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创新案例(第一批)_第1页
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创新案例(第一批)_第2页
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创新案例(第一批)_第3页
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创新案例(第一批)_第4页
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改革创新案例(第一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第一批)汇总表案例名称主要内容推荐单位备注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探索(9个)1.探索生态特色突出的乡村振兴新路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饶婺源县石门自然村考察,赞誉石门自然村是一处弥足珍贵的地球之肾,一个乡村振兴的珍贵样本。石门自然村持续推动蓝冠噪鹛保护主流化建设,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古树保护岗”“护鸟护绿岗”“环境卫生岗”微岗位,精心呵护村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画卷,演绎“一个村”与“一只鸟”和谐共生的故事,打造乡村现代化的绿色IP,形成了保护美丽生态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促进村民保护环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上饶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2.全域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2019年9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复抚州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试点以来,抚州全域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与“发展导向”并举,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确权、核算、评估、交易体制机制,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二是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充分挖掘生态资产蕴含的金融属性,推动生态资产转化为生态资本。三是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并行,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产业转型升级“驱动器”,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四是坚持“制度保障”与“共享发展”并进,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通过试点,抚州市率先建立生态产品实现机制,多项成果在全国推广。省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3.望仙谷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乡村振兴上饶广信区依托望仙谷独特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新发展。一是构建生态治理新体系,探索政府“关停+政策机制”的复绿模式、市场“改造+变靓美化”的增绿模式、群众“监督+常态保护”的守绿模式。二是塑造生态宜居新风貌,再现夯土风貌的“复原乡村建筑”模式,再造乡愁故乡的“复活乡村生活”模式,再生地域文化的“复兴乡村文化”模式。三是开创产业兴旺新局面,紧跟国家号召善借“新时代”政策东风,立足悬崖特色构筑“新IP”品牌符号,顺应文旅潮流破解“新媒体”流量密码。四是创造共同富裕新生活,搭建商铺永不收租的“创客空间”模式,构建利益巧妙分配的“共创共享”模式,带动居民共同富裕的“大众创业”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实现从满目疮痍废“矿区”到绿水青山靓“景区”,从矿停业衰穷“荒山”到业态兴旺富“金山”,从打工经济向“外流”到旅游经济往“回流”等一系列巨变。上饶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4.变“废弃矿山”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赣州寻乌县通过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全面开展废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是破解“三方面”难题。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破解推进机制难题;多措并举争取支持和引进企业投资,有效解决资金投入难题;围绕重要指标设立统一考核标准,破解考核标准难题。二是探索“三同治”修复。坚持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同治。三是推进“三同步”发展。推动综合修复治理同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同步。通过创新践行“三同治”生态治理修复模式,重现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寻乌经验入选2019年全国省部级干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研讨班培训教材、2020年全国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1年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向全球推介生态与发展共赢的“中国方案”之一。赣州市发展改革委5.探索“1+1+3”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赣州上犹县聚焦生态资源变现难题,通过“1+1+3”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筑牢一个基础(生态共识和生态治理),扩大优质生态供给,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源头活水”。二是聚焦可度量、可交易、可抵押、可变现,建立一套机制,破解核算应用难题,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量化标准”。三是拓展三个通道(以生态产品发展全域旅游、以生态优势赋能乡村振兴、以品牌提升促进供需对接),培育绿色生态产业,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宽“转化空间”。赣州市发展改革委6.以“六化”协同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八种模式萍乡莲花县坚持系统化治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打造、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参与、制度化建设“六化”协同,促进生态产品增质提效、增值变现。通过“六化”协同发力,探索形成了八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即吉内得田园综合体多业态融合发展、胜龙牛业生态循环农业价值实现、莲花血鸭生态价值全产业链融合、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莲江湿地公园生态综合治理与提升、中草药林下经济种植、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价值提升、甘祖昌干部学院红色培训全民共享,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萍乡市发展改革委7.统筹生态产品价值与高质量发展双提升南昌高新区充分利用“一江相邻、四湖相间”的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的发展策略,推动环境、产业、科技、文化、生活融合发展,探索国家级开发区生态产品价值与高质量发展双提升新路径。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基调,始终对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亮红灯”“划底线”。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法,推行“环保管家”帮扶指导模式,搭建智慧环保平台,有效提升了环境治理水平。三是变废为宝打造城市名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理念,将废弃鱼塘打造成“漂浮森林”。四是用心营造候鸟家园,打造“白鹤小镇”,发展鹤舞鄱湖观鸟之旅。五是将原有的市政公园环境提升为滨湖景观、高品质社交、文旅休闲的聚集地,塑造成潮流生态公园新地标和生态网红打卡点。