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118-2019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 用技术规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0E/wKhkGWa3gXWALnh7AADqlGefIEg284.jpg)
![(高清版)GB∕T 38118-2019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 用技术规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0E/wKhkGWa3gXWALnh7AADqlGefIEg2842.jpg)
![(高清版)GB∕T 38118-2019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 用技术规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0E/wKhkGWa3gXWALnh7AADqlGefIEg2843.jpg)
![(高清版)GB∕T 38118-2019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 用技术规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0E/wKhkGWa3gXWALnh7AADqlGefIEg2844.jpg)
![(高清版)GB∕T 38118-2019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 用技术规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2D/0E/wKhkGWa3gXWALnh7AADqlGefIEg28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 2 5 8附录A(资料性附录)样品采集及保存要求 9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监测项目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参考 附录D(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分析方法 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 附录F(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 附录G(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方法检出限、空白、质量控制指标 附录H(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信协议 ⅢGB/T38118—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全国移动实验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9)提出并归口。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安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正泰希尔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境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GB/T38118—2019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以下简称移动实验室)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本标准适用于陆地使用的可进行地表水参数快速检测的移动实验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1606—2007分析仪器环境试验方法GB/T12673—1990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12674—19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29473—2012移动实验室分类、代号及标记GB/T29474—2012移动实验室内部装饰材料通用技术规范GB/T29476—2012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通用技术规范GB/T29477—2012移动实验室实验舱通用技术规范GB/T29478—2012移动实验室有害废物管理规范GB/T29479—2012移动实验室通用要求GB/T31016—2014移动实验室样品采集与处理通用技术规范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QC/T476—2007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HJ/T91—2002、GB/T29479—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HJ/T91—2002、GB/T29479—2012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满足特定目的和要求,由成套装置组成的,在可移动的设施和环境中进行检测、校准或科学实验等活动的实验室。[GB/T29479—2012,定义3.1]2GB/T38118—2019准或科学实验等活动提供适宜的作业环境。[GB/T29479—2012,定义3.3]用于承载和(或)运动移动实验舱及相关装置的工具。[GB/T29479—2012,定义3.4][HJ/T91—2002,定义3.6]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混合后的水样。自动采样autosampling通过仪器设备按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连续或间歇式采集水样的过程。[HJ/T91—2002,定义3.11]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HJ/T91—2002,定义3.2][HJ915—2017,定义3.1]4技术要求4.1.2移动实验室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应符合GB1589的规定。3GB/T38118—20194.1.3移动实验舱内装饰材料应符合GB/T29474—2012中第5章的有关规定。4.1.4移动实验室防雨密闭性限值应不小于94分,分值计算按QC/T476—2007的规定。4.1.5移动实验室应设置踏步,方便人员进出;在承受1.8kN垂直向下静载荷时,应无塑性变形或损坏。4.1.6移动实验室根据需求配备满足试剂、样品储存、运输冷藏、冷冻及可调温要求的设备、全程原始温度记录装置或仪器,设备中应有隔断或固定措施,满足各类试剂、样品分开存放的要求。样品采集及保存要求参见附录A。4.1.8移动实验室调平系统应符合GB/T29477—2012中5.7.8的要求。4.1.9移动实验室应具备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移动实验室载具应符合GB/T31016—2014中5.2的规定。