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家都知道,艺术与美有密切的关系。但也许有很多人觉得,科学跟美
没有什么关系。我是研究物理学的。物理学的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第
一个阶段是实验,或者说是与实验有关系的一类活动;第二个阶段从实
验结果提炼出来一些理论,叫作唯象理论;唯象理论成熟了以后,如果
把其中的精华抽取出来,就成了理论架构——这是第三阶段;最后一个
阶段,理论架构要跟数学发生关系。其实,上述四个不同的步骤里都有
美,而美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大家都见过虹和霓,觉得漂亮极了,美极了。为什么会觉得美呢?因为
它们都呈圆弧状而且有很特别的规律:虹是42度的圆弧,红色在外边,
紫色在里边;霓是大一点的弧,是50度的弧,其色彩排列顺序与虹相反,
红色在里头,紫色在外面。虹和霓具备这个规律,所以即使是小孩子也
会觉得它们非常非常漂亮。这是一种在实验经验里美的标准例子。
实验阶段结束后,就到了唯象理论阶段。虹和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
来虹和霓是太阳光在小水珠里折射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在虹的小水珠里
是一次内反射,在霓里是两次内反射。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这样的事实:
一次或者两次反射以后,就会出来42度或者50度的弧。一个人了解到
这点以后,他对于这个美的现象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
再进一步就到了理论架构阶段,这个到19世纪才完成。19世纪中叶,
一个名叫麦克斯韦的英国人写下来了一组方程式,用这组方程式就可以
彻底地解决折射现象的问题。在前面的唯象理论阶段,人们是不了解折
射现象的,而麦克斯韦方程式可以告诉你为什么有折射现象。这对美的
理解就更进一步了,也等于更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是数学。麦克斯韦方程式是在19世纪中叶推导出来的,一个世
纪以后,到了20世纪70年代,物理学家才了解原来这个麦克斯韦方程
式的结构有极美的纯数学的根源,叫作纤维丛。纤维丛是一个数学观念,
这个数学观念在刚发展的时候,与物理学没有关系,与实际现象也没有
关系。可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原来麦克斯韦方
程式的结构就是纤维丛。这就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使得我们知道原
来在这一复杂、美丽的现象背后有一组数学方程式,就是麦克斯韦方程
式。
事实上,如果今天你问物理学家对于宇宙结构的了解,他们会告诉你,
最后就是一组方程式,包括牛顿的运动方程式、刚才讲到的麦克斯韦方
程式,以及爱因斯坦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方程式、狄拉克方程式和海森
伯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就“住在”我们所看见的一切现象里,它们非常
复杂,有的很美妙,有的则不是那么美妙,还有的很不容易被人理解。
但宇宙万物的结构都受这些方程式的主宰。
麦克斯韦方程式,看起来很简单,可是等到你懂了它的威力之后,会心
生敬畏。为什么说这些方程式有威力呢?因为无论是星云那么大的空间,
还是基本粒子内部那么小的空间,无论漫长的时间,还是短短的一瞬,
都受这几个方程式控制。这是一种大美。我们也可以说这些方程式是造
物者的诗篇。为什么?因为诗就是语言的精华。造物者用最浓缩的语言,
掌握了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结构、人的情感。世界上的一切都浓缩在“诗
人”——造物者“写”下来的东西里了!其实这也是物理学家最后想达
到的境界。
这些方程式的内涵往往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而产生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新
意义。这就好比你少年时诵读一首诗,当时就会对那首诗歌的内涵、意
境等有所了解。但当你进一步成熟之后,以及你步入晚年之后,又会发
现这首诗的含义远远比你小时候所领悟的要多得多。同样的道理,这些
方程式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运用的时候,也会产生新的意义。
诗人对于科学的美曾经有过一些描述。英国大诗人威廉•布莱克写过一
首有名的诗,译成中文是:
一粒砂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这是诗人用诗性的语言阐述对于宇宙结构的了解,诗句中传达出一种大
美。牛顿故去以后,英国大诗人蒲柏这样表述牛顿:“自然与自然规律
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逐臻光明。”人类从远古以来就
知道有日月星辰的运动,这些运动有很好的规则,可是在这些规则里又
有一些不规则的变化,很奇怪。这些现象是几千年、几万年以来人类想
要了解又难以了解的。最后牛顿来了。牛顿的方程式对于日月循环,对
于行星的运转甚至对于星云等一切天体运动的现象都有了非常准确的描
述。我想,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也非常美的一个新的发展。
前面列举的诗句所描述的,是物理学的美,它们给了我们特别的感受。
诗人对于美的描写很到位,可是仅有这些还不够,因为诗句里缺少庄严
感、神圣感,以及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这种庄严感、神圣感,也是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东西,即崇高美、灵魂美、最终极的
美。这个最终极的美是客观的。
我们知道,早在人类尚未出现的时候,麦克斯韦方程式以及刚才所讲的
那些方程式就已经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所以这些最终极的美与人类没
有关系。我想,庄子所讲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也包含类似的意思。
