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 用技术要求_第1页
(高清版)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 用技术要求_第2页
(高清版)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 用技术要求_第3页
(高清版)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 用技术要求_第4页
(高清版)GB∕T 38331-2019 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 用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20K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Li-2019-12-10发布2020-07-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ⅠGB/T38331—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工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嘉拓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善营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阿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广东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吴江市松陵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阳如坤、宋金保、刘震、周研、李尤娜、吕海军、耿建华、关敬党、赵保恩、孙琦、ⅡGB/T38331—2019本标准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通用要求,也是制定其他锂离子电池生产专用设备标准和具体产品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对各个锂离子电池生产专用设备可按照本标准的要求,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结构等特点,编制相应的产品标准,对型号、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运输、安装、验收、维护等规定进行补充和具体化。对于锂离子电池生产专用设备的包装、标志、储运等要求,可在具体分项标准里规定。本标准集中针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与维护提出要求。1GB/T38331—2019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术语和定义、工作条件、技术要求、各系统性能要求、安全要求、设备互联互通互操作要求、设备可靠性要求、设备能耗要求、环境保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检测、验收、使用和维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3167—2015金属切削机床操作指示图形符号GB/T3168—1993数字控制机床操作指示形象化符号GB/T3836.18—2017爆炸性环境第18部分:本质安全电气系统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T7826—2012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GB/T8196—2018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9414.2—2012维修性第2部分:设计和开发阶段维修性要求与研究GB/T12723—201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3306—2011标牌GB/T14776—1993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GB/T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15760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T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16656(所有部分)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7645(所有部分)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零件库GB/T18336(所有部分)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GB/T19114(所有部分)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工业制造管理数据GB/T19902(所有部分)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GB/T23644—2009电工专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GB/T38331—2019GB/T29545—2013机床数控系统可靠性设计GB/T29832(所有部分)系统与软件可靠性GB/T30093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评审程序GB30439(所有部分)工业自动化产品安全要求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由检测系统、浆料制备系统、极片制备系统、芯包制造系统、电芯装配系统、干燥注液系统、化成分容系统、电池模组组装系统和电池回收系统等构成的总和。对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相关参数或指标进行检测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有来料在线检测设备、极片对齐度检测设备、极片厚度检测设备等。