4.3实验舱4.3.1移动实验舱宜配备灭菌消毒装置。4.3.2移动实验舱承载能力应符合GB/T29477—2012中5.7.5、5.7.6和5.7.7的要求。4.3.3移动实验舱宜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工作区,工作区应有出入控制。4.3.4移动实验舱应设置安全逃生通道及逃生出口,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4.3.5移动实验舱内气压应不影响人员和仪器正常工作,宜控制在86kPa~106kPa范围内。4.3.6根据采集样品的特性和要求,要有相应的避光区域或设施。移动实验室应配备日常生活用水和试验用水两种完全独立供排水系统。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2008中的要求,微生物实验用水满足GB/T6682—2008中三级水的要求。储水装置应具备防冻、排空功能。其余按GB/T29477—2012中5.11的规定执行。移动实验室应配备试验供气接口和自带气源存储装置。气源存储装置应独立存放,固定可靠,易于更换和维护。试验用气管路应布局美观,固定可靠,不同性质气体管路和接口应有明显标识和防误操作措施。4.4.3温湿度控制系统要求移动实验舱内应安装温湿度表,并能智能化控制温湿度,保证温度15℃~25℃范围内可控,精度±2℃,且整个移动实验舱内温度要均匀,外部环境温度在—40℃~40℃范围内。出风口与舱内温度相差小于1℃。湿度控制不超过60%,精度±5%。4GB/T38118—20194.4.4通排风系统要求其他设备的正常功能。移动实验室应自带电源系统并符合GB/T29477—2012中5.15.1中的规定。移动实验室配电系统应符合GB/T29477—2012中5.15.2中的规定。移动实验室防雷装置应符合GB/T29477—2012中5.15.3中的规定。移动实验室内应设置合理的工作照明及应急照明灯具,满足GB/T29477—201中5.14规定的要求。移动实验室模块化试验设备宜采用机柜式安装,机柜设计应采用减振措施,保证设备运输后工作材等。移动实验室配备的废物处理和储存装置应符合GB/T29478—2012中第5章的规定。4.5.1常规参数移动实验室应具备监测项目需求的并符合GB3838—2002中规定的24项常规参数的自动监测的仪器设施;重金属参数移动实验室应具备监测项目需求的并符合GB3838—2002中规定的5GB/T38118—2019重金属参数的自动监测的仪器设施;有机物参数移动实验室应具备监测项目需求的并符合GB3838—2002中规定的有机物参数的自动监测的仪器设施。监测项目参见附录B,搭载仪器设施参见附录C。4.5.2分析方法采用GB3838—2002中规定的分析方法,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中的相应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选择的规定。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分析方法见附录D。4.5.6分析仪应具备RS-232/485或TCP/IP数字通讯接口,同时应支持输出关键参数、运行日志等功能。4.5.7移动实验室应配备数据处理和传输设备,具备现场数据分析及数据输出、远程交互能力。通信协议参见附录H。4.5.8所配置的仪器设备应因具有良好的抗振性,应符合GB/T29476—2012中5.1.3的规定。4.5.9移动实验室设备应具备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29476—2012中5.4的规定。4.6.1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应符合GB/T29476—2012中5.5规定的要求。4.6.2移动实验室产生或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标识、储存、排放应符合GB/T29478—2012中第5章规4.7.1移动实验室应运行可靠,平均无故障运行里程不低于3000km。4.7.2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可靠性应满足GB/T11606—2007中的相关规定。5试验方法5.1.1按照GB/T29477—2012中第6章的有关要求检查实验舱舱体的设计、制造。5.1.2按照GB/T12673—1990中第8章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外廓尺寸,按照GB/T12674—1990中第4章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的质量限值。5.1.3按照GB/T29474—2012中第6章的试验方法检查移动实验舱内装饰。5.1.4按QC/T476—2007第6章的试验方法计算移动实验室防雨密闭性限值。6GB/T38118—20195.1.7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卫星定位系统、行驶记录系统,检查地理定位功能。5.1.8按照GB/T29477—2012中6.6.7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调平系统。5.1.9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按照GB/T31016—2014中6.2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载具。5.3.3目视检查移动实验舱工作区和辅助区。5.3.4目视检查移动实验舱安全逃生通道及逃生出口。5.3.5使用气压表测量移动实验舱内气压。5.3.6目视检查移动实验舱内的避光区域或设施。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供排水系统。按照GB/T6682—2008中第7章的方法制备分析实验室用水。其余按照GB/T29477—2012中6.10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供排水系统。目视检查试验供气接口和自带气源存储装置。用温度计测量出风口与实验舱内温度,计算温度差。用温湿度计测量湿度。5.4.4通排风系统要求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通排风系统的按照GB/T29477—2012中6.14的方法检查电源系统。按照GB/T29477—2012中6.14的方法检查配电系统。按照GB/T29477—2012中6.14的方法检查防雷装置。7GB/T38118—2019按照GB/T29477—2012中6.13的方法检查照明系统。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模块化试验设备安装方式。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工作台和座椅。5.4.9安全防务(护)设施要求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紧急处理装置。危险。为防止二次污染,以尽量选用无害或易于处理的药品或方法为原则,标明具体处理措施。无法妥善处理,应标明合法的专业处理机构名称。5.5仪器设备要求5.5.1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搭载设备,检查其监测项目。5.5.2实际操作仪器设备,检查分析测试方法。5.5.3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设备,检查自动校准功能。