(摘编自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
材料二:
一切艺术都是美的,而科学同样具有美质。艺术之美是外在的、抽象的、
形式的魅力之美;科学之美是内在的、深层的、规律的奥秘之美。艺术
是通过色、形、音、字、义等传递获得心灵的感受,科学是通过自然实
验现象、理论描述、理论结构之美传递思维而获得感受的。
任何科学都符合美学原理,或者说科学是按照美学原理创造的,它或许
是不自觉地将这种美质潜存于科学之中,但独具匠心的科学家就能够发
现其中的规律。一个科学家的美感是融于他所从事的研究活动之中,他
的经验越多,美感越强,越能发现规律。任何科学知识都是美的,纵观
科学发展的道路,都是按照美学的要求来发展的。凡是不美的东西,也
就无所谓发现、创造,一个理论、规律、原理、公式如果不完善,就缺
乏了美的完整性,也就存在着局限性,它就需要修正。科学(包括任何
学说、技术等)的数学表达也就是美的最高形式。
(摘编自莫小东《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理学发展依次经过实验阶段、唯象理论阶段、理论架构阶段、
数学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美的性质不尽相同。
B.随着物理学发现与研究的进展,物理学家对美的现象的理解也在
不断深入,最后在数学阶段,达到最高境界。
C.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由一组非常美妙的方程式主宰,
但是这组方程式非常复杂,很难被人理解。
D.威廉・布莱克用诗歌对宇宙结构进行过阐述,但诗句对科学之美的
描述还不够,不能传达出最终极的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人们都认为科学与美
没什么关系。作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
B.材料一以科学家对虹和霓的现象的研究阐释科学中存在的美,这
种美与艺术中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C.材料二认为,科学之所以美,是因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具有
感知美的能力,能发掘出潜存于其中的美质。
D.材料二认为,美也体现在对科学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
要不断突破局限,使科学之美渐趋完整。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探讨了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剖析了科学之美的内涵和
表现形式。
B.文章用“又深入”“更进一步”等词语,表明人们对美的认识过程,层
次分明。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将科学与诗歌进行对比,使文章的观
点更鲜明。
D.文章整体使用总分总的结构,最后以庄子的话作结,将论证推向
哲学高度。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科学之美的一项是()
A.黑洞的发现、暗物质的推测以及量子计算的兴起等,为我们揭示
了宇宙的新奥秘,展现了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和魅力。
B.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和概率振幅等概念,虽然抽象,却以数学的
方式精确地描述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
C.在粒子物理学中,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通过
标准模型被统一起来,使物理理论更加简洁和优雅。
D.在医学研究中,为了验证某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者以人类
胚胎或弱势群体为对象进行相关临床试验。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科学之美,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科学之美”
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语文短简
汪曾祺
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
鲁迅的《高老夫子》中高尔础说:“女学堂越来越不像话,我辈正经人
确乎犯不着和他们酱在一起。”(手边无鲁迅集,所引或有出入)“酱”
字甚妙。如果用北京话说“犯不着和他们一块掺和”,味道就差多了。
沈从文的小说,写一个水手,没有钱,不能参加赌博,就“镶”在一边
看别人打牌。“镶"字甚妙。如果说是“靠”在一边,“挤”在一边,
就失去原来的味道。“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
迅是绍兴人)、凤凰人(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
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没有人这样用过。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写伐木,有句云“大树缓慢地,庄重地倒下了”。“庄
重”不仅写出了树的神态,而且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沉、广阔的感慨。
阿城的小说里写“老鹰在天上移来移去”,这非常准确。老鹰在高空,
是看不出翅膀搏动的,看不出鹰在“飞”,只是“移来移去”。同时,
这写出了被流放在绝域的知青的寂寞的心情。
我曾经在一个果园劳动,每天下工,天已昏暗,总有一列火车从我们的
果园的“树墙子”外面驰过,车窗的灯光映在树墙子上,我一直想写下
这个印象。有一天,终于抓住了:
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树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
川流不息地追赶着....
