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INNOVATIVEDESIGN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定位】课前·预习案课堂·研习案随堂演练课后·检测案目录学习任务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学习任务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学习任务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主题二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探索课前·预习案1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 (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__________急剧变动。 (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__________。学习任务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生产关系富国强兵(3)内容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______、实行什伍连坐等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__________军事奖励______县制重农抑商军功(4)意义:打击了__________,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贵族特权统一霸业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背景(1)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2)439年,鲜卑族拓跋部重新统一北方(3)__________
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内容(1)亲政前:实行俸禄制、________、三长制等(2)亲政后:迁都______、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作用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__________,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族交融均田制洛阳南北差距统一多民族国家大官僚大地主4.明朝——张居正改革(拯救统治危局) (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内容:整肃______,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影响:国家______________,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4)结果:张居正死后,除__________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吏治财政收入增加一条鞭法►微思考1.阅读教材P22“教材引言”的图片和材料: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提示
古代变法与改革思想产生比较早;治国强调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古代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代变法与改革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2.阅读教材P28“学习拓展”:改革家应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助学助考1.图解历史——商鞅变法与封建制确立的关系2.概念阐释——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世代为卿大夫。禄是卿大夫的封地,世禄就是卿大夫世世代代享有受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3.图解历史——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4.图解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5.思维拓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交融的条件下进行的。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措施,如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汉族、鲜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融。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6.图解历史——一条鞭法1.戊戌变法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__________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__________之路。 ③_________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学习任务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内忧外患救亡图存甲午中日战争(2)实施:1898年6月开始,________颁布一系列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3)结果: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光绪帝封建制度思想启蒙资产阶级改良2.清末新政(1901—1911年)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改革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__的发展;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民族资本主义►微思考1.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教材P24“思考点”: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
材料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遗集》
提示
客观原因:触犯守旧势力利益,遭到反对。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社会基础,无严密组织;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微思考2.观察P24教材图片“清末新军演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出现“新军”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民族危机加深;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的实施。助学助考1.特别提醒——戊戌变法的必然性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2.思维点拨——戊戌变法的特点维新变法虽涉及的领域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推行范围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去;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推行,体现出维新力量的软弱;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3.误区警示——清末新政的影响“新政”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措施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激化了革命。4.思维拓展——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影响(1)“新政”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发动革命的基本力量——新军与新式知识分子。(2)“新政”为革命者准备了同盟军与合作者——资产阶级与君主立宪派。(3)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宣传的民权思想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的建立提供了条件。(4)清末的国库空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京临时政府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使其迅速面临财政危机。督抚专权的趋势则导致了民国初期的军阀割据与混战。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新中国成立初期 ①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__________和各项民主改革。 ②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学习任务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土地改革(2)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①标志:毛泽东1956年发表《____________》和中共八大。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③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论十大关系2.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 (1)重大决策时间会议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____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开放小康社会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__________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国家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主要成就乡镇企业市场经济开放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__________”、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一带一路(3)影响①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___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一百年►微思考1.阅读教材P26“学思之窗”: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提示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样,既有安于现状、不愿改革的群体,也有急功近利、贸然推进的现象,这都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微思考2.阅读教材P27“思考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提示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必须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学助考1.概念阐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图解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演变3.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4.图解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会议确定的目标5.图解历史——小康社会6.知识延伸——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7.思维导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堂·研习案2重点难点1.重点:变法和改革的历程、内容及历史作用。2.难点:对历代变法和改革的评价;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主题一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任务1史料证史——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
史料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说明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成果展示】
措施:废分封,行县制。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任务2问题探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史料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消极的封建化”“是要用儒家的礼教代替一切”,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另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交融都作出了贡献。——肖黎《魏孝文帝评传》【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分歧?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成果展示】
原因: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影响了历史结论。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任务3问题探史——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