5.5.4检查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适用性检测报告。5.5.5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设备,检查其质控功能。5.5.6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设备的通信接口。5.5.7实际操作移动实验室数据处理和传输设备,检查其功能。5.5.8按照GB/T29476—2012中6.1.3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设备的抗振性。5.5.9按照GB/T29476—2012中6.4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电磁兼容性。5.6.1按照GB/T29476—2012中6.5的方法检查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性。5.6.2不同种类的有毒有害品应分类分开堆放,并按规定设有一定安全距离和通道。有专人负责进5.6.3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现场是否存储易爆气源(如氢气),若有,则采用专用车辆运输。5.7可靠性5.7.1首台样机行驶试验5000km,故障里程小于3000km。5.7.2按照GB/T11606—2007中的相关规定方法检查仪器设备的可靠性。5.8可维修性目视检查移动实验室用件。8GB/T38118—2019移动实验室标志及铭牌应符合GB/T29473—2012中5.3的规定。6.2文件6.3运输产品在运输时应以自行或拖拽方式上下车(船),若必须用吊装方式装卸时,需用专用吊具装卸,避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对环境温度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应贮存于有事宜环境温9GB/T38118—2019(资料性附录)样品采集及保存要求A.1移动实验室应满足自动采样、手动采样等方式。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A.1和表A.2,湖(库)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布设应符合表A.3。A.3采集样品时,应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中的相应样品采集规范要求,并对采样准备工作和采样过程实行必要的质量监督和全程留痕。A.4移动实验室应并符合HJ915—2017中检测指标的要求,监测项目可参考附录B。A.5留样样品应存储于4℃±2℃,并应具备密封功能,防止样品失真。A.6样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沾污(污染)、损失和丢失。A.7样品接收、核查和发放各环节应受控,表A.1采样垂线数的设置水面宽垂线数说明一条(中泓)1.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2.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3.凡在该断面要计算污染物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置垂线两条(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三条(左、中、右)表A.2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采样点数说明上层一点1.上层指水面下0.5m处,水深<0.5m时,在水深1/2处。2.下层指河底以上0.5m处。3.中层指1/2水深处。4.封冻时在冰下0.5m处采样,水深不到0.5m处时,在水深1/2处采样上、下层两点上、中、下三层三点表A.3湖(库)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水深分层情况采样点数说明一点(水面下0.5m处)1.分层是指湖水温度分层状况。2.水深不足1m,在1/2水深处设置测点。3.有充分数据证实垂线水质均匀时,可酌情减少测点5m~10m不分层两点(水面下0.5m,水底上0.5m)5m~10m分层三点(水面下0.5m,1/2斜温层,水底上0.5m处)除水面下0.5m,水底上0.5m处外,按每一斜温分层1/2处设置GB/T38118—2019(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监测项目地表水的监测项目见表B.1,应符合GB3838—2002中的检测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表B.1监测项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河流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总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总有机碳、甲基汞,根据纳污情况由各级相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水合肼、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甲基汞、多氯联苯、微囊藻毒素-LR、黄磷、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钛、铊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湖泊总有机碳、甲基汞、硝酸盐、亚硝酸盐,其他根据纳污情况由各级相关环水库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排污河(渠)根据纳污情况,参照表中工业废水监测项目GB/T38118—2019(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参考C.1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选择原则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选择原则包括:a)根据使用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b)有限选用主流分析方法的仪器设备;C.2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地表水检测移动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见表C.1。