"追赶着",我自以为写得很准确。这是我长期观察、思索,才捕捉到的
印象。
好的语言,都不是奇离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
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
“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平常而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读诗不可抬杠
苏东坡《惠崇小景》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名句,但当时就
有人说:“鸭先知,鹅不能先知耶?”这是抬杠。
林和靖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名句。
宋代就有人问苏东坡,这两句写桃、杏亦可,为什么就一定写的是梅花?
东坡笑曰:“此写桃杏诚亦可,但恐桃杏不敢当耳!
有人对“红杏枝头春意闹”有意见,说:“杏花没有声音,'闹'什么?”
“满宫明月梨花白”,有人说:“梨花本来是白的,说它干什么?”
①跟这样的人没法谈诗。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
想象
闻宋代画院取录画师,常出一些画题,以试画师的想象力。有些画题是
很不好画的。如“踏花归去马蹄香",“香”怎么画得出?画师都束手。
有一画师很聪明,画出来了。他画了一个人驯■了马,两只蝴蝶追随着马
蹄飞。“深山藏古寺”,难的是一个“藏”字,藏就看不见了,看不见,
又要让人知道有一座古寺在深山里藏着。许多画师的画都是在深山密林
中露一角檐牙,都未被录取。有一个画师不画寺,画了一个小和尚到山
下溪边挑水。和尚来挑水,则山中必有寺矣。有一幅画画昨夜宫人饮酒
闲话。这是“昨夜”的事,怎么画?②这位画师画了一角宫门,一大早,一个
宫女端着筐萝出来倒果壳,荔枝壳、桂圆壳、栗子壳、鸭脚(银杏)壳......这样,
宫人们昨夜的豪华而闲适的生活可以想见。
老舍先生曾点题请齐白石画四幅屏条,有一条求画查慎行的一句诗“蛙
声十里出山泉”,这很难画。“蛙声”,还要从十里外的山泉中出来。
齐老人在画幅两侧用浓墨画了直立的石头,用淡墨画了一道曲曲弯弯的
山泉,在泉水下边画了七八只摆尾游动的蝌蚪。真是亏他想得出!
艺术,必须有想象,画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这样。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节选自《塔上随笔》)
文本二:
早春(习作)①
汪曾祺
彩旗
当风的彩旗。
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
杏花
杏花翻着碎碎的辫子……
仿佛有人拿了一桶花瓣散在树上。
早春
(③新绿是朦胧的,漂浮在树杪。
完全不像是叶子……)
远树绿色的呼吸
黄昏
青灰色的黄昏,
下班的时候。
暗绿的道旁的柏树,
银红的骑车女郎的帽子。
橘黄色的电车灯。
忽然路灯亮了,
(像是轻轻地拍了拍手……)
空气里扩散着早春的湿润。
火车
火车开过来了。
鲜洁,明亮,刷洗得清清爽爽,好像闻得到车厢里甘凉的空气。
这是餐车,窗纱整齐的挽着,每一个窗口放着一盆鲜花。
火车是空的。火车正在进站,去接纳去往各地的旅客。
火车开过去了,突突突突,突突突……
火车喷出来的气是灰蓝色的,蓝得那样深,简直走不过一个人去;但是,
很快在它经过你面前的时候,④它映出早已是眼睛看不出来的夕阳的余光,变
成极其柔和的浅红色;终于撕成一片白色的碎片,正像正常的蒸汽的颜色,翻卷着,
疾速地消失在高空。于是,天色暗下来了。
【注】①《早春》(习作)是汪曾祺在《诗刊》1957年第6期上发表的
一组小诗,包括四首新诗和一首散文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一则以鲁迅、沈从文、屠格涅夫和阿城等作家以及作者
自己的作品为例,向读者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B.文本一第三则中,画师画“深山藏古寺”和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
泉”都运用了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以引发想象的方法。
C.文本二“黄昏”一节通过“青灰”“暗绿”“银红”“橘黄”等不同颜色的组
合,构建了一幅生动可感的早春图景。
D.文本二“火车”一节对火车开来又开去的描述,有动有静,有声有
色,有景有情,淋漓尽致,牵引着读者的心弦。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读诗态度的看法,批评了读诗抬杠的人,
但肯定了这些人的政治能力。
B.第②处语句展示了想象如何帮助我们填补时间的空白,让人通过细
节想象过去的生活场景。
C.第③处语句中“朦胧”一词把新绿的美描写得亦真亦幻,新奇而梦幻,
天真而烂漫,极具新意。
D.第④处语句展现了火车经过时气流的变化,赋予了这一过程以视
觉上的美感,画面生动立体。
8.有人认为,《普通而又独特的语言》这则短简中举的例子可以不分先
后,随意安排顺序,你认同吗?请结合这部分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9.文本一中,作者强调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请任选文本二中
“彩旗”“杏花”“早春”“黄昏”四节小诗的两节,简要分析其想象手法的运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何谓三守?
