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看到CuSO4溶液,你想到了什么”这一问题适用于()。A.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B.探查学生的已有知识C.转变学生的迷失概念D.丰富学生的认识思路
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均为0.15mol/LD.SO3为0.40mol/L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HCO、CO、Cl-B.HSO、K+、CO、OH-C.Cu2+、Al3+、S2-、SOD.H+、Fe3+、NO、I-
4、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A.Na——黄色B.Cu——绿色C.K——蓝色D.Ca——砖红色
5、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
7、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学分。A.2B.1C.0.5D.1.5
8、下列对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A.多重联系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可视化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
9、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描述中,符合从低到高顺序的是()。A.知道、识别、认识、理解B.说出、辨认、解释、应用C.说出、认识、比较、归纳D.能表示、举例、归纳、证明
10、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A.450B.225C.900D.375
11、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A.接受式学习B.探索式学习C.研究性学习D.自主学习
12、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袋中放入小袋的铁粉,这是利用铁的()A.还原性B.氧化性C.酸性D.碱性
13、在反应N2(g)+3H2(g)2NH3(g)中,若v(H2)=0.3mol/(L·S),则v(N2)为()。A.0.1mol/(L·S)B.0.3mol/(L·S)C.0.6mol/(L·S)D.0.2tool/(L·S)
14、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只破坏极性键B.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C.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键在溶于水时被破坏D.HF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故HF比HCl稳定
15、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该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属于()。A.概念强化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概念图策略D.概念转变策略
16、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加入水后,平衡向逆反应方一向移动B.加入0.1mol/L的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7、在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18、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19、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化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观察法B.练习实践法C.讨论谈话法D.引导探究法
20、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2。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式中含有2种官能团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21、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2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23、在反应2A(g)+3B(g)4c(g)+5D(g)中,下列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慢的是()。A.vA=0.5mol·L-1·s-1B.vB=75mol·L-1·min-1C.vC=0.9mol·L-1·s-1D.vD=90mol·L-1·min-1
24、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人的方法是()。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
25、对于以下烷烃,最容易由相应的环烷烃加氢开环生成的是()。A.CH3CH2CH3B.CH3(CH2)2CH3C.CH3(CH2)3CH3D.CH3(CH2)4CH3
26、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
27、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组成原电池时,Z为正极;Y和Z两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被电解时.阴极只能得到Y单质:M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Z>Y>MB.X>Y>Z>MC.M>Z>X>YD.X>Z>M>Y
28、某学生在进行“氯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正确地闻气味。该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A.多重联系策略B.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C.练习一反馈策略D.元认知策略
29、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
30、下列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1、NaHSO3和四种物质:①苯乙酮、②丙酮、③乙醛、④甲醛,分别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中,排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32、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分为社会导入、实验导入、旧知导入、问题导入、直接导入等导入形式,其中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是()。A.社会导入B.实验导入C.旧知导入D.问题导入
33、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
34、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5、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0H-=Zn(OH)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2Zn+O2↑+4OH-+2H2O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36、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A.被动接受式B.主动接受式C.引导探究式D.自主探究式
37、对于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38、教育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实验科学D.哲学
39、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02、02、S0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O.4mol/L,O2为0.2mol/LB.SO2为O.25mol/LC.SO2、S03均为0.15mol/LD.SO3为0.40mol/L
40、“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各地正在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D.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
41、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
42、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43、图2所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可能是同种材料的电极B.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C.该装置可能是Cu-Ag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D.该装置中通过2mol电子时,溶液质量增加62g
44、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可能有: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5、中学时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①强烈的好奇心②模仿性强③可塑性大④自我克制力较强⑤有较强的自尊心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4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4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6903含氧原子数量为NA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NA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NA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
48、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升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
49、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
50、在“制取氧气”教学中。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入二、多选题
5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52、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
53、下列用来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的是()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54、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55、有关下列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是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图b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D.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5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HCO、CO、Cl-B.HSO、K+、CO、OH-C.Cu2+、Al3+、S2-、SOD.H+、Fe3+、NO、I-
57、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C.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D.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58、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A.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C.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
59、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石绵网B.锥型瓶C.三脚架D.坩锅钳
60、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
61、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A.Al2O3→Al(OH)3B.NaNO3→NaClC.MgO→MgCl2D.CaCO3→Na2CO3
62、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63、某有机物x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1O2B.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氧化反应C.该有机物只含有1mol双键D.该有机物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3种
64、以下有关个体内差异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个体内差异评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增强自信心,强化学习动力B.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难以反映个体问的差异,也无法确定被评价者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C.一个学生化学成绩持续提高,教师就可以做出该生已有进步的评价D.被评价者自己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活动状况或发展状况进行自我鉴定
65、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液中的反应。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BaCl2和Na2SO4;Ba((OH)2和(NH4)2SO4B.Cu(OH)2和稀盐酸;Cu((OH)2和CH3COOHC.NaHCO3(过量)和澄清石灰水;Ca(HCO3)2和NaOH(过量)D.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66、表格中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的是()。A.B.C.D.