表C.1检测移动实验室配置仪器设备序号检测类别仪器设备1采样器、样品采集、存储类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硬质玻璃瓶、聚乙烯瓶等容器、无菌瓶等容器、车载冰箱2试验类烧杯、试管、试剂盒、容量瓶、量筒、移液枪、移液管、离心机等3检测仪器类地表水常规参数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五参数分析仪、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总磷分析仪、总氮分析仪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式滴定管、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消解仪4移动实验室重金属分析仪等在线自动监测仪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消解仪5地表水有机移动实验室在线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飞行质谱联用仪氢气发生器、空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吹扫捕集仪、固相微萃取-热解析仪GB/T38118—2019(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分析方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分析方法见表D.1。表D.1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分析方法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1高锰酸盐指数(酸性/碱性)高锰酸盐氧化法2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3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4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5总磷(以P计)钼酸铵分光光度法6总氮(以N计)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7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8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9氟化物(以F-计)离子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硒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砷原子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汞原子荧光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萃取分光光度法)GB/T38118—2019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来源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纸片快速法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硝酸盐、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硝酸盐)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硫酸盐离子色谱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氯化物离子色谱法硝酸银滴定法铁、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硅酸盐硅钼蓝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比色法HJ442—2008(附录J)GB/T38118—2019(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1按照E.2要求,进行仪器检出限测定。按照E.3要求,进行校准曲线测定。按照E.4要求,进行平行样测定。按照E.5要求,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按照E.6要求,进行标液核查测定。E.2仪器检出限仪器的检出限采用实际测试方法获得。测试方法:按照仪器方法3倍检出限浓度配制标准溶液或者空白,用设备单机测定8次。检出限(DL)按式(E.1)计算:DL=2.998×S……(E.1)式中:S—--8次平行样测定值的标准偏差。E.3标准曲线检查标准曲线检查以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检查指标。测试方法:按照仪器设定的量程,按10%、20%、40%、60%和80%共5个浓度的标准溶液按样品方式测试,并和空白值计算其相关系数。E.4平行样检查测试方法:相同的样品取2份,两次平行样测定值之差与两次平行样测定值的平均值之比,平行样检查结果以相对误差(RE)表示,按式(E.2)计算:式中:RE——相对误差;……(E.2)A、B——两次平行样测定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E.5加标回收率检查进行加标回收检查的项目,以加标回收率为核定指标。GB/T38118—2019测试方法:相同的样品取2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的待测成分标准物质(加标物体积不得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加标的样品结果与未加标样品结果的差值,与加入标准物质的理论值之比即为加标回收率(P)。如式(E.3):式中:P——加标回收率;m₂—-—加标的样品测试值;m₁———未加标样品测试值;m—--—加入标准物质的理论值。……(E.3)E.6标液检查使用标准溶液(标准样品/有证标准物质)对仪器进行标样核查,标样核查以相对误差(RE)表示,如式(E.4):式中:RE——相对误差;……(E.4)x;——仪器测定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c———标准溶液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GB/T38118—2019(规范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F.1总则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F.2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移动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F.3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F.3.1采样器和监测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F.3.2做好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校验和维护。如对某些分析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等,应检查测量信号与测定浓度的线性关系,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F.4过程控制F.4.1现场监测的采样一般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污染水体的特性布点采样和确定采样频次。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地点及其下游布点采样,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点上游采对照样。