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十某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三十某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三十某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三十某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三十某中学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三十一中2024届中考生物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有关动植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家蚕、蚊子、蜜蜂和蟋蟀的发育都是完全变态发育

B.植物杆插、嫁接和组织培养,“试管婴儿”的繁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

C.鸟类的生殖过程包括求偶、交配、产卵等过程

D.青蛙进行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2、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视神经B.大脑皮层、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视神经

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叙述中,

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下图是“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示意图,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枯叶蝶酷似枯叶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蚯蚓可改良土壤D.大树底下好乘凉

6、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下列几类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能萌发的是()

A.保存完好的种子B.煮熟的种子

C.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D.被虫咬掉的种子

7、人体内绝大多数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肝脏B.肾脏C.膀胱D.心脏

8、如图为豌豆果实示意图,豌豆果实开裂时,果皮向内蜷缩,能将种子弹射出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B.豌豆依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

C.①是种子,②是果皮

D.①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9、如图表示A、B两种不同状况下X物质的相对值,据图判断下列不符合题意的是()

AR

A.若A为吸入气体,B为呼出气体,则X可表示二氧化碳

B.若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则X可表示氧气

C.若A为某健康人血浆,B为此人原尿,则X可表示蛋白质

D.若A为某健康人在平原地区,B为此人进入高原初期,则X可表示血液中的红细胞

10、如图是人的性别决定图解,精子乙中的性染色体类型、受精卵形成的部位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A.X子宫输卵管B.X输卵管子宫

C.Y子宫输卵管D.Y输卵管子官

11>班级中生育二孩的共有四组家庭,某同学对他们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记录如表.D

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父母性状

组别子女性状

父母

I单眼皮双眼皮双眼皮双眼皮

n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单眼皮

m单眼皮单眼皮单眼皮单眼皮

IV双眼皮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

A.第I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一定为DD

B.第II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一定为Dd

C.根据第ID组可以推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D.第IV组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单眼皮孩子的机率为50%

12、下列对生物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A.病毒、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动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C.细菌、真菌、植物、动物都有细胞壁

D.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动物都有遗传物质

13、体育大课间,同学们跑步、跳绳、踢穰、跳舞,在运动中锻炼身心.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大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

D.运动时细胞内线粒体耗氧量加大

14、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B.所有鸡卵都能孵化成小鸡

C.蚊子和蝗虫都进行不完全变态发育

D.雌蛙鸣叫是青蛙的繁殖行为

15、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16、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B.如果A来自父方,则a来自母方

C.该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基因控制的性状

D.该个体产生的后代不可能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A.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C.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8、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

确的是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

①2mL唾液37℃5分钟?

②2mL胃液37℃5分钟?

③2mL唾液0℃5分钟?

A.试管①和试管③可作为对照

B.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试管②

C.②和③对照说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实验证明,有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19、下列四个实验中都用到碘液,使用目的与其它三个实验不同的是()

A.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C.观察酵母菌细胞D.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20、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

21、当今世界,努力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人类的下列做法中,

无助于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及时处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D.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22、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

是()

A.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丁一>甲-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3、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分别是由于人体内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疾病,下列各项中,与上述疾病相对应的激素

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C.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2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也并不总是有益的

B.大山雀偶尔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C.细菌中无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中却能找到成形的细胞核

D.鱼到水面索食属于先天性行为

25、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结构是()

A.甲状腺B.胰腺

C.垂体D.肾上腺

26、如图是青蛙、家蚕、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青蛙、家蚕、蝗虫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它们的生殖方式都属于(选填: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明显的差异,例如蝌蚪用呼吸、在水中生活,

而青蛙主要用呼吸、能够在陆地生活,这种发育称为»

(3)对比图中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别是家蚕的发育有这个阶段,其发育过程称为o家

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

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

27、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

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

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治理前

生物

的池塘

1天15天39天42天60天66天

藻类(cm3〃m2)887.33.273.23.94.24

无齿贝(个/n?)01.51.51.751.791.791.792

水草(株/m2)334.815.322.31412.8

草鱼(kg/m2)00000.730.971.07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随着治

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_______关系。第42

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变/变简单/变复杂)。

28、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各项生理活动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协调平衡。下图反映的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①②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I、II表示血管类型,a、b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

物质)。请分析回答:

淀粉—一►a•----体外消篁r

I1■■1■■■IIII化养I

1!的物

―昌鬟

I-----J@I-1C|一游外比被|:

画酒回°AgDE

消化道

早晨,明明吃了面包、煎鸡蛋、生菜等营

甲乙

养丰富的早餐。其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在整个消化道中经过①过程全部被分解成a和b,请在乙图中