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渴之近习能人①,
使人臣之欲有言者,不敢不下适近习能人之心,而乃上以闻人主。然则
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见,而忠直日疏。爰人,不独利也,待誉而后利之;
憎人,不独害也,待非而后害之。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恶自治
之劳惮,使群臣辐辕②之变,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
如是者侵。此谓三守不完。三守不完,则劫杀之征也。
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人臣有大臣之尊,外操国要以资
群臣,使外内之事非己不得行。虽有贤良,逆者必有祸,而顺者必有福。
然则群臣直莫敢忠主忧国以争社稷之利害。人主虽贤不能独计而人臣有不敢
忠主则国为亡国矣.此谓国无臣。国无臣者,岂郎中虚而朝臣少哉?群臣
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
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C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
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壶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
信矣,此谓事劫。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三
守不完,则三劫者起;三守完,则三劫者止。三劫止塞,则王矣。
(节选自《韩非子•三守》)
材料二: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
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
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
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c不知法
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事必乱。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
其势。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
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故君
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书》曰:“惟文王敬忌,一人以择。”
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君道》)
【注】①近习能人:左右亲信和善于钻营而受重用的人。②辐辕:指聚
集在一起。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人主A虽贤B不能独C计D而人臣E有不敢忠F主G则国为亡H国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被疏远,与《促织》“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中的“疏”意思
不同。
B.资,帮助,与生活中奖状上的“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中的“资”意
思相同。
C.类,条例,与《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中的“类”
意思不同。
D.索,寻找,与《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梗楚受辱”中的“索”
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臣子议论当权者的失误、执政者的错误、揭发群臣的隐情的
情形被君主告诉左右亲信,会导致臣子屈从于亲信权贵,而君主难以
听到真言。
B.“三劫”指奸臣篡权的三种方式,即公开篡权、通过政事篡权、专
擅刑罚篡权,防范奸臣的“三劫”,就能做到国家繁荣昌盛。
C.后羿射箭的方法传到后世,但后世没有人能像后羿一样;大禹的
法制仍然存在,但夏朝不能世世称王,由此可知,法制不能单独立功。
D.一个人如果只知修正法制条文而不知道法制的意义,那么尽管知
道得多,遇到事情也一定会混乱,因而君主选择治国人才时要格外小
心O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
(2)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14.两则材料谈及的“为君之道”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①•其七
(唐)杜甫
不是爰花即肯②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其二
(南宋)陆游
为爰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
绿章夜奏通明殿③,乞借春阴护海棠。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浣花溪畔草堂,在饱经
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时节,
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七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②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说:“肯,犹拼也。”③绿章:上奏神灵的
