人才决定兴衰”。首先是机制重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被兼并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里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自身企业为“父本”,与控股对象的“母体”,杂交嫁接,优势互补;二是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由此,创新一套既适合市场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机制。其次是理念重组。并购、重组必然有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要尽快把兼并企业的理念、文化和企业精神灌输到被兼并企业,形成新的理念,使企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第三是人才重组。重组是否成功,关键要看人才是否上得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并购、重组的主要形式:1、承担债务式:兼并方承担被兼并方的全部债权债务,接收被兼并方全部资产,安置被兼并方全部职工,从而成为被兼并企业的出资者;2、出资购买式: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的全部资产;3、控股式:兼并方通过收购或资产转换等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的控股权;4、授权经营式:被兼并方的出资者将被兼并企业全部资产授权给兼并方经营;5、合并式: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签订协议实现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并购、重组的程序:1、兼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搞好产权界定;2、兼并双方共同提出可行性报告,征求被兼并企业债权银行意见,并征得主要债权人同意。股份制公司必须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形成决议;3、就兼并的有关事宜,通过召开职代会征求双方企业职工的意见;4、兼并双方就兼并的形式和资产债权债务担保的处置办法及职工的安置合适的方案等兼并基本合适的内容进行协商,达成兼并意向性协议;5、需要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的,应由地方政府提出审查意见;6、同级人民政府或授权能代表兼并企业双方出资者的机构部门对兼并作出决定;7、国有小型及国有控股小型企业并购、重组的审批由各市(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或授权部门审批;8、兼并协议修改完成后,由企业双方法定代表人签署兼并协议;9、按照兼并协议和审批文件等实施兼并,办理资产划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有关手续;10、由兼并双方的出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验收,经各方认可后完成兼并。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上市公司是企业成熟与成功的标志,也是企业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标志。企业实施战略升级,最好的选择之一,就是积极创造条件上市。创造条件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的战略升级过程。企业上市,必将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响亮的口号恐怕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上市发行股票,因此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就变得至关重要。这对于一个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产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都具有莫大的好处:第一,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股票销售筹集大笔投资性的、不可随意撤出的企业发展资金。由于溢价或市场竞价等原因,其数额往往会接近甚至超过企业原有总资产。通常将企业资产的30%上市即可收回相当于原有企业100%-150%的投资,使企业实际增殖一倍以上。迅速增加财富,提高自身身价,筹集巨额资金,为二次飞跃聚集资本;第二,建立长期在股市上融资的条件。这样每年都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融得相当于上市资产30%的资金;第三,通过上市实现股权的分散化,通过股权的分散化实现经营风险的分散化,另外控股股东的资产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变现,为创业者资金构筑退出平台;第四,通过上市,改变企业经营的家族制,使企业产权清晰化,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管理管控,实现管理管控现代化,有利于社会监督,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企业做强做大的平台;第五,如果走海外上市的道路,将在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管控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并将迅速打响国际知名度;第六,作为上市公司,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和扩张能力,有了兼并其他企业的能力。现在的企业并购已经很少采用现金收购而往往是以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这种能力是利用股市资金的作用形成的。第七,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知名度,便于吸引优秀人才和开展业务;“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回顾民营企业的上市,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992年--1995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起步阶段;1997--1999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民营企业上市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浙江的民营企业上市运作得比较成功,一个镇甚至都有10多家上市公司,而且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占浙江省上市公司的过半数。民营企业上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在国内主板直接上市,这是最先的选择。最近几年,许多民营企业如波导股份、雅戈尔等先后在A股市场上市。但是,由于在国内主板上市,需要长时间的排队等候,等待成本太高。二是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资本市场有:香港证券市场、新加坡证券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市场。香港证券市场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化证券市场,成为很多民营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主要场所。三是在国内外买壳上市,这已成为民企上市的主渠道,也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借壳上市,无论是时间上(借壳上市的全过程不会超过6个月,一般在3至4个月内可以完成),还是程序上都比直接上市来得快,并且入市门槛相比较前两种方式更低,所以大受民企欢迎,成为民企上市的主渠道。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借壳上市如今已取代IPO(股票首次发行)成为上市热点。