良好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南昌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5年蝉联第一,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八年进位赶超,成为广受赞誉的“中国最美高新区”。南昌市发展改革委8.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鹰潭龙虎山景区立足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特色明显等优势,积极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一是探索生态资源“金融化”,引导资金进入景区,实现抵押担保贷款服务直达村民,打通了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生态产品难抵押的问题。二是探索生态产业“多元化”,做强板栗产业,发展茶叶产业,培育林下产业,厚植蔬菜产业,畅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多路径。三是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形成“龙虎天下绝”农产品品牌,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四是探索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化”,加强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保护。五是探索“农业+旅游”等绿色产品“体系化”,激励农业与文化旅游企业发展。鹰潭市发展改革委9.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中央公园南昌湾里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坚持“加快梅岭揽山入城步伐,打造城市中央公园”战略思路,全域建设城区大公园、农村大景区。一是坚持扮靓绿水青山,打造高颜值的生态旅游区。二是创新“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林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转化绿水青山,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经济区。三是共享绿水青山,打造高标准的生态居住区。创立“山居不离城”的城市品牌和“湾里人家”的民宿品牌,将湾里打造成风景美、经济美、生活美“三美”(风景美、经济美、生活美)融合、城绿耦合的城市中央公园,探索出利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南昌市发展改革委二、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6个)10.以野果种质资源保护促进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赣州崇义县以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为基地,持续打造集生态资源保护、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是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切入点,率先建立野果保护区、专类野果资源圃,有效保护野果种质资源。二是积极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壮大刺葡萄产业。三是不断延伸野果深加工产业链,建立“君子谷”和“野果世界”等区域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四是积极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模式,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动农民就业产业增收。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共同参与地方绿色发展。赣州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11.“以竹代塑”带动全域绿色低碳发展抚州资溪县立“竹”实际、做“竹”文章,着力构建现代竹产业发展体系。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毛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毛竹产业协会,出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二是强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笋竹两用林、灵芝、食用菌为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竹建材、竹家居、竹结构、竹机械,拓展“竹文化+康养”等新业态。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设立全国首家竹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以竹代塑”科技研发、产品测试与成果转化。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实施竹制品“六进工程”(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五是强化试点驱动,创新推动竹产业发展全要素改革,为加速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竹农增收致富赋能。抚州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12.以地方“土特产”大发展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抚州广昌县发挥白莲种业科技创新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白莲产业,深入挖掘“土特产”产品生态价值,以“保资源,创品种,提品质,树品牌,促发展”模式做好白莲“土特产”大文章,打造“资源-品种-品质-品牌-产业”链式发展模式,为地方土特产生态价值实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省农业农村厅1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丫山模式”赣州大余县聚焦“生态佳”转化为“生态+”,创新“1234”工作法,形成生态优势向业态优势转换“丫山模式”。一是搭建“一个平台”,即建成丫山“GEP核算”小平台,形成转换载体。二是创新“两项机制”,即创新景区投入机制、运营管理机制,畅通转换渠道。三是强化“三大营销”,即强化全员营销、渠道营销、媒体营销,提升转换质效。三是提升“四大生态产品价值”,即森林旅游+休闲(度假)、森林旅游+运动、森林旅游+康养、森林旅游+文化(研学),促进转换增值。通过一系列创新,促进生态产品的增值溢价,推动景区、村集体、村民共同富裕。“丫山模式”成功收录《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18》,入选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乡村振兴案例、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赣州市发展改革委14.做强竹笋产业推动“竹山”变“金山”抚州乐安县竹林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乐安铜鼓持续盘活竹资源,推动竹笋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打通“竹山”变成“金山”转换路径。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示范引领,推动竹林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二是注重科技赋能,组建省级竹产业科技特派团,建立乐安竹笋研发中心,大力开发竹笋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联合攻关。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持续实施“乐安竹笋大品牌+企业小品牌”战略。四是构筑多元平台,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园建设,发展以竹笋资源、竹笋文化、农家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打造乐安全国竹笋交易服务平台。五是组建“竹笋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六统一”竹笋产业经营模式。省林业局15.打好组合拳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景德镇浮梁县大力发展茶产业。一是坚持以优化茶园结构为基础,提高茶园单位面积效益,扩大“机剪、机采、机制”规模,提升茶叶加工能力。