史料王安石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张居正认为“致理之道,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于万历元年(1573年)以“考成法”考核官员的政绩,形成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的政治局面。万历五年,从整顿土地、户口实数入手,抑制土地兼并和人口流失现象,均平赋役。同时,实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摘编自王晓如、姬炎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主要内容比较》【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指出两人推进变法改革的不同策略,并说明两者改革目的的相同之处。【成果展示】
不同策略:王安石以整顿财政为先;张居正以整顿吏治为先。相同之处:挽救统治危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军事废除世卿世禄
制,奖励军功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还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优势地位经济废除井田制,
奖励耕织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政治普遍推行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成为新的政治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2.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时间代表认识王朝初期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1)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2)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3)多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王朝中后期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等(1)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2)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抵抗主题二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探索任务1名家说史——戊戌变法的意义
史料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成果展示】
戊戌变法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任务2史料证史——清末新政史料
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大事记时间事件1901年设立外务部;成立新军体制1903年设立商部,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等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着手成立各省代议机构——咨议局1910年成立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1911年行内阁制,设总理大臣及民政等十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研讨交流】
根据表格,概括晚清变革的主要内容。有学者指出“20世纪初的晚清变革,清政府已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机遇”,结合时代背景论证该观点。【成果展示】
内容:设立新机构;制定法律;变专制为立宪。论证:国际环境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签订《辛丑条约》等,丧失民意基础;反清力量不断积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日趋高涨。任务3问题探究——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摘编自[美]R.麦克法夸尔、[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摘编自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研讨交流】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阶段特征,说明改革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2)根据史料二,概括四十余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果展示】
(1)特征: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进入21世纪后取消农业税,开展城乡统筹;十八大以来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变化:改变了中国农民和农村的面貌,实现了农村振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全面比较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1)背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都是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都有挽救民族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的意图。但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旨,新政以应付危机为主要目的。 (2)领导者:表面上都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但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而清末新政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3)方式和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但性质截然不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清末新政实质是维护旧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4)内容和主张:清末被迫推行的“新政”,改革举措远比戊戌变法更有力度,范围更广泛。(5)历史地位:戊戌变法发生在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状况,是爱国和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也是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清末新政是晚清政府的自救性改革,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年底 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①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②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①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随堂演练3A1.(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23“教材知识”改编)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其去世后,家产被抄,诸子或自杀,或被充军。张居正家族如此结局,主要源于其改革(
) A.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损害了宦官集团利益 C.改变了明内阁参政体制 D.明神宗一直厌恶张居正2.(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22“教材引言”改编)1896年,梁启超在作品中引用《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梁启超旨在强调变法应(
) A.适应时代要求
B.学习西方制度 C.符合民众意愿
D.借助儒家思想A解析
由题干中的“通其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信息可知,梁启超强调要“变”才能适应时代需要,才能长久,故选A项;材料并未反映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排除B项;梁启超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他主张变法也是为了自身和国家利益需要,而不是民众意愿,排除C项;梁启超的目的是论证变法的必要,而不是借助什么思想或者手段,排除D项。3.(2022·全国乙卷,28)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C解析
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可知,陈宝箴赞同并推行变法改革。他之所以“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主要是因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会导致守旧派更大的阻挠。因此,这一行为的目的是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根据“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可知,他并未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且维新派与顽固势力之间矛盾尖锐,也不可能“合流”,A项错误;作为清政府地方巡抚的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对于“中体西用”思想有一定突破,但“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仍维护“中体”,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对变法理论中“康学”的态度,并非是“彻底否定”,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4.(2022·山东高考,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求富强国
B.以商立国
C.实业救国
D.富民兴国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都主张创办近代企业,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清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故选A项;“以商立国”是富国的手段,而不是洋务新政的目的,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主张,排除C项;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除D项。A5.(2023·湖南高考,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包产到组取得了巨大成效,引起中央的关注、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严宏昌率先购买拖拉机既说明包产到户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可知农村改革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支持和肯定,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是农业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仍为公有制,排除A项;“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不合题意、史实,与材料“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相矛盾,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1年,排除D项。6.(据选择性必修1教材P22“学习聚焦”改编)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读漫画,它可诠释中国(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B解析
根据漫画信息可知,市场和政府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共同作用于改革,B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主要是“政府”,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基本没有市场因素,排除C项;材料与国家治理体系改革无关,排除D项。课后·检测案A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A组基础巩固练题组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2024·河北承德九师联盟高二联考)商鞅变法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措施(
) 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 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 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商鞅变法通过实行什伍连坐制来加强对百姓的控制,要将大家庭拆分成小家庭,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行军功爵制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这些措施使秦国国富兵强,增强国家实力,故选A项。A2.(2023·山东威海二模)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服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