67、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
6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A.太阳能海水淡化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
69、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腐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x为锌,将K、M连接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以减缓铁的腐蚀B.若X是碳,将K、N连接是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可以减缓铁的腐蚀C.若X是碳,将K、M连接,X棒电极反应式是:D.若X是锌,将K、N连接,X棒电极反应式是:
70、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71、下列不属于探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的是()。A.自主性B.时代性C.实践性D.情境性
7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必要的基础的学生实验有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初中阶段必须完成的化学实验的是()。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B.粗盐的提纯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D.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73、“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C.首先写出通式,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
74、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B.用热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7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7、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体系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均为有效碰撞D.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79、中学实验室为完成表1中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AB.BC.CD.D
80、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81、A、B、C均为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的位置如图1所示。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数之和是A元素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是()。A.Be、Na、AlB.BMg、SC.O、P、ClD.C.Al、P
8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
83、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间的综合和渗透
84、溶液滴定1.00mL0.100mol/L的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点溶液中的pH=11.25B.C.C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D.25℃时,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0×10-5.5
8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86、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3所示。已知:FeO42-为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溶液中OH-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Na2FeO4的电极反应为B.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C.图2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D.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OH)3生成
87、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B.钠与水反应: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D.
88、4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22.4L气体。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1.0molB.1.6molC.2.2molD.2.4mol
89、盐酸乙哌立松片(EperisoneHydrochlorideTablets)是种骨骼肌松弛剂,能改善由肩周乙哌立松片有下列说法:①是芳香族化合物②含有N原子的六元环上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③是一种有机盐④能发生还原反应的官能团或原子团有两种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0、()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
91、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学生的及格率来评定其教学效果,以调整其教学进度。教师运用的评价叫作()。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诊断性评价
92、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学分。A.2B.1C.0.5D.1.5
93、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
94、“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各地正在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D.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在一起丢人垃圾箱
95、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9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放热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自发进行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97、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C.O2和O3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O3的摩尔质量为48g.mol-1
98、某教师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及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象等。该情境属于()。A.化学史实情境B.学生经验情境C.学科问题情境D.社会问题情境
99、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
100、通过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化学原理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B.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C.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D.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本题解析:通过学生对研究对象的主观自述可以探查学生的已有认识。题干中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主观自述。故本题选B。
2、答案:B本题解析:若SO3全部转化为SO2和O2,则SO2为0.4mol/L,O2为0.2mol/L;若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2.则SO3为0.4mol/L,但是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每一种物质均不能完全转化,所以A、D两项错误:C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C项错误。故本题选B。
3、答案:D本题解析:H+可分别与HCO和CO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HSO与OH-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u2+与S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3+和S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都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在酸性条件下,NO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4、答案:C本题解析: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K的颜色反应为浅紫色,所以C项错误。故本题选C.