对湖(库)的采样点布设以事故发生地点为中心,按水流方向在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采样,同时采集对照样品。F.4.2现场要采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移动实验室测定,一份供送回固定实验室,如有需要,同时采集污染地点的底质样品。应采用符合分析方法所规定的等级要求。配制一般试液,应不低于分析纯级。F.4.4全程序空白值的测定器的性能及环境条件等影响的判定。GB/T38118—2019F.5.1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及规则在记录测量值时,要同时考虑到计量器具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测量仪器本身的读数误差。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有效位数可以记录到最小分度值,最多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估计值)。分析结果有效数字所能达到的位数不能超过方法最低检出浓度的有效位数所能达到的位数。例如,一个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则分析结果报0.088mg/L就不合理,应报0.09mg/L。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F.5.3监测结果的表示方法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水和污水分析结果用mg/L表示,浓度分数(%)表示(注明质量浓度或质量分数)。F.5.4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一组监测数据中,个别数值明显偏离其所属样本的其余测定值,即为异常值。对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参照GB/T4883—2008进行。F.5.5数据上报移动实验室应具备监测数据管理和传输系统,以实现本规范规定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计算机管理及监测信息上报与相互交流。F.5.6原始数据记录水和污水现场监测采样、样品传输、样品处理和移动实验室分析、备份样品保存的原始记录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凭证,应在记录表格或专用记录本上按规定格式,对各栏目认真填写。原始记录表(本)应有GB/T38118—2019(规范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空白指标要求见表G.1。表G.1方法检出限和空白指标要求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实验室空白数量空白值要求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碱性法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至少2个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接种法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结果不能超过1.5mg/L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0.060(20mm比色皿)总磷(以P计)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结果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总氮(以N计)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校正吸光度A,应小于铜、铅、锌、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铜0.08铅0.09锌0.7镉0.05μg/Lμg/L至少1个空白值应满足其中一个条件:1)低于方法检出限;2)低于标准限值的10%;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铜、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铜0.006mg/L锌0.004mg/L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空白值应满足其中一个条件:1)低于方法检出限;2)低于标准限值的10%;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铜、铅和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铜0.001mg/L铅0.002mg/L镉0.0001mg/L至少2个2个实验室空白测定结果偏差不大硒、砷、汞(总量)原子荧光法硒0.4pg/L砷0.3ag/L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总汞冷原子吸收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结果应小于2.2倍方法检出限砷、硒(总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砷0.2pg/L硒0.4pg/L至少2个空白值应满足其中一个条件:1)低于方法检出限;2)低于标准限值的10%;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GB/T38118—2019表G.1(续)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实验室空白数量空白值要求氟化物(以F-计)离子色谱法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离子选择电极法—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至少2个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应不超过0.010(30mm比色皿)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小于0.08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不应超过0.02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不应超过0.015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至少1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结果应为阴性纸片法至少1个实验室空白的结果应为阴性硝酸盐、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硫酸盐离子色谱法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氯化物离子色谱法铁、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