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铁生天地大美虽无言,生命之教景中明——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我与地坛》单篇精读课课段课时主题寻找“物与我互动的机缘”第一课时通览文本初感知,物我机缘我来寻理解“物与我互动的方式”第二课时心系故都品秋景,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三课时天地大美虽无言,生命之教景中明第四课时泛江观月得理趣,情随景变思浩渺探究“物与我互动的结果”第五课时工笔写意景纷呈,万物皆着我色彩第六课时脉脉荷塘蕴真情,巍巍山岳慰我心第七课时世间安得两全法,寄情山水求突围记录“我与物的真诚对话”第八课时他山之石可攻玉,妙笔生花抒性灵
单元任务框架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品味文章沉静、优美、绵密的语言特色,学习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2.思维目标:了解作者在双腿残疾后在对地坛景物的观照中获得的生命启示。3.审美目标:感受文章的文辞之美、体悟母爱的崇高和伟大。4.文化目标:形成健康的生命观;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在北京市地标性旅游景点的评选中,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榜上有名。北京市旅游局计划以《我与地坛》的文本为基础,推出一套题为“走进地坛、感悟生命”的系列明信片,并线上征集广大网友的意见,进行这组明信片的设计。活动情境活动一:整体感知,知“我”与地坛相遇活动二:鉴赏景物,品“我”与地坛对话活动三:品读往事,悟“我”在地坛重生活动一整体感知,知“我”与地坛相遇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北京人,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后因病转回北京,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2010年突发脑溢血逝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天的玫瑰》《合欢树》等。作者简介史铁生: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1969年
,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8年患肾病后来发展为尿毒症1979年后开始陆续发表作品1.我微笑着唱生活的歌谣,倘若生命只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那生命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2.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3.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4.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5.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史铁生经典语录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通读全文,本文的前后两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结缘写到古园本身,写自己在这里的思考以及从思考中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写母亲,写母亲的痛苦和对孩子无尽的关爱,写儿子对母亲的深刻情感。节日PPT模板http:///jieri/
《我与地坛》是一个表示关系的标题,在作者看来,“我”和地坛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缘分”“宿命”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两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
活动二鉴赏景物,品“我”与地坛对话
如果选择《我与地坛》中所描写的景物,作为明信片设计的依据,我们将选择哪几处景物?段落相关景物景物特点3琉璃、门壁、高墙、玉砌雕栏……荒芜冷落5蚂蚁、蜂儿、瓢虫、蝉、露水荒芜但并不衰败7落日、雨燕、古柏、落叶……熨帖而微苦第一处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荒芜冷落失魂落魄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我”从这处景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这组景物,围绕“走进地坛、感悟生命”的主题,设计一张明信片,并配一句话的“生命感悟”。雄伟壮丽之物变得残败显露生命最本真的模样野草荒藤焕发生机与活力夕阳沉静而柔和生命的旺盛强韧生命的旺盛强韧生命,不在于外在的华美,而在于内心的坦荡与丰盈。明信片配图明信片配文“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相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第二处①写蜂儿,比喻让人既感受到蜂儿停在空中时翅翼振动形成的如雾的形态,蜂儿奋力挥动翅膀,充满活力。②写蚂蚁、瓢虫,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写蚂蚁、瓢虫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活动。③写露水,用“轰然”修饰露珠“坠地”,大词小用,是夸张,又是以动衬静。用“摔开”与“万道金光”搭配,体现夸张突出的生命的绚烂。这段文字是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景物特点: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因为其间的动植物展现出蓬勃生机。第6段,如何理解“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句话的含意?①这句话是作者放下死亡后的轻松释然,不是对于死亡的讴歌。②这句话体现了地坛对作者的启发,让作者关于死和为何生的问题有了一定答案。③体现作者讲求过程的生命态度,注重、珍惜当下,活出自己的美丽和精彩的积极心态。生而渺小,亦可彰显活力。明信片配图明信片配文第三处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落日的灿烂雨燕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草木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
六个譬如的排比铺陈,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地坛中的景物,从灿烂的夕阳、高歌的雨燕、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和泥土的气味,到秋风里落叶的味道,都显示了生命的激情,验证着活着的意义。由此,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与永恒,获得了活着的勇气和力量。灿烂高歌镇静坦然这段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获得哪些体悟?生命中虽会遭遇不幸,仍应活出自己的精彩。明信片配图明信片配文在与地坛景物的“对话”中,“我”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地坛重新给予了我富于感性的鲜活的生活触角,让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的人重新获得了对这世界敏感入微的感受。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史铁生
活动三品读往事,悟“我”在地坛重生阅读第二节,说说作者一共回忆了地坛与母亲之间的哪几件事?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我前往地坛,母亲目送我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我流连地坛,母亲寻找我重点品读
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不幸的母亲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比较地坛形象和母亲形象,总结二者对作者人生的共同意义。对象特点作用地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用电器购销合同
- 长沙6号线施工方案
- 公路运输合同样本
- 佣工合同样本
- 构建持续学习的职业生态计划
- 锁盒安装施工方案
- 2025租未装修房屋合同书模板
- 农村灶具销售合同样本
- 出口合同样本 收汇时间
- 2025武汉市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
- 英语-北京市朝阳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朝阳一模)试题和答案
-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测绘职业学院2024年4月单招考试语文试卷
- 人工智能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雷雨第四幕完整版
- 学校中层干部民主测评表(一)
- 飞秒激光 近视手术(课堂PPT)
- 焊接质量计划书
- 中建股份《项目管理手册》印刷版
- 外立面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闽价〔2000〕房字422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