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 第54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1页
第二十一单元 第54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2页
第二十一单元 第54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3页
第二十一单元 第54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4页
第二十一单元 第54讲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2025届大一轮复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4讲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革命性意义)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2023广东T20;2022湖南T7;2021.1浙江T181.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确立的发展历程,认识生产力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意义。3.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4.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021广东T18;2021.1浙江T29;2020江苏T18现代科技革命2023.6浙江T14;2023北京T10;2022.1浙江T24;2022全国卷乙T41;2021湖北T19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高频考点,突出考查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等。2.预测:高考可能主要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等,尤其需要关注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及工厂制度的出现给人们的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知识点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①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②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1]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③特点:工人聚集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2)工厂制度特点制度工人实行[2]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生产[3]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原料原料由[4]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影响世界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国①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5]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②张謇、范旭东等主张[6]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变化视角概况促进了[7]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问题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但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措施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表现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影响形成了[8]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促进了乡村的改变。表现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9]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影响大量人口从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表现[10]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背景[11]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①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②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12]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13]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知识点二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域成就意义计算机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互联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计算机网络后演化为[14]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实现[15]商业化。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航空航天①1957年,[16]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许多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17]地球测控网。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海洋技术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②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试验。③2020年,中国的“[18]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洋技术在现代科技进步中处于重要位置。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材料、[19]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2.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社会生产生产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20]集约型,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企业管理以[21]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文化生活方便沟通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丰富生活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认识世界全媒体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人类视野积极使地球成为“地球村”;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消极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含义(1)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2)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3)信息革命:指由于信息生产、处理手段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互联网与全球化的普及为重要标志。情境1英国工厂制度建立的原因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动力的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导致生产的经营和管理上的变化。因此纺织、冶炼、机器制造、造纸、玻璃等行业建立了一系列工厂,工厂制度开始形成。——摘编自邹冠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模式的转换及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厂制度建立的原因。答案工业革命引发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工厂的广泛建立。图解历史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情境2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下面为不同时期英国城乡人口统计表。时期农村人口数城市人口数16世纪337.5万112.5万19世纪前期400万左右800万左右——摘编自荻茨《英国经济史》材料反映了英国城乡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变化:农村人口增长缓慢,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影响: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概念城市化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情境3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互联网+”是当今热门概念,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许多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怎样的特点?答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起其他技术的革命,即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情境4人工智能的作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甚至人工智能的一些“机器学习、记忆、自动推理”的功能,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摘编自杜森《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反思》根据材料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答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协助人类科学分析数据和作出决策。图解历史三次科技革命探究1工业革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材料一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1140名工人……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摘编自[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二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8世纪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道: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材料主旨材料一阐述了英国纺织业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的工厂制度的演变。材料二论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人社会生活的影响。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试答: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原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试答: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的工资收入提高;工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消费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丰富。历史解释——近代工厂制度的特征及影响(1)特征①动力:机器生产替代了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规模:形成规模化生产,生产、销售实行专业化分工,市场范围迅速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加深。③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型组织结构。(2)影响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机器生产方式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③促进了地区分工及一批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催生了近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近代化进程。⑤催生了一批工业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⑥为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催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⑦高强度的劳动、苛刻的工厂纪律、劳动环境的恶劣,都导致了工人状况的恶化,引发工人运动的高涨。唯物史观——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现代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协调,也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使社会思想转型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促使社会形态转型①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地位,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②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探究2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材料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技术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理学革命为原子能、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化学革命为分子设计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量兴起,还出现了综合多种学科技术成就的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与纳米技术等。以至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不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科学事业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成为社会性的巨大事业。