铁0.03mg/L锰0.01mg/L至少1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铁0.01mg/L(水平)锰0.01mg/L(水平)铁0.02mg/L(垂直)锰0.004mg/L(垂直)至少2个空白试样的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铁0.82pg/L(水平)锰0.12pg/L(水平)至少1个空白值应满足其中一个条件:1)低于方法检出限;2)低于标准限值的10%;3)低于每一批样品最低测定值硅酸盐硅钼蓝分光光度法—GB/T38118—2019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样品含量/精密度准确度相对偏差/%基体加标回高锰酸盐指数酸性法/碱性法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铜、铅、锌、镉(可溶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铜、锌(可溶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锌(可溶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铜、铅和镉(可溶态)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硒、砷、汞(总量)原子荧光法—总汞冷原子吸收法砷、硒(总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氟化物离子色谱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0.01~1.0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样品含量/精密度准确度相对偏差/%基体加标回收率/%氰化物异烟酸—吡唑啉酮和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0.05~0.5>0.5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0.05~1.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蓝分光光度法>0.5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硝酸盐、亚硝酸盐离子色谱法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0.5亚硝酸盐分光光度法0.05~0.2硫酸盐离子色谱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离子色谱法铁、锰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硅酸盐硅钼蓝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比色法GB/T38118—2019(资料性附录)地表水快速检测移动实验室通信协议H.1协议层次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基于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具体的组网方式不作限制。本技术要求规定的数据传输协议应用于TCP/IP的应用层,即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进行通信时,交换消息的内容和规范,在TCP/IP传输层,规定使用TCP协议。H.2协议内容H.2.1应答模式a)请求方发送请求命令给响应方;b)响应方接到请求后,向请求方发送请求应答(握手完成);c)请求方收到请求应答后,等待响应方回应执行结果;如果请求方未收到请求应答,按请求回应超时处理;d)响应方执行请求操作;e)响应方发送执行结果给请求方;f)请求方收到执行结果,命令完成;如果请求方没有接收到执行结果,按执行超时处理。H.2.2超时重发机制一个请求命令发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回应,视为超时。超时后重发,重发超过规定次数后仍未收到回应视为通讯不可用,通讯结束。超时时间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超时重发次数根据具体的通讯方式和任务性质可自定义。H.2.2.2执行超时请求方在收到请求回应(或一个分包)后规定时间内未收到返回数据或命令执行结果,认为超时,命缺省超时及重发次数定义(可扩展)如表H.1所示。表H.1缺省超时及重发次数定义表通信类型缺省超时定义/s重发次数3353GB/T38118—2019表H.1(续)通信类型缺省超时定义/s重发次数WCDMA333333WIMAX3H.2.3通信协议数据结构所有的通信包都是由ASCII码(汉字除外,采用GB2312码,8位,1字节)字符组成。通信协议数据结构如图H.1所示。通信包组成通信包组成数据段长度数据段系统编码命令编码密码站点唯一标识请求编码包头包尾图H.1通信协议数据结构通信包结构如表H.2,所有的通信包都是由ACSII码字符组成,标点符号为英文半角,且通信包中不含空格。其中每部分具体组成见表H.2,其中长度为最大长度,不足位数按实际位数。表H.2通信包结构包头数据段长度数据段(见H.2.5)包尾H.2.4通信包表H.3通信包组成表名称类型长度描述包头字符2固定为井井GB/T38118—2019表H.3(续)名称类型长度描述数据段长度十进制整数4数据段的ASCII字符数,如:长255,则写为“0255”数据段字符变长的数据,详见表H.4十六进制整数4数据段的校验结果包尾字符2固定为<CR><LF>(回车,换行)H.2.5数据段结构组成数据段结构见表H.4,其中长度为最大长度,不足位数按实际位数。表H.4数据段结构组成表名称类型长度描述请求编码QN字符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戳:QN=YYYYMMDDhhmmsszzz,用来唯一标识一次命令交互系统编码ST字符5地表水ST=21系统编码,系统编码取值详见HJ212—2017中6.6.1的表5系统编码表命令编码CN字符7CN=命令编码,详见表H.9访问密码PW字符9PW=访问密码站点唯一标识MN字符MN=地表水用于站点编码唯一标识应答标志Flag整数3Flag=标志位,这个标志位包含标准版本号、是否拆分包、数据是否应答。V5~V0:标准版本号;Bit:000000表示标准HJ/T212—2005,000001表示标准HJ212—2017,000010表示本次标准修订版本号。A:命令是否应答;Bit:1——应答,0——不应答。数据包中不包含包号和总包数两部分。令不需要应答字符9PNUM指示本次通信中总共包含的包数注:不分包时可以没有本字段,与标志位有关字符8PNO指示当前数据包的包号注:不分包时可以没有本字段,与标志位有关指令参数CP字符CP=&.&.数据区&.8.,数据区定义见H.2.6H.2.6数据区来分隔。