3.3将活性物质、黏结剂、导电剂和溶剂制成浆料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有计量精度的投料机,浆料搅拌机,高速分散机等。3.4将正极浆料、负极浆料,分别完成涂布、辊压、分条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涂布机、辊压机、真空烘烤机、分切机等。3.5完成从极片到芯包制程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制片机、叠片机、卷绕机等。3.6完成从锂离子电池芯包到成型的电芯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极柱连接机、冲坑机、芯包入壳机、盖板焊接机、封口机,以及由以上工序设备组合成复合专机设备或生产线。3.7将做成的电芯进行干燥,完成加注电解液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电芯干燥炉、注液机等。3.8对注液后的电芯进行预充电、检测、分容确定电芯性能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活化设备、电芯分选机、分容设备等。3GB/T38331—20193.9对化成分容后的电芯进行模组组装、PACK装配、性能测试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1:包含模组组装设备、PACK装配设备、性能测试设备、泄漏测试设备等。注2:PACK装配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将单个锂离子电池模组串并联组装成一个整体,并安装外壳的工序总称。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包进行拆解,回收模组、电芯或构成材料的系列设备构成的总和。注:包含模组拆解设备、电芯拆解设备、材料提取设备等。4工作条件锂离子电池生产系统中设备应保证在下列条件下可靠的工作。有特殊环境要求时,供需双方协商确定。4.2环境条件4.2.4环境应无可燃性和腐蚀性气体。4.2.5设备安装地面的承载能力应满足设备的承载要求。4.3.2电源频率应满足GB/T15945—2008的要求。4.4气源条件5技术要求5.1.1机械电气设计制造安全规范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宜符合GB/T23644—2009的要求。5.1.2设备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宜符合GB/T14776—1993的要求。5.1.3操作标志和指示符号宜符合GB/T3167—2015和GB/T3168—1993的要求。5.1.4标牌宜符合GB/T13306—2011的要求。5.1.7外观质量可参考GB/T9061的要求。5.1.8检验与验收、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精度试验可参考GB/T9061的要求,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具4GB/T38331—2019体设备标准或用户要求中单独规定。5.2.1应布局合理、操作方便、造型美观和便于维修和回收。5.2.2应方便移动、搬运和运输。5.2.3紧固件宜使用标准件,易损件应方便更换。5.2.4紧固部分应无松动,活动部分的润滑和冷却状况应良好。5.2.5运动部件的动作应灵活,各部件装配应牢固可靠。5.3安全防护要求5.3.1在故障情况下的防护,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5.3.2开关按钮应灵活,标志应齐全,按钮的颜色及标识符号,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5.3.3应配置至少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具体要求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5.3.4应具备急停处理功能,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5.4整机装配要求设备整机各部件装配后,应牢固可靠。运动部件动作应灵活,无卡滞现象。5.4.2操作与显示要求5.4.2.1各操作开关、按钮应操作灵活,标志齐全。5.4.2.2制动、限位装置应运行可靠。5.4.2.3显示、报警及联锁装置功能应运行正常。5.4.3.1设备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冲击或振动。5.4.3.2导向轴与滚轴表面无拉延伤痕,切刀刃口锋利,配合间隙应稳定可靠。5.4.3.3各运动部位润滑应良好,无漏油现象。5.4.4.1设备的电气系统应满足工艺要求及设计机械系统指标的要求。5.4.4.2电气系统动作应灵敏,运行可靠;保护装置应齐全。5.4.4.3电气线路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5.4.4.4电气箱内部线路排布应整洁,各线路标志应明显。5.4.4.5仪表应齐全、完整、可靠、动作灵敏和指示准确。5.5安装及验收要求5.5.1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应符合GB50231的要求。5.5.2技术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为设备在规定生产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最大生产能力,设备长期5.6.1使用、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5GB/T38331—20195.6.2易损件、磨损件应规定具体的合格指标参数,并建立使用及维护规范。6各系统性能要求6.1.1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应高于被检测物理量一个数量级。6.1.2检测系统应满足设备数字化的要求。6.1.3检测系统应适应锂电生产环境的要求,并保证在生产环境下正常使用。6.2浆料制备系统6.2.1应具备保证输出浆料的黏度、流变特性、温度、固含量稳定的功能。6.2.2在浆料存储、传输过程中宜采取措施保证浆料黏度、流变特性、温度、固含量稳定。6.2.3应具备对来料进行准确计量的功能。6.2.4应具备清除浆料中杂质的功能。