) 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 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 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 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解析
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穿汉服,但仍有妇人穿着鲜卑特色的服装,体现了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故选A项;据材料“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可知,这反映了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不属于改革社会制度,汉化改制成果有限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可知,妇女代表的是社会力量,不能说明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北魏政权的稳固,改革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改革缺乏社会基础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C3.(2023·安徽阜阳高二期末)元丰三年(1080年),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举措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正式颁行,标志着市舶制度逐渐成熟,向规范化、法制化过渡。它的颁布(
) A.促进了王安石变法成功 B.保证了宋朝政府财政收入 C.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瓦解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实行市舶条法,它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故选C项;市舶条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但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排除A项;“保证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北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相对松弛,并没有废除,排除D项。C4.(2024·山东省普高大联考高二测评)《明史》记载张居正改革:“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这说明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 A.相权过大威胁专制皇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行政办事效率的提高 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程度作用
解析
据材料“居正为政……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可知,张居正把尊崇主权、考核吏职、信守赏罚、统一号令作为主要措施,即使远在万里之外,早上下达政令到晚上就要执行,这说明张居正改革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选C项;张居正是内阁首辅,不是宰相,此时宰相制度已经被废除,排除A项;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明初废除宰相制度,不存在制约相权的情况,排除D项。B题组2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5.(2023·贵州遵义高二期末)维新变法期间,慈禧曾声言革新可以,但改元易服不行,特别是发辫等在满族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康有为等人却建言:“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这表明维新派(
) A.缺乏可靠社会基础
B.在改革中急于求成 C.受到顽固势力阻挠
D.意欲获得慈禧支持
解析
据材料等可知,维新派不顾当时反对势力的强大,公然建言皇帝先行断发等,体现出维新派在政治改革上急于求成,策略失当,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基础的情况,无法判断维新派缺乏社会基础,排除A项;据材料“慈禧曾声言革新可以,但改元易服不行”可以看出慈禧是许可有限度的革新的,排除C项;维新派这些做法明显违背慈禧的意愿,排除D项。B6.(2023·浙江新阵地联盟高二联考)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 B.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C.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 D.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
解析
“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可知材料认为清末新政顺应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浪潮的到来,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选B项;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之下被迫实行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与“兴民权”的说法相矛盾,排除C项;D项说法有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7.(2023·辽宁大连高二期末)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拟定了《婚礼草案》,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这一草案(
) A.破除了婚姻讲究门第的观念 B.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的需要 C.避免了民间奢华婚礼的出现 D.保障了妇女参政议政的权利
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的同时,也酌情采纳旧礼制,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B项;“酌情采纳旧礼仪制度”可知并未完全破除婚姻门第观念,排除A项;“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妇女参政议政无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D项。D题组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8.(2023·广东佛山高二期末)1978年底,广州市政府针对市民吃鱼难的问题,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据此可知广州(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B.政府彻底打破了指令性定价格局 C.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从流通领域打开传统体制的缺口
解析
据材料“率先放开了部分水产品市场,实行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可知政府为了促进水产品的自由流通,逐步放开了部分水产品的价格限制和自由购销,体现了市场机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部突破,故选D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行,排除A项;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才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C9.(2023·湖北名校联盟联测)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同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在全国逐渐推广开来。这反映了(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股份制企业的不断扩大及其上市融资,顺应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逐渐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故选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于1984年,排除A项;“利用股票融资改善企业经营的机制”属于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不属于对外开放,排除B项;“建立”不合时空,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建立,排除D项。BB组能力提升练10.(2023·山东济南高二期末)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 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解析
据材料“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可知,商鞅认为国家要靠农业富国,食物必须贵,有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且其向农夫授田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资料,这两项措施都可以促进当时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D11.(2023·辽宁锦州高二期末)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并要求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B.瓦解了门阀势力 C.有效缓和了北魏社会矛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
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说汉语、用汉姓、和汉族通婚,这些措施都推动北魏封建化,促进民族交融,故选D项;北魏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的措施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并没有瓦解门阀势力,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推动民族交融,并无缓和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C项。C12.(2024·河北邯郸高二期中)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
) 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 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 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
解析
据材料可知王安石通过改组太学的方式推动了科举和教育的发展,说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宋朝官员的文化素质,故选C项;据题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可知王安石的“三舍法”激发了儒生的学习热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科举制度弊病的矫正,排除B项;据题干“升入上舍的学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可知儒生还得通过一系列学习和考试才能入朝为官,而不是“迅速受到重用”,排除D项。B13.(2023·广东惠州高二期末)维新变法裁撤闲差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恨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据此可知,维新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3年黑龙江省鹤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梦想学堂使用手册》课件
- 经典搞笑句子
- 英语请假条的格式
- 辽宁省本溪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电池化学品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广东省茂名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小升初模拟(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房屋交接确认书
- 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实施方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天疱疮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案研究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综合技能训练实训报告学前教育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 管理学-郑州轻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军事理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混凝土的检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