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_第1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_第2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_第3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_第4页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福建省永安一中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试题六一、单选题1.(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24)图1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角力”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通过演武场面的宏大,两国选手竞赛的输赢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这种改变反映了战国时期()图1陕西长安客省庄K140号战国末年墓中出士的铜牌饰A.周王注意军事训练,出兵讨伐诸侯B.以车战为主,身体对抗性强C.兼并斗争频繁,人们推崇强悍武力D.法家思想已在各国推广实行2.(2024·河南郑州三模·24)周初,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要求“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沿用夏朝的政治执国,用戎人的制度来区划土地。这一举措意在()A.强化专制统治B.加强中心集权C.促进文化沟通D.巩固周朝统治3.(2024·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二·1)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假如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B.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C.礼治的内核依旧存在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4.(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26)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日人担当,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当。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睬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调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5.(2024·河南郑州三模·25)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状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简单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A.提高了参与科举的门槛B.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允性C.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D.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6.(2024·山东滨州高三6月模拟·3)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有监督“二千石(郡守)”选署不平,任人唯亲一项,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此项目。这一改变的出现是由于()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选官制度的变革C.中心集权趋势的加强D.专制皇权的强化7.(2024·河南高三6月质量检测·25)在边吏的选拔制度方面,西汉有武功、朝臣贬任、宗亲、举荐等多种途径,但以前三种途径为主。东汉则以迁任、举荐和内臣出任为主要途径,并加入了皇帝干脆委任或将军兼任这一途径,即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任的人出任边吏。这一改变反映了()A.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B.郡国并行制度遭到废除C.中心集权得到不断加强D.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8.(2024·辽宁丹东二模·26)宋代皇帝不行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干脆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起先出现分权与制衡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9.(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27)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0.(2024·河南郑州三模·27)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斗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A.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B.反映了同等与奴役的外交关系C.体现王道与霸道外交观念的差异D.是当时的国际秩序的合理体现11.(2024·河南郑州三模·26)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12.(2024·山东滨州高三6月模拟·2)《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13.(2024·河南高三6月质量检测·24)老子主见:“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孟子向滕文公宣讲:仁政应当从复原西周井田制着手,因为井田制下人人都有一块份地,贫富分化不甚显著。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道家经济思想比儒家激进B.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C.儒家民本思想植根于道家D.道家和儒家治国理念趋同14.(2024·河南高三6月质量检测·27)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相识。据此推知,该思想家()A.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君臣同等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C.宣扬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15.(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32)亚里上多德认为:“希腊城邦不仅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而且也是血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即也始终在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这反映出他强调()A.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唯一条件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C.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D.享有政治权力必需参与城邦事物16.(2024·河南郑州三模·31)古希腊时期,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描写的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斗争的看法。这反映古希腊()A.戏剧适应城邦政治须要B.斗争题材成为戏剧的主流C.民主制度影响戏剧创作D.人文主义产生于戏剧作品17.(2024·山东滨州高三6月模拟·12)一西方学者对近代的某个历史事务作了如下描述:“没有丰富多彩、全面发展的人格,就没有绚丽的文化。个人主义造成了高度和谐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它一切丑恶的方面。”该事务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18.(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33)培根提倡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惊和无知。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迁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谛视C.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19.(2024·河南郑州三模·32)有学者指出,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在开发上落后而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中遭受了低开发。也就是说,这些地区被强制性地让自已原本的社会形式变成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形式。据此可知,近代欧洲殖民者()A.对外输出本国落后的生产方式B.客观上推动了落后地区社会发展C.在落后地区强制推行资本主义D.将亚非拉纳入本国经济发展轨道20.(2024·山东日照三模·13)以下是近代英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统计:年头1848—18701848—18751848—18721848—18751848—1875地区土耳其和中东亚洲中美和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增长额(万镑)350→1600700→4100600→2500500→2400150→2000据此可知()A.英国驾驭世界殖民霸权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世界市场产业分工形成D.