画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丙图结构

的顺序是(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甲中若D代表肾,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

构依次是:肾小球T(用文字和箭头表示)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I的名称是。明明参加

了学校运动会,在跑道上听到裁判枪响,奋力奔跑到终点,神经系统和参与了此次调节。运动中明明胳膊被同学

碰到后不由自主地缩回,请用图丁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是;同学们盯着他从

100米起点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_________起调节作用。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的发育。阳光下皮肤能

合成维生素D,促进了人体对的吸收,有利于明明骨骼的发育。同时明明的身体也在_______分泌的生长激素

的作用下不断长高。

2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沙棘(Hippophae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性灌木,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因其果实中的营养而有

“天然维生素宝库”“神奇果树”等美称。同时,也被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根据资料记载,原始类型的沙棘多生长

于河岸,且对湿涝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为中、湿生植物;在其他树种难以生存的强烈阳光和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沙棘

的叶也具有了典型的旱生形态(叶细小,角质层厚,栅栏组织发达等)。

沙棘木蠹(dii)蛾(”o/coce「“s/而pop/weco/“s)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沙棘事业的发展。沙棘木蠹蛾是一种害虫,为三北地区

的特有种,如图为其幼虫和成虫的图片。主要危害是它的幼虫钻蛀、啃食沙棘的根和树干等部位,使其大部分被蛀空,

导致沙棘整株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害面积达13.3万公顷以上,并且呈加剧趋势。野外调查发现,不同环境条

件的沙棘受害程度存在差异。

为此,研究人员调查了同一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状况。研究结果如图:

沙棘生长环境对沙棘木蠢蛾发生的影响

200----------------------------------

150-二k-------------H25-=>树高生长量/cm

为Wb、嵋―感染率/%

、用17屈—"线性[感染率/%]

0山坡地沟坡上河滩上

根据调查结果,林业技术人员针对性地进行了药物防治,且在林中挂上了黏虫板和捕虫灯诱杀成虫。此外,还在林中

释放了大斑啄木鸟、苍鹰和猪獴(杂食性哺乳动物,可取食沙棘木蠹蛾的幼虫)等动物,害虫消退率明显。经过科学治

理,如今沙棘木蠹蛾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重新开启了荒漠的“绿时代”。

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沙棘木蠹蛾除危害中国沙棘之外,还危害以下树种,其中与中国沙棘关系最近的是

A.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B.沙柳Sa/ir

C.柳叶沙棘"打sa〃c於D.山杏A/v〃e"iacasibirica文章中没有提到生态系统的___成分,它促进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请你就上文提到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作为生态系统,

都具有一定的—能力,生态系统越复杂,此能力越强。由上面柱形图中数据可知,对比以上三种环境条件,其中河

滩边土壤含水量高,沙棘的树高生长量最大,沙棘木蠹蛾的感染率因此抵抗沙棘木蠹蛾危害的能力

30、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科学家把荒漠植物的抗旱基因导入到苜蓿中,培育出抗旱耐盐碱的苜蓿新品种,进而成功地改良了大面积的

盐荒地。

资料二: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的抗寒能力较差,在高纬高寒地区种植难以存活。研究人

员将不抗寒苜蓿搭载在返回式卫星上,再经过多年选育,培育出一个抗寒苜蓿新品种。

资料三:苜蓿花的颜色由一对基因T、t控制,下表是关于苜蓿花色的两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组号亲本的性状子代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紫花白花

①紫花X紫花301101

②白花X白花0268

(1)资料一中抗旱耐盐碱的苜蓿新品种的培育运用了技术。资料二中不抗寒苜蓿搭载卫星而产生的抗寒变异

属于(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苜蓿成功改良大面积盐荒地的事实,反映了生物能够环境。资

料三中,苜蓿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结果分析,其中是显性性状。第①组实验中的子代紫花苜

蓿的基因组成是O

31、糖尿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均构成严重威胁。不久前,婷婷同

学的奶奶检出患有糖尿病,为了帮助奶奶早日康复,她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到苦瓜具奋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知是

否其实可靠,于是她和班上其他兴趣小组成员就此展开探究。实验材料和用具:患有糖尿病的成年狗、新鲜苦瓜汁、

普通饲料若干、血糖检测仪等。(2)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1头患有糖尿病的成年狗连续3天每天定时定量饲喂普通饲料,并定时进行空腹血糖测定和记录。

②接下来连续10天每天对该狗进行与步骤(1)同时间等量普通饲料加适量_________混合饲喂,并每天与步骤(1)

同时间进行空股血糖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该狗血糖有明显下降,说明苦瓜具降低血糖作用,有类似于(写出激素名称)的作用。

②若该狗血糖,说明苦瓜对血糖升降没有作用。

③若该狗血糖,说明苦瓜具升高血糖作用。实验结果果然是该狗血糖明显下降,婷婷非常兴奋,可是兴趣

小组成员凯凯认为:根据一头狗的实验数据,并不能得出可靠结论,大家觉得他言之有理,那该怎么办呢?