5、答案:B本题解析:A.C、D三项都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6、答案:D本题解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7、答案:A本题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
8、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多重联系策略、练习一反馈策略和可视化策略。
9、答案:B本题解析:A项,知道与识别为同一水平层次;C项,认识与比较为同一水平层次;D项,层次不是由低至高。
10、答案:A本题解析:最大吸收波长是定值。
11、答案:D本题解析:我国新一轮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
12、答案:A本题解析:A.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食品被氧化和吸收水分,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还原性,故A正确;B.氧化性是指元素的化合价需降低,铁是金属,化合价只能升高,无氧化性,故B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酸性,故C错误;D.铁属于金属单质,没有碱性,故D错误;故选A
13、答案:A本题解析:
14、答案:C本题解析:石油裂解既破坏了极性键,也破坏r非极性键,A项错误。像烃类、糖类均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但不是电解质,B项错误。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完全电离,以Na+和Cl-的形式存在,离子键被破坏,C项正确。HF比HCl更稳定的原因是H—F键的键能比H—Cl键大,而非分子问作用力更大,D项错误。故本题选C。
15、答案:B本题解析: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或二级概念)的过程,本题中教师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化学平衡概念获得电离平衡概念,属于概念同化,因此选B。
16、答案:C本题解析: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A项错误;加入HCl溶液,引入了H+,平衡向左移动,但c(H+)增大,B错误;加入少量NaOH固体,中和了部分H+,平衡向右移动,C正确;加入CH3COONa,c(CH3COOH-)增大,平衡向左移动,D错误。
17、答案:A本题解析:在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1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绿色化学【解析】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本题选A。
19、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教学方法【解析】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化学原理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故本题选D。
20、答案:B本题解析:分子中含—COOH、—OH、碳碳双键、醚键共4种官能团,A项错误;—COOH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OH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COOH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则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C项错误;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双键与—OH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原理不同,D项错误;故本题选B。
21、答案:C本题解析: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会使实验结果偏高,A项错误。比较硫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硫和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的大小,B项错误。C项正确。取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以免液体相互污染,D项错误。
22、答案:A本题解析:若甲为Fe,丁为Cl2,则甲和丁生成乙即FeCl3,FeCl3与Cl2不能继续反应,A项错误。
23、答案:C本题解析:A.B、C、D四项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用物质A的速率来表示分别为0.5mol·L-1·S-1、0.83mol·L-1·s-1、0.45mol·L-1·s-1、0.6mol·L-1·s-1。因此vc=0.9mol·L-1·s-1表示的反应速率最慢。
24、答案:A本题解析:实验导入法是指在讲授新课题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模拟实物、演示实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学生的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的导入方法;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既有联系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的导入方法;旧知导入法是指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为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人方法;社会导入法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或是以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人新课,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联想,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题干中李老师采用的新课导入方法是实验导入法。
25、答案:A本题解析:五元或五元以上的环烷烃和链烷烃的化学性质很相似,对一般试剂表现得不活泼,也不易发生开环反应。三元、四元的小环烷烃分子不稳定,比较容易发生开环反应。对于环烷烃,碳数越少,环越容易打开,故本题选A。
26、答案:C本题解析:“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27、答案:A本题解析:金属活动性强的单质可以置换出金属活动性较弱的单质,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说明金属活动性X>Y;原电池中,负极金属的活动性较强,X和Z组成原电池时,Z为正极,说明金属活动性X>Z;电解池中。阴极是得电子被还原的一极,氧化性强的最先放电,Y和Z两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被电解时.阴极只能得到Y单质,说明金属活动性Z>Y;M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离子,说明金属活动性Y>M。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Y>M,本题选A。
28、答案:B本题解析:多重联系策略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所代表的宏观事物、所反映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含义具体化,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学习;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是指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练以及用手写等;练习一反馈策略是指在理解化学技能性知识意义的基础上,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地进行的一种动作,使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题干中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策略是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29、答案:D本题解析:依据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故正确答案为D项。
30、答案:B本题解析:B项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
31、答案:A本题解析:醛、脂肪甲基酮及少于8个碳的脂环酮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α一羟基磺酸钠,反应可用于分离或鉴别醛、酮。醛、酮和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活性顺序为故亚硫酸氢钠分别和题干中四种物质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④>③>②>①。故本题选A:
32、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研究。所以实验导入是最带有化学学科知识特点的导入方法。
