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亚》_第1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亚》_第2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亚》_第3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亚》_第4页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中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亚的位置和范围(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35°N--55°N,50°E--80°E,北温带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500N400N600E700E*相对位置: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一、中亚的位置和范围(一)地理位置*交通位置:古代的“丝绸之路”,现代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2、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徒、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一天山和昆仑山脉,经中亚,西亚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大大缩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斯塔纳

塔什干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一、中亚的位置和范围(二)范围

读图找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及首都,其中与中国相邻的有哪些?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相邻。杜尚别阿什哈巴德二、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一)地形特征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东部是天山山脉;北部是哈萨克丘陵;中西部是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低地)。读图分析:1.试说明中亚的地形特征。2.描述中亚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二、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二)气候特征读图分析:中亚的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南部部分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类型:特征:成因: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山地高原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三)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西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成因: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景观: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二、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四)河流、湖泊读图分析:1.试说出中亚地区主要的内流河、外流河、湖泊。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伊犁河外流河:额尔齐斯河湖泊: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2.描述该区内流河的水文特征。①流量小,流量从中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②流程短;③有结冰期;④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冬季容易出现断流。

如果里海是“海”,里海将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划分成扇形领土区域,这将有利于在里海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国家引进外资进行开发,而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在里海的财富就将缩水。如果里海被认定为是内陆湖泊,那么按照国际法中的规定,里海资源应当是沿岸各国的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开采里海任何资源必须征得各国同意或经共同协商后方能进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附近的里海水域油气资源丰富,因此这3个国家坚持里海为海,应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里海水体及海底进行划界,明确各国的主权和专属经济区范围。而伊朗、土库曼斯坦两国则因为附近水域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坚持认为里海是内陆湖泊。因此,里海是湖还是海之争的实质是能源利益之争。里海【合作探究1】1.近年来,里海的“湖海之争”、“归属之争”日益剧烈。其原因是什么?2.近年来里海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其原因是什么?①里海地区不断发现大规模的油气田;②里海沿岸国家众多,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③“湖海之争”实质就是争夺能源。①过度用水,入里海的水量减少,里海水位下降,水面萎缩;②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石油的开采,导致里海水污染严重;③过度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970年,专家学者们对里海水位下降感到担忧,但自1978年,里海水位开始上涨。自那以后,里海水位上涨了约2.5米,里海以惊人的速度仍在上涨。此事一开始被视为好兆头,但事实上,这是一场环境灾难。3.专家学者为什么把近年来里海水位的上升视作是一场灾难?【合作探究1】里海水位上升淹没周围土地,淹没石油开采设施。【合作探究2】读“咸海面积变化图”与“咸海水位、盐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自然原因:①深处内陆的环境,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人为原因:①阿姆河和锡尔河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等的增多,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逐渐减少;②河流和湖泊沿岸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加剧干旱。1.分析咸海不断萎缩的原因?【合作探究2】读“咸海面积变化图”与“咸海水位、盐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2.简述咸海萎缩的危害?①周围地区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②湖泊含盐度不断升高;③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减少生物多样性;④加剧周围土地盐碱化;⑤湖底裸露,沙源增多,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加剧土地荒漠化。【合作探究2】读“咸海面积变化图”与“咸海水位、盐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3.如何拯救濒临消失的咸海?①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强对中亚地区水资源的管理;②完善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机制③建立必要的社会经济机制和激励机制④设立国际基金,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⑤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⑥节约用水,提供水资源的利用率⑦保护山林、草原,使上游河流有保障⑧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农业⑨修建和完善现有水利设施,保护水资源1.价值:

⑴湿地的生态效益

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调节区域气候作用;降解污染物

⑵湿地的经济效益

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⑶湿地的社会效益

观光与旅游;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城市中的水体);教育与科研价值。

2.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3.湿地减少的原因:

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

自然:②全球变暖――干化

①水土流失――淤积

人为:②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③污染加剧富营养化

④引水灌溉、截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5.湿地减少的影响:A.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B.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C.气候恶化,温差变大,大气湿度减少D.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加大E.生态失调,大量野生动植物锐减及灭绝F.水污染加重,G.风沙危害加大,荒漠化扩大6.湿地保护措施:1.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2.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3.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4.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加强湿地管理和保护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6.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7.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如退田还湖还沼,发展生态旅游。8.减少滩涂养殖生态破坏9.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停止围垦造地,控制和降低环境污染、10.在各种大型工程建设之前,应作环境科学论证主题探究:中亚的湖泊萎缩区域地理—中亚【区域链接:鄱阳湖】材料二:下表为1975~2014年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单位:km²)年份197519851995200220072014水域面积3950384038404050418944921.鄱阳湖1975-1985年面积减少会对湿地哪些社会经济价值产