——摘编自王春明《科技革命的历史轨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材料二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主旨材料一论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材料二阐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试答:涉及的领域范围广;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跨学科综合性发展;科技研究的社会化趋势明显。(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试答: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丰富了大众的生活;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历史解释——现代科技革命的新特点(1)智能化。从智能终端到智能网络,从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到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现代科技革命将创造更大的生产力。(2)分散化。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制造、个性化定制、共享经济等日益模糊着生产者与消费者、创造者与应用者的界限,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个人体验。(3)高速化。科技革命的重点之一在于交通手段的重大变革,电力和无线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能量和信息传输实现了光速化。为实现更广泛的全球化,现代科技革命将带来更高速度的新交通、新物流。(4)生态化。绿色生态可持续将是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主题。新兴大国正在努力开辟新的工业化道路、新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在和平环境中形成新的、更公平的世界权力结构。历史解释——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现代科技革命将人类推向了划时代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将社会推向自动化、智能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②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和创新了劳动组织方式,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集约型经济出现,促进新的生产要素的变革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③现代科技革命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产阶级愈发增多,社会矛盾趋于缓和。④现代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文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信息交流的速度,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⑤现代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消极影响①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物种灭绝加速。②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③高科技成为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帮凶。命题点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2021.1浙江]18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且不到20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后半期”“不到20年”及所学可得出这是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推广的结果,故选C项。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排除A项。17世纪末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原则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排除D项。命题点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2.[2020江苏]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A)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解析由材料“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并结合所学可知,“毒雾”是由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大生产活动引起的,故A项符合题意。垄断资本主义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是在20世纪出现的,其主要通过现代主义文艺表现出来,C项错误。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以汽油机为动力机的汽车,D项错误。命题变式3.[2023广州模拟]1844年,英国女工在棉纺织工厂里占56.25%,在毛纺织工厂里占69.5%,在丝织工厂和纺麻工厂里占70.5%。据1851年调查显示,英国约有25000名女子从事家庭教师工作,主要服务于以工厂主、银行家等为核心的中产阶级家庭。这表明,英国(C)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转型推动思想解放C.就业结构发生变化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分化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女性在社会就业中的比例逐渐增长,且就业由工厂逐渐向教师等职业转变,说明就业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仅从女性就业,无法得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转型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并不是思想解放,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就业,但无法得出社会分化的信息,排除D项。命题点3现代科技革命4.[2023.6浙江]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D)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解析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故D项正确。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建筑的质量,与创造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无关,排除B项;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与食物储备技术有关,与杂交育种技术无关,排除C项。命题变式5.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000次。20世纪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A)A.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B.技术差距加速美苏全面对抗C.信息革命改变世界格局D.美苏关系缓和促进技术进步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计算机技术明显落后于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苏联成功缩短了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的对抗也反映在科技领域,由此得出冷战加剧了高科技竞争,故选A项;美苏“全面对抗”的根源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排除B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仍是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信息革命而发生重大改变,排除C项;材料中苏联计算机的发展是美苏之间的对抗和竞争的缩影,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缓和,排除D项。命题点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2022湖南]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D)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解析棉纺织业包括纺纱和织布两个环节(部门)。由“大生纱厂……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可知,大生纱厂的机器生产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由“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周边地区棉纺织业对棉纱的需求又推动了大生纱厂的发展。由此可知,D项正确。题干材料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无关,A项错误。由“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可知,B项的“阻碍”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题干材料与“织”“耕”分离无关,也无法反映自然经济瓦解,C项错误。2.[2023广东,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材料二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解析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身份“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英国早期工厂的创办者大多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工匠或者是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手工业主“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中国近代早期工厂的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和商人,其中地主占比最大评述,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可知,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存在差异性,这是两国当时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导致的。在此基础上,可从两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政策导向、两国的资本、技术、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展开分析,分析时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答案示例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手工业主;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商人等,其中地主占比最大。(2分)评述:赞成学者的观点。理由: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确立,民主的政治氛围使社会平等观念盛行;民主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工匠和手工业者创办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官僚、地主、买办与政府关系密切,势力较大,更利于创办工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工匠和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经济实力不足。(8分)综上,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2分)命题点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3.[2021广东,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解析第(1)问,“局限”注意“观点一”立足于工业革命早期分析,“观点二”片面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据此归纳作答即可;“看法”结合“观点一”“观点二”及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综合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运用“唯物史观”,既要指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也要指出工业革命存在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后果。答案(1)局限:观点一局限于从工业革命早期分析,忽略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人阶级处境的不断改善;观点二局限于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忽略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工人阶级经历的苦难。看法:工业革命早期,工人阶级处境艰难;随着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工人阶级逐步融于工业文明。(8分)(2)意义: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时,工业革命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6分)4.[2021.1浙江,15分]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须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为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材料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20世纪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人类结束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标志,概括18世纪英国发明成果不断涌现的原因。(4分)(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列举意大利人马可尼在通信领域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5分)(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人力和畜力已经为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并联系所学可得出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人力和畜力已经为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可得出生产的需要;根据材料“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可得出经验的积累;由材料“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并联系所学可得出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联系所学还可得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可知科学家为法拉第。