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规范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基础巩固1.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下列两本著作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深度和广度不同。《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没有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2.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其思想是“中体西用”的表现,属于器物层面的主张,没有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全方面的落后。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的政治制度B.“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C.“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政治制度D.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答案D解析“西学”指西方的科学技术,“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指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故A、B、C三项不正确。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答案C解析A项和B、D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5.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与李鸿章洋务思想相符合。6.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A.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D.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答案C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最核心的思想主张就是在中国结束君主专制,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能力提升7.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1864年”、“欧洲诸邦”、“不世出之机也”。由关键信息中的“欧洲诸邦”说明对西方并不抵制及未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B、C两项排除;可从时间上进行排除,结合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史实。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9.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材料三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懵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的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请回答:(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根据材料三,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答案(1)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2)官场黑暗,人心道德沦丧;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3)异: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4)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根本原因,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有所认识,经世致用学风的潜移默化。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理即封建纲常伦理,根本目的用封建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李颙是针对宋明理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从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角度回答。第(3)问异同点根据材料三概括。从“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可以归纳冯桂芬思想主张;从“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可以归纳康有为思想。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体现的观点来思考。可以从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经世致用思想的角度回答。【学思之窗】提示这种意见不够全面。一方面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都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另一方面,洋务派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表现在:一是洋务派“师夷长技”,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工业、国防、教育等领域;二是学习西方目的的侧重点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不是抵御外国侵略者。【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