二是以引导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品结构多元化调整为突破口,增强浮梁茶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以浮梁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促进“浮梁茶”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的进位升级。四是以挖掘与弘扬浮梁茶文化底蕴为方向,搭建“瓷茶同辉”特色茶文化平台,完善茶叶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互助,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景德镇市发展改革委三、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9个)16.“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生态产品价值共创宜春铜鼓县聚焦“林地碎片化、大山荒芜化、主体分散化、市场沉寂化”的“四个难题”,以小班经营机制为核心,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共创。一是创新有为政府“整合资源、化零为整、小山变大山”,激活有效市场“盘活资源、化整为零、大山化小班”,形成“一改两化”(一项综合改革、化零为整、化整为零)顶层谋划,促成“林场+村集体+公司+基地+小班+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机制落地生根。二是发挥“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采取“大山化小班”的方法,构建“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提高不同的小班“生产车间”劳动积极性,化整为零,包干到户,公司统一做好林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和统销统购工作,形成紧密的“林场+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经营关系。打通生态美和百姓富之间的堵点卡点,有效破解“绿”与“利”之间的矛盾,探索出“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小班+农户”的生态产品价值共创新路,形成“生态共治、价值共创、收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体。宜春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17.创新“两山”公司实体化运营机制吉安万安县“两山”公司实体化运营机制。一是搭建生态价值转化实体运作、生态资源云端数据、生态产品线上交易等三大业务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高效对接。二是创新零散资源集中收储、低效资源专业运营、确权资源融资变现等三种模式,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三是完善高位推动、要素保障、考核评价机制三项机制,有效提升转化效率。通过“两山”公司引领的一系列改革,生态资源运营实现专业化,生态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生态价值转化实现共享化。吉安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18.金融“活水”推动生态古村绿色转型吉安吉州区深入挖掘和科学评估特定地域单元的生态产品价值,创新推出“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生态古村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一是开展全链条评估转化,对标《江西省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形成《吉州区钓源村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报告》,申请银行绿色贷款8000万元。二是以绿色金融“活水”,推动千年古村产业发展,实现多元业态融合互促。三是开发利用评估价值,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福祉。绿色信贷为古村落的生态产品实现经营开发、担保信贷、权益交易等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让钓源古村从破败古村蝶变“未来生活美好村落”。吉安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19.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运作体系九江武宁县探索乡村优美生态环境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一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开展县域生态资源调查,因地制宜推进物质类生态产品产业和休闲服务类生态产品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市场运营为基础,创新运作模式,设立生态产品监管仓,开启“互联网+”模式,因势利导构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三是以价值核算为基础,摸清家底,科学计价,因情而异构建生态产品核算评估体系。四是以生态产业为基础,因需而为构建方式活、产品新、风险低的生态资源抵质押贷款机制。创新成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实现生态保护前提下的资源、资产、资本、产业的四级转换,取得成效后在县域内进行推广,建立起“1+18+1+N”的运作机制。通过“1”个县级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中心,18个乡镇分部,搭建“资源—资产—产业-资本—资金-财富”转化对接平台,整合全县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以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等各类资源,汇聚到“1”个生态产品运营管理公司,引入社会资本、经营主体、金融机构进行产业化利用或抵质押等投融资,实现生态资源的“N”种转化。九江市发展改革委经典案例20.依托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政策性林业保险线上投保理赔江西省依托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开展政策性林业保险线上投保理赔。一是以点带面,在全省推进政策性林业保险线上投保理赔。二是强化线上线下协同,规范投保理赔程序。三是健全林权数据库,推动精准投保。截至2024年6月,全省累计线上申请政策性林业保险投保面积1227.06万亩,完成投保备案面积651.28万亩。省林业局21.探索“整村开发、生态入股”为核心的市场运营“篁岭模式”上饶婺源县以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和“生态入股”发展理念,推动篁岭古村以山林、果园、古屋等生态资源入股旅游发展。依托祠堂、古树、巷道等公共资源和流转给景区的田地,获得资源费、流转费等生态分红。通过数年探索,形成以“整村开发、生态入股、就业创业、品牌创建”为特色的市场运营“篁岭模式”。自开发以来景区累计投入6亿多元,其中超过70%的资金来源于不同阶段的银行机构融资。2018年,引进中青旅委对篁岭古村二期项目追加投资9亿元,加快上市孵化。“整村开发、生态入股”的“篁岭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保护和发展的投入难题,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饶市发展改革委22.创新“绿色产业数字保”保险产品赣江新区创新推出全国首个“绿色产业数字保”保险产品。一是靶向精准发力,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再创新。“绿色产业数字保”主要保障企业生产工艺数字化改造升级后实际产出与预期产出的差额,让企业敢创新、能创新,支持产业数字化高质、高效推进。二是财政杠杆支持,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绿色产业数字保”通过保险产品放大了两百余倍的保障倍数,借助保险公司的尽职调查和理赔跟踪,确保政府和企业投入的使用安全,分解了企业经营风险。三是践行绿色理念,形成新模式再推广。“绿色产业数字保”属于绿色保险创新,通过运用财政金融举措,推动实现绿色数字资产价值转化,助力探索“绿色+数字”产业发展新模式。赣江新区财政金融局23.创新湿地资源运营机制抚州南丰县以开展湿地资源运营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集湿地资源收储、修复、评估、交易和科普宣传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机构和运营机制。