表章,又称青词。通明殿:传说玉帝所居的天宫中殿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通过赏花来寄寓情感,花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
B.杜诗次句突然转折,流露出对繁花易落、时光易逝的深深忧虑。
C.陆诗开篇直抒胸臆,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花的热爱,近乎痴狂。
D.陆诗后两句着重对海棠作正面描绘,抒发诗人的无限爱惜之情。
16.陆游的《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是拟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之作,请结合两首诗,从写作对象、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任选两
个角度简要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苏幕遮》中,“,"两句,以鸟的鸣叫
渲染了环境的美好。
(2)出淤泥而不染是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这样的意思在《屈原列
传》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如“,
(3)“猿啼”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古诗文中常用意象,如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①、满腹经纶,但却大
都不爰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他们多喜说家常
话,做家常人。
诗歌大师白居易,人称“诗魔”。他崇尚的诗风就是说家常话,明白务
实。据说,他每次诗成之后,总是先念给老妇们听,若听不懂,就拿回
来修改,直到她们能听懂为止。《长恨歌》之所以比《春江花月夜》影
响要大得多,就得益于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鲁迅是文学大师,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能写漂亮典雅的文言文,但他
在遗嘱中却句句都是家常话: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赶快收殓,
埋掉,拉倒;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不得因为丧事,收取别
人的钱,不过老朋友可以例外;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
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白话文大师胡适,曾留学多年,有几十个博士头衔,但他却从
不③,“言必称希腊”,而是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
他的演讲明明白白,观众都能听懂;他的著作清清爽爽,读者皆可理解。
无怪乎那么多人喜欢炫耀说“我的朋友胡适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②③
19.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希腊”,修辞手法相同的一
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
骑马客京华。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
今晚的康桥
20.上面的语段论证还不够充分,请你选取最佳角度,在最后再补充一
个论据材料,使论证更加严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15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小说跟当木匠、干裁缝、做厨师不一样,不好拜师,也不能拜师,因
为每一个写作者的生活体验、叙事敏感、审美趣味、情感态度、人生立
场,—①甚至是相互排斥的。比如福克纳和菲茨杰拉德都是美国伟大
的作家,如果谁当谁师傅,谁做谁徒弟,废掉的至少是一个人,甚至是
两个人。将《喧哗与骚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放在一起,就像交响
乐和二人转同台演出,因为两者的叙事方式、结构方式、审美趣味不沾
丝毫的边。
我基本上是用别人写一部长篇的时间写一个中短篇,写长篇是“爬雪山、
过草地”式的向前。我从一开始写作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②—才追
随小说的,喜欢就是动力,写得让读者喜欢,已是最高目标了。至于小
说获奖、影视改编,弄出动静、发家致富,这些世俗利益不是写小说的
初心,也就不怎么在意。一切随缘。—③—,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但对
小说的文字,对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我能做到。写作这么多年,一以
贯之。
21.下列各项,引号用法与文中“爬雪山、过草地”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B.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D.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鲁迅说过:"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
八占、、八执、、0"
②毛诗云:"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③学者李建军说:"热得太过,必有一冷,物壮则老,继之以衰。"
对于“冷”和“热”,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D3.B4.D5.①科学之美是一种终极的客观之美,这