33、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答案:D本题解析:该电池放电时CO2被还原为HCOOH,说明选择性催化材料电极为正极,金属锌电极为负极。放电时,由图可知,负极zn转化为Zn(OH),电极方程式为Zn-2e-+4OH-=Zn(OH),A项正确。放电时,正极CO2被还原为HCOOH,电极方程式为CO2+2e-+2H+=HCOOH,1molCO2转化为1molHCOOH,转移电子数为2mol,B项正确。充电时,阴极电极方程式为Zn(OH)+2e-=Zn+4OH-,阳极电极方程式为40H--4e-=O2↑+2H2O,电极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H)=2Zn+02↑+40H-+2H20,C项正确,D项错误。
36、答案:C本题解析:引导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故本题选C。
37、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38、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答案:B本题解析:若SO3全部转化为S02和O2,则SO2为0.4mol/L,O2为0.2mol/L;若SO2和O2全部转化为SO3.则SO3为0.4mol/L,但是对于可逆反应来说,每一种物质均不能完全转化,所以A、D两项错误:C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C项错误。故本题选B。
40、答案:D本题解析: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送到废品收购站等行为都有利于节约自然资源,而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应该分类扔进垃圾箱。故本题选D。
41、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难点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43、答案:C本题解析:铜和稀硫酸不能自发反应,要使该反应发生,则要将该装置设计成电解池,且铜作阳极,电解质为酸或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该装置是电解池,a、b材料可能是同种材料,A项正确。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所以只能设计成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B项正确。硝酸和铜在原电池中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而不生成氢气,C项错误。该装置中通过2mol电子时,溶液质量增加(64-2)=62g,D项正确。故本题选C。
44、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①②③④都是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常见途径。
45、答案:D本题解析:中学时期包含着人的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和青年时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正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立志向、增才干,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主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自我克制力较弱、有较强的自尊心。④错误,故本题选D。
46、答案:D本题解析: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47、答案:A本题解析:
48、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法。C项,演示法为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A项,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B项,发现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D项,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故正确答案为C项。
49、答案:B本题解析: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属于化学情境,因此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情境式教学。
50、答案:A本题解析:旧知导入是以复习、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关系的“支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
51、答案:D本题解析:A项,乙烯和H2反应条件困难,且难以控制用量,应用通过溴水的方法除去乙烯;B项,汽油不是可再生资源;C项,用水不能区分溴苯和硝基苯,它们均在下层。
52、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所谓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及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具体教学建议的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
53、答案:B本题解析:效度表示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欲测量的特点和功能的程度
54、答案:D本题解析: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D项。
55、答案:B本题解析:图a铜电极应该插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电极应该插在硝酸银溶液中,图a所示的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A项错误;图b中石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溶液中的OH-放电,生成氧气,铜和电极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先放电,生成铜。所以析出的物质是CuO,同时溶液中生成不存在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B项正确。图c中如果X极是负极,则应该连接纯铜,粗铜应该和电源的正极相连,C项错误。图d中有外接电源,该装置应该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项错误。
56、答案:D本题解析:H+可分别与HCO和CO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HSO与OH-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u2+与S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3+和S2-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但都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在酸性条件下,NO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57、答案:A本题解析:“初步学会”是表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感受”是表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说出”、“区分”是表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本题选A。
58、答案:A本题解析: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发酵后作农家肥,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且农家肥能改良土壤,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加工成精饲料,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到废物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用秸秆制造沼气,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化石能源,做到废物利用,另外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本题选A。
59、答案:C本题解析:各项的正确写法为:石棉网、锥形瓶、三脚架、坩埚钳。
60、答案:B本题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故本题选B。
61、答案:C本题解析:常见的将Al2O3转化为Al(OH)3的方法是先让Al2O3和酸反应转化为AlCl?3,然后再让AlCl3与弱碱反应以制得Al(OH)3,酸以HCl、碱以NH3·H2O为例,由Al2O3转化为Al(OH)3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0,AlCl3+3NH3·H20=Al(OH)3↓+3NH4Cl,所以不可一步实现,A项错误。由NaNO3转化为NaCl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NaNO3与KCl混合配成溶液,然后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析出KNO3,则剩下溶液里的主要成分就是NaCl,所以不可一步实现,B项错误。由MgO转化为MgCl2可以采用将MgO粉末放入HCl溶液中的方法,可以一步实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2HCl=MgCl2+H2O,C项正确。由CaCO3转化为Na2CO3在中学阶段可以采用先让CaCO3与HCl反应生成CO2,然后再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以制得Na2CO3的方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CO2(少量)+2NaOH—Na2CO3+H2O,所以不可一步实现,D项错误。
