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二条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获得赔偿。这一案例A.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B.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C.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D.体现了类推适用原则2.一份11世纪的教会文献指出: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人教会的权利。同样地,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材料说明罗马教会A.注重与君主协商教会事务B.严禁授予君主与贵族教职C.避免世俗君主干涉教会人事权D.防范教宗与世俗君主贵族合作3.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4.明代中后期,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普通百姓。每逢佳节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 B.民众个体意识增强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5.西周实行“世禄制”,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战国时期,官员大都实行俸禄制,发放粮食依量官职高低而存在等级差别,高者万石。这一变化A.减轻了土地兼并现象 B.调动了官员的工作主动性C.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权制的形成6.以下是不同时期《大公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评论。《大公报》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C.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 D.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7.如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纺织厂创建时的资本来源状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A.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被政府实际控制C.资金不足是民族工业最大困境D.政府为实现自救积极创办近代工业8.意大利法学家格罗索认为,罗马法主要包含有ius.lex两种形式。其中lex指专人制定、由世俗权力机构认可、颁布的律条,而ius指自然形成的礼法、习俗。他认为法律体系是在实践者对原初lex的不断阐释中逐渐成形的。材料中“原初lex”指的是A.罗马习惯法 B.罗马公民法 C.《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9.《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10.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11.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认字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思想观念有所转变12.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深圳创造的部分“全国第一”情况。材料反映了深圳A.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点 B.是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方向标C.开发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D.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其衡量指标多种多样,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若干重要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数及城市化率统计表(注)全国总人口数各家统计不一。笔者截取的原则是,如果某一年有修正后的数字则首取,没有则取最大的估略数字。1820、1840、1843、1893、1901年的全国总人口教职自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1920、1931、1936年全国总人口数,参考姜涛前引书,及赵文林、谢激君:中国人口史》,以《中国人口史)修订后的数字为准。1949年的数据采自《中国人口年鉴.1985)——据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扣球”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关于核战争绝密作战计划的代号。该计划设想美军于1957年1月1日发起全面进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军及其盟军退守莱茵河以西,经6个月至两年的准备后大举反攻,最后占领苏联。计划总方案是:“美国与盟军配合,通过核袭击摧毁苏联的抵抗意志和能力,并通过欧洲大陆西部实施战略进攻和在远东实施战略防御,实现美国对苏战争的目标。”计划对苏联实施每个阶段战略轰炸的次数、主要城市、重要目标的投放核弹枚数都有明确规定。由于苏联核能力发展比预计的要快得多,这项“扣球”计划遭到多方批评而搁浅了。——摘编自李大光《锻剑一20世纪武器的进步与战争的演变》材料二1955年3月1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海峡局势发表谈话称,一旦中共在金门、马祖扩大战争,美国将动用原子武器。1957年,美国公开在朝鲜半岛部署核武器。年底,又在部署了能够携带核弹头的地对地“斗牛士”导弹,射程可及中国大陆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各省。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美国军舰开始为往返于、金门之间的国民党军舰只护航,毛泽东则下达福建前线部队命令:“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摘编自谭一青《唇苦之剑: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谈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扣球”计划出台的时代背景和搁浅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全球核战略的意图和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法律规定四脚动物伤人,动物主人需要赔偿受害人。题干中鸵鸟不属于四脚动物,但是判决结果依然要求所有人赔偿受害人,说明罗马法坚持了类推适用原则,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行为,但其足以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行为法律扩充适用或者援用同它有类似性质事项的法律进行定罪量刑,D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指的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题干中的案例属于动物伤害,有相关规定,判决结果是维护了公平正义,排除A;题干体现了罗马法能根据实际调整,不属于缺陷,B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2、C【解析】

依据材料“任何人接受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任命为主教或院长,教会将不予承认,并剥夺其进人教会的权利”“皇帝、国王、公爵或侯爵若将主教职或其他神职授予他人,将受到天主的谴责,失去永生的机会”来看,教会这么做主要就是为了避免世俗权力干涉教会内部事务。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出与君主协商解决教会事务,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对私自干涉教会事务的君主、贵族处罚,并非针对所有的君主、贵族,以偏概全,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出二者的合作,排除。3、A【解析】

“蚕桑”“茶”都属于经济作物,且在一些地区成为“岁计”“要务”,这说明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选A;仅根据湖州、严州和蜀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不能说明特色经济作物成为农业主导,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仍然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排除B;从材料中湖州“以蚕桑为岁计”,严州“唯蚕桑是务”,蜀地“民卖茶资衣食”等信息可看出,宋代农业生产确有商品化的趋势,但仅限于部分地区,“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状况,无法体现手工业,排除D。4、B【解析】

材料“民众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表明民众个体意识逐渐增强。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未放松对人民的控制,A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雇佣关系,C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逐步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5、D【解析】

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根据官职高低发放,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D正确;官员俸禄制度的出现和土地兼并之间并无因果联系,而且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刚刚确立,土地兼并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禄制存在等级差异,对于官员工作主动性方面的调动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绝对,排除。6、A【解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由反对到赞扬,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成为了中日民族矛盾,A项正确;人民呼唤和平民主建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重大转变,C项错误;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是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以后,D项错误。7、D【解析】

材料反映政府不同程度参与近代企业的创建,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王朝的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到的四大毛纺织厂并非以官府资本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最大困境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D【解析】

依据材料“他认为法律体系是在实践者对原初lex的不断阐释中逐渐成形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符合原初lex的定义,D正确;罗马习惯法是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A排除;公民法在《十二铜表法》的基础上制定而来的,不属于原初lex,B排除;《民法大全》是一部习惯法汇编,不符合原处lex,C排除。故选D。9、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10、A【解析】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从材料中的“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来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百家争鸣。故答案为A项。“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公元前2世纪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不可能形成崇儒尚佛的文化现象,排除D项。11、B【解析】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移风易俗。“怅然若失”说明普通市民对社会变革一时不太适应,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有个别人物对剪辫的态度,不能说明剪辫易服难以推广,故A不符合题意;C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变革,故D不符合题意。12、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并结合改革开放后深圳特区的经济成就可得出,深圳在新时期起到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标的作用。B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之前并未开设试验点,A排除;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出现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而20世纪80年代属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C排除;深圳创造的第一不能体现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示例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口总量长期处于停滞徘徊状态,中国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各大商埠相继开辟,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但此时的通商口岸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不足,且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战争,许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受战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之所以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及分布区域的拓展,而且其中资本输出等条款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在19世纪末中国几个区域的城市系统中,出现了较有成效的经济、交通近代化变革。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一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领,战火侵扰加之野蛮掠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战争的需要,将东北作为战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东部人口大规模向西部迁移;推动了西部成渝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战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抗战胜利后,中国一度出现战后的复兴,经济和城市都出现较大发展,但蒋介石挑起的内战对经济的破坏相当严重,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化水平严重下降。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撤退时,还掠走大量资源和黄金储备,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加之战争破坏,不少城市人口数量减少,百业萧条。这些都使城市化发展进程陷于滞缓。【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体现的是1820年到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率的变化,结合材料可将其大致划分为起步阶段(1840年—甲午战前)、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