而在美国、香港等海外借壳上市,成本更低,时间更快。四是两头在外的上市方式,即公司在境外注册和上市,这种方式目前也在一些民企中开始流行。如浙江中程兴达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1亿港元,是迄今为止浙江省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最多的公司。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在香港等境外注册与上市或拟上市。据了解,为了吸引内地的高新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香港创业板市场不规定上市公司的注册地。而选择在百慕大和开曼群岛等这样的国际避税地注册,可以减免税;同时,还可以省去在国内上市的漫长的等待时间。从江苏省以及其他省份民营企业上市来看,体现出如下的主要特征:(1)间接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流方式。1997年之前,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为主,未发生买壳上市的间接方式。自1998年以后,买壳上市开始活跃,且近年来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到2002年第三季度,买壳上市公司数量与直接上市公司数量之比达到新高。可见,买壳上市仍然是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主流方式。(2)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方兴未艾。截止2002年底全国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不含红筹)共有75家。从在海外上市的情况看,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居多,目前已有38家境内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在美国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的14家,NASDAQ上市的7家。此外,还有18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前是民营企业争取上市的极好时机。无论是国内的资本市场,还是香港与境外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民企的上市,都给予了积极的欢迎和充分的关注。特别是香港和新加坡的证券市场,更是以中国民企的上市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工作目标,给予了实际上的关注。两地证券市场一再表明,欢迎中国民企上市。国内资本市场亦于前期设立中小企业股,吸收成长型的民营企业上市,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各地人民政府,最近也相继表示,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上市,许多地区的政府已(或正在)出台扶持中小民企上市的政策措施,并将此列为经济工作的近期重要目标。可以说,从整体环境上,当前是民营企业积极争取上市的极好时机。江南有限公司目前正相关计划上市,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必将对产业集群和兴达厂本身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目前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中的一些民营企业不乏一些优秀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当地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其上市。四、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引进国内外企业的同时,“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集群的优秀企业也要积极“走出去”。据国际投资经验,一个成熟的经济体,引进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一般为1:1.1。“走出去”的战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资源需求量大而供给量小导致资源供应的缺口不断加大。如果企业一味留在国内、本地开采、利用本国、本地资源,则一些资源尤其是非再生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利用区外国内以及国外资源,做到就地取材,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减少对本土资源的过度开采,为企业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源保证。第二,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产业层次。随着风电产业的逐渐成熟,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开放市场承诺的不断兑现,外资、外企及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势头越来越猛,导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生存空间日益狭窄。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拓展企业生存空间,拓宽企业国际视野,变消极防御为积极进攻,而且可以开辟新的营销市场,寻找更大、更好的“奶酪”。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有助于企业及时捕捉国际市场信息,顺应市场需求潮流,改变目前国内生产低档次产品多、加工零配件多、传统产品多的局面,通过与发达国家在境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使企业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第三,参与国际市场融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及增加国际收入。“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民营企业大多发展历史较短,资产规模较小,筹资能力较低,经济实力较弱,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渠道,甚至可以在东道国就地筹资,这样不仅扩大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还可弥补我国企业筹资不足的弱点;再说在海外设立企业,利用当地的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相当于间接利用了国外资本,减轻了企业投资压力;另外,海外企业汇回的利润、利息、股息及有关收入也是我国国际收支中收入的一部分。第四,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随着国际风电产业的不断成熟,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直接投资办厂,可突破国外设置的海外障碍、配额障碍、许可证障碍及政府采购中有关本国制造的规定障碍等一系列贸易壁垒,做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既能消除贸易歧视,又能通过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多角化经营,实现市场多元化。同时还可利用海外销售渠道,通过设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向国内企业订单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国内产品的出口,做到内外联动。为了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通过宣传教育,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在选择落实“走出去”的企业时,应坚持如下原则:即优先选择技术适用、管理管控科学、机制灵活、资本实力强的各类企业;优先选择熟悉国际惯例和国外法律、市场开拓意识强的各类贸易企业。