6.2.5应减少自身磨损,并保证磨损下来的物质或经过清除杂质后的浆料,不应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6.3极片制造系统6.3.1应具备生产尺寸一致的极片的功能,在设备上宜安装有检测尺寸的装置。6.3.2在运行过程中应确保不会伤害极片,极片的毛刺应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6.3.3应具备对产生的粉尘及切割废边料进行处理的功能。6.4芯包制造系统6.4.1应具备控制芯包制造过程中的极片张力,隔膜张力及对齐度的功能,并确保张力变化满足锂离子电池工艺的要求。6.4.2对极片的切割及分断的毛刺、掉粉应控制在电池工艺要求的范围内。6.4.3易损件、备件应规定具体的使用寿命指标,建立使用及维护规范。6.4.4应具备对产生的粉尘及切割废料边料进行处理的功能,确保不会导致二次污染。6.4.5应具备确保制造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的功能;在设备上宜安装有检测相关质量参数和尺寸的装置。6.5电芯装配系统6.5.1应具备防范芯包在传输、组装过程中变形、错位、刮伤、擦伤、夹伤和挤伤的功能。6.5.2应具备对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及切割废料边料进行处理的功能。6.5.3应具备对芯包的连接、组合、组装操作过程进行监控的功能。6.5.4宜安装有检测相关质量参数和尺寸的装置。6.6干燥注液系统6.6.1应具备注液前对电芯干燥过程进行检测的功能,并监测电芯内部的水分含量。6.6.2应具备对注液环境的湿度和粉尘进行监控的功能。6.6.3应具备检测注入电池的电解液的重量的功能。6.6.4应具备对注液前后注入电芯的电解液成分的稳定性进行监测的功能。6GB/T38331—20196.7化成分容系统6.7.1输出电流、电压的准确度、稳定性应满足锂离子电池工艺的要求。6.7.2应具备对环境温度均衡性进行检测的功能。6.7.3应具备对化成参数进行优化的功能。6.8电池模组组装系统6.8.1应具备对电池模组和电池包连接结果进行检测和控制的功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6.8.2应具备对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生产过程的电气参数、机械参数等参数进行检测的功能,应满足检测准确度要求。6.9电池回收系统设备6.9.1采取的拆解、回收、处理方法应保证生产过程自身的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6.9.2对回收的材料应进行彻底回收处理,避免废弃物产生更大的污染。6.9.3应明确来料要求、适应来料范围和输出材料的性能等技术指标。7安全要求7.1安全应符合的标准要求7.1.1锂离子电池生产系统安全总体应符合GB2894、GB5083和GB30439(所有部分)的要求。7.1.2设备机械系统安全应符合GB15760和GB/T8196—2018的要求。7.1.3电气系统安全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1.4工控系统及信息系统安全应符合GB/T18336(所有部分)的要求。7.1.5锂离子电池生产系统本身及环境安全要求应符合GB/T3836.18—2017和GB15577的要求。7.2本质安全要求7.2.1锂离子电池生产系统应通过设计、制造、维护等手段使制造设备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包括:失误安全功能、故障安全功能等,应符合GB/T3836.18—2017的要求。7.2.2设备的设计、制造应保证功能安全、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应符合GB/T18336(所有部分)的要求。7.3安全具体要求7.3.1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应贴有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要求。7.3.2设备应设有联锁保护装置,危险部位应有防护措施。7.3.3设备外露部分不应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锐边、尖角和缺口。7.3.4管线布置排列应合理、无障碍,防止产生危险。7.3.5突出部分、移动部分、分离部分应具备安全防护,避免磕伤、碰伤、划伤和剐伤等危险。7.3.6接入电源,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3.7电气柜门、罩和盖板等直接接触的防护,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3.8安装在门或盖上的电气元件与电路应保证连续性,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3.9设备壳体的接地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3.10设备动力交流电源电路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其绝缘电阻不应7GB/T38331—2019小于10MΩ。7.3.11设备动力交流电源电路与邻近的非带电导体间的耐压强度,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能承50Hz1min7.3.12设备中的敏感电路与干扰源应分离。EMC布线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3.13过流保护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7.4锂离子电池安全对设备的要求锂离子电池生产系统中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的水分、粉尘、毛刺、气体和有害异物杂质等因素,宜具备检测、显示和追溯功能及控制措施,并保证这些功能和措施有效。7.4.2.1设备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产生毛刺或粉尘。7.4.2.2设备加工过程中应具备清除毛刺或粉尘的功能。7.4.3.1采用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手段,除特殊要求的工序以外,应避免引入水分。7.4.3.2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的水分应有预防、追溯和控制措施,并防止扩散和渗透到生产环境中。