生不利影响。2.(2018.11浙江)说出21世纪以来鄱阳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变化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有利影响。航运、灌溉、旅游、提供农副产品等价值。原因:退田(退耕还湖)影响:提高蓄洪能力;提高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增强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净化水中污染物的能力。【合作探究3】思考: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的原因?①该湖地处中亚腹地,气候极度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西部有伊犁河注入,降低湖水盐度;东部没有河水注入;③东西联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不易交换。三、中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一)居民人口数量较小,多民族,主要民族与本国同名;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三、中亚的居民和经济(二)农牧业中亚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小麦:年降水量较多的哈萨克斯坦北部棉花、水稻:灌溉条件好的锡尔河、阿姆河沿岸畜牧业:东部山地、高原牧场以养羊为主,细毛羊、羔皮羊【合作探究4】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1.分析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业的发展条件。有利条件: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沙质土壤,透气性好;③河流为其提供灌溉水源;④种棉历史悠久;⑤政策支持;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合作探究4】

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2.分析中亚灌溉农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①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天气增多等。②过度引水灌溉,抬升地下水位,加剧土壤盐碱化;③过度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面缩小,生态、气候恶化;④湖面减少,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3.说出中亚地区大水漫灌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土壤盐碱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①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②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③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④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⑤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主题探究:中亚的盐碱化区域地理—中亚

黄壁庄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的出口处,总库容12.1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3400k㎡;流域蒸发量东部较大,西部较少。土壤盐碱化是白洋淀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区域链接】华北地区白洋淀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多;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4.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分析华北春季土壤盐碱化严重的主要原因。主题探究:中亚的盐碱化区域地理—中亚

黄壁庄水库位于滹沱河干流的出口处,总库容12.1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3400k㎡;流域蒸发量东部较大,西部较少。土壤盐碱化是白洋淀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区域链接】华北地区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5.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1.说明该区域春秋季节土地盐碱化较冬夏季节严重的原因。【区域链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土地面积为373万公顷,是世界三大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由于区域内独特的地貌条件、成土母质组成、气候条件、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含盐量等的综合作用,尤其是近几十年人为因素的干扰,盐碱地面积不断增加,盐碱化程度加剧。春季升温较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较大,土壤表层盐碱物质强烈积累;秋季受雨带迅速南移的影响,降水剧减,蒸发增强,土壤表层盐碱物质再次积累。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土壤中盐碱物质因大量淋溶而减少;冬季气温极低,地面积雪多,土壤冻结且冻层深厚,土壤中盐碱物质较少。2.简述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治理的措施。加强植树种草建设、利用湖沼育苇养鱼、种植耐盐碱作物和牧草、增施绿肥等;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等;向土壤中施用化学物质中和,如磷石膏等;发展小化工制碱业,化害为利等。三、中亚的居民和经济(三)工矿业1.矿产资源丰富: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里海沿岸黄金:乌兹别克斯坦(储量世界第四位)铀矿:哈萨克斯坦(2014年产量世界第一位)2.主要工业部门: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3.不利条件:木材缺乏,许多机械制品、轻工产品都需要进口。三、中亚的居民和经济(四)主要城市阿斯塔纳比什凯克塔什干杜尚别阿什哈巴德阿拉木图三、中亚热点问题(一)“丝绸之路”、“第二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二)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三)上海合作组织被誉为“现代的丝绸之路”、“亚欧大陆的金腰带”(二)中国中亚能源合作1.中哈原油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公里。于2009年7月建成投产,实现由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全线贯通。

战略意义:对中国:(1)有利于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2)促进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3)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5)使中国获得长期、稳定、安全的能源供给;(6)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减轻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减少中东局势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7)开辟一条更安全的内陆能源通道,减少能源进口对马交甲海峡的依赖)。对中亚:(1)将中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亚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3)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二)中国中亚能源合作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起于阿姆河右岸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成为“西气东输二线”。项目全面竣工后,在30年的运营期内,每年将从中亚地区向中国稳定输送约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2007年我国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三)上海合作组织

1.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2.成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印度、巴基斯坦。

3.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现在“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已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4.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轮流在各成员国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秘书处(北京)和反恐怖机构(塔什干)。

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风力高考链接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答案: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答案: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6)①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在地表和土壤中所积累的盐分;②长期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5)①(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②(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015年上海卷)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读图回答问题。43、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4分)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4分)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在300mm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mm以上。(4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