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21.(2024·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四·33)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规定了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在社会压力和新兴阶级的推动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爱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航海条例》。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B.国际关系的惊慌引发了冲突冲突C.议会的立法权受到了工人民众的抵制D.工业资产阶级壮大助推了政策的调整22.(2024·山东日照三模·14)据统计,在1901—1920年英国所创建的159珍贵族中,除因军功受封者外,商人(其中一半是工业家)66人,34名专业人士(多数为律师),只有20人是凭借土地背景。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关系变革B.工人运动促进了民主化进程C.贵族在政治生活中地位降低D.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23.(2024·河南郑州三模·3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当。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详细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改变说明()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4.(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3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只有众议院具有提出弹劾案的权力,全部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总统有权批准关于背叛合众国的罪犯的缓刑和赦免,惟弹劾案不在此限。一切罪案,除弹劾案外,应由陪审团审判。”该宪法中关于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A.最高法院作为弹劾案最终审理机关B.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C.弹劾案的开展加剧了美国党派斗争D.弹劾案的通过违反了美国宪法原则25.(2024·山东潍坊二模·12)有人问伽利略,假如抛弃希腊先贤,谁来指导人类?伽利略反对说:“只有盲人才须要指导。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需利用这些实力自己找寻答案。”这表明伽利略()A.具有理性精神B.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宗教意识淡漠D.背离了古希腊精神二、材料阅读26.(2024·山东滨州高三6月模拟·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战国起先,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干篇章,如《大清律例·户律》“盗卖田宅”条:“凡盗卖、换易及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者,田一亩,屋一间以下,杖五十。田五亩,屋三间,加一等,杖八十,徒二年,系官者,各加二等。”——摘编自项晓基《中国古代民法的再思索》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点。(6分)材料二大革命前,法国法律都是用来保障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手段。法国的法律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成文法区,北部是习惯法区,而且其法律内容多种多样。法国大革命初期,民众就呼吁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拿破仑上台后主动推动立法工作,1804年《拿破仑法典》推出,又称《法国民法典》。除《总则》外,分为三编,分别是:人法、物法和获得全部权法。其中“人法”是指对公民权力的规定,“物法”是指对各种财产全部权的规定,“获得”法是对各类财产获得权方法的规定,其中第8条规定全部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摘编自梅汝璈《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等(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民法与《法国民法典》内容的相通之处,并分析1804年《法国民法典》出台的缘由。(10分)27.(2024·山东德州二模·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史料出处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明史》卷56《志第三十二·礼十》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时帝方出塞,敕皇太子日:“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明史》卷326《列传其次百十四·外国七》材料二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实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特别平安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气,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情愿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缘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缘由。(6分)28.(2024·山东潍坊二模·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沟通的史实时间史实汉朝张骞出访西域。甘英奉命出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宋朝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很多阿拉伯富商。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相互访问极为频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救济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清(1840年前)郑胜利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沟通。(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楚。)29.(2024·河南郑州三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看法。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为,“祭思敬,丧思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赐予人们的思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假如有害于人道,那么神道便失去其原来意义。——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仅探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探讨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他们批判基督教的精神独裁,但并不否定神学,有的还竭力将古典学术探讨与教会神学相调和。他们注意世俗生活,却不反对信仰上帝,宣扬特性自由,同时又承认天命。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诫在彼特拉克的思想和著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理智解放和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溢了深厚的宗教气氛。蒙田对待基督教的看法是我生是其人,死是其鬼。这些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宗教观念的冲突性和困难性。——摘编自陈绘绘《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及其影响。(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的表现及其形成的缘由。(13分)

永安一中高三历史练习六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DCBC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ACAAADC题号2122232425答案DACBA1.【答案】C【解析】到了战国时期,“角力”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这种改变反映了战国时期,在常见的兼并斗争背景下,人们对强悍武力的推崇,故选C项;材料中注意军事训练的是各诸侯国的统治者,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训练的内容,没有反映出以车战为主,解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各诸侯国推崇武力,没有体现出其治国思想,解除D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沿用夏朝的政治执国,用戎人的制度来区划土地”可看出题干表达的是关于国家的治理,设问“这一举措意在”是在考查目的意图,即这一现象的本质,故选D项;专制统治秦朝建立的,解除A项;中心集权制度的雏形在战国后期,秦朝建立,解除B项;题干表达的是政治制度,不涉及文化沟通,解除C项。3.【答案】C【解析】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才具有法定意义,说明原有的礼乐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选C项;“伯”与“霸”相通,齐桓公被任命为“伯”,这一行为减弱了周天子的权力,解除A项;齐国为外姓小宗,任命齐桓公为“伯”,本身就是对宗法分封制度的冲击,解除B项;当时周天子仍旧具有肯定的权威,“彻底瓦解”一词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4.