7.4.3.3应具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按照工艺要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的功能。7.4.4.1设备采用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手段应避免对极片造成毛刺或划伤。7.4.4.2设备采用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手段对极片造成毛刺或划伤应控制在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规定的范围内。7.4.4.3设备不应有表面剥离、掉落、生锈污染或损伤极片。7.4.4.4设备应具备防止电芯变形的功能。7.4.5有害异物杂质控制7.4.5.1设备应具备对生产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粉尘、油雾的浓度进行有效监测、预防、控制和追溯的功能,应符合GB15577的要求。7.4.5.2设备应具备对来料中是否有异物进行检测的功能。7.4.5.3运动时设备应处于良好润滑状态,设备本身应避免金属之间的磨损。7.4.5.4设备应保证运动中掉下的碎屑不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质量,或者采取强有力的清除措施避免碎屑进入电池结构内部。7.4.5.5设备与极片直接接触或暴露在极片、芯包或电芯表面的部件,不应使用铜、锌、锡作为材料;没有经过表面处理的钢件或铸铁不应作为直接暴露在极片、芯包或电芯面前的表面,外露表面宜使用非金属材料覆盖防腐。7.4.5.6设备应具备对使用的材料和运动部件磨损产生的粉尘、杂质等异物进行控制和处理的功能。8GB/T38331—20198互联互通互操作要求8.1互联互通互操作符合的标准要求8.1.1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工业制造管理数据宜符合GB/T19114(所有部分)的要求。8.1.2自动化系统与集成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宜符合GB/T16656(所有部分)的要求。8.1.3自动化系统与集成零件库宜符合GB/T17645(所有部分)的要求。8.1.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制造软件互操作性能力建规宜符合GB/T19902(所有部分)的要求。8.2数字化要求8.2.1设备的设计、制造宜满足数字化生产的要求,包括:制造指令数字化接收、来料数字化接收、产品数据的数字化收发,设备本身数字化、产品质量及产能数字化。具体功能如下:表示;状态的数字表示,要求设备具备接收以上制造指令的功能;交互;备保养的数字化信息(内置保养周期等)、提供设备停开机信号、报警信号、设备工作状态信息等在数字空间的描述;制造质量的能力;f制造产品产量的能力。8.2.2设备宜具备对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的功能。8.2.3设备宜具备追溯功能,便于制造系统对所有影响锂离子电池制造质量的环境条件、设备因素、工艺因素和产能条件进行追溯。8.2.4设备宜具备对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的成品与半成品的特征进行数字识别的功能,并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改变数据进行记录。8.2.5设备宜具备对制造过程影响锂离子电池制造质量、产能、效率的环境条件进行数字化的功能,这些环境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气体压力、真空度、关键部位的环境湿度、粉尘颗粒大小、浓度、杂质成分、含量等,并就这些影响制造质量、产能、效率的参数进行监控管理。8.2.6设备宜具备对制造过程影响锂离子电池制造质量、产能、效率的工艺参数进行数字化的功能,这些参数包括:张力、厚度、对齐度、电流、电压等,并就这些影响质量、产能、效率的参数进行监控管理。8.2.7对于每种设备数字化相关具体要求由单独的设备标准进行规定。8.3网络连接要求8.3.1各系统间、各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应符合GB30439(所有部分)和GB/T18336(所有部分)的要求。8.3.2各系统间、各设备间应设置相匹配的通信网络接口协议及数据接口规范。8.3.3硬件、软件接口宜满足与制造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的要求。8.3.4建立规范的信息模型,以满足制造系统对生产工艺数据、生产质量数据、故障信息以及生产产能9GB/T38331—2019数据等的进行管理及监控的要求。8.3.5操作、控制、监控宜满足远程功能的要求。8.3.6对于每类设备网络及数据接口,应在每类设备标准中进行规定。9可靠性要求9.1可靠性符合的标准要求9.1.1可靠性、维修性术语应符合GB/T9414.2—2012的要求。9.1.2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应符合GB/T7826—2012的要求。9.1.3软件系统与软件可靠性应符合GB/T29832(所有部分)的要求。9.1.4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评审程序应符合GB/T30093的要求。9.1.5可靠性设计应符合GB/T29545—2013的要求。9.2可靠性总体要求9.2.1设备设计应就交付设备的可靠性设置必要的指标。9.2.2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评审内容及程序,可参考GB/T30093的要求。9.2.3软件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可参考GB/T29832(所有部分)的要求。9.2.4设备制造过程中应实施保证可靠性指标,并建立完善的设备可靠性测试规范。9.2.5对设备可靠性测试结果可建立失效模式分析手段,宜符合GB/T7826—2012的要求。9.2.6可靠性实施案例宜符合GB/T29545—2013的要求。9.3可靠性指标10能耗要求10.1能耗符合的标准要求10.1.1能源管理宜符合GB/T15587—2008的要求。10.1.2设备的综合能耗计算宜符合GB/T2589—2008的要求。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