聚焦完善湿地总量管控机制、建立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形成机制、健全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开展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通过新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湿地占补平衡时间成本大、落实补充地困难、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不畅等问题,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湿地生态治理,有效扩大湿地生态修复融资渠道。抚州市发展改革委24.打通区域资源变现金融资本新路径抚州资溪县以生态入“储”,实现绿水青山可量化、能交易,以平台为“媒”,实现绿水青山可整合、能运营,以资源抵“贷”,实现绿水青山可融资、能变现。不断加强生态产品融资风险管控,加大对低碳产业、低碳企业、低碳产品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向发展急需、真正产生收益的项目,助推生态资源保值增值,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产业。近年来,收储山林、河湖水面、闲置农房、土地经营权等生态资源资产,总价值超过10亿元;筹资5亿元设立生态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10亿元发展林业及林下经济、20多亿元进入旅游产业。省生态环境厅四、生态保护价值化补偿(4个)25.流域生态补偿促进上下游共同保护和协同发展东江是珠江的重要支流,发源于赣州寻乌县桠髻钵山,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同胞的重要饮用水源地。2016年以来,江西、广东两省先后签订实施三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赣州寻乌县积极推进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联动保护、互利共赢新路。一是坚持目标引导,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工作目标,有序引导推进生态补偿试点。二是坚持综合施策,坚持整体布局、全面系统、综合治理思路,统筹推进流域生态的治理与保护。三是坚持区域联动,加强跨省协作,与下游广东境内县(市)建立了区域联动机制,实现流域上下游共商共治共享。四是坚持机制探索,着力探索创新多元投入、市场运行、群众参与等机制,实现东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治理保护可持续、常态化,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打造了“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生态家园。省生态环境厅26.创新推进公共机构碳普惠制公共机构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是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的示范窗口。江西省从公共机构和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绿色低碳场景着手,创新推进公共机构碳普惠机制建设,建立“绿宝碳汇”平台,探索建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构建公共机构碳普惠制体系,制定实施方案、相关标准和积分规则。二是拓展低碳生产生活场景,将公共机构及干部职工办公、生活中的绿色低碳行为进行量化积分,示范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实施碳普惠激励,为节能减碳行为提供生态附加值。碳普惠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24年4月,全省干部职工注册人数182万人,累计碳积分9亿个,实现碳减排18.6万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27.生态补偿助推“候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饶余干县以“候鸟经济”为抓手,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等地打造成重要的鹤类人工栖息地,探索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双赢”新路。一是打造候鸟食堂,由政府对不予收割的千亩水稻进行生态补偿,解决人鸟争食难题,从“人鸟争食”到“为鸟留食”,实现人、鸟、鄱阳湖和谐共处。二是完善保护体系,组建专业护鸟队伍、加强湿地候鸟动态监测等,护航候鸟迁徙安全。三是打造观鸟胜地,建立生态观鸟旅游产业链,唱响生态旅游品牌。上饶市发展改革委28.创新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吉安安福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有公益林总面积66.58万亩,天保林总面积49.1万亩。为充分挖掘公益林资产价值,安福县积极探索推进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新模式。一是做好政策保障,由县政府配套出台《安福县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二是简化办贷流程,对公益林资源底数、产业发展融资意愿和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一整套顺畅的业务流程。三是聚焦多方合作,以辖内国有林场为重点突破口,主动靠前服务对接贷款需求。安福县建立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推出了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将“沉睡资产”盘活转变为当下的可使用资金,打通了“绿叶子”变成“金票子”转化通道。吉安市发展改革委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保障(5个)29.气候品质评价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江西省积极探索“好气候出好农产品”的效益转化机制和载体,大力推广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建立完善了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工作机制,打造气象新质生产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生态溢价,将气象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稳健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精准开展气象监测、科学构建算法模型。跟踪监测农产品产地小气候状况和生态环境,利用多元数据建立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模型,为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客观判定品质等级、规范管理授标服务。制定《江西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规范(试行)》,基于详实的气象数据和算法模型规范评价流程和内容。三是积极融入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价值变现。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70余项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产品种类覆盖茶叶、稻米、脐橙等20余种类型,有效助推名特优农业品牌的创建和推广。省气象局经典案例30.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区域公用品牌江西省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重点打造“江西绿色生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生态资源-生态产品-生态品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助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是体系标准化: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畅通”。制定“江西绿色生态”品牌评价通用要求、品牌认证技术标准、标志管理办法等10多项制度性文件。二是管理信息化:确保生态产品品牌培育“无缝对接”。建设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推广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场馆,建立全过程可追溯和全链条可监管的质量管控体系,开通建设“江西绿色生态”抖音直播平台,开通江西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线上服务。三是认证规范化:传递生态产品品牌内涵“市场信任”。建立“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联盟,搭建认证机构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