【答案】D【解析】材料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睬公事”。可见元代行省制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故选D项;元代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监察制度,解除A项;材料“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当”,可见并没有弱化民族色调,解除B项;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的,解除C项。5.【答案】C【解析】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考官出题内容生僻、怪偏,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可知此种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讲参与考试的资格现职,解除A项;材料表达的是考试内容,不涉及公允性,解除B项;考查偏僻怪题也不能加深考生对经典的理解,解除D项。6.【答案】B【解析】汉代察举制存在任人唯亲的弊端,唐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官员不行能通过任人唯亲的方式产生,故选B项;汉武帝至唐代儒学始终占据正统地位,解除A项;中心集权是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心,无法体现唐代监察官员的职责中已不存在“任人唯亲”,解除C项;专制皇权指国家的权力在君主一人手里,与材料无关,解除D项。7.【答案】C【解析】材料中西汉的边吏选拔并未突出中心的作用,而据材料“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任的人”可知,东汉时期边吏的选拔权渐渐集中到中心,反映了中心集权得到不断加强,故选C项;门阀政治是指中国东晋时期出现的士族与皇权共治的历史现象,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郡国并行制度指的是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信息与此无关,解除B项;边吏选拔制度属于选官用官制度,并不属于地方行政机构,解除D项。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宋代皇帝不行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干脆下达有关机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故选A项;宋代中枢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非“分权与制衡”,解除B项;依据材料“宋代皇帝不行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干脆下达有关机构”可知宋代中枢机构在决策过程程序严格,肯定程度制约皇权,并非“有效制约”,解除C项;二府三司制使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解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体现了王阳明对工商业的重视,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松弛,解除B项;材料传统社会结构依旧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解除C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刚刚萌发,解除D项。10.【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古代“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朝贡体系,体现了王道观念,鸦片斗争后的条约体系以列强殖民侵略为前提,体现了霸道观念,故选C项;题干表达是两种对外政策,看不出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解除A项;朝贡体系也是不同等的,解除B项;条约体系是伴随着殖民侵略而来的,是侵扰了殖民地国家的主权,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解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盛衰”,可知城市的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故选A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强弱,解除B项;材料重在讲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因为两宋的灭亡而衰落,而没有体现到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解除C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稳定否,解除D项。12.【答案】D【解析】《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多元一体(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的心理认同,故选D项;材料强调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不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解除A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B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解除C项。13.【答案】B【解析】材料中老子主见无为而治,孟子主见仁政,目的都是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故选B项;材料中老子论述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并未提及其经济思想,解除A项;儒家民本思想根植于商周时期的民本思想,而非道家,解除C项;道家主见“无为而治”,儒家提倡德治、仁政,二者理念并不趋同,解除D项。14.【答案】A【解析】据材料“维新派和革命派宣扬民主主义的工具”可知,其思想应与民主相关,且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需求,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维新派并未否定儒家学说,且康有为借助了儒学作为宣扬工具,解除B项;据所学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的学问可知,C选项在二者的思想中均未体现,解除C项;D选项并不能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15.【答案】C【解析】亚里士多德“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血脉联系、宗族之亲”,可见公民利益与城邦利益机密相连,公民价值与城邦价值具有统一性,故选C项;希腊城邦也是“公民共同体或政治共同体”,可见血缘关系是城邦建立的条件之一,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演进,解除B项;材料强调公民与城邦之间的联系,没有涉及公民参政的条件,解除D项。1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戏剧“描写的是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战胜波斯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同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斗争的看法”可知古希腊的戏剧描写斗争场景和表达对斗争的看法,反映了戏剧是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须要,故选A项;材料中戏剧有斗争题材,但并不代表斗争题材就是戏剧的主流,不能以偏概全,解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戏剧,看不出民主制度对创作的影响,这偷换概念,解除C项;人为主义产生于戏剧作品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17.【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倡特性解放,追求现世生活华蜜,但由于过度追求特性解放、现世华蜜,造成拜金主义盛行、私欲泛滥,故选A项;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罗马教会的权威,解除B项;启蒙运动提倡理性,解除C项;工业革命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与“全面发展的人格”“个人主义”无关,解除D项。18.【答案】A【解析】培根提倡理性,伏尔泰反对权威,康德强调批判意识等,反映出启蒙运动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的特征,故选A项;启蒙运动体现出对权威和传统的再谛视,解除B项;启蒙运动对权威的批判,没有体现出保守性,解除C项;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弘扬,符合当时思想解放的须要,没有被夸大,解除D项。1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这些地区被强制性地让自已原本的社会形式变成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强制性的把落后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轨道,故选D项;当时近代欧洲大多采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解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落后地区的低开发,所以重在强调殖民扩张对落后地区带来的消极影响,解除B项;殖民者在落后地区并非推行资本主义,而是对落后地区实行殖民统治,解除C项。20.