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观念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经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全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学科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探究与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点难点观察图片,思考:我们了解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那么它们所成的像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吗?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上的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你能帮他解释一下原因吗?想一想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呢?猜想: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实验设计思路: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记录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大小、正倒等情况,比较实验数据,寻找其中规律。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准备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①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应该注意物距(u)与焦距(f)之间的关系。②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小于、等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提示: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准备专业术语: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物距u、像距v。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实验前的调节: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与比较像与物体的关系。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①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②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把数据记录成表。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变化是放大还是缩小,是正立还是倒立,测出蜡烛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将数据记录成表。⑤当蜡烛移到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不能成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把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填入表格。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交流讨论讨论总结实验结果: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想一想提出问题:根据上面探究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由此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6的平方根是什么?结论:①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像距比物距大;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比像距大;③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想一想1.如果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如果不在同一高度的话,会出现什么现象呢?2.如何判断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呢?如果换成其他凸透镜,这个规律是否适用?如果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会呈现在光屏的上方或下方。利用刻度尺测量所成像的高度,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根据凸透镜焦距f划分不同的物距、像距范围,概括出的像和像距随物距的变化适用于不同焦距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想一想3.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像的原因有哪些?①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光屏上可能承接不到烛焰的像;②像距过大,光屏无法移动到像的位置;③若u<f,烛焰成虚像时,只能透过透镜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④若u=f,烛焰在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成平行光,不成像,在光屏上也不可能承接到像。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巧记:任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的平方根是什么?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v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v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距当u=f时,不成像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5
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
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15缩小2.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机器视觉的生物安全实验机器人抓取关键技术研究
- 预约合同有哪些合同范本
- 电话沟通中的礼仪细节及语言技巧
- 符号学视域下青岛海洋文化科普APP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 清代鄂尔多斯蒙古女性问题研究
- 基于Transformer与Unet的冠状动脉CTA影像分割方法研究
- 谷子黄酮通过调节益生菌B.clausii代谢类型改善MetS的活性成分筛选及机制研究
- 驾校宣传合同范本
- 合作造林合同范本
- 支气管镜术导管接触力学特性及介入路径研究
- 石材幕墙维修方案
- 广西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第1章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 当那一天来临混声合唱谱
- 制程工程师年终总结汇报
- 高中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住户调查辅助调查员培训教学课件
- 数字营销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园林植物环境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高职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