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学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学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学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学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五)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双百”方针的提出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①②③都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促进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④是科学和艺术领域受挫的原因。2.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与之相关的政策背景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C.“文化大革命”开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答案D解析结合1957年我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政策方针可知,答案为D项。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右图为“文革”中孔子塑像的命运,反映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文革”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变。4.爷爷说:“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A.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文革”十年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革”期间的文化发展状况。“文革”十年,“双百”方针被废弃,文化园地一片凋零,出现“八亿人口八个戏”的局面,除“样板戏”外,其他剧目被禁止上演。5.“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B.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D.“百家争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答案B解析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对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6.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创设“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答案A解析应结合时代特点分析创设简体字的原因,同时注意简体字的优点。B项说法不正确,对传统文化不存在全面清算的问题。“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均排除。7.右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使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封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教育指导思想主要是()A.要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D.素质教育科教兴国答案A解析历史遗物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彻底埋葬帝修反”的口号和图中人物袖标上的“红卫兵”,说明属于“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指导思想。8.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①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②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人才的选拔④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①不正确。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①是1995年,②是建国初期,③是1977年,④是1983年。10.《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20年后重温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内涵仍丰富》。文中称:重温这一题词,深刻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文中“丰富内涵”的解读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答案A解析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全面概括其内涵的选项应为A。11.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D.“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其他三项都不是领先于世界的,只有D项符合科技世界之最。12.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基因测序②载人航天③“两弹一星”④杂交水稻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答案C解析题中给出的科技词语承载着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解题时结合教材知识和时事知识进行准确判断。13.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早在1851年就参加了在英国伦敦的第一届世博会,但是直到新世纪的今天,才有资格和能力真正面对这个宏大而艰巨的课题。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①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用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③“东方魔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战略计划④我国初步掌握克隆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新世纪的今天,才有资格和能力……课题”的含义是指今天我国的科技、声誉和实力均有大幅提高,我国才有能力和资格举办世博会。①②③④均是我们已取得的成就。14.史学界有人认为,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各项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水稻基因测序④杂交水稻“南优二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空航天及生物科学等各个方面,我国建国后在以上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15.从“两弹一星”、“一箭多星”到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其必要的前提和原因有()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③发展科技工作的规划方针正确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⑤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据此可知①正确;中国政府在1949年和1958年分别成立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说明②正确;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并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说明③正确;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归国,说明④⑤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2分)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中外交往日趋频繁,培养对外交往人才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首先开设英文馆,并随对外交往形势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深入,增设其他语种和近代西学课程,逐渐由一所外语学校发展成集外语和近代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学校,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材料二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年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材料三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他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材料四歌曲《中国话》歌词……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创办京师同文馆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促使我国对外语教育实施重大调整的因素有哪些?(4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4)有人认为,21世纪汉语即将成为世界第一语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8分)答案(1)原因:为中外交往培养对外人才;为推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2)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一五”期间,苏联援助中国,中苏关系密切。(3)特点:从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外语语种增多。原因: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实行多边外交政策;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同意。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不同意。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美国处于强势地位;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华文明的内敛性。(任答一种观点即可)解析本题以近现代教育的阶段性变化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阶段性特征的掌握。第(1)问,“原因”材料中有明确叙述,直接提取概括即可。第(2)问,需联系50年代我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任务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表中数据和语种两方面总结,“原因”要结合时代背景。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任选一种观点,若选同意需说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若选不同意,需说明中国不利的方面和其他力量的强大。1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6分)(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6分)(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6分)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