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页,共SECTIONPAGES页江西省赣州市石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汉朝农耕生产的是A.殷墟戴刑具陶俑 B.曲辕犁 C.耧车 D.高转筒车2.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A.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D.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3.如表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着盐铁生产经营采取的决策,这反映了汉朝统治者决策西汉武帝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西汉惠帝“复驰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罢盐铁之禁,纵民煮炀,入税县官如故事。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4.《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这反映出元朝A.北方粮食产量降低 B.南北交通运输线路少C.江南经济地位凸显 D.燕地经济发展较缓慢5.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形成 B.长途贸易的兴盛C.区域化生产出现 D.商品经济的发展6.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开始融合”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一战期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增长率比全国人口的增长率高。上海华界(中国人控制的区域,与“租界”相对)人口在10年中增长了3倍,其他通商口岸如天津、青岛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对该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人才 B.国内战争加速人口的迁徙C.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D.列强侵略加剧农民的破产8.1912年,湖南华昌纯锑炼厂购置法国机器并仿其炼法,在工商部立案专利10年,规定无论何种机器与新法,一概不准在省内设厂制炼。1913年,该省矿商另设炼炉专用英国炼法,呈请工商部取销原案,工商部未予批准,后炼锑公司陆续兴起,华昌专利权“无形丧失”。这反映出当时A.商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B.民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C.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D.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日益加剧9.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从1858年起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或从中国运出的土货,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它任何征课。子口税制度的出现A.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B.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C.促进列强转变了经济侵略方式 D.加速中国传统经济模式解体10.下表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统计表(单位:亿两)。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1870年1890年1908年1920年1936年国内生产品9.6810.3218.0257.61109.01进口商品0.711.424.978.4911.16①国内市场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③列强倾销商品,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环境变化影响市场商品总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A.深圳B.珠海C.海南D.浦东12.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样样宽裕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A.以综合平衡为基本原则 B.以计划体制推动经济建设C.参考英美国家的经济水平 D.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13.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 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14.“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完成“这次航行”的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15.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16.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17.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提出了四大自由。实际上增加的核心是“免于匮乏”的权利,即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可见,“新自由”的提出A.彰显了政府新的职则 B.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C.遏止了经济危机蔓延 D.突出了个人全面发展18.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政权仍面临危机。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一“退却”是指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19.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 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 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20.如图为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导致②段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的恶化 B.两国改革方向不同C.两极格局的瓦解 D.关贸总协定的作用21.如表是《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1870~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表(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年210105938221880年37316917516581890年617224331349191900年790284402602024A.工业生产发展推动了进一步革新运输工具的需求 B.全球落后地区铁路里程增长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C.铁路向全球延伸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重要表现 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铁路发展不平衡22.1801-1850年,英国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住房建设经营;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23.俄国学者米格拉尼扬说,在确定新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占优势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俄国应当走条不同于欧洲的现代化道路,以便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俄国A.全面的工业国有化即将实施 B.广大农奴获得自由和土地C.粮食税逐步取代余粮征集制 D.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24.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25.如图是2000年和2015年主要经济体的GDP(单位:亿美元)。材料主要说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B.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迟缓C.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 D.世界政治格局实现多极化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遭受战祸破坏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全国人口开始迅速增加。明代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之风日盛。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福建耕地面积为146259顷,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统计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至134226顷。闽南人不得不向外迁移,但福建北部多穷山恶水,移民的空间不大。因此,“贩洋取利”便成了闽南人“下南洋”的重要推动力。……促使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东来所带来的商机。——摘编自庞卫东《“下南洋”与“走西口”——闽商与晋商比较研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闽商“下南洋”的原因及其影响。材料二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却连绵不断地爆发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现象。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及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成为吸引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政策经历了从最初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和实施有序化流动,直至实行城乡统筹就业,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民工潮”同大包干一样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继土地改革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又一次解放,“民工潮”的实践证明其对社会的贡献是历史性的。——摘编自栾敬东《“民工潮”的成因及社会经济影响深层探析》(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工潮”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据统计,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材料二近代中国各年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年份出口商品进口商品原料半制品制成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9315.628.555.98.491.6191039.82535.217.682.4192040.121.139.428.571.5193049.715.734.626.973.1193648.312.339.544.555.5——改编自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材料二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广泛的反全球化现象呢?