种美并非直接呈现在我们的感官之中,而是通过实验、理论描述、理论
架构、数学表达等阶段进行传递,以数学表达为最高形式,它揭示出自
然界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让人类得以初步了解宇宙结构,感受到一种庄
严感、神圣感和畏惧感。②科学之美是一种内在的、深层的、规律的奥
秘之美,科学发展的道路符合美学的要求,也激发起我们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精神,推动着我们不断向前,追求更加深入、全面、完整的科学之
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宇宙万物的结构由一组非常美妙的方程式主宰,但是这组方程式非
常复杂,很难被人理解”错,文中说的是“它们非常复杂,有的很美妙,
有的则不是那么美妙,还有的很不容易被人理解”,可见,并非所有的方
程式都是非常美妙的,也不是所有的方程式都很难理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A.“人们都认为"错,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也许有很多人觉得”。
B.“这种美与艺术中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于文无据,文中主要以科
学家对虹霓现象的研究阐释科学之美,并未借此将其与艺术之美进行比
较。
C.“是因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具有感知美的能力”错,强加因果,根
据材料二,科学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科学是按照美学原理创造的”“科
学发展的道路,都是按照美学的要求来发展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错,文章主要阐述了科学之美,尚未探讨
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
C.“将科学与诗歌进行对比”错,文章虽然提到了诗歌,但依然是在探讨
科学之美,并没有将科学与诗歌进行对比。
D.“总分总的结构”错,文章整体上是递进式结构,最后引用庄子的话,
是用哲学的语言来形容科学之美,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科学之美。
故选Bo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黑洞的发现、暗物质的推测以及量子计算的兴起”让人们了解到宇宙
的奥秘,能够体现崇高、庄严的科学之美。
B.根据材料二“科学的数学表达也就是美的最高形式”可知,“量子力学
中的波函数和概率振幅等概念”可以体现科学之美。
C.这里的“标准模型”类似于材料一中提到的方程式,体现材料二中所说
的科学的理论结构之美。
D.这些试验只关注科学方法的实证性和有效性,可能涉及伦理和社会
问题,无法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因此也无法体现科学之美。
6.B7.A8.不认同。①这几个例子看似随手拈来,杂乱无章,实则
用心安排。②“酱”和“镶”,属于将不大用于文学作品的日常生活中的方
言、口语恰当用在语境里,显得独特,富有新意的例子;“庄重”“移来移
去”,属于看似普通却准确表达出某种意境,能够引发读者共鸣的例子;
“追赶着”,属于作家自己长期观察、思索,捕捉到的印象。③这三个层
面的例子紧密相连,依次照应了最后两段作者关于“好的语言”的观点,
使得文章在逻辑上更加严密。9.①在描绘“彩旗”时,作者想象
彩旗在风中飘动的形态“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这种比喻不仅展现了彩
旗的动态美,还让读者能够联想到波浪的起伏与翻涌,从而更加生动地
感受到早春时节的轻风拂面。②在描写“杏花”时,作者想象“仿佛有人拿
了一桶花瓣散在树上”,这样的想象将杏花的盛开描绘得如诗如画,让读
者仿佛看到了花瓣如雨般洒落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气息。③在“早
春”一节中,作者想象新绿像是“远树绿色的呼吸”,这种想象赋予了新绿
以生命的气息,使得早春时节的生机与活力跃然纸上,同时,也展现了
作者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与独特感受。④在“黄昏”一节中,作者通过
想象“忽然路灯亮了,(像是轻轻的拍了拍手……)”,将路灯的亮起描
绘得如此轻柔与温馨,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那轻轻拍手的声音,感受到了
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都运用了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错误,“深山藏古寺”的画法不属于
“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踏花归去马蹄香”和“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法
是“将不同感官体验相融合”,前者是将嗅觉与视觉相融合,后者是将听
觉与视觉相融合。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句子的能力。
A."但肯定了这些人的政治能力”错误,“但是,他可以当副部长”一句有调
侃和嘲讽意味,并不是真的肯定这些人的政治能力。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结构的能力。
本题首先要表明态度,然后再分析理由。例子的顺序能够变换,关键是
看例子的内容是否符合文章和现实生活的逻辑。
由“,酱,字、’镶,字,大概本是口语,绍兴人(鲁迅是绍兴人)、凤凰人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人),大概平常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在文学作品里