2、建立企业“走出去”的领导机构。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负责人,财税、外贸、工商、海关、商检等部门参加的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当地“走出去”战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良好的国外投资中介服务。如宁波相关计划在非洲的贝宁、东欧的匈牙利、南美的巴西、北美的加拿大筹建海外商贸中心,为各类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3、必须做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工作。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提高质量不仅要提高核心产品质量,而且要提高形式产品质量和附加产品质量,使产品整体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改变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质次价低的形象;二要不断注入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科技兴贸必须做好调整文章(即在行业内部,要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商品与服务行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与服务行业调整;在产业内部,要从低生产率、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生产率、高智能工业调整,并做到信息化带工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兴贸之路);三要加快国际市场网络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增强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4、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不仅要考虑目标市场政局的稳定性,经济上的安全性,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可进入性、市场容量的不饱和性和投资回报的满意性。要考虑市场特点、企业优势及“走出去”的形式和市场定位。从国别市场来看:发达国家市场,市场比较成熟,市场规模大,国际影响面广,信息量大,时常辐射性强,消费者购买力大,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同时对产品、服务要求高,进入成本高,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发展中国家市场,一般市场规模较小,消费者购买力较弱,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但同时对产品、服务质量要求不高,消费需求偏好与我国较为接近。第四节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优化专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一、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收购兼并、以及企业上市等途径,“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的骨干企业逐步形成,而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在形成过程中将会逐步显现出来。首先,骨干企业的销售总额将处在行业的最前列,骨干企业的销售额占全部企业的销售额有相当比例;与此同时,骨干企业的纳税额也较高,占该产业中所有纳税额的相当比例。并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骨干企业并不仅仅是指销售额、纳税额处在行业前列,最主要的是体现在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包括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份额、发挥的作用,以及在产业中建立的发展基础。其次,带领产业集群更快扩张,促进配套企业的跟进。龙头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把配套产品和加工辅业分离出来,中小企业要主动协作,积极做好配套跟进工作,增强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成本优势,逐步延伸产业链,构筑产业集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民营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进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及国际国内销售网,以此获得长期发展的依托和支撑,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要积极引导相同、相似、相关的民营企业集聚,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促进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形成后要鼓励企业共同组建信息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实体和服务型组织,实现专业化协作。

第三,骨干龙头企业对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培植骨干龙头企业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能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一个地区达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经济环境,同时还对地区的税收、财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第四,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链延伸。骨干通过自身的产业基础在自身的行业主导地位。比如以风电产业生产为例,骨干企业的发展就可以带动为它提供原材料的产业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以风电为配件的装配产业的发展,因而可以延伸产业链。第五,骨干企业推动园区建设。如果骨干企业转移到园区生产,必然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示范作用,因此就会有各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和转移的过程,进而园区就会不断发展。“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的风电产业向园区的集中和转移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而且会形成风电生产和配套基地。通过骨干带动,把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挥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相关配套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强化政府投资的导向和带动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金融部门的高储蓄率不能充分利用转化成投资,原因是民间投资增长显著低于国有投资增长,所以如何发挥银行资金的导向和投资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在政策上更多地通过财政贴息、补助、参股等多种形式,撬动民间投资。根据企业发展特点,进一步调整相关税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区域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扶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在财税、融资、建设用地、人才引进、信息服务、维护权益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②改善投资环境,稳定企业在当地发展的信心。