可以做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最贫困人口的收入在1960年约占世界总收入的2.3%,而今天则为1.1%。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资本和公司全球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过程。全球民族主义者则从反对美国称霸世界、反对美国化的角度来反对全球化……反全球化运动应该明确,它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不应该是全球化本身。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摘编自蔡拓《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反全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反全球化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全球化的全盘否定”的理由。三、论述题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30-2018年英国人均GDP变化一览表(美元计)时间183018401850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人均GDP97103101137190170187223232500时间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18人均GDP489570719142024221074420662280233891842491——中国统计局网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1830-2018年英国人均GDP变化”进行探究,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试卷第页,共SECTIONPAGES页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耧车是汉代播种工具,能够反映汉朝农耕生产,C正确;A是商代陶俑,不是汉代,排除;B是唐代农具,排除;D是唐代的灌溉工具,排除。2.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轻便、小型”可知,中国古代的农具比较适合个人或家庭使用,这与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相符,A项正确;B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3.D【解析】【详解】由盐铁官营到鼓励盐铁民间生产再到“罢盐铁之禁”可知都体现了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历代政府所坚持的经济政策,逐步放弃说法有误,排除A项;“出现根本改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由“罢盐铁之禁”可知国家垄断经济命脉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4.C【解析】【详解】根据“无不仰给于江南”,说明江南经济地位突出,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冮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选C;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棉花、烟草都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专业产区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D;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BC都是经济作物专业产区出现后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6.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指的是“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故A正确;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B错误;辛亥革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故D错误。7.C【解析】【详解】由所学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可知,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这在间接上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期间出现了“该现象”,因此对其解读也应从一战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而区位因素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排除A;国内战争和列强侵略两个因素都不是在一战期间才出现的,所以不能最合理的解释材料中的现象,排除BD。8.C【解析】【分析】【详解】民国初年,工商部授予华昌纯锑炼厂专利10年,这实质上是实行垄断经营,而后来炼锦公司陆续兴起,华昌专利权“无形丧失”,反映出民国初年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C项正确;知识产权保护的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保护与材料主旨无关,A项错误;民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日益加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9.D【解析】【详解】中英《天津条约》中的子口税制度,是为了便于英商向中国内地输出商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子口税制度的出现大大便利了列强商品倾销,从而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故D正确;对中国来说,子口税制度的弊端要远远大于获利,故A项不合适;《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故B错误;19世纪末,列强开始转变经济侵略方式,故C错误。10.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870年-1936年中国国内生产商品总量在不断增长,这说明中国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可见①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进口商品总量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加深,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③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商品和进口商品在1890年-1920年增长迅速,之后有所放缓,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政策、一战的影响等因素相关,所以④正确,故选C;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也不能说明自然经济是否丧失主导地位,所以②错误,故排除ABD。11.D【解析】【详解】上海浦东的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所以上海浦东是“箭头”最恰当的比喻,故选D项;深圳、珠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与“箭头”的比喻不符,故排除A、B项;海南是80年代设立的经济特区,并不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C项。12.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编制以重工业的发展为先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体现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计划体制;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一五”计划的编制参考英美国家的发展水平。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A【解析】【详解】1953—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而1979—1992年则是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因此这两个时期中,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A是共同点,正确;B符合1979—1992年,不是共同点,排除;1979—1992年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C不是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排除;1979—1992年并不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且1953—1956年期间也存在多种所有制,只是在完成改造之后是单一的公有制,排除D。14.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中的达•伽马开辟了到印度的新航线,“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故B正确;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ACD错误。15.B【解析】【详解】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在1670年达到顶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以后,荷兰逐渐衰落,故选择B;西班牙主要在16世纪强盛,排除A;②所代表的国家一直在增长,且在18世纪超过了荷兰,据所学可知②所代表的国家应是英国,在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C;③所代表的国家发展趋势和英国相一致,但速度相对较慢,可知这是法国,排除D。16.B【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的高度集中,企业总数减減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故B项正确;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机械化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故A错误;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在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因而“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说法错误,C项错误;前两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第三次不是,故D错误。17.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可知,在罗斯福新政中,认为政府有义务使得民众免于匮乏,即这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由此可知,“新自由”的提出彰显了政府的新职责,A正确;题干内容与国民经济恢复无关,排除B;“新自由”主要围绕的内容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而保障体系这一单一举措并不能遏制经济危机蔓延,排除C;“新自由”针对的是政府职能,而非个体发展,排除D。18.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发展经济,C正确;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的,排除A;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继续实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因此这一政策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B;D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除。19.