没有人这样用过”可知,汪曾祺认为“酱”和“镶”两个字本是口语、方言,
以前没人用过,而鲁迅和沈从文用在文学作品里富有新意。照应了“都只
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
由“'庄重’不仅写出了树的神态,而且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沉、广阔的
感慨”“移来移去”“这写出了被流放在绝域的知青的寂寞的心情”可知,汪
曾祺列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庄重”“移来移去”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
沉、广阔的感慨,表现了人物的心境。照应了“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
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由“'追赶着',我自以为写得很准确。这是我长期观察、思索,才捕捉到
的印象”可知,“追赶着”是作者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照应了“平常而
又独到的语言,来自长期的观察、思索、捉摸”。
因此,这些例子不能随意调换顺序,它们是依次与后文作者的观点相互
照应的,使得文章在逻辑上更加严密。
9.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结合“彩旗”“杏
花,,“早春,,“黄昏,,分析其想象奇妙之处,因此作答时扣住“想象”二字分析
作者的新奇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即可。
彩旗:“当风的彩旗。像一片被缚住的波浪”将在风中飘舞的彩旗比喻成
一片被缚住的波浪”,通过艺术的想象生动地展现出彩旗迎风飘拂的动
态感。而读者由彩旗的拂动,联想到波浪的起伏,从而身临其境地感受
早春时节清风拂面的特点。
杏花:“杏花翻着碎碎的辫子……”运用比拟的修辞,首先将一支支杏花
比作辫子,再运用拟人修辞描写杏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为了充分描写
出杏花绽放的情景,作者将其想象成“仿佛有人拿了一桶花瓣散在树上”,
一桶花瓣飘飘洒洒落在树上,恰如其分地写出杏花开放的繁盛,如诗如
画。
早春:“新绿是朦胧的……完全不像是叶子……远树绿色的呼吸”运用比
喻修辞,作者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独特的感受,将朦胧缥缈的新绿想
象成“远树绿色的呼吸”,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绿叶呼吸起伏的姿态,感受
到了树的生命力,赋予了远树、新绿以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黄昏:本节运用比拟的修辞,本来是青灰色的黄昏,忽然路灯“拍了拍手”,
于是路灯亮了,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没有声音的路灯赋予动感和听
觉,同时也写出了在路灯的照耀下黄昏由青灰色变成了暖黄色,那么温
馨,那么宁静。
10.BDG11.B12.B13.(1)卖弄君主对自己的宠爱而独揽大
权,假托其他诸侯国的势力来控制国内,渲染祸福得失的形势,用来迎
合君主的好恶。
(2)没有君子,那么法制即使俱全,实施时也会失去先后次序,不能够
应付事情变化,足以造成混乱。14.①材料一中的“为君之道”是:君
主要掌握并完备使用“三守”(听闻之道、爱憎之道、治理政事之道三条
原则)以防止“三劫”(三种篡权的情况)发生。②材料二中的“为君之道”
是:君主要尽力寻找君子,帮助他治理国家。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虽然有贤才但不能一个人来计议国事,而群臣又不敢忠于君
主,那么君主的国家就形同已灭亡的国家。
“人主虽贤”是主谓句,是假设句的前句,独立成句,故在B处断开;
“不能独计”承前省略主语“人主”,可单独成句,在D处断开;
“人臣有不敢忠主”是主谓句,可单独成句,且“则国为亡国矣”为假设句
的下句,“则”用于句首,故应在G处断开。
故应断于BDGo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细疏其能”中的“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句意:然而忠诚正直
的人日益被疏远。/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
它的本领。
B.错误。“以资鼓励”中的“资”是提供的意思。句意:降低身份轻视国家利
益来资助他。/特地颁发这个奖状,用来提供鼓励。
C.正确。“是折枝之类也”中的“类”是类别的意思。句意:法则不能自然执
行。/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D.正确。“其次关木索”中的“索”是绳索的意思。句意:所以君主应尽力
寻找君子。/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
故选Bo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就能做到国家繁荣昌盛”错,根据原文推断,防范奸臣篡权能保证的是
国家政权巩固,而非国家繁荣昌盛。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鬻”,卖弄;“矫”,假托;“阿”,迎合。
(2)“具”,俱全;“施”,实施;“乱,混乱。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中,作者首先开门见山地指出“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提出“三守”这一概念,并分门别类地说明做好
“三守”的好处,以及做不好“三守”会导致的“明劫、事劫、刑劫”这“三劫”。
由此可见,材料一中所阐述的“为君之道”是:君主要掌握并完备使用“三
守”(听闻之道、爱憎之道、治理政事之道三条原则)以防止“三劫”(三
种篡权的情况)发生。