GB/T38118—2019H.2.6.2数据区数据类型C4:表示最多4位的字符型字符串,不足4位按实际位数N5:表示最多5位的数字型字符串,不足5位按实际位数N14.2:用可变长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数字型,表示14位整数和2位小数,带小数点,带符号,最大长度为18YYYY:日期年,如2016表示2016年MM:日期月,如09表示9月DD:日期日,如23表示23日hh:时间小时mm:时间分钟ss:时间秒zzz:时间毫秒H.2.6.3数据区字段定义表H.5数据区字段定义表字段名描述字符集宽度取值及描述系统时间N14YYYYMMDDhhmmss执行结果回应代码取值详见表H.7请求应答结果取值详见表H.6DataTime监测时间N14YYYYMMDDhhmmss监测值“xxx”是监测指标编码,污染监测因子编码取值详见《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中的附录A小时数据监测值“xxx”是监测指标编码,污染监测因子编码取值详见《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中的附录A监测数据标识A-Z/0-9参见表H.8xxx-WaterTime水样测试时间N3.2加标回收:加标前水样测试数据时间平行样测试:第1次测量数据时间水样值N3.2平行样测试:第1次水样测试值,单位为mg/Lxxx-StandardValue标样标准浓度N3.2xxx-SpanValue仪器跨度值N3.2xxx-Volume加标体积N14xxx-DVolume加标水杯定容体积N14BeginTime开始时间N14YYYYMMDDhhmmss截止时间N14YYYYMMDDhhmmssGB/T38118—2019表H.5(续)字段名描述字符集宽度取值及描述流程时间单位为s监测因子编码经度纬度电压N3.2温度N3.2单位为℃湿度N3.2泵X0为关闭,1为打开ValveX阀X0为关闭,1为打开NewPW新密码系统运行模式0:维护模式;1:常规(间歇)模式;2:应急(连续)模式;3:质控模式PumpState系统采水泵状态水泵状态(1:只用泵一;2:只用泵二;3:双泵交替)系统当前任务0:停机;1:待机;2:调试(手动)3:水样采吹;8:清洗;9:除藻ValveCount系统控制阀数量ValveStateList系统控制阀状态状态列表:ValveStateList=0|1(依次标注每个控制阀的状态,0表示关,1表示开)SandCleanTime沉砂池清洗时间单位为s水样静置时间单位为sMeasureWaitTime等待仪表测量时间单位为sCleanOutPipeTime清洗外管路时间单位为sCleanInPipeTime清洗内管路时间单位为sAirCleanTime反吹时间单位为sAirCleanInterval反吹间隔单位为sWcleanTime清洗时间单位为sWcleanInterval清洗间隔单位为sAlgClean除藻选择0为停止除藻;1为启动除藻系统报警0为无报警;1为断电报警;2为采样管路欠压(源水泵故障);3为进样管路欠压(进样泵/增加泵故障)VaseNo留样瓶编号取值范围为0<n≤99RtdInterval实时数据间隔单位为minRunlInterval测试间隔单位为h,取值0<n≤24之间GB/T38118—2019表H.5(续)字段名描述字符集宽度取值及描述沉沙时间单位为s超时时间单位为s,默认为10s重发次数默认为3次现场端信息—“xxx”是现场端信息编码,详见《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中的附录A现场端信息编码取值见《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协议技术导则》中的附录A编号描述备注1准备执行请求2请求被拒绝3PW错误4MN错误5ST错误6Flag错误789系统繁忙不能执行未知错误H.2.6.5执行结果定义表表H.7执行结果定义表编号描述备注1执行成功2执行失败,但不知道原因3命令请求条件错误4通信超时5系统繁忙不能执行6系统故障没有数据GB/T38118—2019H.2.6.6数据标记表标识标识定义说明N正常测量数据正常有效T超上限监测浓度超仪器测量上限L超下限监测浓度超仪器下限或小于检出限P电源故障系统电源故障,可由是否为UPS来供电进行判断D仪器故障仪器故障F仪器通信故障仪器数据采集失败B仪器离线仪器离线(数据通信正常)Z取水点无水样取水点没有水样或采水泵未正常上水S手工输入数据手工输入的补测值(补测数据)M维护调试数据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处于维护(调试)期间产生的数据现场启动测试现场人员通过基站监测系统以手工即时执行的方式发出的命令,并让仪器自动完成操作,包括水样测试、标样核查测试、加标回收测试、零点核查、跨度核查等H.2.6.7命令编码表H.9命令编码表命令名称命令编码命令类型描述上位机向现场端现场端向上位机参数命令心跳包命令9015上传命令用于判断网络连接在线状态设置超时时间及重发次数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设置现场机的超时时间及重发次数,超时时间及重发次数参考取值参见表H.1提取监测仪表时间请求命令用于提取监测仪表的系统时间上传监测仪表时间用于上传监测仪表时间设置监测仪表时间请求命令用于设置监测仪表的系统时间提取数采仪时间请求命令用于提取数采仪的系统时间上传数采仪时间用于上传数采仪时间设置数采仪时间请求命令用于设置数采仪的系统时间提取实时数据间隔提取实时数据间隔上传实时数据间隔上传实时数据间隔设置实时数据间隔指定实时数据间隔设置数采仪密码请求命令用于设置数采仪基站软件的密码GB/T38118—2019表H.9(续)命令名称命令编码命令类型描述上位机向现场端现场端向上位机参数命令预留参数命令预留命令范围1074~1999数据命令取监测指标实时数据2011请求命令用于启动数采仪上传实时数据上传监测指标实时数据2011上传命令用于数采仪上传监测指标实时数据提取测量数据2061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提取数采仪的地表水小时历史数据上传测量数据2061上传命令用于上传数采仪地表水小时历史数据提取核查数据2062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提取数采仪质控核查数据上传核查数据2062上传命令用于上传数采仪质控核查数据提取加标回收数据2063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提取数采仪质控加标回收测试数据上传加标回收数据2063上传命令用于上传数采仪质控加标回收测试数据提取平行样测试数据2064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提取数采仪质控平行样测试数据上传平行样测试数据2064上传命令用于上传数采仪质控平行样测试数据提取零点核查数据2065请求命令用于上位机提取数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7附肢骨幻灯片
-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课件
- 大型设备电控复习试题附答案
- 《露沙尼亚讲》课件
- 《领导科学》课件
- 小学低段古诗整合教学的策略
- 《封装工艺流程》课件
- 昆虫记中的生物世界解读
- Unit 4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1 Avatars Reading 逐字稿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
- 《有效教学的策略》课件
- 皮肤科疑难病例讨论课件
- 低钾血症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 通信系统防雷与接地下篇的知识
- Q∕GDW 12118.2-2021 人工智能平台架构及技术要求 第2部分:算法模型共享应用要求
- 管理者完成目标的五步19法姜洋讲义
- 亳州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14张)ppt
- 复查(复核)信访事项流程图
- the sad young men上课
- 年晋煤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