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以来,天花蔓延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天花威胁逐渐减小时,英国政府调整接种政策,取消强制接种制度等,反映出英国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B项正确;疫病防治成效有限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政府权力极度膨胀与“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不符,C项错误;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不符,D项错误。20.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苏联和中国粮食产量比较中②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是指中国粮食产量在增长,而苏联粮食产量在不断的下降,中国粮食产量在增长是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符合国情。而苏联粮食产量在不断的下降,是因为经济改革不符合国情。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苏联经济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中苏关系恶化是20世纪60年代,与②段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时间是1991年12月,与②段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苏联两国的粮食产量情况与关贸总协定无关,故D项错误。21.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铁路分布里程来看,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其中欧洲先后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水平高,铁路里程较高;而美洲的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因此铁路里程发展的也较快;同一时期的亚洲、非洲等地区的铁路里程较少,说明的是其工业化水平低;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铁路发展不平衡,D正确;A项信息与亚非等地区不符,排除;表格中没有涉及各个地区的铁路发展速度的比较,排除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信息,排除C。22.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01-1850年”、“鼓励地产开发,通过市场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工业革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住房紧张,政府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B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对经济大力干预是在经济大危机之后,A选项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3.A【解析】【详解】材料“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强盛的世界大国后解决肩负的救世任务”反映苏联要完成现代化,建立世界性强国。结合所学,要改变苏联落后面貌,就要开展工业化建设,故A符合题意;B是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走欧洲式的现代化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C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要恢复和发展苏俄经济,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故C不符合题意;筹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要构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而此时苏联已经是社会主义强国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4.D【解析】【详解】“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提出轮流工作制度”,这些措施说明胡佛政府尝试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这就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错误;胡佛没有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25.C【解析】【详解】通过柱状图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5年,除美国外,中国、印度、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地区的GDP明显上升,说明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在提升,意味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多极化在加快,C正确;GDP是国内生产总值,通过这一数据无法判断全球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欧盟GDP增速较快,意味着区域经济集团发展较快,B正确;当前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尚未形成,排除D。26.(1)原因:人地矛盾突出(迫于人口压力);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影响:缓解了国内人口压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南洋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2)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国家适时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政策。影响: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开拓了农民视野;推动城市化进程。【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朝廷统计的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至134226顷。闽南人不得不向外迁移”得出人地矛盾突出;根据“促使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东来所带来的商机”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闽商的“下南洋”有效缓解了国内人口压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南洋经济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2)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工潮”的出现首先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其次根据“沿海地区率先实施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知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根据“国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管理政策经历了从最初限制流动到允许流动,从控制盲目流动到规范流动和实施有序化流动,直至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可知国家适时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政策。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工潮”的出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开拓了农民视野;推动城市化进程。27.(1)特征: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中国处主导(出超)地位;以朝贡贸易为主。(2)特点: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农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进口产品以工业品(消费品)为主;被动性较强。成因: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自然经济落后。【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明清两朝……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可知对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一“清代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不断增加,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可知商品种类和贸易额不断增加;根据材料一“但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并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可知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根据材料一“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西贸易活动中,西方诸国都表现了偏重中国物品的倾向,使中国常常处于贸易的出超地位。”可知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根据所学可知以朝贡贸易为主。(2)特点:根据材料二“1893年中国出口商品原料占15.6%、半成品占28.5%,到1936年出口原料占48.3%,半成品占12.3%”可以看出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原料为主,科技含量低;根据材料二“1893年年进口产品以消费资料的91.6%,到1936年进口产品以消费资料占到55.5%”可以看出进口产品都是以消费品为主;被动性较强。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自然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回答。28.(1)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任意四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2)原因: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霸权主义。理由:因为反全球化反对的是全球化的弊端而非本身。【解析】【详解】(1)“原因”,据材料一信息“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得出: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由材料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得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货合同购销合同的权益保障
- 放弃参加培训的理由说明
- 工程模板施工劳务分包协议
- 个人停车库租赁合同示例
- 还款协议合同样本
- 合同调整协议格式样本
- 董事服务合同的法律效力
- 权威采购合同范本样式
- 铝合金外门窗招标方案
- 水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以瞄准我的妹妹没剪板
- 弹性和塑性变形的区分
- 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 针灸的步骤和流程-标准的针灸过程介绍
- 《学习的本质》读书会活动
- 石化年产15万吨腈项目-反应器设计说明书
-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题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Unit-4Natural-Disaster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一
- 11D703-2 液位测量装置安装
- 武汉理工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