参考答案

1、C

【解题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

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

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螃姑、蝗虫等。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

方式。

(4)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杆插、压条、克隆、组

织培养等。

(5)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鳏呼吸;

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属于变态发育。

【题目详解】

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蚊子、蜜蜂、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

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植物的杆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是无性生殖;试管婴儿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B错误;

鸟类的生殖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

C正确;

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后,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属于变态发育,D错误。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以及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2、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

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

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眼和视觉

3、B

【解题分析】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草和豆苗

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

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正确;长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秋季(节)温度下降,叶片变

黄衰老纷纷落叶,C错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4、B

【解题分析】

(1)A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叫做光合作用;

(2)B过程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这两

个过程中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

【题目详解】

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

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

二氧化碳的平衡,故A正确;

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故B错误;

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故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正确。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掌握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

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A

【解题分析】

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在大堤中挖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

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错误;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6、A

【解题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

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题目详解】

保存完好的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可能萌发,A正确;、煮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正处于休眠期的种子、被虫咬掉的

种子胚不完整,因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也不可能萌发,BCD错误。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7、B

【解题分析】肝脏是消化腺,与尿的形成无关,A错误;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B正确;

膀胱是储存尿的器官,C错误;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器官,D错误。

8、A

【解题分析】

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子房壁-------------------好画--------1、

广球被-r果

展Y鬻胞+场期受精卵」皿胚隼种

极核+精子出受精极核旗眄号

(2个)(1个)丸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机械传播。

【题目详解】

②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故A错误;大豆是依靠豆荚裂开弹射来传播种子,所以豌豆依靠自身力量传播种子,

故B正确;①是种子,由胚珠发育来,②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来,故C正确;①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故D正确。

故选Ao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果实种子的形成,明确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答的关键。

9、C

【解题分析】

考点:呼气和吸气。

分析:

(1)人体呼出与吸入的气体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

氮气7878

氧气2116

二氧化碳0.034

水0.071.1

其他气体0.90.9

(2)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3)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

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

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

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解答:

A,据分析可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的要多,A正确;

B、动脉血是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所以若A为

静脉血,B为动脉血,则X可表示氧气,B正确;

C、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

成原尿;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C错误;

D、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的含量会增加,这样,参与运输氧的红细

胞的数量增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D正确。

故选C

10、D

【解题分析】

(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

性染色体是XXo

(2)卵细胞与精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诞生开始,人体就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

的。

【题目详解】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乙的性染色体类型Y.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集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

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

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故选D。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11、B

【解题分析】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

是杂合体。双眼皮(由显性基因D控制)和单眼皮(由隐性基因d控制),则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双眼皮的基因

组成DD或Dd。

【题目详解】

A.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组成DD或Dd,错误。

II组中子女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父亲遗传给单眼皮子女的基因一定是d,所以父B.亲双眼皮的基因组成一定

为Dd,正确。

C.根据第III组,亲代和子代均是单眼皮,不能推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错误。

IV组中,父母都是双眼皮,子女中有单眼皮,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亲代双目眼DdXDd双目叫

/\/\

生殖辘

子代双目随双目年双目睢单日瞄

75%:25%

D.从图中看出,ID组中,如有一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是单眼皮的机率为25%,错误。

12、D

【解题分析】

(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寄生在

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

成结晶体。

(2)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般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

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3)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

区。

(4)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题目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细胞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动物有单细胞的草履虫,植物有单细胞的衣藻,所以,真菌、动

物、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B错误。

C、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分析病毒的结构,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真菌、细菌细胞的结构可知,它们都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植物细胞、病毒、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

13、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骨骼肌收缩,牵动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可见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了运动,A正确;

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可见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B正确;

小脑能够使运动协调、准确,C错误;

运动时,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正确。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14、A

【解题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发育过

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幼虫与成虫的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

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3)生殖季节的雌雄蛙有抱对现象。

【题目详解】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A正确;只有受精的鸡卵才可能孵化出小鸡,B错误;蚊的发育经过受精

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

错误;雄蛙鸣叫属于青蛙的繁殖行为,雌蛙不会鸣叫,D错误。

【题目点拨】

掌握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D

【解题分析】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一部分遮光、光照一摘下叶片一酒精脱色—漂洗加碘一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题目详解】

A、实验前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

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故不符合题意。B、用

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

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故不符合

题意。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

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

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

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故符合题意。故选:D。

【题目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16、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

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解:A、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A正确.

