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3课

课程标准①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②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病逝王朝兴替重大事件秦代时间轴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210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的统一

两千年之政,秦政也——秦的统治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的灭亡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294年,打了1211次战役,超过110个政治体被灭绝,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的254年,打了468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战人数可高达50万。——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史论》一、秦的统一1.条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问曰:“天下恶(wū/怎样)乎定?”对曰:“定于一”——《孟子·梁惠王》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吕氏春秋》一、秦的统一1.条件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商君书·赏刑第十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草率),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第十六》一、秦的统一1.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民心渴望统一统一历史趋势天时励精图治,广纳贤才以法治国,吏治清明百姓勤劳,骁勇善战位置易守难攻物产丰厚富饶独立西陲之地地利人和一、秦的统一1.条件前230-前221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远交近攻咸阳秦一、秦的统一2.过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帝国以及巩固统一?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一、秦的统一二、秦的统治政治体制的创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A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天下共主天下独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依据材料归纳:秦朝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二:“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三: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称朕命令称“制”或“诏”

印称“玺”具体礼仪凸显独尊地位二、秦的统治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牵制)(统率)直接控制九

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军事(虚设)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监察国家事务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2015天津文综)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D〖朝议制度〗朝议制度仅仅表明大臣们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减少君主决策失误,有话语权,三公九卿可发言,没有具体行政职务的博士也可进言。但没有决策权,最终必须经皇帝裁决,所以制约不了皇权。参与政治决策与有决策权是两回事。朝议制度是否可以制约皇权?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秦的统治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郡县乡里亭中央郡守县令直接任命郡县制的优势:中央垂直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秦的统治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郡县制: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秦的统治◆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加强各地经济联系;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修建驰道、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进行大规模移民----控制豪富,巩固统治。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秦的统治前221年

秦朝建立前220年

修驰道前219年

泰山封禅前215年

北伐匈奴前214年

修长城前213年

焚书前212年

坑儒前210年

秦始皇崩,秦二世胡亥即位前209年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前207年

项羽巨鹿破秦军,刘邦率部入咸阳,秦朝灭亡秦朝大事年表三、秦的速亡15<17三、秦的速亡1.秦的暴政巡游封禅阿房宫求仙问药司马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弛道,筑长城,戍无岭,全国征发徭役总数至少在300万人次以上。秦朝总人口数约2000万,按古人通常的计算方法,其中壮丁不超过400万,可谓是举国就役。——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穷奢极欲;赋役繁重;严刑峻法;钳制思想焚书坑儒阶级矛盾尖锐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C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BC207年

刘邦入咸阳,秦朝灭亡

BC206年-BC202年,楚汉战争三、秦的速亡秦朝速亡的原因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秦的暴政激化矛盾(根本原因)秦末农民起义(直接原因)三、秦的速亡千秋功过:谁与评说秦始皇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经过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唐太宗★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1.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过: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