第二小问,联系所学可得出,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试验。第三小问,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科”“技”结合的典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并联系所学可知“代表战”是朝鲜战争。第二小问,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可得出该事件为古巴导弹危机。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和“浪漫主义思潮”可得出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第四小问,可从“缩短”空间距离、加速人类文明进程等方面分析。答案(1)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1分)原因:生产的需要,经验的积累,社会的重视,发明创造的精神,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保障。(3分)(2)科学家:法拉第。(1分)成就:发明无线电报,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试验成功,完成短波实验。(2分)特点:“科”“技”结合的典范。(2分)(3)“代表战”:朝鲜战争。(1分)事件:古巴导弹危机。(1分)观点: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1分)论证:“缩短”人类的空间距离,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类面临许多的共同问题,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3分)命题点3现代科技革命5.[2023北京]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D)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史料运用的原则不会随着大数据的应用而改变×D项正确②数字化史料使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即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③数字化史料使用起来方便快捷,会提高史料的利用效率√④“e-考据”指的是充分利用电子资源进行考据的方法,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考据的结合,并非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6.[2022全国卷乙,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解析第(1)问,解题思路如下表所示:对象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特点日本“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对技术引进的控制主要靠立法手段“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不同时期政府对技术引进的控制程度有所不同“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自担风险,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中国“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重视引进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引进技术时间短暂第(2)问,日本的背景根据“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并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西方国家对日本的政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背景由“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并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局势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由“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可知,坚持党的领导;由“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可知,找准发展的重点领域;由“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培养人才,掌握技术”可知,既要学习外国技术也要自力更生。答案(1)日本: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控制技术引进;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不同时期政府对技术引进的控制程度有所不同;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自担风险,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中国: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重视引进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引进技术时间短暂。(8分)(2)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日本由限制转向扶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外交方面,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经济技术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技术落后;国际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势。(12分)(3)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找准发展的重点领域;既要学习外国技术,也要自力更生。(5分)1.[2023海南阶段检测]下面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C)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A.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C.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D.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据材料“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和所学知识可知,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柏林的工厂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及纪律规定,这适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故选C项。2.[2023福建泉州质监]18世纪60年代以前,妇女能够轻易协调作为母亲和劳动者的双重角色,因此可以同男性一样进行长时间工作。当工业化把生产活动从家庭转移到工厂时,工业社会便希望妇女献身于养育子女、管理家庭等事业,不再外出工作。这一变化体现出(D)A.工厂制推动了女性解放B.城乡间的社会流动性减弱C.社会分工界限日益模糊D.工业化促使家庭观念转变解析工业革命之前,妇女可以同男性一样长时间工作,但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社会希望妇女献身家庭,不再外出工作,据此可知,这一变化体现出工业化促使家庭观念转变,D项正确。3.[角度创新/2023江苏镇江模拟]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早晨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用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这项职业反映了英国 (C)A.工厂制度的兴起B.市民缺乏时间观念C.社会分工日益细化D.城市生活丰富多彩解析据材料可知,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出现专职的“叫醒工”,这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故选C项。工厂制度兴起于18世纪,排除A项;“叫醒工”帮助人们及时起床,防止因起床问题而上班迟到,这恰恰反映人们时间观念增强,而不是缺乏时间观念,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排除D项。4.[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工厂里,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但是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因此,在工厂里经常闻到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以及机油、棉尘、夜晚的蜡烛发出的恶浊气味。这可用来说明(B)A.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B.工业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C.受自然条件限制电力供应不足D.不断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必然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劳动环境非常恶劣,这是资产阶级无限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的体现,说明资产阶级缺乏人文关怀,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厂的生产环境恶劣,并不是工业生产的社会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状态,而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2024云南联考]1918年,范旭东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投入巨资尝试“以盐制碱”,历经六年试产失败,仍拒绝外国公司高价收购,经过不断试验与改进,终于在1926年成功生产出优质纯碱,并荣获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据此可知(C)A.传统社会结构得到显著改善B.中国制碱工业开始领先世界C.民族工业自主创新艰难发展D.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解析从材料“1918年,范旭东成立永利制碱公司……历经六年试产失败,仍拒绝外国公司高价收购……成功生产出优质纯碱,并荣获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制碱工业发展非常艰难,但是仍然保持自主创新意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善,排除A项;我国生产出优质纯碱并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不等于我国制碱工业开始领先世界,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政府在发展实业中的作用,排除D项。6.[2024河南调研]二战后,微芯片的发明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的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现代化的电话网络;有了微芯片,就能替代以前由人力劳动所承担的例行工作。它的发明和使用 (B)A.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出现B.有助于产业和生活方式变革C.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D.表明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动力解析据材料“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现代化的电话网络”“替代以前由人力劳动所承担的例行工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微芯片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产业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故选B项;通信技术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据材料“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小型计算机系统”可知,微芯片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的高效化和小型化,但并非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7.[2023福建漳州模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实证分析证实了“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这一结论。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A)A.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B.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C.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D.降低了产业要素成本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大量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中低技能劳动者,这说明现代科技进步影响劳动力的需求,A项正确。8.[2024南昌摸底]下表反映了(D)清末部分获奖商人一览表得主奖赏事由张煜南候补三品京堂(曾赏头品顶戴、候补四品京堂)集股200万元以上,开办潮汕铁路。张謇头等顾问官,二品衔(曾赏三品衔)集股100万元以上,开办江苏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林尔嘉头等议员(二品顶戴、五品京官)集股150万元,创办福建信用银行。祝大椿四品衔加二品顶戴集股200万元以上,创独资公司两所、合资公司两所,雇工4000人以上。A.科举制度被近代文官制度取代B.新式商业模式普遍推广C.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D.当时社会面貌新旧杂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部分商人因集股创办近代企业而获赏,但清政府给予的是官位奖励,这种亦官亦商的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新旧杂陈,D项正确;材料为清末部分获奖商人情况,未体现科举制度被近代文官制度取代,排除A项;“普遍推广”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短暂的春天”发生于1912—1919年,此时清政府早已被推翻,排除C项。9.[情境创新/2024皖江名校测试]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森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涅森林一起被称为“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提出新的城市规划,提出建立连贯的公园体系。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阐述了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建立城市绿化带。上表中的现象反映了(A)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