【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848年到1875年,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对世界各国的外贸出口总额呈现出急剧增加态势,说明英国把世界各地都变成了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据此可知,在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的产业分工基本形成,故选C项;通过表格内容仅是反映出在19世纪中后期,英国对世界各地的商品输出现象,即经济方面的侵略,而没有涉及其他方面,不能推断出其驾驭了世界殖民霸权的地位,解除A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显示出其对世界各地的商品输出,没有涉及其利用世界各地资源进行“商品加工”问题,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与题干时间不一样,解除D项。21.【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815年英国制订的《谷物法》是禁止谷物进口的法令”可知,该法令反映的是贸易爱护主义,结合所学学问,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盛行,工业革命时期强大起来的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以满意对原料和市场的须要,因此体现贸易爱护主义的《谷物法》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相冲突,且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大量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驾驭政权,最终废除《谷物法》,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体现贸易爱护主义的《谷物法》被废除,不能反映经济的发展速度,解除A项;结合所学学问,《谷物法》的废除是英国国内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不涉及国际关系,解除B项;结合所学学问,此时英国经验了1832年议会改革,此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驾驭政权,而工人阶级还未获得选举权,解除C项。22.【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内容可知,在20世纪初,其所创建的贵族组成人员中,“商人(其中一半是工业家)66人,34名专业人士(多数为律师)”更为重要的是“只有20人是凭借土地背景”,据此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发展,拥有更多资金的人才有更多机会去取得贵族身份,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出现了变革现象,故选A项;取得贵族身份,是由于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资金,而不是工人运动的结果,解除B项;题干内容着重强调经济因素的改变产生对政治身份的影响,而不是贵族政治地位的降低,解除C项;题干中涉及贵族组成人员的改变,没有涉及工业资产阶级,解除D项。2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负责详细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说明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进一步的完善,更好的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故选C项;这种改变更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是阻碍,解除A项;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应当是生产力的发展,解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政府官员和议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政府内阁和议会的分权,解除D项。24.【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规定,弹劾案必需由众议院提出、参议院审理,总统不能批准关于弹劾案的缓刑和赦免,美国总统弹劾制度的规定反映了立法机关主导性与民意代表性相连,故选B项;材料“全部弹劾案只有参议院有权审理”,最高法院并非最终审理机关,解除A项;材料反映出弹劾案的程序,没有体现出其影响,解除C项;弹劾案的通过遵循了分权制衡的美国宪法原则,解除D项。25.【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需利用这些实力自己找寻答案”说明伽利略具有理性精神,即人的思索和推断,故选A项;伽利略主要生活在17世纪前期,而启蒙运动主要出现在17到18世纪,解除B项;题干中“有眼睛和有思想的人必需利用这些实力自己找寻答案”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无关,解除C项;古希腊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说明伽利略的“理性”精神并没有背离古希腊精神,解除D项。二、材料阅读26.【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民法与刑法混杂,未成体系;内容日益丰富细化。(6分)(2)相通之处:调整民事关系,爱护民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4分)缘由:原有法律杂乱,标准不一;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须要(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争取民心,维护拿破仑统治的须要。(6分)【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从战国起先,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得出历史悠久;据材料一“如魏国《法经》中的‘杂法’、汉代《九章律》中的《户律》、唐代《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中的《户婚律》”得出民法与刑法混杂,未成体系;据材料一“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田宅’、‘婚姻’、‘钱债’、‘市厘’等若干篇章”得出内容日益丰富细化。(2)第一小问相通之处,从法律内容来看,据材料一“总能找到人、物债婚姻、继承等民法规范的影子”、材料二“人法、物法和获得全部权法”可知,都是调整民事关系,爱护民众合法权益;从法律的目的来看,中西法律都是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其次小问缘由,据材料二“法国的法律界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成文法区,北部是习惯法区,而且其法律内容多种多样”得出原有法律杂乱,标准不一;据材料二“其中‘人法’是指对公民权力的规定,‘物法’是指对各种财产全部权的规定”得出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的须要(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据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初期,民众就呼吁政府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拿破仑上台后主动推动立法工作”得出争取民心,维护拿破仑统治的须要。27.【答案】(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朝贡活动规模宏大;不重视经济利益(强调政治交往);商业化与仪式化并存。(4分)成因:明代中国商品经济旺盛,国力强盛;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主导建立贸易秩序;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6分)(2)缘由:朝贡体系抗冲击的实力弱;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6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凡蕃国遣使朝贡”得出以中国为中心;据材料一“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二十一年,复偕忽鲁谟斯等国,遣使千二百人入贡”得出朝贡活动规模宏大;据材料一“天时向寒,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得出不重视经济利益(强调政治交往);据材料一“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得出商业化与仪式化并存。其次小问成因,据材料一“贡使即令礼官宴劳,给赐遣还。其以土物来市者,官酬其直”结合所学得出明代中国商品经济旺盛,国力强盛;据材料一“古里……(永乐)十七年偕满剌加十七国来贡。十九年又偕忽鲁谟斯等国入贡……”得出拥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向心力,便于主导建立贸易秩序;据材料一“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如仪”得出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2)据材料二“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实力不太强”得出朝贡体系抗冲击的实力弱;据材料二“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得出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据材料二“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情愿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得出中国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28.【答案】示例1:角度:中国对外沟通的内容。(2分)评述:中国古代对外沟通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独创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7分)总之,中外沟通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示例2: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改变趋势。(2分)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旺盛,统治者大都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沟通,支持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