材料二中,作者通过后裔、大禹等人的例子,引出自己的观点“故法不能
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而
何谓人主需要的人才呢?材料进一步提出“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
使之”。由此可见,材料二中的“为君之道”是:君主要尽力寻找君子,帮
助他治理国家。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有三条必须掌握的原则。三条必须掌握的原则使用得很完备,就能
做到国家安定而自身尊荣;三条必须掌握的原则使用得不完备,就会使
国家不安而自身危险。什么叫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呢?臣子中有议
论当权者的过失、执政者的过错、群臣的隐情的,君主不把这些隐藏在
心中而泄露给左右亲信和善于钻营而受重用的人,使得臣子中想向君主
进言的人,不敢不先向下顺从君主的这些亲信和善于钻营而受重用的人
的心意,而后才朝上向君主进言。这样就使讲真话和公正办事的人不能
见到君主,而忠诚耿直之士就一天天被疏远。君主喜爰一个人,不能独
自决定去奖赏他,要等待左右的人都称赞他之后才能奖赏他;君主憎恶
一个人,不能单独决定去处罚他,要等到左右大臣都反对他而后才能给
予处罚,这样就说明君主没有了权威而大权旁落到了左右大臣的手里。
君主讨厌自己亲自处理政事太劳累,让群臣聚集在一起施行政事,臣子
就会趁机向靠投机钻营获重用的人或君主平日的亲信转移权柄而变换势
位,使得杀生之关键、予夺的决定权落到了大臣手里,像这样就使君主
受到侵害。这就叫做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使用得不完备。必须掌握
的三条原则使用得不完备,那就是发生劫主弑君的征兆。
凡是篡夺君主权威的情况有三种:有公开篡权的,有通过政事篡权的,
有专擅刑罚篡权的。臣子有了大臣的显要地位,在朝廷之外操纵国家权
柄来收买群臣,使朝廷内外的事不通过自己不能办。即使有贤德正直的
人,违逆他的一定有祸,而顺从他的一定有福。这样群臣就不敢忠于君主为
国家担忧而来争论国家的利害了。君主虽然有贤才但不能一个人来计议
国事,而群臣又不敢忠于君主,那么君主的国家就形同已灭亡的国家。
这叫做国家没有群臣。国家没有群臣,难道是郎中职位空缺而朝廷中的臣
子太少了吗?群臣都用俸禄去培养党羽,谋求个人私利而不对国家尽忠,
这叫做公开篡权。卖弄君主对自己的宠爰而独揽大权,假托其他诸侯国
的势力来控制国内,渲染祸福得失的形势,用来迎合君主的好恶。君主听
了他的话,降低身份轻视国家利益来资助他,事情失败了就让君主来分
担祸害,而事情成功了臣子就独自专有功绩。各种投机钻营的人,都众
口一辞来夸奖他的功绩,那么带头说他不好的人一定不会被信任,这叫
做通过政事来篡权。至于说守司监狱,法令刑罚,臣子独揽大权,这就叫
专擅刑罚篡权。君主必须掌握的三条原则使用不完备,那么三种篡权的
情况就会发生;三条原则使用完备,那么三种篡权的威胁就能防止。三
种篡权的情况杜绝了,君主就可以统治天下了。
材料二:
有令国家混乱的君主,没有自然混乱的国家;有令国家安定的人,没有
自然安定的法制。后羿的射箭方法没有消失,但后羿不能令后世的人都
射中;大禹的法制仍然存在,但夏朝不能在后世称王天下。所以法制不
能单独建立功绩,法则不能自然执行;得到治国人才国家才存在,没有
治国人才国家就会灭亡。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法制的本
源。所以只要有君子,法制即使省略一些,也足以普遍地使用;没有君
子,那么法制即使俱全,实施时也会失去先后次序,不能够应付事情变
化,足以造成混乱。不知道法制的意义,只知做修正法制条文的人,即
使知道得多,遇到事情也一定会混乱。所以英明君主会急于得到君子,
而昏昧的君主就会急于得到权势。急于得到君子的,自己就会安逸而国
家得到治理,功绩大而声名美好,做得好可以成为王者,差一些也可以
成为霸者;不急于得到君子,而急于得到权势的,自己就会劳累而国家
混乱,功绩偏废而名声受辱,社稷一定危险。所以君主应尽力寻找君子,
而使用君子时自己就可以休息。《尚书》说:“因为周文王恭敬戒惧,
自己小心选择。”就是这个意思。
15.D16.①从写作对象上看,杜诗是在江畔野游看各种花;而陆诗是
在城里游遍各家园子只为看一种花——海棠花。
②从情感表达上看,杜诗开篇说“不是爱花即肯死”,情感表达较为含蓄、
收敛;而陆诗比杜诗更为直接和热烈,诗人开篇说“为爱名花抵死狂”,
这种情感的直接宣泄,既是对杜甫原作的致敬,又体现了陆游自己的个
性特点。
③从艺术风格上看,杜诗蕴藉深沉而富含哲理,耐人寻味;陆诗则以其
独特的浪漫情怀和超现实的想象取胜。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教研策略计划
- 趣味运动会小班活动安排计划
- 油漆设计师劳动合同三篇
- 2024年城市综合体购房协议3篇
- 兼职演员舞台表演合同
- 2024年企业劳动协议标准格式样本版B版
- 2024年PPP项目合同的绩效评估方法3篇
- 酿酒厂泵房改造项目合同
- 养殖场养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合同
- 2024年度航空公司品牌宣传与广告合作合同3篇
- 幼儿园生态森林课程设计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Word模板
- 中建办公商业楼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语文】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 198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 清华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题库(全)
-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学生版)
- 火龙罐疗法经典课件
- 全国各省县市名称
- 双方版《国内明保理合同》范本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持续改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