B、生物体中的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受精卵中的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如果A

来自母方,则a一定来自父方,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因此

Aa个体表现出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C正确.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当后代基因为aa时,就能表现出

a基因控制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考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7、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

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8、A

【解题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

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题目详解】

试管①和试管③有一个变量是唾液,符合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可作为对照,A正确;淀粉遇碘变蓝色。胃液中

不含消化淀粉酶,因此②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B错误;试管②和试管③有两个变量是唾液和温度,不符合对照实验

变量唯的原则,不能作为对照,C错误;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但是不能证明被分解成葡萄糖,D错

误。

【题目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碘液遇淀粉变蓝色。

19、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酵母菌细胞,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就要用碘液染色.

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在剖面上滴加碘液,胚乳部分变蓝色,便于观察.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20、C

【解题分析】

A、达尔文认为,“田鼠的打洞和夜间活动”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

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鹿和狼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鹿与狼之间在进行捕食与反

捕食的生存斗争,两者进行相互选择;故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认为,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

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视力差的猫头鹰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得不到食物而被淘汰.故不符合题

意.

故选C

21、C

【解题分析】

垃圾中的有机物在腐生细菌、真菌的作用下,会分解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

【题目详解】

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是利用二氧化碳,二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

化碳的排放量,该项不符合题意。C、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

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

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符合题意。D、

开发水源、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目点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22、A

【解题分析】

甲、乙和丁都是消费者,A错误;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丁一甲一乙,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

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

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C正确;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D正确。

23、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

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作用。

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生长激素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当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

足,就会患侏儒症。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胰岛素

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24、D

【解题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题目详解】

A.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

排斥,正确。

B.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正确。

C.细菌和真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细菌的细胞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真菌的细胞里具有细

胞核,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正确。

D.鱼到水面索食是生来就有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故选:D。

【题目点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要注意逐题分析。

25>B

【解题分析】

(1)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

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2)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和外

分泌腺的区别是分泌物是否由导管排出体外。

【题目详解】

胰脏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可以消化食物,分泌物属于消化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

内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能分泌胰岛素。所以既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胰腺。

【题目点拨】

解题关键是掌握胰脏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

26、受精卵有性生殖鲤肺变态发育蛹完全变态外骨骼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家蚕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

做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题目详解】

(1)从图中可知,无论是青蛙,还是家蚕、蝗虫,其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鲍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

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所以图中的蝌蚪是用鲤进行呼吸,青蛙主要用肺进行呼吸,蝌蚪

开始长出四肢出现形态的改变.蝌蚪与青蛙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

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3)家蚕的发育一般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

要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其最明显的区

别是家蚕的发育有蛹这个阶段。陆地生活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的是:家蚕和蝗虫出现了外骨骼,但该结构不能随着

蝗虫、家蚕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故蝗虫、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要熟记对应的昆虫及发育过程。

27、池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无齿贝类下降趋势竞争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变

复杂

【解题分析】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无齿贝类,随着治

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无齿贝类,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第42天

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

28、消化3-6T7T1肾小囊一肾小管肾静脉激素

1->2->3->4->5晶状体钙垂体

【解题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

口腔胃小脑

嗑两促粉帽

证粉--------f燹芽傅.糠液箱,葡萄糖

胃蛋E熊

蛋白质

也汁牌酒和物洒中的-urxx.

脂所---------►甘油+脂肪酸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一主动脉-各级动脉一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一上、下腔静脉一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一肺动脉一肺部毛细血管一肺静脉—左心房。肾脏是形成尿液

的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

的重吸收作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

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上行传导束一大脑皮层。人体能看远

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

正好相反。维生素D促进了人体对钙的吸收,有利于青少年骨骼的发育。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促进生长发育。

【题目详解】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

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

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

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早晨,明明吃了

面包、煎鸡蛋、生菜等营养丰富的早餐。其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在整个消化道中经过①消化过程全部被分解

成a葡萄糖和b氨基酸,在乙图中画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2)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组织细胸

〈氧气).<二碇等废物)

体循环:鲁哼为一主动脉一去望普编上.T

腔静稣,右心房

眦循环:左心房一*解麻一:曾彘编'---1♦动M--右W室

(二・化破)

肝瓶

因此,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丙图结构的顺序是3肺静脉一6左心房一7

左心室-1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

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

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

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图甲中若D代表肾,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

球一肾小囊一肾小管一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I的名称是肾静脉。

(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

结构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感受器T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T上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