一是要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削减过多的行政管制,提高行政管理管控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及管理管控模式。二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拓宽投资空间,在投资政策上,要努力调动微观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鼓励企业实现投融资体制改革,真正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模式。③鼓励企业实行兼并与收购。在当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资金、土地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鼓励战略投资者适时对本地破产企业、困难企业、闲置厂区实施兼并收购,盘活固定资产。④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双向联系制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投资重点、运作方式等,为骨干企业向企业集团发展制定实施规划和提供技术支持。⑤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推动其尽快形成产业链,发挥规模效应。对目前已形成的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企业,要鼓励和扶持他们发挥品牌优势,争取发展成为有自主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骨干企业加快企业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入发动,让大量的中小企业提高质量,扩大总量,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创名优品牌。二、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协作产业集群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链的本地部分加上上下游相关机构及其活动。产业链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跨区域或跨国的。产业集聚是一种地方生产系统,其要求产业链的一部分或全部在本地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有两条路径:一是纵向延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利用更优质的原材料,增加加工工序,由简单加工转为复杂加工,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由低档向中档、然后再向高档方向发展。生产愈发达,社会分工则愈细,生产过程和环节则愈多,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愈大。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与生产环节的多少和产业链路径的长短成正比的。二是横向拓宽;产业内一些企业不仅生产高档产品,而且也生产中低档产品,挺进中低档市场,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系列和高、中、低不同级别的产业链。产业链的运动轨迹,除了横向拓宽(即产品的多元化、系列化)以外,从纵向延伸来看,类似龙的运动:首先是龙头动,接着龙身和龙尾动。而龙头往往是生产最终消费品的大型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生产最终消费品的大型骨干企业和跨国公司是产业链的链主,也是产业链的重心。他们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其他处于产业链一般环节的众多中小型企业构成了龙身和龙尾,这些中小企业都是为大企业和龙头企业相配套,形成依附于龙头企业并与龙头企业共存共荣的经济联合体。产业链的主体是企业,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形成是市场竞争和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每个企业都不是随意寻找和任意确定交易伙伴,他们的选择都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因此,产业链的形成是在企业竞争的基础上由市场来自动调节和决定。在每个时刻都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基本的合理性。产业链规模的壮大和地理上的高度集中,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出现以前,产业链呈分散的网状结构,产业集群出现以后,集群所在地域内的产业链就里一种集中的、密集型的网状结构。地理上的集中,有利于企业之间更快地获取信息,进行技术交流与生产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产业集群是产业链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社会生产力发达的标志。产业链的形成是企业行为和企业竞争的结果,由市场调节。产业链壮大的内在动力植根于每个企业之中。培育、壮大和延伸产业链任何时候都必须将主要力量放在作为产业链链主和龙头企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上。只有抓住了大型骨干企业这个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促使其不断做大做强,创出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产品,并向跨国公司迈进,才能吸引各地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动与之配套,形成更大、更长的龙身、龙尾和众星捧月的产业链格局。主要力量不放在龙头;而放在龙身龙尾上(甚至过分强调龙头企业应与本地企业相配套,这种干预市场机制的、带有行政指令色彩的做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培育、壮大和延伸产业链,主要是培育、壮大和延伸支柱产业、特别是先导产业的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企业各负其责,各有各的核心方向,最后串成一个产业链;从单个企业来说,其开发流程也要遵循软件开发工程化的开发流程。在这个产业链里,"龙头"企业处在上游,代表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其余企业都是为其提供基础性服务。因此,“江苏沿海风电产业集群”风电产业集群发展中,必须积极发挥龙头产业的力量和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配套和协作分工。第五节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群的发展需要各种配套服务。因为集群以一定的企业集聚为基础,而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劳动力、原材料供应等要素。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配套服务业,构建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一、物流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供求主体、克服时空差异的有效的商品、服务位移过程。具体包括产品的运输、存储、包装、加工、配送以及物流咨询等经济活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则是人流、商流、信息流的相互协调整合过程。图5-3现代物流业综合示意图现代物流是对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管控技术和组织方式,通过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管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