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1页
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2页
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3页
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4页
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WCGH002—2020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   发布T/WCGH002—2020I前    言本标准由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夷山市岩上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学院、武夷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武夷山市茶业局、武夷山市武夷街道八角亭社区、武夷山市仙佑岩茶厂、武夷山市江氏一品岩茶厂、武夷山市角亭龙须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英、叶江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龙须茶加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工艺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龙须茶加工技术规程。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SB/T10034茶叶加工技术术语DB35/T943地理标志产品福建乌龙茶DB35T1228地理标志产品武夷红茶GB/T14456绿茶T/WCGH001—2020龙须茶术语和定义SB/T10034、T/WCGH001—2020确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场所基本条件应符合GH/T1077的规定。生产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加工过程中,揉捻工序及其之前的工序应符合DB35/T943、DB35T1228、GB/T14456的规定,揉捻之后进行整束、烘焙。整束将已揉捻后抖散摊凉于竹筛上的茶条,趁茶叶未干时迅速地将茶叶连梗带叶一根根理直,整齐地平放在竹筛上,宽8-12cm,分二层,较长的茶条整齐排列在底层,较短的茶条放在上层,并把揉捻断碎的茶梗叶片迅速集中起来,搓成3cm橄榄形状大小的椭圆形小团,再将整理好的茶条包覆在外面,使小团的茶梗,碎叶包在里面不外露,用力捏实,理顺,捏成长10-20厘米,直径3-5cm大小的毛笔头形状。两端用五色(红黄蓝绿白)线捆扎好后,将茶梗部位用剪刀修剪整齐,再将两把合并,中间用五色线扎紧。烘焙走水烘将捆扎好的茶束放置于烘箱内,温度100-105℃,时间10-20h,烘完取出烘箱,摊凉回潮10-20h,此为一个循环,连续四个循环即可。初烘将捆扎好的茶束顺序分层间隔放置于焙笼里,每笼2.5-3kg,温度100-110℃,时间3-5h,每隔0.5-lh换笼翻动一次,烘到手触茶叶有硬刺感,烘至六成干即可。下笼摊凉回潮3一4h,使茶叶中的水分向外扩散以利再干散发水分。透烘将初焙摊凉后的茶束顺序分层间隔放置于焙笼里,每笼3-3.5kg,温度60-70℃,时间16-18h,每隔2h换笼翻动一次,烘到手握龙须茶有响声,捏搓之成粉即可。下笼摊凉回潮12-24h,使茶叶中的水分继续向外扩散。若遇到雨天,可缩短摊凉回潮时间。补火将再干摊凉回潮后的茶束分层间隔放置于焙笼里,每笼3.5-4kg,温度60-70℃,时间7-8h,每隔2h换笼翻动一次。下笼摊凉回潮12-24h,使茶叶内的残余水分继续向外扩散,以利复火。复火将补火摊凉回潮后的茶束分层间隔放置于焙笼里,每笼3.5-4kg,温度50-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