62、答案:B本题解析: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科书为载体,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故本题选B。
63、答案:D本题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0H10O2,A项错误。该有机物存在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B项错误。1?mol该有机物含有1mol碳碳双键和1?mol碳氧双键,C项错误。该有机物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3种,分别为邻位、间位、对位取代,D项正确。
64、答案:D本题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也称为个人发展参照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就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而做出的判断。D项是自我评价的定义。
65、答案:C本题解析:
66、答案:B本题解析: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Na2CO3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CuO能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Cu(NO3)2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但CuO无法直接生成Cu(OH)2,即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HCl可与Ba(OH):反应生成BaCl2,HCl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NaCl,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Mg可与O2反应生成MgO,Mg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MgO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2,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67、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科学实验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化学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化学教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它们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不同。
68、答案:A本题解析:太阳能海水淡化是“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可选的学习情景素材: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可选的学习情景素材: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是“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可选的学习情景素材: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是“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可选的学习情景素材。故本题选A。
69、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A项,若X是锌棒,将K与M连接,则形成原电池,锌被腐蚀,铁被保护,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B项,若X是碳棒,将K与N连接,则铁与负极相连,属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正确;C项,若X是碳棒,将K与M连接,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X为正极,属吸氧腐蚀,正极OH-参与电极反应错误;故本题选C。D项,若X是锌棒,将K与N连接,锌与正极相连为阳极,锌溶解,正确。
70、答案:C本题解析:烧杯只能用于给液体加热,A错;使食盐水中NaCl晶体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使用的仪器应是蒸发皿而不是坩埚,B错;由于物质鉴别所用试剂量较少,故应使用试管作反应容器,通过胶头滴管滴加试剂,C对;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转移到滴定管中,D错。
71、答案:B本题解析: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有自主性、实践性、情境性。故本题选B。
72、答案:A本题解析:B、C、D三项属于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
73、答案:B本题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出事物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概念形成策略的实施步骤依次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概念形成策略的讲授顺序。
74、答案:A本题解析:A项,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B项,炊具上的污垢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C项,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称为乙烯的物质,乙烯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D项,铁粉可吸收氧气。防止食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故选A。
75、答案:A本题解析:
76、答案:B本题解析:氯气没有氧化性,次氯酸有氧化性。制作光纤的是二氧化硅。氨气与五氧化二磷发生化学反应。
77、答案:B本题解析:演示观察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故本题选B。
78、答案:B本题解析:增加体系压强,物质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数不变;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分子间的碰撞,只有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总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79、答案:A本题解析: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应采用萃取的方法,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A项正确。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升华,剩余NaCl,不能得到I2,B项错误。实验室一般用铜与浓硫酸或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是粉末状的且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C项错误。乙酸丁酯的制备需在115~126℃的条件下,水浴加热达不到所需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食品包装设计及材料采购合同3篇
- 2024年冀教新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月考试卷
- 2024年高端理财产品担保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湖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4某科技公司与某科研机构关于新技术研发之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出资合同3篇
- 山西经济版信息技术小学第三册《小企鹅找朋友》说课稿
- 2025江苏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天津市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法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能源行业智能电网与需求响应管理系统方案
- 2024至2030年电子压力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GB/T 44747.1-2024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固定式混凝土布料机第1部分:术语和商业规格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 《济南联通公司成本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7000字论文》
- 191118-锂离子电池专业术语英语对照大全
- 程序员个人年终总结
- 五年级上册英语期末必考易错题
- 2024全新网络与数据安全培训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期末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